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为使广大的临床医生认识到早期检测血管病变的重要意义,同时提高全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保健,帮助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被早期发现,并积极接受治疗,避免在患者晚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个人和国家节省大量支出。由国家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具体如下:
2005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卫生部部管三级甲等医院、是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人民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00余张,在职职工2200余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者106人,有副高级职称者197人,门急诊量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床位使用率超过90%,有临床科室40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处室21个,还拥有5个研究所。
2005年02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许玉韵,男,76岁,现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六年制,后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1980年~198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俄克拉荷马医学院医院做访问教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王任。许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对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先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疑
2005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民康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0369,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917/R,国内邮发代号:82-503,国外邮发代号:M1714。
2005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宇
<正>最近公布的培哚普利降低稳定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欧洲试验(EUropean trial on Reduction Of cardiac e-vents with Perindopril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UROPA)评价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12 218例稳定冠心病(CAD)患者的疗效。随访4.2年后,结果表明,8mg培哚普利每天一次治疗使主要
2005年02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Dronedarone是胺碘酮的衍生物,由于Dronedar-one不含碘,亲脂性较低,因此在保存了胺碘酮疗效的基础上,减少了胺碘酮心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Dronedarone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Ⅰ类,Ⅱ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某些作用。Dronedarone可抑制钠,钾,钙电流,还可拮抗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胺碘酮不同的是,Droned-arone很少影响甲状腺受体。
2005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水平
<正>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者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由此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血脂异常的实质是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2005年0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强,张微微
<正>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当脑内同时发生缺血和出血两种病变时称之为混合性卒中。混合性卒中有两种类型:出血后继发脑梗死和梗死后出血转化,后者又称为出血性梗死。动脉-动脉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和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容易造成出血性脑梗死。
2005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AF患者脑卒中风险可升高5~6倍,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升高2倍。因此,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出现,A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低。AF将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AF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心悸等,或
2005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翠兰,胡大一
<正>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原发性心电疾病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类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IVF)、儿茶酚胺敏感的多形性室速(CPVT)、孤立性房颤,可能还包括遗传性心脏传导阻滞、不可预测的夜间
2005年02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Nebivolol[Lobivon,Nebilet,Nebilox,Solistar]是一种具有血管扩张活性的选择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SENIORS研究结果显示,Nebivolol可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入选患者的年龄均大于70岁,与安慰剂组相比,Nebivolol组所有原
2005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刚,张昕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似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及没有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147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4人;高血压前期组57人;高血压组36人。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同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C-RPWV),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心率(HR)等。结果:C-FPWV、C-RPWV在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三组中分别为(8.82±1.60)m/s、(8.77±1.07)m/s、;(9.66±1.60)m/s、(9.78±1.48)m/s;(10.07±1.45)m/s、(10.51±1.64)m/s。方差分析示,三组间各因素比较除心率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S-N-K检验示:高血压前期组的身高、体重、BMI、腰臀围比值,C-R PWV及C-FPWV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年龄、脉压(PP)、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前期组与高血压组的比较,C-R PWV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正常的健康人(高血压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C-RPWV都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臀围、HR相关;C-FPWV还与PP相关。C-FPWV、C-RPWV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身高、体重、HR关
2005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美国CNN网络版2004年11月10日的新闻报道,在他汀类降脂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烟酸类降脂药物可明显延缓心脏疾病的进程。研究的负责人,Walter Reed部队医学中心心血管部门的Allen Taylor称,这一研究将开辟两药合用治疗胆固醇的新纪元。
2005年02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昕,万峰,陈彧
目的:讨论急诊OPCAB中动脉桥应用的指征,探讨此类手术中应用动脉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完成急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95例,占同期OPCAB总数的21.06%。急诊手术类型:严重左主于23例(24.21%),严重三支病变71例(74.74%),顽固性心绞痛17例(17.89%),急性心肌梗死18例(18.95%),心源性休克3例(3.16%),介入并发症1例(1.05%)。常规应用乳内动脉,小于70岁患者考虑应用桡动脉,在某些特殊病例只取静脉(心功能低下,心源性休克等)。将急诊组进一步回顾性分为令静脉组(只取静脉)共25例,动脉组(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共70例。动脉组与静脉组间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急诊组术前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18.95%)例,其中全静脉组为9(9.47%)例,动脉组9(9.47%)例(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25(26.32%)例,其中全静脉组为6(6.32%)例,动脉组19(20.00%)例(P=1.00);不稳定心绞痛20(21.05%)例,其中全静脉组为5(5.26%)例,动脉组15(15.79%)例(P=1.00);介入PTCA后11(11.58%)例,其中全静脉组为4(4.21%)例,动脉组7(7.37%)例(P=0.47)。95例急诊患者中共有40名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检查,LVEF 20%-79%,平均(60.34±14.02)%,全静脉组与动脉组?
