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 脑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贾永平,王凤群,吕吉元,高宇平,王睿,郭志萍,刘春花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 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33~81岁,平均(59.15±10.60)岁。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 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术后测量仰卧位肱动脉血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PP=SBP(DBP。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清晨抽取2m l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结果: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6.9%比61.5%,P=0.038)。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35.2%比12.3%,P=0.001)。高血压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7)。冠脉狭窄组,无论肱动脉测压、其SBP、PP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SBP与PP随着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浆BNP值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肱动脉PP、BNP、年龄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PP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BNP与PP密切相关,BN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无复流现象对预后的影响

    付贵琴,王德昭,刘晓华,李运田,吴阳

    目的:无复流现象被定义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或支架植入后TIM I血流≤2级,但冠脉内无机械性阻塞。本研究探讨急诊PTCA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于同仁医院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54±12.35)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 I)行急诊PTCA的患者。病例被分为无复流组(18例,TIM I≤2级)和PC I后冠脉血流正常组(35例,TIM I3级),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心脏病性猝死和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组间差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无复流组发生充血性心衰(P<0.05)、恶≤2级性心律失常(P<0.05)、再发心绞痛(P<0.05)、心脏性猝死(P<0.05)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无复流组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冠脉血流正常组。结论:无复流现象强烈提示AM I预后不良。但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

    张翠香

    目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复发率及死亡率。方法: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不同次数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缓解剧烈头痛,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者明显优于不使用者。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韩勤甫,王淑红,申娟,金培印,张海柱,贾银明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2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的静脉血中D-二聚体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二聚体阳性组的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D-二聚体阴性组(P<0.05)。二聚体水平UAP患者多支狭窄组比双支狭窄组增高(P<0.01),双支狭窄组比单支狭窄组增高(P<0.01),单支狭窄组比无狭窄组增高(P<0.05),无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 I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UAP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及多支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影响

    王德昭,李运田,付贵琴,李志民,刘小华,黄健芬,胡新科,王军,赵岳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 lence,简称HRT)对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再次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的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到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有至少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且年龄≥60岁的病人204例。记录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 I、Asp irin、Statin、β-B 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 0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 m s/RR I(RRInterval);HRT 1为TO≥0或者TS≤2.5 m s/RR I;HRT 2为TO≥0并且TS≤2.5 m s/RR I。结果:204例男98例,年龄(70.55±6.65)岁;女106例,年龄(70.93±6.28)岁,平均随访(22±12.3)个月,其中因再发心脏事件二次入院的78例,入院后死亡的21例,随访期内院外死亡的16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与HRT、糖尿病、LVEF≤55%及吸烟显著相关,其相对危险系数分别为18.915(P<0.001)、11.865(P=0.001)、6.444(P=0.011)及4.905(P=0.043)。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良好的预测指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

    杨娅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病人急性肺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

    李爱民,周震,李宇光,张国宏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50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离散度分析

    孙岚英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与心功能不全(CDF)的关系。方法:PHD患者50例,按病情分为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16例,测量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CDF各组QTd分别为心功能Ⅱ级(52.8±12.6)m s,心功能Ⅲ级(66.2±12.7)m s,心功能Ⅳ级(88.7±16.6)m s,对照组为(36.2±9.26)m s。各组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肺心病CDF患者心电图QTd显著增加,QTd越大,病情越重,预后越差。QTd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动试验在严重左主干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

    宋文来,王宏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谭玉明,谭春英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肌应变力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

