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李静;
摘要(Abstract):
抑郁症(MDD)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然而,抗抑郁剂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临床实证数据少、疗效不确定等特点。此外,抗抑郁药物与青少年自杀风险的关系,也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归纳及总结国内外抗抑郁剂在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关键词(KeyWords): 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抗抑郁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Ronald CK,郭万军,曾卓谦,等.世界精神卫生调查行动及其对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提示[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12(07):385-388.
- [2]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9-631.
- [3]张疆莉,尚景瑞,张瑞领.学龄期家庭结构失衡对抑郁症青少年个性及临床特征的影响[J].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1(17):1353-1354.
- [4]宋文霞,肖玲,潘爱芹.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与个性、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2(08):919-921.
- [5]黄庆玲,胡华.青少年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2,10(33):3554-3556+3564.
- [6]黄成坷,周伶俐,王增寿.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11(01):63-65.
- [7]李馨,李英存,张敬悬,等.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剂治疗与自杀风险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1,8(04):317-320.
- [8]贾福军.抗抑郁剂的联合使用[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4):243-244.
- [9]熊联慧,周田,曾永涛,等.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08):1135-1138.
- [10]徐贵云,郭扬波,欧阳惠怡,等.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05):296-300.
- [11]许媛美,何小琼,赵正前.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74-1576.
- [12]王燕娟,任庆国,张志珺.SSRI类抗抑郁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04):504-508.
- [13]孙振晓,于相芬.抗抑郁剂所致多汗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12):23-25+38.
- [14]李文平,张志珺.抗抑郁剂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3,41(08):601-604.
- [15]郑博,郑重,邹可,等.r TMS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04):59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