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卫生部部管三级甲等医院、是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人民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00余张,在职职工2200余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者106人,有副高级职称者197人,门急诊量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床位使用率超过90%,有临床科室40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处室21个,还拥有5个研究所。人民医院临床学科齐备,辅助科室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国内一流诊疗技术,在血液病、冠心病、关节置换、妇科肿瘤、眼科疾病、心脏搭桥手术等居国内领先水平。
2005年05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刘望彭,男,生于1941年10月1日,汉族,江苏邳卅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山西医科大学附二院副院长、临床医学系主任和书记,山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院长,山西医科大学校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第1、2、3、4届常务委员,山西医学会副会长,山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等。
2005年05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使广大的临床医生认识到早期检测血管病变的重要意义,同时提高全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保健,帮助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被早期发现,并积极接受治疗,避免在患者晚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个人和国家节省大量支出。由国家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具体如下:
2005年05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宇
<正>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对疾病的征服史。过去几千年中,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传染性疾病曾经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灭菌法的完善,目前传染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类预期寿命明显延长。相比之下,各种慢性非传
2005年05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旭光
<正>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其他一些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的转变。过去认为TIA是一种良性脑缺血性事件,说明脑的侧支循环有代偿能力,TIA的归属各占1/3,即以后发生脑梗塞、反复类似的发作和痊愈各占1/3。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
2005年05期 194-19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运田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随着对AC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2005年05期 196-20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丕能
<正>1.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动脉壁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动脉壁内皮细胞有调节血管张力、血管通透性、抗血栓形成及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等重要生理功能。受损伤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改变和渗透性增
2005年05期 201-20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赖晓辉,张清华,李运田,蒋知新
目的:探讨CR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与HUVEC培养不同时间后,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及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ET-1、PAI-1的含量。结果:用CRP作用HUVEC后,ET-1、PAI-1的浓度随CRP浓度增加和CRP作用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结论:CRP可促进HUVEC释放ET-1、PAI-1,从而促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2005年05期 205-206+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子江,张仲慧,尹琳,范丽君,王冬冬,金辉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探索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高血糖模型,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阳性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计数。结果:(1)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2)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高峰提前。(4)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现明显相关性。结论: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
2005年05期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杰,王永连,马四海,韩培立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中动脉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减少因大隐静脉(SVG)桥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患者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取乳内动脉84根,桡动脉63根,大隐静脉38根,平均移植血管1.98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38%。结论: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2005年05期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胜林,白一冰
目的:探讨自制中成药复骨胶囊治疗胫骨感染性假关节的疗效。方法:感染性假关节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方法,一期打通髓腔,外固定架固定,二期交腿皮瓣移植封闭创面。同时服用自制中成药复骨胶囊,配合中药外洗,共12周。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结果:共治疗12例胫骨感染性假关节,骨折全部愈合,皮瓣生长良好。无需植骨,膝、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胫骨感染性假关节分期手术患者采用自制中成药复骨胶囊配合中药外洗,可明显改善患肢血运,促进骨折愈合,膝踝关节功能康复良好。
2005年05期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吉云,胡大一,王宏宇,刘小超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直接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分离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流钳模式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分3组:对照组(n=5),普通细胞外液灌流,不含缬沙坦;缬沙坦5μM组(n=5);缬沙坦100μM组(n=5)。结果:缬沙坦5μM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均无明显影响。缬沙坦100μM可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屯位时程,尤其是APD50从(334.2±14.4)ms延长至(375.2士12.0)ms(P<0.01)及APD30从(395.4士13.3)ms延长至(451.4±9.5)ms(P<0.01),对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缬沙坦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及APD90,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的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适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有助于折返引起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此机制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005年05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健,汪晓云,王惟,廖贵红,鲁玉明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9例CHF患者用ELISA法测定vWF、P-选择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组与健康组比较,vWF、P-选择素、MDA显著增加(P<0.05),SOD显著降低(P<0.001),随着心衰的加重而愈显著。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05年05期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谷玉静
<正>脑卒中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致使脑卒中的发病年轻化,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脑卒中患者多存在焦虑状态,直接影响其康复。我们观察了58例脑卒中后患焦虑状态患者,并就病因进行了分析。1材料和方法
2005年05期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栗明星,陆丕能,吴彦,王宏宇,许玉韵
<正>患者,吴××,男,77岁,以"发作性胸部闷痛1月,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心房颤动病史2月。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呈右冠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全程瘤样扩张,直径6.8mm,右冠中段70%-80%*6mm狭窄,其远端可见一血栓影,前向血流TIMI3级,左主
2005年05期 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杰,郑扬,林渊液,陈镇奇,黄振伟
