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斌;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分离团注和单次团注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80例尿路造影行CT增强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比分离团注(观察组)和单次团注(对照组)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输尿管中下段及起始部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膀胱及肾盂输尿管显影质量优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检查中分离团注技术对于输尿管扩张程度、显像长度及避免造影剂过敏反应等效果优于单次团注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20期 v.2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玉红;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ASA1~2级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A组:丙泊酚联合0.1μg/kg舒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B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观察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15.34,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1μg/kg)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不仅减少了总用量,而且非常有效地抑制术中或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2013年20期 v.25 3-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阙景芳;
目的:探讨不良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认知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2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筛查出情绪障碍者(研究组)和情绪正常者(对照组),比较两组DAS的差异,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慢性病情绪障碍者检出率为44.5%。研究组D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情绪障碍存在正相关性。结论:不良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认知结构会产生不利影响,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给予其心理干预,以便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2013年20期 v.25 5-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继双;叶慧娟;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口腔修复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治疗前后采用MDAS问卷和手术用时评价两组诊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DAS评分为(15.62±2.53)分,对照组为(15.25±2.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S评分为(9.35±1.68)分,对照组(12.35±2.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23.15±6.24)min,对照组手术用时(28.47±7.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运用心理疗法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缩短手术用时,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2013年20期 v.2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娜;张东军;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医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医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大多处于中(77.08%)、高分组(12.45%)水平;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及自我和谐程度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P<0.05)。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均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其自我和谐程度不高,自我和谐程度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2013年20期 v.25 9-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惠芹;
目的:探讨药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工作倦怠感量表(MBI)对100名临床药师进行评定,数据均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临床药师轻度职业倦怠者占49.0%,中度倦怠者占29.0%,重度倦怠者占16.0%。不同职业倦怠临床药师CSQ评分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BI与CSQ存在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积极应对方式教育能够降低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认同感。
2013年20期 v.25 12-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 025例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抽搐电休克麻醉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越大,应用丙泊酚麻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小于依托咪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心律失常(Y)的回归方程Y=-1.576X2+2.722X6,χ2=18.522,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时,患者年龄越大、BMI越大及应用依托咪酯麻醉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2013年20期 v.25 14-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建;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用利培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65%,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基本相同,且患者依从性较好,均能较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20期 v.2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立芬;李遵清;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研究组)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100例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CPSS总分为(25.68±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6±5.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1);研究组SCL-90总分为(152.57±39.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13±28.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1);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高度正相关(r=0.301~0.339,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必须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2013年20期 v.2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春丽;吴云;景莉;胡进华;
目的:了解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焦虑现状,探讨影响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支持,给予照料者更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能有效减轻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压力,减少焦虑的发生。
2013年20期 v.25 21-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江;王熙;姜丹;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衰退期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对患者个体的影响。方法:将473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研究组237例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综合社会心理干预28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亲属进行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患者一级亲属实施干预后其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减少,社会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社会心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积极影响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的持续改善。
2013年20期 v.2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华陵;杨奇盛;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早期使用镇痛剂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诊治的22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早期使用镇痛剂的132例归入实验组,早期未使用镇痛剂的88例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实验组诊断正确率92.4%(122/132),对照组诊断正确率88.6%(78/88),两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早期使用镇痛剂可有效缓解急腹症患者的疼痛,且不影响急腹症的正确诊断。
2013年20期 v.25 2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杜忠胜;
目的:评价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A组,82例)、常规骨瓣减压术(B组,74例),比较两组疗效。术后6个月按GOS治疗结果分级,将生存患者状态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的患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良好52例(63.4%)、中残14例(17.1%)、重残7例(8.5%)、植物生存5例(6.1%)、死亡4例(4.9%)。B组分别为31例(41.8%)、11例(14.9%)、12例(16.2%)、11例(14.9%)、9例(12.2%)。两组良好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1)。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较常规骨瓣减压术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2013年20期 v.2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方三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108例,参考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t=31.05,P<0.01);观察组明显好转45例,好转56例,治疗总有效率93.5%;参考组明显好转29例,好转52例,治疗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013年20期 v.25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继东;刘辉;刘峰;王伟峰;万建省;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泌尿系结石660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4.3%,并发症发生率较少。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20期 v.25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栾国权;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Harris评分结优良率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建议临床采用。
2013年20期 v.25 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洪庆;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静脉推注给药(MCI)在肩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肩关节脱位行闭合手法复位术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和MCI组各20例。TCI组丙泊酚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5μg/ml,术毕停止给药;MCI组丙泊酚诱导量2mg/kg,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0.5mg/kg麻醉维持。分别观察记录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总药量、镇痛效果,诱导前后MAP、HR、RR、SpO2、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用药量TCI组大于MCI组。两组诱导后MAP、HR、RR、SpO2均低于术前,MAP、HR变化明显(P<0.05);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肩关节复位术起效迅速、操作简便、可控性强、苏醒完全、效果确切。
