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 肺高压诊治进展及其处理对策

    卢冰冰;

    2006年21期 917-919+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苗榕生;王宏宇;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6例,女68例,平均年龄(58.1±10.1)岁(范围31~81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少于(31.5%vs 51.3%)未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2支(37.5%vs 8.6%)和3支(27.2%vs 14.8%)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EH组(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最佳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数。结论: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提示对这部分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21期 920-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CGRP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李合华;王玉梅;赵建华;邢红霞;毛兴爱;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 h、1 w、2 w、3 w和4 w时分别抽血和采取脑脊液,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CGRP含量。结果:出血后,3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ET逐渐增加,1~2 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血浆和脑脊液CGRP逐渐降低,1~2 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 w、2 w、3 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2006年21期 923-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

    能玲玲;董明敏;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42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为OSAHS组,AHI<5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呼吸参数和睡眠前后血压改变。结果:OSAHS组最低SpO264.46±12.24较对照组84.27±10.67明显降低(P<0.05)。OSAHS组睡前收缩压127.00±16.59和醒后血压(132.09±18.09)/(90.06±13.25)较对照组睡前收缩压119.14±14.83及醒后血压(121.10±18.17)/(82.78±12.40)明显升高(P<0.05)。OSAHS组醒后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睡前(P<0.05)。结论:OSAHS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

    2006年21期 926-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RP对ECV304细胞分泌PGI2、PAI-1的影响

    陈福民;赖晓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 I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RP与ECV304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PG I2的稳定代谢产物6-keto-PGF1α、PAI-1的含量。结果:用CRP作用ECV304细胞后,PAI-1的浓度随CRP浓度增加和CRP作用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而6-keto-PGF1α水平在培养12小时内上升,12小时后其水平下降,并随CRP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CRP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PAI-1,抑制PG I2的分泌,从而促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2006年21期 929-930+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磷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谭军;胡少瑾;杨廷桐;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 eglum ine Ademosine Cyelophosphate)对其干预作用,并阐述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G组)、致死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SG:1、3、5 d,IR:1、3、5 d,AI:1、3、5 d)。结果: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组织含钙量。观察预处理对缺血2 h再灌注损伤24 h、72 h、120 h的影响。结果①IR组钙含量术后1、3、5天均高于SG组(P<0.05);AI组各亚组钙含量均低于同期IR组(P<0.05),AI 1 d组钙含量与S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IR组脑组织含水量于再灌注后1、3、5 d均高于SG组(P<0.05);AI组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同期IR组(P<0.05),AI 1 d组脑组织含水量与S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环磷腺苷预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钙含量;②环磷腺苷预处理还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

    2006年21期 93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细胞粘附分子在老年陈旧心肌梗死空气净化前后的变化

    连芳;

    目的: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 I)疗养员99例随机分为空气净化组(n=54)和未净化组(n=45),另选20人为健康对照组。空气净化组所处的疗养室进行24 h空气净化,未净化组和对照组住普通病房,不进行空气净化。住院时和住院后1个月抽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结果:空气净化1个月后,患者sICAM-1和sVCAM-1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OM I患者行空气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其sICAM-1和sVCAM-1,使病情得到改善。

    2006年21期 934-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后血浆和脑脊液ET、CGRP的测定及意义

    刘艳霞;王玉梅;闫海清;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与血浆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病后72 h、1 w、2 w、3 w和4w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对照组为非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脑脊液与血浆中ET和CGRP含量。结果:患者脑脊液和血浆ET逐渐增加,1~2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脑脊液和血浆CGRP逐渐降低,1~2 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 w、2 w、3 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和血浆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2006年21期 936-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托品治疗山野菜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周丹冰;

    2006年21期 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无锡地区机关人员血压分类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黄荣根;宋晓华;

