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高频超声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李茹;王蔚蔚;白冬阳;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2007年15期 611-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左心室假腱索29例分析

    董敏莉;张瑞颖;

    目的:探讨大学生左心室假腱索检出率及临床意义,为早期防治心脏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心脏听诊受检者29158名,检出心脏≥Ⅲ级收缩期杂音73例,并以73例杂音做为基本入选条件,应用心脏B超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73例心脏杂音进行检查。结果:检出左心室假腱索29例。左心室假腱索人群检出率为0.99‰,心脏杂音假腱索检出率为39.73%,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心脏杂音左心室假腱索检出率较高;左心室假腱索与心脏生理性杂音有关,应与器质性心脏疾病鉴别;与其他心脏疾病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007年15期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的言语评定和治疗

    夏娣文;佘江健;邹碧花;金爱琼;

    目的:对脑卒中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言语评定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8例脑卒中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给予针对性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评定,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口角下垂、嘴唇力量、舌、下颌运动异常及流涎都有不同程度改善(80%~100%);治疗前29例患者构音处于发单音和单词水平,治疗后仅2例患者构音在单词水平,36患者达句子和文章水平。结论: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言语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获得明显效果。

    2007年15期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血管性头痛和头痛型癫痫的诊断作用

    陈艳霞;侯玉娟;许建文;

    目的:探讨儿童的头痛是血管性头痛所致还是头痛型癫痫引起。方法:对54例经常头痛的患儿均作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儿脑电图正常,38例脑电图异常,其中3例出现特异性异常,可见棘波、尖波和棘慢波;35例非特异性异常,出现慢波、阵发性θ活动和δ活动。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血管性头痛和头痛型癫痫方面有帮助诊断作用。

    2007年15期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的两种有效消融指标疗效比较

    刘晓红;洪苍浩;汤国法;

    目的:评价以出现交界性心律与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AVNRT)慢径消融中应用,比较这两种有效消融指标判断方法在慢径消融达到消融终点时的放电时间与消融靶点数的差异性。方法:153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根据X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放电功率10~40 W。按不同的有效消融判断指标分为传统方法消融(出现交界性心律)组(I组)和以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消融组(II组)。I组86例在放电后15 s内以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继续放电60~90 s;II组67例放电15 s内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延迟放电至20 s停止放电,以术前AV1:1最短间期心房刺激(S1S1)显示慢径前传阻滞后停止起搏继续放电至60 s。未达到消融终点者再继续选点消融,直至达到消融终点。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消融终点及终点类型两组间无差异性。I组86例,共有效消融靶点306个。人均消融(3.59±1.21)个靶点,放电时间(208.94±89.76)s;II组67例,共有效消融靶点150个,人均消融靶点(2.24±0.94)个,放电时间(114.83±38.97)s。人均各项参数Ⅰ组高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s内无效消融不计靶点数。结论: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可客观判放电消融的有效性,减少无效消融的心肌损伤。

    2007年15期 618-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冠脉介入术的预后评价

    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柳杨;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PP)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接受PCI治疗的138例患者,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PP>60 mm Hg和≤60 mm Hg分为两组,分别为52例和86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随访平均(18.6±4.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多见男性和糖尿病史多,C型病变和三支病变常见。两组间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远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在PP>60 mm Hg组显著增加,分别为16.8%vs8.8%,5.2%vs2.3%和1.3%vs0.8%,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与动态PP、DBP和糖尿病有关[OR分别1.043(95%CI1.038-1.163),-1.014(95%CI-1.138-1.013),1.011(95%CI0.008-1.023)],远期MACE发生率与糖尿病史、心梗史有关[OR分别为1.126(95%CI 1.067-1.232),1.121(95%CI 1.044-1.241)]。结论:动态PP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动脉僵硬的参数,与PCI围手术期及远期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

    2007年15期 620-622+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分析

    裴德翠;王淑兰;王湘;王娅;王金勇;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流行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按《全国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的要求,用改良罗氏法进行痰结核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为10.3%,35岁以上分离率高于35岁以下人群,性别无明显差异。耐药率达100%,明显高于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51.7%,与结核分枝杆菌无明显差异。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肺病患者中分离率高,且多耐药,因此对难治性肺病患者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非常重要。

