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毒性和近期疗效研究

    谢朝辉;姜志军;

    目的:探讨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放疗采用6MVX线外照射,前2/3程常规放射治疗2Gy/次,每日一次,共40次,后1/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1.5 Gy/次,每日2次,间隔6小时,全疗程总剂量共66~70 Gy;化疗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全身用药方案,60mg静脉滴注,每周一放疗前给药1次,共6次,用药前给予预处理。结果:全组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5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70.3%。毒性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III-IV级骨髓抑制40.7%,一年生存率为62.9%。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而不降低生存质量,但急性骨髓抑制较重,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7年18期 715+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朱丽英;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38例晚期胃癌患者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滴3h,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滴2h,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4个周期者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可评价病例38例,共计168个周期,平均4.4周期,完全缓解(CR)5/38(13.2%),部分缓解(PR)19/38(50%),总缓解率24/38(63.2%),稳定(SO)10/38(26.3%),进展4/38(10.5%)。Ⅲ~Ⅳ度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0/38(26.3%),血小板减少4/38(10.5%),贫血2/38(5.3%),恶心、呕吐1/38(2.6%),感觉神经毒性2/38(5.3%)。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和感觉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轻。结论:此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2007年18期 716+79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对策

    赵金媛;

    2007年18期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体会

    张铭;

    2007年18期 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胆囊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高勇;李治国;

    目的:探讨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有困难时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37例行胆囊部分切者列为A组,并与同期37例随机选取的胆囊全切者(B组)进行围手术期比较。其中,A组胆囊底部、体部及颈前后壁的大部分切除,仅胆囊床上胆囊后壁全部或部分保留,其残余黏膜给予剔除或破坏,胆囊管按常规方法分离后结扎。结果:本组37例因腹水、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切口感染5例,余全部治愈。结论:胆囊部分切除术若处理得当可获得与胆囊切除术相似的疗效。

    2007年18期 719+772+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微创治疗疗效观察

    宋继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微创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于2002年2月~2006年2月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留置鼻胆引流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2例。结果:即刻取石成功9例,于病情稳定后1周取石成功3例,术中局部少量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留置鼻胆引流管胆汁外引流术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7年18期 720+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电钩法胆囊切除283例体会

    印圣春;

    2007年18期 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龄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48例体会

    许贺先;

    目的:探讨高龄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48例高龄重症胆管炎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均手术治疗,急诊手术42例,择期手术6例;术后43例治愈好转,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早期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07年18期 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托宁与阿托品小儿全身麻醉术前用药对心率的影响

    张凤玲;

    目的:观察长托宁与阿托品术前用药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对心率的不同作用。方法:择50例3~8岁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与阿托品组(B组),术前分别肌注长托宁0.01mg/kg、阿托品0.01mg/kg,联合咪达唑仑0.1mg/kg,予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变化。结果:A组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B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托宁是一种更为安全、理想的小儿全麻术前用药。

    2007年18期 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艾俊霞;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阿德福韦酯口服一次10mg,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4周。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肝利欣150mg,静脉注射,连续使用4周。同时给予口服益肝灵、维生素C、维生素B6,连续使用2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LT、SB恢复正常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和HBV-DNA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

    2007年18期 72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78例临床观察

    张芬玲;

    2007年18期 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管内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性脑血管痉挛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熊富先;黄圣排;袁水平;赖淑珍;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早发性脑血管痉挛(CVS),以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方法:71例经DSA证实有动脉瘤及早发性CVS,全麻下行动脉瘤GDC栓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微导管对载瘤痉挛动脉缓慢灌注尼莫地平针剂0.5mg;对照组33例给予除治疗组尼莫地平以外的相同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迟发性CVS发生率、头痛缓解、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性CVS积极地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2007年18期 726+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分析

    王琪;张丽;宁霞云;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2007年18期 727+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许红霞;李伟;宋永枝;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SIP患者及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当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降压过低或过快、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近期感染、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动脉狭窄等在进展性脑梗死中占很高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除针对最基本的病因治疗外,平稳调控血压、控制高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降温、消炎等对防止SI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8期 728+75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血管疾病个体化三级预防治疗的实践