目的:观察长效消心痛和苯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病人的疗效,以探讨对EISH病人的临床用药问题。方法:48例EIS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第一组给予长效消心痛20mg,每日二次口服;第二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两组间收缩压(SBP)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舒张压(DBP)下降幅度第一组小于第二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脉压(PP)下降幅度在治疗前2周无明显差别(P>0.05),第3周开始第一组PP下降幅度即大于第二组(P<O.05),第4周差距进一步加大,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长效消心痛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因而在治疗DBP基本正常的EISH病人时,优于苯那普利。
2005年05期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芳,窦敬芳,郭龙枝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峰值变化在静脉溶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了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溶栓失败及未溶栓者cTnT峰值变化。结果:溶栓成cTnT呈双峰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溶栓失败及未溶栓者;溶栓成功者cTnT首峰时间较未溶栓组(包括溶栓失败者)提前;AMI后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包括溶栓失败者)14/38h、12/72h的cTnT比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溶栓成功者cTnT成双峰,其首峰提前至16小时,峰值高于未溶栓或溶栓失败者,系列血清cTnT测定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的疗效。
2005年05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国城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40例心肌肥厚患者和20例正常人冠状窦、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直径、前向血流和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VTln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状窦前向血流和VTInet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肺静脉舒张末期逆行血流量最大流速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50、r=0.47、r=0.43、r=0.42、P均<0.05)。结论:冠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2005年05期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玉韵,王宏宇,刘文玲,李运田,孙淑红,倪永斌,李洁
<正>病历讨论是最受临床医生欢迎的聚会方式。原因之一就是有助于那些诊断不明的难题解决。作为医生必须是医学侦探。我们怎样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好的疾病诊断者?临床经验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于一个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内科医师来说不可能拥有20年的临床经验。循证医学专栏是由许
2005年05期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丹杰,胡大一
<正>众多研究证明,多种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聚集现象,并提示胰岛素水平与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剂量相关。1988年,Reaven将各危险因素归纳概括后,首先提出了"X综合征"这一概念,此外还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resist-
2005年05期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东,喻陆
<正>尽管临床上各种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和病理类型不同,但慢性进展的最后共同结局都是肾小球硬化(GS)及肾间质纤维化,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随着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加深,CTGF在GS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发现转化生长因子
2005年05期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虎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血小板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或表明溃烂,使内皮下基质暴露,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引发血小板的粘
2005年05期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扬
<正>1同型半胱氨酸概述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轻至中度增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国内外现已公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正常人血浆Hcy水平一般在14umol/L以下,而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平均为17-
2005年05期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芳
<正>缺血性脑卒中占总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脑血管病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类疾病。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其余疗法都是预防卒中再发和继发综合征及全身保护性治疗。1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及神经元损伤机制1.1临床表现
2005年05期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玲
<正>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老年心理障碍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工作的条件改变,尤其是离退休而引起的角色地位的转变,孤独感,丧失感,自卑感以及疾病带来的恐惧感等,以上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
2005年05期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蒲蓉
<正>1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1999年WHO高血压指南要点:(1)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血压<130/85mmHg为正常血压;130-139/85-89mmHg为正常高限;血压<120/80mmHg为理想血压。(2)为避免引起病人恐惧以及评价病情的片面性,不再使用过去的Ⅰ、Ⅱ、Ⅲ期或轻、中、重度的分类方法,新的
2005年05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德兰,刘容凤,盛小燕
<正>临床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与病人的情绪紧张.是否就诊及时.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健康干预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7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男48例,女
2005年05期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谷玉静
<正>脑梗塞常见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随着便携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血压变化,尤其是昼夜血压节律。本组选取30例脑梗塞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观察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其结果如下。
2005年05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冀英,贾秀平,刘苏翠
<正>通过对2000年3月-2004年1月100例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用圆形统计法分析24小时内发病时间最高峰,结果10:00-12:00发病人次最多,与其它发病时间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AMI发病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因此在AMI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5年05期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伟,李玉东
<正>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1998-2001年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AMI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70岁AMI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71-85岁,平均(73.12±3.25)
2005年05期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淑平,李霞
<正>急性冠状综合证(ACS)患者发病机制中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和心肌炎性反映起重要作用,C反映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己为人们所重视,我们测定了66例ACS患者CRP的含量。起变化规律及意义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ACS组患者66例,男36例,女30
2005年05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岚英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症状缓解时间为(3.43±1.48)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症状缓解时间为(4.7±1.76)天。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2005年05期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凤英,王宏宇,许玉韵
<正>患者、女性、76岁,主因"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伴心前区疼痛1小时"于2004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小时活动时突感头晕、恶心、失语、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向双侧肩背部放射,出大汗。无头痛、呕吐,无抽搐、意识丧失及偏瘫,无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1小时无明显缓
2005年05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以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报道各科科研成果、临床医疗、护理诊治经验、医院管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
2005年05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