    2007年15期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INOS和MMP-9表达相关性研究

    郭海峰;王宇;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INOS和MMP-9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INOS和MMP-9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血管集束征有关,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大于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血管集束征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2007年15期 625-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杨秀珍;杨秀丽;王莉莉;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2007年15期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赵世民;姜筱敏;王贤广;

    目的:分析外伤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其他有关问题。方法:对21例外伤病人伤后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外伤类型、以及心梗的临床表现、心梗的类型、诊断及转归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病机制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21例病人外伤后至心梗的发病时间最短者0.5小时,最长者24小时,多数在伤后1~2小时发病,由于外伤症状的掩盖,有的病人症状常不典型,但常规的心电图及酶学等检查均能明确诊断。经积极的治疗,1例由于病人高龄、1例入院时情况危重而死亡外,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预后良好。结论:外伤性心肌梗死在外伤的病人中较常见,接诊医生提高警惕能及时给予明确的诊断,预后良好。不同类型的外伤与心肌梗死的关系、以及不同部位心梗与外伤的关系,由于病例较少,未能进行分析。其发病机制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因素而致。

    2007年15期 629-630+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任雁京;

    目的: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给于安慰剂维生素B6治疗。结果: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Barthelindex(ADL)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卒中再发率、2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避免或减少睡眠障碍、卒中再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2007年15期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65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初步探讨

    梁文学;

    2007年15期 63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337名公安干警血压、血脂情况临床分析

    吴乾生;张翠珠;管霞;武俊仰;

    目的:探讨公安干警特殊职业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高血压与高血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体检的方式对郑州铁路局2 337名公安干警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血脂等方面检查。将血压和血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将高血压按年龄分段后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在40岁以后高血压发病率较30岁年龄段明显增加(P<0.05)。发生异常血脂情况男性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在50岁以后高TC有明显增加趋势(P<0.05),高TG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公安干警等高风险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特别是男性从30岁开始高血压发病率已明显高于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2007年15期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

    贺娟;马文娟;张国华;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方法:17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形态分为规则形,不规则形及不规则+分隔形血肿,发病后24~72小时内作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0%,继续出血发生在24小时内为61.7%,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为42.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与血肿形状密切相关,多发生在24小时内。

    2007年15期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改善作用

    卫莉玲;

    目的:评价吲达帕胺(商品名:寿比山)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改善作用。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男58例,女40例,平均(52.0±9.1)岁]随机分成两组,服吲达帕胺、得高宁治疗12个月对比服药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结果:86例高血压患者测坐位血压评价,降压总有效率70.2%,左心室结构参数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对LVEF,吲达帕胺组较得高宁组改善明显。结论:吲达帕胺具有与得高宁相似的降压效果及逆转LVH作用。

    2007年15期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AEP和TCD在眩晕临床分类中的分析应用

    谭小红;谭军;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谱勒(TCD)在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和25例非系统性眩晕的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49例,占79%;TCD异常57例,占92%。25例非系统性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1例,占4%;TCD异常9例,占36%。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BAEP检查对眩晕的鉴别、定位有很大的优越性,TCD检查有助于眩晕的病因学诊断,两者结合对眩晕的分类诊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2007年15期 638-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马文娟;张国华;

    目的:鉴于对VBI诊断缺乏客观依据,探讨TCD在VB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对50例VBI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果:50例VBI患者TCD检查异常42例(84%),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20例,16例椎动脉血流速度增高,5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例一侧椎动脉未见到血流频谱。结论:TCD检查在VBI的诊断上敏感性高,对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

