- 吴武军;何凯亮;杜立学;张煜;
目的:探讨应用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提高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照分析135例施行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和120例接受单纯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后的再出血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腹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断流术后,而断分流联合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与断流组无显著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提高了门脉高压症的疗效,为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2013年17期 v.2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陆如平;沈怡;盛嘉玲;王维霞;王菲;徐红燕;戴晶璟;金雁华;
目的:探讨利培酮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长期住院的11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人,一组换用利培酮,另一组延用氯丙嗪。研究过程中因脱落,最终利培酮组有50人,氯丙嗪组有51人完成全部研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统计病情复发次数。结果:经过3年维持治疗,在PANSS量表评分方面,两组均呈减分趋势,两组间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利培酮组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氯丙嗪组(P﹤0.05)。两组间病情复发的次数差异不明显(P﹥0.05)。经TESS量表评定显示两组患者有13个项目出现不良反应,利培酮组在活动减退、嗜睡、肝功能异常、震颤、口干、便秘、流涎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低于氯丙嗪组,但体重增加比后者高,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方面的疗效和氯丙嗪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氯丙嗪,与氯丙嗪相比利培酮更适合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
2013年17期 v.2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良华;刘青梅;唐立岩;许世欢;徐健;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符合标准的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磺必利组(n=38)口服氨磺必利治疗;齐拉西酮组(n=40)口服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用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不良反应较少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氨磺必利对情感症状较齐拉西酮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3年17期 v.2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光海;
目的:观察补肾护肝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降酶胶囊对症治疗,疗程3个月;补肾护肝方组(观察组)40例,采用补肾护肝方对症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病毒免疫标记物、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补肾护肝方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P<0.05),但其临床症状、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补肾护肝方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指标、病毒免疫标记物、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
2013年17期 v.2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月霞;车群;李晓;
目的:探讨交互式阅读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每周1次集体健康教育;研究组每周进行5次交互式阅读疗法予以干预,每次40~60min,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TCSQ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增高(P<0.001),高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降低(P<0.001),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交互式阅读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应对方式。
2013年17期 v.2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菁;牟艳丽;王继中;
目的:评估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团体音乐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BDI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2013年17期 v.2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佑芳;陈勤;邱堂威;
目的:比较帕利派酮与喹硫平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和喹硫平两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者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94.44%,喹硫平组治疗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帕利哌酮组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组轻(P<0.01)。结论:帕利哌酮在治疗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喹硫平少。帕利哌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2013年17期 v.2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国平;王百灵;
目的:探讨米氮平和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氟西汀进行治疗。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时,米氮平组有效率80%,氟西汀组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9,P>0.05);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t=4.642,3.251,P<0.01),但米氮平组在治疗2周末,即有明显下降(t=2.156,P<0.05),两组治疗2周末相互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t=3.398,P<0.05)。治疗8周末,米氮平组除物质生活外,其余三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t=2.431~3.684,P<0.05或P<0.01),而氟西汀组除心理功能较前有改善外(t=3.572,P<0.05),其余三项均无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相比较,治疗末米氮平组除物质生活外,其余三项评分均较氟西汀组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氟西汀组相比,米氮平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17期 v.2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桂菊;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炎症因子(TGF-β1、IL-6、sICAM-1、CRP)和MA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EDN组至CDN组炎症因子和MAU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从DM组、EDN组至CDN组,MAU越来越高,TGF-β1、IL-6、sICAM-1和CRP也逐渐增高,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TGF-β1、IL-6、sICAM-1与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与DN的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DN的诊断和评价预后的可能指标。
2013年17期 v.2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季日格;窦忠运;耿娟;
目的:了解我市民政系统医院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12月20日为时间点,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全部在院的256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以氯氮平居首位(38.29%),其次为氯丙嗪(27.03%),舒必利(16.66%)。以单一用药为主,日均剂量偏低。结论:由于经费及受济困药品目录的影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有限。