2005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慧青,孙宁玲,陈源源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单剂及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对轻中度离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对照试验,3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入伊贝沙坦单药组或伊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组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用伊贝沙坦及复方制剂治疗8周后均使血压显著降低,伊贝沙坦单药组收缩压(SBP)由(150.2±11.5)mm Hg降至(127.6±15.5)mm Hg,P<0.001。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由(151.3±10.3)mm Hg降至(123.8±11.1)mm Hg,P<0.001。舒张压(DBP)伊贝沙坦单药组由(96 4±3.2)mm Hg降至(82.2±6.3)mm Hg,P<0.001,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由(95.6±6.1)mm Hg降至(80.2±5.7)mm Hg,P<0.001。降压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伊贝沙坦单药组FMD由(5.24±2.07)%至(6.82±2.07)%,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FMD由(5.42±1.98)%至(7.00±2.43)%,便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GTN)无显著性变化,两组P均>0.05。对内皮功能的影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伊贝沙坦及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均可显著降压,并同时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组相比降压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差?
2005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芳,高旭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分泌型磷脂酶A2对谷氨酸诱导增强的神经元死亡的不同作用。方法:原代胚胎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细胞毒性试验及生化指标测定,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及影像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的谷氨酸12.5、25、50、100μM可单独增加胚胎鼠皮质神经元死亡且呈剂量及年龄依赖关系。V亚型分泌型磷脂酶A2可协同增强谷氨酸所致神经元死亡。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30、100 ng/ml对分泌型磷酯酸酶A2协同增加的谷氨酸神经元毒性有解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解除分泌型磷脂酶A2协同增加的谷氨酸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毒性作用。
2005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谷玉静
<正>男性,32岁,以"头晕,呕吐14天,口角右偏伴视物模糊5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2周出现头晕、呕吐,为胃内容物,伴走路左倾,左侧肢体力弱,口角右偏,视物模糊。4年前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同胞
2005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龙,郭继鸿,朱天刚,权欣,阎小娣
目的:心脏多部位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同时显示技术是目前研究心室功能的新技术。方法:本研究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31例正常人,在心尖四腔切面,在同一心动周期同时对心室及室间隔的9个观察点的心肌运动速度、加速度进行观察。结果:基底部的速度大于心室中部,中部大于心尖部。最快的速度出现于左心室舒张早期(10.36±3.54)cm/s,右心室的运动速度在等容收缩期、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均大于左心室。在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左右心室的速度达峰时间不同,左心室和室间隔在前,右心室在后。左心室在射血期和舒张早期加速度较右心室大,右心室在等容收缩期和舒张晚期的加速度较左室大,舒张早期左心室和室间隔的加速度大于右心室,舒张晚期是右心室和室间隔的加速度大于左心室。结论:组织多普勒是评价心室运动功能准确可靠的方法。
2005年02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生龙,金新新,万峰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67例术前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和短期随访结果,评估单纯心绞痛患者OPCAB手术的疗效。方法:无心肌梗死的心绞痛患者167例,男113例,女54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4±8)岁。167例OPCAB手术全部成功,没有术中中转体外循环的情况。结果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 3±0.8)个,移植物取乳内动脉114侧,桡动脉74例,大隐静脉143例。住院期间无死亡,机械通气时间(9±5)小时,心脏指数(CI)(3.6±0 9)L/min·m2,第一天心包纵隔引流液(489±296)ml,输血38例,监护时间(55±21)小时。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2例,新发脑卒中2例,无纵隔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肾功能恶化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随访时间1月~17.5月,平均(9±5)月,术前心绞痛完全缓解,无心脏事件出现,随访期间1例非心脏性死亡。结论:OPCAB手术显著改善无心肌梗死的严重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2005年02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彦,陆丕能,王宏宇,洪军,安彬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具有2年以上病史资料并未采取规范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统计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的变化,共两次,间隔2年以上。结果:共分析35例病例,其中缺血性14例,原发性21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7±9.4)岁。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至第一次检查的平均时间是(5.6±14.9)年,从第一次检查至第二次检查平均间隔时间是(3.5±2.1)年。两次检查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为(2.7±0.9)和(2.5±0.7)(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45±0.21)降低至(0.37±0.34)(P=0.24),左房内径(cm)由(4 12±0.78)增加至(4.79±0.87)(P=0.0012),左室舒张末内径(cm)由(6.77±1.29)增加至(7.65±1.5)(P=0.0105),左室收缩末内径(cm)由(5.05±1.45)增加至(5.97±1.33)(P=0.0073)。心电图PR间期(ms)由(166±52)增加至(198±51)(P=0.0115),分别有7/35例(20.0%)和9/35例(25.7%)超过200ms,QRS间期(ms)由(110±44)增加至(159±49)(P<0.0001)。35例病人中23例出现双峰P波,两次检查P波宽度(ms)分别为(128±46)和(141±59)(P=0.27),随访前后心电图V1~V6导联QRS高度(mm)分别(162±93)和(152±79)(P=0.65),均明显高于正常?