    2007年15期 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美他嗪改善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王阔;卢竞前;潘娅萍;李易;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合并糖尿病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45例合并糖尿病的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12周后用心功能改善程度、心动超声图、6 min步行距离评价心功能。结果:曲美他嗪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7%VS 63.6%,P<0.05),曲美他嗪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6 min步行距离(m)明显较对照组远(290±44.3 VS 216±41.2,P<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改善心肌代谢有利于提高合并糖尿病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2007年15期 640+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宋文棉;吕建通;李瑞峰;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16例,病灶<1 cm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2007年15期 64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部分性脾栓塞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明军;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脾栓塞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栓塞术后病人的外周血中IgA,IgG,IgM,CD3,CD4,CD8。结果:IgA,IgM在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IgG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栓塞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但在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CD3,CD4,CD8在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栓塞术后并不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淤血肿大的脾脏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脾栓塞术后获得改善。

    2007年15期 6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龙霞英;李颖庆;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2007年15期 644-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K-MB异常增高原因分析

    马群;刑国臣;罗慧;

    2007年15期 646-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苯暴露对小白鼠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艳;

    目的:探讨慢性苯暴露对小白鼠抗氧化酶系统影响。方法:将小白鼠按不同浓度和时间进行静式吸入染毒,20 d后,对其外周血WBC计数及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白细胞中过氧化脂质(WBC lipidperoxidation,WBC-LPO)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受试小白鼠在白细胞计数尚属正常时,其体内GSH-Px、CAT和SOD的活力以及WBC-LPC的含量就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各种抗氧化酶活力和白细胞中过氧化脂质的测定在苯中毒的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7年15期 64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医技

  • 心电图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杨庆君;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4例心电图检查中有高钾血症表现的患者,结合血清钾的含量来分析。结果:24例中有22例血清钾升高。心电图改变与血钾浓度密切相关,16例出现T波变尖,基底部变窄,波顶尖呈"帐篷状"T波。5例QRS波增宽、P波与R波电压降低、S波增深。2例出现窦室传导,1例出现心室扑动。结论:心电图能迅速作出高钾血症的诊断,对临床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007年15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刘继勇;史连义;侯亚娟;汪阳林;朱丽萍;李娜;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同一标本分成二管,第一管离心后直接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第一组)。将二管做冷冻处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并根据溶血程度分成两组(第二组HB<3 g/L,第三组HB>3 g/L),并同时测定ALT、AST、TP、ALB、TB IL、DB IL、GGT、AKP、TBA、LDH、HBDH、CK、CK-MB、BUN、C r、UA、GLU、Ca、P、Mg、Fe、CHO、TG、HDL、APOA1、APOB、IGg、IGA、IGM、C3、C4等31项结果。结果:GGT、AKP、TBA、BUN、C r、UA、TG、HDL、APOA1、APOB、IGG、C3、C4溶血对结果无影响(P>0.05),ALT、ALB、CK、Fe、CHO、IGA、IGM轻度溶血对结果无影响(P>0.05),AST、TP、TB IL、DB IL、LDH、HBDH、CK-MB、GLU、Ca、P、Mg轻度溶血即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结论:检验人员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应在结果上注明"轻度溶血"或"严重溶血",必要时重留标本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007年15期 684-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经验交流

综述

医院管理

心理与健康

  • 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血清S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郭立华;王荣花;赵玉香;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与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病人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病人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MD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病人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病人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HAMD量表总分的降低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的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2007年15期 673-674+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支持性语言对神经症病人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

    黄发妮;

    目的:探讨支持性语言对神经症病人的情绪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原则,对42例神经症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对神经症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中配合支持性语言后多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良好的语言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007年15期 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残疾与康复

  • 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114例的ADL分析

    刘旭;李红梅;张玉兰;庹必灿;

    2007年15期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瑞莉;岳喜进;曲晓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时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早期康复组接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入院时及1月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ugl-Mayer)[1]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测。结果:1月后早期康复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临床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07年15期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讲座

医学影象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左房结构改变及左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张晓茹;刘新乔;柴永红;焦晓云;

    目的:观察56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结构及左室舒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腔大小及左室舒缩功能。结果:①与4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56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差异无显著性。②高血压病组左房腔内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③高血压病组有38例表现为二尖瓣血流频谱异常,E峰下降,A峰上升,E/A比值下降。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左室结构改变更加明显,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左房结构及舒张功能减退亦更加明显。