    周振华;王华;孙永丽;

    目的:个体化预防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皱微循环对社区高危人群监测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三级预防,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有目的的个体化防治能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阻止其发生、发展,防止其加重、复发,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个体化防治脑血管疾病有显著临床意义。

    2007年18期 72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与FIM恢复的临床分析

    张芳;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住院患者。其中A组,认知功能正常21例,B组异常21例。通过治疗前后功能评价和综合治疗,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IM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因此,应将改善认知功能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7年18期 730+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爱芹;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测查,并设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偏头痛与年龄、性别、工作紧张、人格特征等有关,工作性质特点分布以教师,微机操作者及财会人员发病率最高。结论:偏头痛是常见的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2007年18期 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魏金枝;

    2007年18期 732+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运用

    苏勇;马芸;马登军;

    目的:研究支气管内膜结核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经纤支镜检查的病理学、细菌学及临床表现。结果:47例中,男19例,女2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X线或CT表现以肺内片状浸润及肺不张为最多见,纤支镜下表现以黏膜浸润型、肉芽增殖型为主,刷片抗酸杆菌阳性率最高。结论:纤支镜检查在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07年18期 733+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韩丽;

    2007年18期 734+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20例临床观察

    张红;毛艳红;陈艳;

    2007年18期 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察

    张冬梅;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56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组56例(在应用原剂量胰岛素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共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EPG)、餐后血糖(PPC)、糖化血红蛋血(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lc、TG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2007年18期 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谢罄睿;王洪权;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63例,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外,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1例,积极控制血糖,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川芎嗪等药物治疗,14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近期疗效较好。

    2007年18期 737+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抢救含氟灭鼠剂急性中毒53例临床观察

    张跃辉;董宝林;

    2007年18期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性激素含量与发病的关系

    董轲;王敏;

    2007年18期 739+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韩美兰;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MTX)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150mg顿服,每日一次,连服3天,给药第3天双臀同时深部注射MTX 25mg(加注射用水10ml)。单用米非司酮的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和MTX联合用药的成功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内出血征象、包块直径<5cm者。

    2007年18期 740+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吕海;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用药模式。方法:选择4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LR组,20例)或0.75%罗哌卡因(R组,20例)硬膜外腔注射,观察局麻药起效时间、平面满意时间及麻醉药总用量;在切皮、打腹膜、分娩、子宫缝合、腹膜缝合及最后缝皮时对病人术中疼痛进行评分(VAS)。观察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辅助镇痛药物应用及手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R组在局麻药起效时间及平面满意时间上要快于LR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药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打开腹膜、分娩时疼痛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切皮、缝合子宫、腹膜缝合及最后缝皮时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术中辅助药物应用也无差异。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试验量应用罗哌卡因麻醉起效稍快,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药。但为安全起见,试验量以选用利多卡因为好。

    2007年18期 74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及CT表现

    徐国城;吴素贞;郑秋平;李志忠;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经CT检查证实为EH的病例7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部分病例经CT随访复查EH消退。结论:CT结合临床可作出EH的可靠诊断,但需与硬膜下积液及脑萎缩鉴别,避免误诊。

    2007年18期 74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科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王瑞娟;

    目的:探讨本地区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53例产科相关性DIC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其转归分为两组进行比较,A组(n=10)经治疗无效死亡者;B组(n=43)经治疗治愈出院者。就病因特点、逆转时机、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职业、就医条件、分娩方式、诊治时机和方法上存在差异(P<0.01)。结论:提高孕产妇及家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正确、及时处理DIC,是减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致死的关键措施。

    2007年18期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张敬梅;

    2007年18期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诊断标准下2141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王倩;吴萍;王洁;