2013年17期 v.2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凡;郭银燕;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0例,口服替米沙坦;治疗组80例,口服替米沙坦+非洛地平,观察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和6月末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价降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降压达标率在1月末、2月末、3月末、6月末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17期 v.2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海飞;王岩;丁雪丽;孙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股沟包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5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小儿腹股沟包块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小儿腹股沟包块的形态结构及血运状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论: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股沟包块的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7期 v.2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翠杰;李强;陆奕庭;
目的:评估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时HAMA评分开始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在治疗第4周、第8周时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1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3.00%,显效率高达60.60%。对照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5例,无效5例,有效率84.84%,显效率39.39%。研究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坦度螺酮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治疗作用,与抗抑郁药联合应用能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013年17期 v.2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应宏;刘君;邓泽彦;张皓;
目的:探讨远端蒂鱼际肌肌皮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特殊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远端蒂鱼际皮瓣复合拇短展肌和(或)拇短屈肌,修复拇指重度软组织缺损或合并指骨骨髓炎18例。结果:18例组织瓣中16例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术后2月~1年随访,皮瓣质地优良,无臃肿、无挛缩、感觉恢复较满意,两点分辨觉为3~6 mm。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结论:远端蒂鱼际肌肌皮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重度软组织缺损或合并指骨骨髓炎等创面的临床疗效满意。
2013年17期 v.25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宝利;孙娜;张浩亮;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3年17期 v.2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书杰;石铭;
目的:分析进口与国产试剂在HCV RNA定量检测中的相关性,评价国产HCV RNA荧光定量PCR试剂在不同病毒载量时的检测能力。方法:以美国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o/cobas TaqMan HCV test试剂(Roche试剂)对标本的HCV RNA定量为标准,评价某国产HCV荧光定量PCR试剂(DA试剂)对不同病毒滴度标本的检测性能。分析两种试剂检测HCV RNA结果的相关性,对DA试剂在不同病毒载量时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R2=0.916,P<0.01),Roche试剂检测结果[(5.68±1.22)IU/ml,lg]高于DA试剂检测结果[(4.16±1.24)IU/ml,l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检测HCV高病毒载量[(≥5~<7)IU/ml,lg和≥7IU/ml,lg]组,两种试剂相关性较高(R2分别为0.781、0.729,P<0.01)对低HCV病毒载量(≥3~<5)IU/ml,lg组,两种试剂相关性较低(R2=0.483,P<0.01);病毒载量在(≥3~<4)IU/ml,lg组,DA试剂假阴性为45.4%(5/11);病毒载量(≥1.18~<3)IU/ml,lg组及<1.18 IU/ml,lg组,DA试剂均未检出。结论:与Roche试剂相比,DA试剂在高病毒载量标本的相关性较好,低病毒载量标本的相关性低于高病毒载量标本。DA试剂检测HCV RNA的线性范围较窄,与Roche试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013年17期 v.2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忠媛;金梅英;韩桂珍;焦卉;潘晓会;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52例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喷剂、布地奈德喷剂,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5毫克,每晚1次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夜间(或清晨)咳嗽、运动后咳嗽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2%)(P<0.01)。治疗组夜间(或清晨)咳嗽、运动后咳嗽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可明显提高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2013年17期 v.2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邵国艳;邢秀娟;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7%;氟西汀组分别为63.3%和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时,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2013年17期 v.2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芙蓉;陈湘玲;王维香;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的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88例剖宫产病例,就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同期分娩总数3682例,剖宫产2388例,剖宫产率65%,其中母亲因素691例占29%,社会因素597例占25%,头盆因素568例占24%,胎儿因素532例占22%。对比本院10年前统计资料,剖宫产率38%,社会因素仅1%。结论:不断升高的剖宫产率,主要因社会因素,医生过度诊断,放宽手术指征所致,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及政府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13年17期 v.2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晓庆;
目的:探索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共进行了147例次,对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结束时血清ALT、TBIL、CRE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ALB、PTA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62例患者经过住院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
2013年17期 v.2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峰;刘玉兰;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58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结果:有49例HAMD≥20分,31.01%继发抑郁症状,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对处于慢性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减少自杀发生。
2013年17期 v.2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彩秀;蒙艳;钟瑛;李金宛;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痊愈率36.0%,显效率76.0%,总有效率86.0%,利培酮组痊愈率32.0%,显效率74.0%,总有效率84.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对嗜睡、体质量增加、震颤、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少于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对女性月经影响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相似,对内分泌影响较小,不引起月经改变,对体重改变小,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2013年17期 v.2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永丽;李军;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对早期肠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433名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厚朴排气合剂,对照组使用四磨汤口服液。采用疗效指数及多项横向比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在治疗早期肠麻痹方面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2013年17期 v.2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会妍;