    2007年15期 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刘新乔;张晓茹;柴永红;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重点观察主动脉窦部情况,右室容量负荷,左室容量负荷,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的连续性,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壁运动幅度以及主动瓣活动状态等。结果:单纯主动脉窦瘤不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主动窦瘤破裂后出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能清晰地显示出窦瘤破裂的部位和大小,活动情况以及窦瘤破裂对心脏各腔室负荷的影响。结论: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尤其是二维超声与超声多普勒联合应用,使之有可能应用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是目前诊断窦瘤破裂的最佳方法,为其它检查方法所不可相比,为手术等治疗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2007年15期 682-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梗阻性疾病的价值

    陈桂花;王赫燕;

    2007年15期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郭新平;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全程进行观察护理。结果:成功栓塞126例颅内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护理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2007年15期 68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

    马存秀;

    2007年15期 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昌凤姣;

    目的:探讨应用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患者用药的剂量及临床表现,并结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合理应用硝普钠,正确实施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007年15期 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康复护理55例

    贾新;

    2007年15期 690-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脊液伤口漏行腰大池引流护理体会

    李囡;

    2007年15期 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巨大硬膜外血肿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的急救护理

    黄月红;

    目的:探讨巨大硬膜外血肿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对35例巨大硬膜血肿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均为单纯颅内硬膜外血肿,血肿体积均超过80 ml,在术前准备时突发自主呼吸暂停,给予立即配合医师床边锥颅抽吸引流,加强脱水吸痰等处理,自主呼吸恢复,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做好术后护理,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巨大颅内硬膜血肿患者当突发自主呼吸暂停,急救原则是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引流减压、脱水、维持呼吸道通畅,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处理及时,患者愈后良好。

    2007年15期 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55例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

    孟玲玲;胡涛;

    2007年15期 69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浪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管理

    谈金莲;

    2007年15期 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男性脑卒中后卧床期尿失禁护理研究

    仇立军;

    目的:降低目前男性脑卒中后卧床期,由于小便失禁所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而引起的并发症,减轻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男性脑卒中后卧床期病人,随机分成一个研究组和三个对照组,分别使用男用接尿器和留置弗雷氏尿管、男用尿壶、阴茎套外接尿袋进行尿失禁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尿道疼痛、污染被褥、阴茎糜烂、体位舒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用男用接尿器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护理措施(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使用男用接尿器,是一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好评,可替代其他护理措施。

    2007年15期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血压计袖带套的临床应用研究

    潘春莉;

    目的:探讨血压计袖带套是否适宜在临床应用。方法:取棉线无纺布缝制成血压计袖带套,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成年患者120例作为受试对象。每个受试者分别采用佩戴袖带套法和不佩戴袖带套法测量血压,连测两日,共12次。结果:收缩压t=0.511,P>0.05,舒张压t=0.813,P>0.05,受试者使用两种方法测量血压的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压计袖带套应用不影响受试者血压测量值,且袖带消毒方法的改变,减少了医源性感染发生机率,适宜在临床应用。

    2007年15期 696-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倾斜式静脉输液排气法的探讨

    冯银解;陈春兰;曹红燕;王莉;梁艳浓;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排气法。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46例静脉输液排气作为研究组,采用倾斜式排气法,在排气过程中将茂菲滴管维持30~45度角倾斜至排气完毕;将225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排气法,茂菲滴管在排气过程中呈垂立状态。结果:研究组茂菲滴管下段输液管中出现气泡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减少(x2=4.6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倾斜式静脉输液排气法能一次有效地达到排气目的。

    2007年15期 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肝肾综合征病人的整体护理

    艾宏伟;

    目的:延缓肝肾综合征(HRS)进一步发展,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38例肝肾综合症病人的综合治疗:消除HRS的诱因、早期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腹穿放液及时补充白蛋白;实施整体护理。通过调整饮食、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掌握该病的发病原因、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结果:延缓肝肾综合征进一步发展,避免并发症发生。结论:要求护士熟悉并掌握药物的用量、用法、适应症等,对病人做好出院后指导,使其掌握疾病保健知识,以防疾病复发。

    2007年15期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杨蕴;

    2007年15期 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

    岳春美;

    2007年15期 7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