    目的:探讨机关人员的血压水平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江苏无锡地区部分机关的5 821名工作人员的系统体检,计算不同性别的血压分类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不同血压水平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①男性正常高限血压占11.63%,高血压病占38.95%;女性正常高限血压占7.01%,高血压病占21.84%,男性正常高限及高血压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除70~79岁组外,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③随着血压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随着高血压程度加重,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随着血压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血压达到高血压病1期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已开始增加。

    2006年21期 940-94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疾病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胡先进;何彬;陆萍;朱秋玲;丁乐;周晓明;

    目的:探索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对上海市五家养老机构60岁及以上的912位老年人,在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病案资料分析。结果:老年人中70~79岁占27.30%,80岁以上占60.86%。慢性疾病患病率99.67%,患病率前7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占57.46%,冠心病占42.65%,脑血管病占38.38%,慢支占16.12%,痴呆症占15.79%,骨折占15.02%,糖尿病占14.47%,除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外,其他疾病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同时患两种疾病的占24.97%,患3种及以上疾病的占64.14%。生活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占74.78%。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高,慢性疾病患病率高,伴有多种疾病比率高,且年龄越大患疾病种类越多,部分存在精神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比率高。

    2006年21期 94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刘磊;宋晓东;刘研科;李仙玉;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毒性脑炎87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病情给予脱水、利尿等降颅压和激素、抗炎、抗病毒及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5~20 m l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天。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1%,对照组3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缓解消失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有一过性胸闷1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有效安全的药物之一。

    2006年21期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

    汤立军;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 lence,HRT)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的慢性心力衰竭且存在窦性心律震荡的398例患者,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心衰治疗用药(Asp i-rin.ACE I.D igoxin.β-B 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98例患者平均随访(14.0±11.6)个月,死亡66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45%)、高龄(≥65)、高LVED(≥55mm)显著相关,其中与HRT分类相关性最显著(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慢性心功能不全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2006年21期 947-948+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陈富明;黄群;纪礽斌;

    目的:检测肝硬化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肝肾综合征(H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0例肝硬化病人和26例健康体健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肾功能。并分析CR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CRP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与Ccr成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有助于判断HRS病情及预后。

    2006年21期 949-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潘廷甫;孙新才;裴东方;李晓燕;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穿刺引流组和穿刺碎吸组,并以30例保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有效率、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等。结果:穿刺引流组有效率85.7%,死亡率11.4%,再出血率8.6%;穿刺碎吸组有效率68%,死亡率24%,再出血率20%;对照组有效率56.6%,死亡率33.3%,再出血率26.7%。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清除术特别是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2006年21期 952-953+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肌钙蛋白T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并发心衰的临床分析

    石金河;张建新;杨飞云;梁东良;

    目的:探讨半定量肌钙蛋白T(cTnT)变化在估计急性心肌梗死(AM I)近期并发心衰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 I患者根据近期(小于3天)分为心衰组和无心衰组,用半定量肌钙蛋白T(cTnT)监测两组患者于发病第1,3,5,7天和第2,3,4周的血清cTnT水平,观察两组间变化。结果:梗死范围较广的患者心衰发生率高于单部位梗死(P<0.01),两组发病第1天,心衰组的血清cTnT水平强阳性率与无心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动态观察两组的血清cTnT水平,心衰组的血清cTnT转阴时间较无心衰组延迟,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和动态变化可作为估计AM I患者预后和近期发生心衰的重要参考依据。

    2006年21期 95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硫化碳中毒血管损伤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刘冰;高向华;

    2006年21期 956-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王佑明;鲁勤波;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加高压氧,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合并胞二磷胆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脑梗死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2006年21期 957-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曹琳彰;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于病情稳定后48 h内加用HBO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对提高近期疗效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2006年21期 958-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喹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

    周亚媛;

    目的:比较盐酸喹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口服缬沙坦,B组服用盐酸喹那普利,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种药物临床降压作用明显,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除盐酸喹那普利组有干咳、头晕外,其它二者相似。结论:两种药均为安全、有效的理想降压药物。

    2006年21期 960-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诊钻孔减压术在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中的应用

    李成;程亭秀;