2013年20期 v.2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建雄;
目的:观察我院糖尿病足部感染常见致病菌与耐药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39例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鉴定与药敏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G-)的构成比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G+)(P<0.05),G-杆菌与G+球菌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6%)与肠球菌属(19.2%);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0.00%),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中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00%)。结论:糖尿病足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具有不同的药敏性;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原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3年20期 v.2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波;颜廷爽;李锋;
<正>急性肾衰竭(ARF)是内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若病情得不到及时与有效控制,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该病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危重
2013年20期 v.25 3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继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糖尿病肾病278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给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尿蛋白、消除水肿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79例(27.3%),有效166例(59.7%),无效34例(12.2%),总有效率87.1%。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3年20期 v.25 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文;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在饮食控制、合理有氧运动、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血脂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浙江永宁药业)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主观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如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好转11例,有效率86.1%;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9例,有效率36.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增强疗效,较单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效果好。
2013年20期 v.2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英霞;
目的:观察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应用川芎嗪、胞二磷胆碱和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川芎嗪、胞二磷胆碱,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有效率为79.6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
2013年20期 v.25 3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新荣;陈爱萍;
目的:比较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几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依据患者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组(法莫替丁)、B组(泮托拉唑)、C组(奥美拉唑)各30例,比较三组疗效。结果:A组有效25例(83.33%),止血时间(12.2±1.9)h;B组有效26例(86.66%),止血时间(10.3±3.9)h;C组有效27例(90.00%),止血时间(8.1±2.7)h。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泮托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较显著疗效,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2013年20期 v.25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盖宇;
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感染者2010~2012年三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2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ICU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注意消毒隔离,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2013年20期 v.25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智勇;
目的:探讨老年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戊型肝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记录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合并症、病程,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组的乏力、纳差、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指标(ALT、DBIL、TBIL)和病程大于非老年组;合并症发生率(70%)高于非老年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戊型肝炎患者全年各个季节均有发病,其中21例病前2个月内有经常外出就餐、饮水以及食用海鲜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显著异常、合并症多、病程长,恢复缓慢。
2013年20期 v.25 4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刚;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月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较好,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2013年20期 v.25 4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静;富饶;
目的:比较单纯激光治疗与激光联合白介素2及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激光治疗)42例、B组(激光联合白介素治疗)43例、C组(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42例。B组祛疣的同时经静脉给予白介素20万U每日一次,连续14天。C组祛疣的同时经静脉给予干扰素300万U每日一次,连续14天。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以激光联合白介素治疗组的疗效好、副作用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光联合白介素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20期 v.25 4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贤红;
目的:研究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并确诊为异常子宫出血78例,均行诊断性刮宫术,将子宫内膜全面刮出后送病理活检。结果:异常出血立即停止70例(占89.7%),其中,恢复正常经期和经量28例(占40.0%)。结论:诊断性刮宫术能够明确出血原因、迅速止血,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20期 v.25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萍;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EMS 85例的临床资料(治疗组)。随机抽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S70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均在腹腔镜下直接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术后2年复发7例(8.2%);术后2年内要求妊娠23例,妊娠成功13例(5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6%,复发27例(38.6%);要求妊娠18例,妊娠成功9例(50.0%)。治疗组的疗效、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EMS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但妊娠率无明显改善。
2013年20期 v.25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8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3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63.2%;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9.3%,对照组复发率20.3%;观察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20期 v.25 4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鸿;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例接受异位妊娠治疗的患者,在给予米非司酮片和甲氨喋啶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辅助治疗,观察患者血β-HCG的变化、包块的溶解和阴道流血时间。结果:治愈17例,治愈率85.00%,(20.8±1.2)天血β-HCG恢复正常。因药物胃肠道反应大、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大出血转为手术治疗1例,对保守治疗失去耐心而选择手术治疗2例。结论:米非司酮片+甲氨喋啶结合中药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2013年20期 v.2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凌雁;
目的:探讨引起第二产程异常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分娩孕产妇826例,将第二产程异常产妇213例作为异常组,与正常组61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常组胎儿枕后位、枕横位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比正常组重;宫缩乏力、脐带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因素是引起第二产程异常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异常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引起第二产程异常的高危因素,在分娩前对产妇进行测评和对症防治,可提高自然分娩率。
2013年20期 v.2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丽英;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120例平均分成两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阴道分娩,对照组进行再次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新生儿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可以进行阴道分娩,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如试产失败应紧急进行剖宫产手术。
2013年20期 v.25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湘萍;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1996年3月~2009年4月我院共发生人工流产所致子宫穿孔18例,分析子宫穿孔的原因、引起穿孔的器械和子宫穿孔时的症状及处理原则。结果:人工流产手术前未查清子宫大小及位置8例(44.4%),手术操作粗暴4例(22.2%),哺乳期子宫5例(27.7%),双子宫1例。经适当处理均治愈。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严格掌握指征、按常规操作,一旦发生子宫穿孔及时处理。
2013年20期 v.25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新逸;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5 600例在医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出现呈阳性的不规则抗体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在女性患者中非孕妇9例,孕妇14例,总阳性率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抗-C、抗-D、抗-M、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有过妊娠史的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及时安全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13年20期 v.25 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华;于纪泽;苏明兵;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治疗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12周后以BPRS、SANS和TESS量表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选用阿立哌唑治疗更好。
