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03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玉韵;2006年03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宇;2006年03期 81-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杰;高旭光;2006年03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康;王树贤;罗玉君;徐艳燕;李子平;乔永丽;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术中的应用。方法: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使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进行患者筛选、多切面测量缺损大小、形态,选择封堵器型号,监测引导介入治疗过程。其中8例合并轻至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使用国产或AGA-Amplatzer闭合器,39例患者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81%。术后无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合并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满意。
2006年03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晓涛;张正;贾玫;张彦荣;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脂、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13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116例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技术以及血脂、脂蛋白生化检测技术,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分布的差异性以及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poE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分布不同,虽均以载脂蛋白ε3等位基因所占比例最高,但ε3在对照组中高于病例组,而ε2及ε4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P=0.006,差别具有显著意义;分别计算脑出血、高血压、冠心病、II型糖尿病、脂肪肝各种合并症组中,E2/3、E3/4型所占比例均高对照组,而E3/3型所占比例均低于其在对照组中所占比例,P=0.02,差别具有显著意义;分析血脂、脂蛋白等指标,携带ε2等位基因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携带ε3和ε4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总胆固醇等其余指标高于携带ε3和ε2的,但这一趋势并非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载脂蛋白ε2及ε4等位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分布较高提示两者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ε2等位基因与甘油三酯升高呈相关趋势,ε4等位基因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升高呈相关趋势。
2006年03期 8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艳琴;牛小媛;陈智玲;琚小红;
目的:探讨心磷脂抗体在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学的地位与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心磷脂抗体的检测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及心磷脂抗体在两组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密切(OR>1,且OR 95%C I不包括1),心磷脂抗体、高胆固醇血症在中青年脑梗死发病中作用小(OR>1,但OR 95%C I包括1)。结论:心磷脂抗体尚不能认为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006年03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包景泊;崔学军;宋洪波;刘世仁;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用及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合用对老年性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80例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2 wk安慰剂导入期后,单服缬沙坦80 mg,qd。4 wk后随机分2组,分别联合服用福辛普利10 mg,qd,或非洛地平5 mg,qd,均为4 wk。治疗前及治疗后4 wk和8 wk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治疗前后坐位血压。结果:缬沙坦单用4 wk后,坐位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均下降(P<0.01或P<0.05)。缬沙坦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合用4 wk后坐位血压总有效率从45%增加为88%和85%;动态血压显示联合用药降压作用较明显。结论:缬沙坦单用有长效的降压作用,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联合用药有叠加降压作用。
2006年03期 95-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维恒;朱林;祁春梅;刁军;甘军民;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 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 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 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CK最低(27.45%);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 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2006年03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华;姚玉才;王晓军;闫素华;邢启崇;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确诊AM I住院的连续患者114例,只接受静脉溶栓60例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天行PC I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 I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定义为死亡、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以评价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CABG。临床随访期间死亡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在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3.15%,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M 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 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2006年03期 101-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彦忠;
目的:探讨冠心宁(Guanxinn ing,GXN)对家兔缺血性预适应(Ischem ic precond ition ing,IP)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通过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 ic reperfusion,I/R)动物模型、IP模型及GXN对IP及I/R影响的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酶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同时监测实验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GXN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GXN+IP可以进一步加强IP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测定实验前后血浆ET及血清NO含量变化进一步表明:联合应用GXN+IP可以进一步降低IP时ET释放并进一步提高IP时NO含量,从而加强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GXN可以对缺血心肌产生保护作用,联合应用GXN可以加强缺血性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2006年03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岳志红;李晋芳;贾玫;