    贾保霞,刘望彭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新生心脏疾病患病情况及分析

    董敏莉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脏疾病患病情况,为早期防治心脏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心脏听诊检查人数16 564名,根据心脏检出的不同问题分别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新生检出心脏疾病者45人,检出率2.72‰。心脏检查正常者16519人,占总人数的99.73%。按照统计学的x2检验结果,农村新生心脏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城镇新生(P<0.05);男生心脏疾病检出率高于女生,但不显著(P>0.05)。新生心脏疾病常见病种依次为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左室假腱索,二、三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①心脏疾病在新生中患病率较低;②新生心脏疾病检出率存在城乡差异;③新生病毒性心肌炎患病率高于其他心脏疾病。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血清镁离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邵荣昌,邹翠容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的血清镁离子(Mg2+)水平与临床关系。方法:对68例确诊HIE的新生儿(观察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正常对照组)生后24小时内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Mg2+水平。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Mg2+分别为(0.8±0.06)、(0.64±0.1)、(0.56±0.08)m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84±0.05)mmol/L。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组与对照组及轻度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及轻度组比较差异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IE患儿病情越重,血清Mg2+水平下降越显著,血清Mg2+的测定对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损伤的细胞疗法

    陶军,王妍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刘涛,杨玲,成杰,陈佐明

    目的:探讨不同学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对不同学历的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专科生在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方面高于本科生,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中低学历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田莉,蒋知新,张清华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无创超声技术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现状与未来

    王靖,刘望彭,王宏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利钠尿肽抑制动脉血管壁增生的研究进展

    邓天明,王华莹,张国兵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介入治疗术相关急性心脏压塞原因分析、诊断和处理

    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患者对心脏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健康需求

    李丽红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循环监护

    张玉玲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孙卫华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肺血栓栓塞症51例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贺文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绝经前急性心肌梗死2例临床分析

    胡新科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延迟溶血1例

    杜大勇,李运田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硬化误诊1例

    赵伟,田艳彩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的康复和心理护理

    李晓婷,张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方法:分析93例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理状态及康复治疗情况。结果:93例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经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49例偏瘫治愈,36例好转,8例未愈。结论:颅脑损伤后遗留偏瘫较常见,影响病人预后工作及生活,康复治疗、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可取得满意疗效。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0例昏迷病人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

    典素贞,董风娇,寇慧玲

    目的:探讨护士临床护理观察对昏迷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做好病人的病史询问,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及时收取血液及尿液等标本做好病人的辅助检查。结果:面对昏迷病人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及时制订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及措施。结论: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对昏迷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Ⅱ型糖尿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分析

    王慧青,刘涛,尚晓斌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改变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颈动脉做彩超检查,并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颈动脉检查准确可靠。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QT离散度与女性冠心病的诊断

    何晓红,张彩霞,张朝芬

    目的:观察QT离散度(QTd)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人运动试验前、后QTd、QTcd值以及运动负荷QTd与ST段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QTd>60 m 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9%、96.6%和95.8%,与ST标准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QTd>70 m s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指标比ST指标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亲属心理状况调查

    鞠红珍,梁红蕾,张世堂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冠心病患者亲属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国内常模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亲属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冠心病患者亲属心理问题突出,为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应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研究

    何洪程,高振忠,朱建平,于建军,杜忠德,夏彬

    目的:研究精神障碍为首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 inswanger)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对30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并获影像诊断的B inswanger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本病以情感障碍、幻觉、妄想症状多见,早期痴呆不显著。积极干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SAE早期,智力障碍不明显,可以精神症状为首发且呈多样化。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QTd联合常规标准检测再狭窄

    侯瑞田,金凤表,郭丹杰,李春华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束即刻测定QTd联合常规ST段标准检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 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束即刻QTd变化及常规ST段阳性标准二者联合检测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77.8%,高于传统ST段标准(53.3%,66.7%)(P<0.05)。结论:联合应用测定运动结束即刻QTd及常规ST断标准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影响的临床研究

    付贵琴,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54例首次确诊单纯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当天抽血查CRP以及心肌梗死后2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 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 i),室壁运动指数(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CRP〉8 mg/L分为CRP增高组和CRP正常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RP以及EDV i、ESV i、WM-S i、和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增高组与CRP正常组比较,除WMS i外BNP、EDV i、ESV i、EF均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RP与ESV i、EDV 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8,0.573),CRP与EF呈负相关(r为-0.625)。结论:CRP可以对AM I后左室重塑和左室功能不全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是影响预后的指标,CRP易于临床检测,可以为心肌梗死危险分层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董耘,李萍,朱孔美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临沂师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更多的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