目的:探讨分析硫酸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合用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份-2013年2月份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加以硫酸沙丁胺醇合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45.2%,有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合用行雾化吸入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临床逐步推广。
2013年17期 v.2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时群;
目的:探讨导致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产科共分娩81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76例,回顾812例产妇临床资料,自然分娩者设为观察组,剖宫产者为对照组1,阴道助产者为对照组2,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的危险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儿高危因素、孕妇高危因素和产时因素,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相比,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几率较前两者明显增加,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前及产时胎儿监护,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对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者及时干预与治疗,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死亡率。
2013年17期 v.2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军;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年龄≥60岁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患者的COPD病史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合并细菌感染及混合菌感染,晨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PCR检查阳性率高,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检测阳性率低,胸片和CT病灶部位及形态多不典型。82例患者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及抗痨治疗后,79例好转,总抗痨疗程6~8个月后复查肺结核痊愈,3例因合并症死亡。结论:充分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此类患者的诊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2013年17期 v.25 5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梅;
目的:分析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5例,给予上述患者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性激素指标和脂代谢指标。结果:上述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性激素指标和脂代谢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PCOS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卵巢功能,利于患者脂代谢的正常。
2013年17期 v.2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乔平;许树元;
目的:研究B超对宫外孕临床诊断价值,旨在找出适合宫外孕患者最好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山东省肥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应用B超检查的106宫外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的106例宫外孕患者经病理及临床手术确诊的102例(96.2%)。结论:应用B超检查宫外孕不仅准确率高,而且简便快捷,患者无损伤无痛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17期 v.2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光宇;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异物种类、存留部位、受伤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口腔颌面部异物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异物共计52枚,分别实施全麻或局麻手术进行异物的去除。结果:口腔颌面部金属类异物较多,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见。40例患者52枚口腔颌面部异物共取出50枚,手术成功率为96.2%。结论:颌面部受伤后需仔细检查伤口,一旦发现异物则应立即取出,避免异物存留造成的感染。手术取出时要注意隐蔽切口,尽可能的保证患者的面部美观。
2013年17期 v.2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秋;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山东省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2例急诊剖宫产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采取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取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心率及寒颤、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心率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寒颤、呕吐等不良反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2013年17期 v.25 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肖永彪;杨永栋;
目的:对开腹手术与双镜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早期胃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07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与胃镜相联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方式较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好,其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治疗胃癌恢复期较短,患者出血量少,伤口创伤面小,较开腹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3年17期 v.2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梁海峰;苗朝良;
目的:对低肺功能肺结核外科治疗手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8年10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47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例数为46例,治愈率为97.8%,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术后有33例患者痰菌阴性,阴转率为86.8%,随访期间1例患者持续微量排菌。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2013年17期 v.2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饶小燕;李小军;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口服地西泮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在治疗第1、2、3、4周使用戒断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治疗1、2、3个月用酒精依赖程度问卷评分。结果:戒断症状量表显示治疗2、3、4周时,研究组戒断症状低于对照组;酒精依赖程度量表显示治疗2、3个月时研究组对酒精依赖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戒断症状和酒精依赖程度。
2013年17期 v.2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雪晶;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以及症状改善等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症状自评量表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恢复期患者进行综合式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2013年17期 v.2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余素寒;王宏亮;