2013年20期 v.2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海涛;
目的:对比文拉法辛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米氮平治疗,于治疗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显效率87%,米氮平组显效率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少于文拉法辛组且程度轻微。结论:米氮平和文拉法辛都能有效控制抑郁症状,但米氮平不良反应少,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抗抑郁药物。
2013年20期 v.25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永东;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西酞普兰使用剂量、显效时间均优于阿米替林(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两组除治疗后第1周HAMD评分有差异外(P<0.05),其它时间段差异均不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情程度均有好转(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缩短病程、降低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作用。
2013年20期 v.2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岩;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釆血时患者出现晕血晕针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患者17例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晕血晕针症状减轻5例,消失12例。结论: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对采血时晕血晕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2013年20期 v.2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清新;黄庆坚;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尿路结石133例的护理方法、患者恢复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4周复查,结石排净率100%。术后轻度血尿3例,未经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1~3天自愈,无高热、脓尿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6%。结论: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要点是术前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并做好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确保治疗效果。
2013年20期 v.25 7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仇琼琼;巫慧敏;陈晓凤;
<正>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如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将会遗留慢性腰背部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痛悬吊复位术对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1~3],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均行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及CT检查确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其中,男67例,女30例,年
2013年20期 v.2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想;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进行分析,介绍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溻渍、中药热奄包、艾灸等护理过程的基本方法与要点。结果:治愈39例(65%),好转18例(30.0%),未愈3例(5%)。结论:腰锥间盘突出症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有显著效果。
2013年20期 v.25 7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晓云;
<正>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其早期病死率很高,所以一旦发病应立即就医,一旦确诊,立即展开抢救。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诊心肌梗死患者8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2例,年龄23~78岁。痊愈
2013年20期 v.25 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26例,达标率86.7%;对照组血压达标16例,达标率53.3%。观察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9365,P<0.01)。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比较,t=4.9057,P<0.01;舒张压比较,t=10.2362,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起重要作用,杜绝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20期 v.25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中的实践方法与经验。方法:实施患者包干责任制及护士分层使用,调整排班与优化流程等。结果: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2.1%提升至100%。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2013年20期 v.25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邸乃健;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总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的33.3%(χ2=6.5641,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效果的关键,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013年20期 v.25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忠仙;
<正>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倾向于以人文本。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服务。妇产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特殊意义。现将我院根据妇产科疾病类型与手术情况进行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2013年20期 v.2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会;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救助科2011年10月~2012年3月和2012年4~9月两个时间段(即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前、后两个相同时长的时间段)的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出院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前后三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积极推广。
2013年20期 v.2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煦;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2012年老年抑郁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舒适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和治疗一个月后Zung抑郁量表(SD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出院后服药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SDS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平均服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
2013年20期 v.25 8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侠;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配合给予个性化心理调适、情感支持、生活关怀及健康宣教等人性化护理。两组分别于入组时、2周末和4周末三个时间点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入组时N-BPRS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实施相应护理后,观察组N-BP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护理管理2周和4周后,两组SDSS总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明显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极大地改善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
2013年20期 v.25 8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合并丹毒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合并丹毒7例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综合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及时、足量、足疗程抗菌药治疗及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精神障碍合并丹毒的治愈率。
2013年20期 v.25 8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婵;
<正>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学模式改变,精神科治疗护理模式也随之改变。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设置开放式管理病区,逐渐倾向家庭化、社会化,提高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减少社会功能残疾,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住院综合征"[1]。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院对精神科
2013年20期 v.25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滨梅;马红莲;
目的:探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对新入院精神病患者148例进行评估,对有高暴力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患者经干预治疗后,暴力风险明显降低,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化干预能有效矫正患者暴力行为,对保证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2013年20期 v.25 8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淑娟;徐柳柳;杜鹃;
目的:研究患者日志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4~11月新入院的精神科患者4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8例。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通过访谈,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发放患者日志本,由患者用日志的方式记录住院期间内心的真实感受;由责任护士每日阅读和回复,与护士长共同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复和沟通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患者日志记录的内容能及时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和病房存在的管理问题,为护患沟通提供有效的交流方式,实验组满意度多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患者日志与面对面的沟通有机结合,一方面可通过日志及时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预警意外发生,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能及时改进病房存在的问题,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2013年20期 v.2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映波;
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应用腕带的价值。方法:对427例住院老年患者利用手腕带写明病区、姓名、性别、诊断、住院号等信息,全程佩戴在患者右手腕上。结果:无身份识别错误,提高识别准确性和诊疗安全性。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应用腕带识别能保证护理安全性。
2013年20期 v.2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影;
<正>精神科的安全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安全护理工作执行者的自我保护,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临床护理人员被患者打骂事件屡有发生,严重挫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现就临床精神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措施探讨如下:
2013年20期 v.25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