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上颌骨微植体支抗过程的时效特性数值模拟

    刘占芳;李琦;邓锋;颜功兴;

    微植体支抗系统(MIA)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较多,由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在微植体正畸力作用下会产生具有时效特性的弹塑性变形。本文基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建立了上颌骨微植体支抗-骨界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骨由皮质骨和松质骨构成,数值模拟了骨在微植体正畸力作用下的时效特性。观察加载后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发现微植体颈部应力比较集中,周围皮质骨中的应力相对较高,骨内产生了具有时效特性的弹塑性变形。

    2007年10期 327-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在骨盆肿瘤术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蒋京军;李伟;焦洋;沈晨阳;张小明;

    目的:探讨和评估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对减少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31例骨盆肿瘤病例。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阻断球囊,肿瘤切除过程中,阻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动脉血供,术后撤除球囊。统计术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瘤灶均完整切除,并完成骨盆重建或内固定术,无手术死亡。31例骨盆肿瘤术中出血400~4 500ml,平均1 450ml,手术时间为130~280min,平均185min,球囊阻断时间为25~95min,平均58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显著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2007年10期 330-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冯仲红;杨瑞民;

    2007年10期 332+34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例报告

    李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4例的诊治经过。结果:12例实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30 min。术后平均3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轻、切口小、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阑尾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7年10期 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62例分析

    路书彦;

    2007年10期 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李广旭;

    目的: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后路减压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体会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按骨折部位分T10~1221例,L2~419例。手术时机:伤后1~10 d,平均3.5d。平均随访1年。结果:采用X线片测定椎体,术前椎体前缘平均压缩51%。术后平均8%,复位率达86%。结论:AF系统内固定及后路短节段椎板切除减压、直视下椎管前壁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2007年10期 335+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临床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监测

    杜迎雪;于魁忠;郭晓红;梁栋;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确证。结果:38.6%(54/140)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以痰标本产生率最高为48.9%,在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以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最高(44.4%),其次为外科(42.9%)。IMP、AMC、SCF、TZP、NIT耐药性较低,在0%~17%之间,青霉素类、1~3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耐药性高(在95%以上);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耐药性低(25.9%~53.7%)。结论:产ESBLs的E.coli发生率和耐药性日趋严重,治疗时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1~4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抗菌药物。建议首选IMP、AMC、TZP、NIT等药物。开展ESBLs的E.coli检测,了解其流行趋势和防止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2007年10期 336+35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戴立群;王炎强;张玲;李全文;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史密斯抗体D1(Anti-SmD1antibody,SmD1)等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抗dsDNA、抗SmD1抗体,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70例SLE患者中单项检测抗dsD-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75.7%、64.3%,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1%。结论: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期 337-338+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效分析

    王云;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时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发病6小时内病情继续发展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小时;对照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6小时。两组均采用动或静脉溶栓及抗凝强化治疗,两组常规治疗一致。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评分改善明显,病情进展得以控制(P<0.01)。治疗组有出血倾向3例,对照组8例。结论:首次病情进展3小时内溶栓能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7年10期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9例临床治疗分析

    马建英;

    2007年10期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81例临床分析

    刘双燕;初玉琳;

    2007年10期 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4例临床观察

    张京莉;

    2007年10期 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5例疗效观察

    白玉;

    2007年10期 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婴儿肝炎综合征62例病因与临床分析

    袁玉荣;熊安秀;

    2007年10期 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点式角膜定位法在角膜异物中的应用

    刘延东;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的记录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7月~200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角膜异物病人138例(160眼),男112例,女26例;单眼116例,双眼22例。对角膜异物在角膜表面的位置、深度和分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角膜异物定位法:角膜异物在角膜表面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或两个钟点数进行记录,根据角膜异物的分布将角膜分为中央区和周边区;角膜异物的深度可以分为Ⅰ、Ⅱ、Ⅲ和Ⅳ度,异物的顶端和尾部的位置可以用相应的一个或两个度数记录,根据深度的分布可以将异物分为A、B、C和D 4级。结果:角膜异物累及角膜中央区65眼,周边区95眼,A级94眼、B级33眼、C级15眼、D级18眼。结论:钟点式角膜定位法是一种准确、方便、实用的角膜定位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角膜异物的记录,并可以指导临床。

    2007年10期 346-347+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拳击伤眼58例报告

    隗秀玲;刘岚;