目的:了解心理治疗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市鼓楼区模范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放、化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治疗,于入组时及疗程结束后采用EORTC QLQ-C30(V3.0)量表进行评定,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疼痛及食欲等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变(P<0.01),疲乏、睡眠困难及便秘等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等因子分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疲乏、食欲等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患者的情绪、认知、疲乏、疼痛、食欲等因子有改善,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极大的帮助。
2013年17期 v.2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俊英;车红梅;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认知行为干预,4周为1个疗程。于入组时及第4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对两组各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在4周末的治疗效果。结果:第4周末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提高其应对技巧,增强治疗效果。
2013年17期 v.2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曾默;李军;唐铭民;王飞燕;陈科;赵晋邑;吴应翠;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后第4、8、1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实行干预后第4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实行干预后第8、12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适宜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2013年17期 v.2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燕;郭玉花;黄河;
目的:了解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甲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共计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中国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
2013年17期 v.2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芳;王俊波;郭素芹;李玉玲;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并与单独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疗程8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1]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YGTSS总分较前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2.4和23.9,P<0.05);两组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2.56,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抽动障碍的症状,但联合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脱落例数少。
2013年17期 v.25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燕;李瑾;
目的:探讨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为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求助行为,更好的利用精神卫生服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201名社区居委会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1.在性别上,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人际开放、信任性方面显著高于男性,P<0.001,P<0.01,P<0.05;2.不同婚姻状态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的社会成见分量表上具有显著差异,F=3.607,P<0.01,其中已婚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社会成见分数显著高于未婚和离婚者,而丧偶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者的社会成见分数显著高于未婚和离婚者,P<0.01,P<0.05。结论: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
2013年17期 v.2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永通;
目的:了解清远市石角卫生院高血压社区防治现状。方法:对2007-2011年于石角卫生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石角卫生院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发病年轻化,高血压危险分层中高危组+极高危组比例逐年增加,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增多。二联以上降压药组合和长效制剂使用比例也逐年上升,联合使用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比例上升,非药物治疗患者比例也逐年上升。结论:石角卫生院高血压防治理念已有明显改变。
2013年17期 v.2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芳华;韦定凯;杨亚波;范齐勤;凌俏;黄亚铭;
目的:分析广西贫困山区融安县近几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融安县2008-2012年各乡镇卫生院全部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西融安县在过去的5年中报告手足口病病例共3 288例,死亡病例共4例。统计结果显示,2008-2012年年均人群发病率为200.04/10万,最高为268.07/10万,最低为159.72/10万,学龄前儿童占94.95%,其中散居儿童占59.37%,病例出现的高峰时期为4~7月份,5月份病例数达到高峰。全县12个乡镇及流动人口中均有手足口病病例出现。结论:该县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与区内其它县相比病例数量较多且保持相对稳定,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
2013年17期 v.25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亦优;丁慧琴;张月芳;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为制定护理规范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33例患者的家属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住院期间及住院后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处于前3位的是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实施治疗,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和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患者的年龄、住院次数、发病次数与家属的护理需求呈负相关(P<0.05),家庭收入、合并躯体疾病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与家属的护理需求呈正相关(P<0.05)。结论:及时了解家属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在给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时,除依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需求,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家庭背景、住院次数及家属对患者的关注程度等特征,满足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以促进患者精神康复,恢复社会功能。
2013年17期 v.2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蓉;顾勤明;
目的:分析社会福利院老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种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要点,达到提高社会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的目的。方法: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2006至2012年入住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统计三种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验证。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247例,高血压患病率为64.8%;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4%;高血脂患病率为34.4%。仅患1项慢性病占45.3%,合并患有2种至3种慢性的占32%。高血脂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苏州地区社会福利院老人3种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三高"患者比例较大。加强这一人群慢性病早期筛查,并通过提供药物、饮食、生活、心理和运动等干预措施对提高社会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寿命有积极的意义。
2013年17期 v.25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炳智;张波;邹开庆;张倬秋;