2005年02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第二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大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学术研讨会定于2005年5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心脑血管病变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民康医学·心脑血管专版》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共同协办。
2005年02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芦娜,王宏宇
<正>长期以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多集中在对管腔病变的探讨,最近发现,内皮功能失调是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早期表现。Lud-mer在对人和动物的冠脉研究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就存在内皮功能的异常。内皮的损伤会导致白细胞粘附、血栓形成、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释放减少,引起动脉功能受损。对血管病变的检测包括各种生化指标及多种有创/无创检测方法。
2005年02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尹铁伦,张茁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些年随着溶栓药物的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和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5年02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远
<正>随着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老龄群体急剧增加;同样,与前相比,老年常见疾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占据了主体,使老年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致残,而且是老年死亡的主要元凶,已经对现代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2005年02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培光
<正>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近年来,颈动脉斑块成为脑栓塞源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直是临床神经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5例正常体检者进行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分析,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客观资料。
2005年02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晨阳
<正>大动脉疾病是指涉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动脉血管病变,包括引起血管本身解剖结构改变的胸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大动脉炎;先天性病变如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马方氏综合症(Marfan's Syndrom)等;以及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外伤等。本文将重点讨论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
2005年02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瑞珍,秦琴
<正>患者,男性,53岁,干部,汉族,以"双下肢无力7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月在上台阶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以右下肢为重,在当地医院按"脑血栓形成"治疗18天后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出差因长时间坐车疲劳,下车时出现双下肢无力,并摔倒在地,被他人扶起后能走路,但自觉双
2005年02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红薇
<正>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正在威胁人们的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很多为中老年发病,起病突然。然而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医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其健康的需要,为了转变健康观念,促进、恢复、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对病人医学知识的宣传要保持其连续性。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渐重视以及疾病的
2005年02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玲
<正>ICU是一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急救知识密集、先进医疗仪器密集的地方,这对ICU护士提出很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沟通的进行不仅是彼此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使病人改变健康观念,采取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的行为,起到治疗性沟通的作用。有关研究显示,99.45%住院病人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沟通,95%以上病人认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2005年02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2004年10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美国Mayo Clinic的Win K Shen作了有关房颤脑卒中的预防的报告。 房颤的发病率很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房颤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年约有3%~7%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卒中。对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3个
2005年02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
<正>2004年10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长城心脏病会议上,来自美国Iowa大学的PatriciaLounsbury、菲律宾的著名心脏病学家Adolfo Bellosil-lo、印度著名的心脏病医师K.K.H.Siddiqui等专门从事心脏康复工作的专家就心脏康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
2005年02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