    2007年10期 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孔素丽;高存友;张伟红;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影响,以判断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在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WMS总记忆商数及主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0.01);WCST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0.01),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测验总应答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后两组在WMS总记忆商数和其主要因子,以及WCST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测验总应答数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PANSS反应缺乏和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吡拉西坦及高压氧联合应用改善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部分精神症状。

    2007年10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精神病患者停药复发原因探讨及对策

    荀云魁;

    2007年10期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李国宁;

    目的:评价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6例,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15例(41.7%),显著进步12例(33.3%),进步6例(16.7%),无效3例(8.3%),显效率为7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2007年10期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雨林;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但阿立哌唑改善QGOLI-74总分、躯体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优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2007年10期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首次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陪诊情况调查

    姜启德;李光华;

    2007年10期 355+360+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 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2例疗效观察

    马新;杨静娟;马雁冰;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有脑卒中病史且符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5例用西药氟西汀治疗,进行6周的双盲对照研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评分,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副作用明显;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PSD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2007年10期 358+370+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慢性气管炎30例临床观察

    杨存芝;

    2007年10期 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糜栓辅助光谱仪治疗宫颈糜烂

    王会英;

    2007年10期 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康复

  • 思维诱导加足底电子(脉冲)刺激在急性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蒋爱民;

    目的:评价急性脊髓损伤在脊髓减压后运用“思维诱导”加足底电子(脉冲)刺激康复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203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开始应用足部电子(脉冲)刺激加“思维诱导”的康复治疗,单次治疗每日3~4次,每次30~40分钟。足底电子(脉冲)刺激量为脉冲频率725Hz,脉冲深度0.5ms,瞬间输出电压约40V。结果:完全性脊髓损伤178例,达优良87例;达可73例;差18例。2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均达优。总有效率为91.1%。结论:“思维诱导”方式至今未见类似报道,与足底电子(脉冲)刺激相结合,康复治疗效果颇佳。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2007年10期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质疏松继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治疗

    张于刚;

    2007年10期 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全科护理

误诊分析与提示

专题讲座

综述

教育研究

  • 1:1带教在血液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卢淑芳;

    目的:为了培养实习护士主动学习和加强自我动手能力。方法:在2000级临床实习教学中试用1:1带教法。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动手能力平均成绩显著增加(P<0.01)。结论:1:1带教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自学和主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科学、正确地进行各种操作水平。

    2007年10期 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行为·心理

图书馆与信息技术

  •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郭宇;韩慧茹;

    本文叙述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特征及在现代信息环境中医院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对于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医院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7年10期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健康教育

药物与临床

  • 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齐有莉;

    目的:促进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和监测。方法:通过对数家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结果:加强基层医院ADR监测任重而道远。结论:领导重视,监管得力,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医、药、护、技有机联合,调动一切积极性,ADR监测才可能做好。

    2007年10期 401+362+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4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调查分析

    裴静云;姚旺;辛刚;李延宏;田歌;刘丽娟;

    2007年10期 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学影像

心电图与临床

卫生管理

  • 民政精神病院管理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李正旺;

    2007年10期 40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运用激励机制 加强临聘护士队伍建设

    焦妙蕊;郭艳景;李景花;

    2007年10期 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贵阳市流浪精神病人管理现状调查

    孙远;罗炳华;刘成华;黄群;

    目的:了解贵阳市住院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现状,探索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办法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6年8月入院的1 078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一般情况调查,统计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人来源、入住原因、合并躯体疾病、诊断、出院方式等,采用CCMD-Ⅲ诊断标准,并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人(1 078例),占10年来住院患者的比例为8.84%,其中男性(550例)稍高于女性(528例),平均年龄为37.7岁,由公安送入者占95%,救助站送入者占5%。入院原因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伤人毁物、赤身裸体等。1 078例经治疗1~2周后出院,出院方式几乎均为送交送入单位。所有病人中,合并躯体性疾病158例(占14.7%),诊断精神分裂症居多(718例,占67%),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应激障碍、癫痫等(360例,占33%)。所有病例均受到规范化培训的精神专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事故,并且探索出了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精神病人流浪街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及城市容貌,不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而且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在流浪精神病人救助过程中,遇到医疗、法律、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现行法规中难以找到解决依据。结论: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管理,需政府、公安、司法、财政等多系统、多部门协同解决,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造福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精神卫生立法迫在眉睫。

    2007年10期 407+403+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在临床中的应用

    侯伟娜;

    2007年10期 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院药剂科布局的几点建议

    陈小红;

    2007年10期 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戒毒科护士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孔莲娥;胡秋秋;

    2007年10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