<正>地震灾害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地震发生后,作为雅安市唯一一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截止到2013年5月3日,共接诊35例精神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对今后大范围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意见。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自雅安4.20地震发生后到雅安市精神病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1.2方法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
2013年17期 v.25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朴轶峰;梁东霞;黄换新;祝坚勇;
目的:总结三水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后文简称"精防")的成功经验,为兄弟地区开展"精防"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总结"精防"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完成的任务情况。结果:社区精神障碍防治网络覆盖全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达到96%以上,肇事率显著降低。结论:开展综合性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途径。
2013年17期 v.25 102-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艳;李锐悦;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全人护理"体系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及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随机选出的在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进入第二病区实行"全人护理"并列入研究组,同期找在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入另一病区进行常规护理并列为对照组。两组共观察12周,并分别在研究入组时和第1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第12周末,研究组NOISE量表病情总评、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的分值(P<0.05),而总消极因子、激惹因子分则显著低于入组时的分值(P<0.05);12周末两组比较,研究组NOISE量表病情总评、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激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全人护理"体系,可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和动力,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效果。
2013年17期 v.25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爱英;夏培;王艳红;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对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观察记录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不同住院条件下的排便情况。结果: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为60%,半开放式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封闭式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开放管理模式对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发生有不可替代的预防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2013年17期 v.25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琴;王晶;舒娟玲;
目的:探讨与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产房实行风险管理前后6个月分娩产妇的出院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2013年17期 v.25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娟;段佳琴;郝金金;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原因、部位、方式、时间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精神症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藏药的原因。结果: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首位原因,其次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藏药部位以舌下、两颊、水杯、指缝多见。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不同原因、方式,及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2013年17期 v.25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兰萍;刘艳红;李惠萍;
探讨静脉输注甘露醇发生外渗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发生外渗。方法:统计笔者工作单位发生静脉输注甘露醇发生外渗的次数,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举措。结果:常见的静脉输注甘露醇发生外渗的原因有输液针穿刺不到位、输液针位置改变、专业知识不足、输液结束后按压时间短,相关防范措施有静脉输注前药物准备、穿刺部位的准备、正确的穿刺操作、加强输液中的观察、温度控制等。结论:对输注甘露醇发生外渗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甘露醇的安全使用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此来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3年17期 v.25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胜;
目的:探讨同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6月-12月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对3例孕妇离开产房引起用药不当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不足得到及时弥补,类似事件未再次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处理,能彻底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013年17期 v.25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俊;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本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7期 v.25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金香;夏娟静;王梅;王丹华;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病房实施重点病员管理举措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2010年1月后开展重点病员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09、2010、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重点病员管理后,2009、2010和2011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9例、5例和2例,基础护理质量分别是92%、95%、98.5%,患者投诉分别是5例、1例和0例,患者满意度为93%、96%和98%。结论:实施重点病员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了医生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3年17期 v.25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倩;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以减少及避免在院安全事故。方法:抽取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123例,分析常见安全隐患及其原因。结果:根据原因制定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结论: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013年17期 v.25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阳;谢林珠;赵兆兰;
目的:分析伴有被窃妄想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47例伴有被窃妄想的老年痴呆患者,就老年痴呆患者的痴呆严重程度、类型及伴随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伴有被窃妄想的老年痴呆患者,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被窃妄想并没有增多的趋势。被窃妄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发生率高于血管性痴呆(VD);伴有被窃妄想的老年痴呆者伴有较多的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结论:被窃妄想可能是老年痴呆较敏感的临床症状之一。对伴有被窃妄想的老年痴呆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病情和保证医疗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2013年17期 v.25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