    目的:探讨急诊钻孔减压在抢救急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急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者,先在门诊处置室行急诊钻孔减压,完成术前准备后立即开颅清除血肿。结果:良好28例,中残2例,无死亡。结论:急诊钻孔减压术对于抢救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者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预后。

    2006年21期 96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64例脑血管意外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方华玲;张怀英;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血管意外者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意外住院者医院内感染率非常高,占本院同期该病种的60.38%,本组死亡19例,其余均治愈,治愈率70.3%。结论:脑血管意外并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住院后我们应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发现院内感染征象,并积极早期治疗。

    2006年21期 962-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尿激酶早期溶栓并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成功分析

    张建华;肖晔;

    2006年21期 96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

    范贵生;

    2006年21期 96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观察

    马林霞;狄树亭;韩卫坤;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5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予他汀类药物口服;治疗组26例,在他汀类基础上每日静点川芎嗪注射液200 mg。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分别观察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他汀类药物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2006年21期 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叶片对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临床分析

    纪志强;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脑中风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应用银杏叶片治疗,设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对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尤其红细胞压积(P<0.01)、全血比粘度(P<0.05)显著下降。结论:银杏叶片对缺血性脑中风高粘滞血症效果显著。

    2006年21期 968-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奥曲肽治疗胃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王家芳;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40例胃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本文总结了40例胃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所观察者均为重症及手术高危者。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40例胃溃疡并出血病人,应用奥曲肽治疗,剂量为100μ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持续应用3天。结果:40例中,37例出血停止,总有效率92.5%,仅3例无效。未发现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奥曲肽对胃溃疡并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急诊手术率和死亡率。

    2006年21期 969+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林凤仙;

    目的:总结350例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心力衰竭的病因中前4位依次是: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多病因在该组中占较大的比例。结论:心衰的病因治疗是根本,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应贯穿到心力衰竭治疗的全过程。

    2006年21期 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血吸虫肝病CT分析

    张东宁;

    2006年21期 97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岛叶皮质梗死的心血管表现

    高亚棉;杜宝良;

    2006年21期 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浅述

    孟宪安;

    2006年21期 973-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蒲公英对免疫系统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现状

    白岩;刘玉梅;段大航;

    2006年21期 974-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用指数法分析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的影响因素

    杨红蕾;

    2006年21期 97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庭环境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熊卫;吴汉荣;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2006年21期 978-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曾巧美;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两组,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组给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患者制定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后评定。结果:早期康复训练Barthel指数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ADL。

    2006年21期 980-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为发育的影响

    胡玉琼;

    2006年21期 98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孙英;李爱群;毛玲娣;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2006年21期 983-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研究

    张雪英;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的特点等。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抢救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应用静脉溶栓方法,总结护理体会,观察疗效。结果:效果较好,恢复再通119例,占79.3%,最后抢救成功115例,成功率为76.7%。结论:经静脉溶栓疗法是挽救AM I患者生命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熟练的护理操作和配合在抢救中起重要的作用。

    2006年21期 984-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

    陈金枝;

    2006年21期 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

    刘萍;冀玲琴;郑桂芬;

    2006年21期 98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先安佐治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及护理

    杨卫红;

    目的:探讨心先安在治疗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1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治疗组应用心先安每次2~5 mg/kg,静滴,每天2次。结果:治疗组:痊愈41例(73.2%),好转10例(17.9%),无效5例(8.9%),总有效91.1%。对照组痊愈34例(60.7%),好转8例(14.3%),无效14例(25%),总有效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5.13,P<0.05)。结论:心先安佐治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2006年21期 98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杨彬霞;王丽娜;

    2006年21期 99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淡肾移植病人护理

    相国芬;赵艳;

    2006年21期 993-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后继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

    赵卿;刘持善;王钢仁;

    2006年21期 994-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短期应用胺碘酮致严重QT间期延长1例临床报告

    周丹冰;

    2006年21期 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包积液致麻醉诱导期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周江生;

    2006年21期 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