    目的:了解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市丰台区2006年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丰台区6所城区幼儿园和6所农村幼儿园在园2~6岁儿童2 141名儿童,测定其血铅值,分别以卫生部《儿童高血铅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和美国CDC制定儿童铅中毒标准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丰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73.90μg/L,其中血铅水平≥100μg/L的比例为10.46%;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童血铅水平≥100μg/L发生率高于女童,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以2岁组儿童血铅水平最高;儿童血铅水平无显著的地域差异,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与农村儿童无差别(P>0.05)。结论:两种诊断标准相比,国内标准引入"高血铅症"概念,缩小了"铅中毒"的范围,但是两种不同的诊断标准,防治原则却基本相同,"高血铅症"同样应引起足够警惕和重视,无论在哪一种诊断标准下,都应积极防治铅损伤,保护儿童健康。

    2007年18期 746-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杨永新;

    目的:评价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34例)和利培酮(33例)治疗12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后,两组BPR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利培酮组少(P<0.01)。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是有效而安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奥氮平持续疗效更长,不良反应更低。

    2007年18期 749+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郭苏皖;欧红霞;张心保;隋毓秀;易天军;

    目的:比较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噻奈普汀治疗23例与氟西汀治疗21例,疗程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都比较小,两组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均>0.05)。结论:噻奈普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

    2007年18期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陈斌;张联众;李文凯;王海龙;

    2007年18期 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吕伟;李美花;邢秀娟;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的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2007年18期 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病例报告

康复

  • 早期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张保华;

    2007年18期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探讨

    魏秀花;

    目的:探讨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程度。方法:将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实验组严格执行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延续既往的看管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NOSIE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前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NOSIE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收养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在病区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争取医护人员制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2007年18期 776+789+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全科护理

专题讲座

综述

社会·行为·心理

健康教育

药物与临床

医学影像

  • 胆总管及胰管改变在胰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李洪涛;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胆总管(CBD)、胰管的变化规律,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组和70例胰腺癌组进行CT扫描,并对CBD、胰管前后径进行测量。结果:正常胰腺的CBD的前后径为(4.96±1.61)mm,胰管前后径(1.89±0.71)mm。胰腺癌患者CBD、胰管扩张。结论:胰管及CBD的扩张可作为早期胰腺癌诊断的影像形态学指标。

    2007年18期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病毒性肝炎G、S分期与胆囊声像图的关系

    宫俊英;葛辉玉;孟繁坤;苗立英;王金锐;

    目的:探讨慢肝病毒性肝炎(慢肝)G、S分期与胆囊声像图变化的关系。方法:36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5期,按炎症分级为G1~G44级。104例正常对照纽为无任何肝病及胆囊疾病的体检健康者。比较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G/S分期之间胆囊声像图的差异。结果: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GBW、GBA、GBT差异有显著性且慢肝组均大于对照组。8例胆囊壁呈双边的均出现在慢肝组;随G/S分期增高胆囊逐渐增大,胆囊呈双边的病例(G/S1~3期内)也增多。炎症活动度G分度越高,胆囊越大,壁越厚。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异常的程度与慢肝G、S分期、病程长短及慢肝严重程度有关。胆囊声像图的动态观察对评价慢肝病情有一定价值。

    2007年18期 826-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诊断胎儿胎粪性腹膜炎1例

    麦艳红;

    2007年18期 829+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杜兰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观察下肢深静脉血管壁、内膜、管腔内回声并测量受累部位血栓范围;CDFI:观察血管内血流充盈情况及有无狭窄,同时利用Valsalva试验判断邻近静脉瓣功能。治疗后观察二维及CDFI的变化。结果:双下肢深静脉各段均可形成血栓,左下肢明显高于右下肢。治疗前后血栓的超声表现各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为临床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并可指导临床用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检查方法。

    2007年18期 830-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心电图与临床

卫生管理

  • “五常法”在自愿戒毒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实施

    易锐;陈莉;周明华;汪宁;

    目的:引入管理"五常法"管理日常工作,营造舒适、整洁、安全的病区环境。方法:找出病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照"五常法"标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结果:提高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规范病区安全管理,使物品管理达到定置管理的标准,保证病房管理的安全性。结论:"五常法"可以维持优美、安全的病区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2007年18期 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