目的:观察脂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7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另选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hs-CRP和血浆vWF水平。结果:AM I组和UAP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hs-CRP和vWF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C和apoA1降低、hs-CRP和vWF升高,且hs-CRP和vWF与ACS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2006年03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卫民;王欣宏;陈雪辉;李素芬;张清贵;翁孝刚;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冠脉病变特点,结合临床分析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冠脉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较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2006年03期 11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伟东;柏霞;刘德华;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方法:将108例非瓣膜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治疗组和接受高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治疗组,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功能,LVEF,LVFS,血压,心率及副作用。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6.3%,高于美托洛尔组的8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美托洛尔组引起心衰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例数比卡维地洛组多见。结论:高选择性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实际疗效有差别。在不良反应上,高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诱发心衰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性较高。
2006年03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家声;郝爱华;左爱华;纪连廷;田建华;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给以杏丁注射液20 m l加入葡萄糖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对照组75例,给以硝酸甘油5 mg加入葡萄糖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7%;对照组分别为67.7%和3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12导联中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2006年03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连芳;
目的: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方法:对59名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处居室进行每日24小时空气净化。每隔1个月抽血检测血浆内皮素-1,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酞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结果:研究组空气净化1个月后,内皮素-1、丙二醛由净化前的(4.17±1.17)pg/m l、(4.65±0.46)mmol/L下降为(3.38±1.22)pg/m l、(4.27±0.31)mmol/L(P均<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酞过氧化物酶由净化前的(81.6±8.1)nu/m l、(45.2±5.2)U/L分别上升为(89.3±10.3)nu/m l、(55.7±6.3)U/L,有效率分别为71.2%、71.2%、67.8%、69.5%。结论: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空气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2006年03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宋国云;
目的:高脂血症多是发生在成人的一种疾病。儿童高脂血症,往往是在体检测定血脂时才发现的,一般容易被忽视。探讨起产生原因和预防,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方法:对来医院体检的儿童1 256人空腹采血2 m l。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结果:1 256名儿童有166人符合儿童高脂血症的参考诊断标准,占被检人的13.2%。男85例,女81例。其中二项增高66人占检出39.7%。总胆固醇单项增高59人占检出35.5%。甘油三脂单项增高41人占检出24.7%。结论:通过我们的检测结果分析。儿童的高脂肪血症明显增加。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2006年03期 120-12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颖华;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检测老年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并且肯定了临床价值,现在临床上正在广泛地应用这一项新的检测方法。方法:对114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二间瓣舒张充盈频谱的检测和M超同时测量二尖瓣前叶EF斜率的大小来判断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本组A/E倒置,占83%,EF斜率<正常,占79.8%。结论:A/E≥0.5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舒张压功能减退,就可作出判断。
2006年03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好义;张垚;潘登;
目的:观察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PAP治疗组(2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CPAP呼吸机无创通气5~10小时,全部用鼻罩。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CPAP组显效率55%,有效率38%,无效率7%;对照组显效率28%,有效率48%,无效率24%。两组LVEF、LVEDV、LVESV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CPAP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CPAP呼吸机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通气功能,也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6年03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武维恒;蔡文标;刁军;2006年03期 125-12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新;2006年03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秋;王丽娜;宋云红;2006年03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丽秋;陈素兰;周泉漫;2006年03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斌;2006年03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辉;2006年03期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左玉潭;2006年03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敏莉;2006年03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敏;王宏宇;2006年03期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明军;杜廷海;余海滨;王永霞;2006年03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凌;郜玉珍;2006年03期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单玉香;张颖;郜玉珍;2006年03期 149-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立英;娄卫东;段大航;2006年03期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赵玉香;王福华;
目的:探索福利院脑瘫患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训练的效果。方法:我们随机将66例脑瘫患儿分为训练组32例,对照组34例,训练组用行为纠正方法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二便、起居)及社会能力,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训练3个月开始见效,到8月训练结束时效果最佳。训练后2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用行为纠正方法训练脑瘫患儿效果良好,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2006年03期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申志敏;2006年03期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朱玉萍;左玉潭;2006年03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新科;付贵琴;刘小华;王德昭;2006年03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靖;沈晨阳;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许玉韵;2006年03期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