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智勇;张金娣;李兴华;季雪静;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9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TSG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7年24期 1033+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勇;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2004年5月~2007年3月采用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32例。结果:治疗后患者无术中死亡病例,38个病灶中完全消失33个,总有效率86.8%;减轻了毒副作用。结论: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效果仍然需要改善。
2007年24期 1034+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峰;汤晓明;王礼同;杨德春;魏启宏;2007年24期 1035+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强;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与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患者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经胆囊管组(n=30)和胆总管切开组(n=48)。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述各观察指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经胆囊管组(P<0.05)。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2007年24期 1036+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刁亚利;周骏华;施庆彤;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2007年24期 1037+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亦军;
目的:探讨改良腹壁整形术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壁松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自2003年共治疗18例,其皮瓣血运好,术后随访6个月,效果均较满意,腹部较术前平坦,腹侧曲线得到改善,皮瓣基本完整成活。结论:改良延长切口的腹部去脂术,是一种可取的腹壁整形手术方法。
2007年24期 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宗彦;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术终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吗啡2mg、0.5%布比卡因5ml。将硬膜外导管末端与镇痛泵相连接,泵内药物配方:吗啡5~10mg,0.5%布比卡因20~3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药2ml/h速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定硬膜外自控镇痛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无痛82.4%,良好6.3%,基本满意4.4%,不满意及无效6.9%。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2007年24期 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吉莲;王桂琴;李晋华;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肝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TNF-α和IL-8的浓度。结果:肝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浓度明显增高,并在不同程度病变中改变不同。结论:肝病时细胞因子TNF-α和IL-8含量增高,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观察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的动态指标,对临床肝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2007年24期 1040+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桂荣;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体液中HCV含量及分布情况,为了解HCV的传播途径和预防丙肝以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200例我院抗-HCV阳性、肝功亦有改变的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以HCV-RNA阳性患者的唾液、尿液、部分患者精液以及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为标本再进行RT-PCR检测。结果:200例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98例HCV-RNA阳性,唾液有143例HCV-RNA阳性,尿液有156例HCV-RNA阳性,精液、阴道分泌物均有HCV-RNA阳性结果检出。结论:慢性丙肝患者体液中均含HCV,HCV可通过这些体液传播。
2007年24期 104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祝英;郑东;
目的:评价尿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的测定。结果:与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尿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比单项检测更有价值。
2007年24期 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阳平;刘光宇;秦义民;王晓龙;赵林;李兵桥;呼和巴特尔;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近12年间收治的4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68例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6%(68/436),病死率为33.8%(23/6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波动较大。故术中彻底止血及术后将血压控制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重要因素,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007年24期 1043+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桂芬;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用曲克芦丁注射液,均为每日1次,疗程14天,两组均同时服用盐酸培他司啶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TCD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2007年24期 1044+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凤山;马荣艳;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总结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例行取栓、肠切除术,胃肠功能恢复良好,但术后1周死于心衰。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07年24期 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启明;王岩;2007年24期 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冬梅;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8例,发生率为41.30%。其中,轻度抑郁8例(8.70%)、中度抑郁14例(15.21%)、重度抑郁16例(17.39%)。心境低落35例(92.11%)、兴趣丧失25例(65.79%)、无愉快感27例(71.05%)、精力减退或疲乏感24例(63.16%)、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13.16%)、激越22例(57.89%)、自我评价过低、自责23例(60.52%)、联想困难4例(10.52%)、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24例(63.16%)、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15.79%)、睡眠障碍28例(73.68%)、食欲减低20例(52.63%)、体重明显减轻3例(7.89%)。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且病情较严重,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和有自杀观念多见。
2007年24期 1047+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辉;房志华;肖志茹;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2007年24期 104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春玲;苏雪芹;2007年24期 1049+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益民;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带状疱疹给予西咪替丁200 mg口服,3次/d,疗程7天。结果:总有效率96.2%,皮疹消退、结痂快,副反应少。结论: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7年24期 1050+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雨旭;2007年24期 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霞;张光海;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再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饮食干预措施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控制后进行饮食指导。结果:研究组63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控制后,通过实施饮食干预措施,62例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第2次出血,进食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体重超过入院前水平。仅1例因为凝血障碍再次出血。对照组6例未采用饮食干预,再出血发生率为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P<0.01)。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人有积极的影响,可避免再次出血。
2007年24期 1052+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飞;张战利;侯素珍;
目的:观察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大蒜素胶囊治疗;B组(治疗2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大蒜素胶囊治疗;C组(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治疗。治疗均为7天。7天后,3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霉实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HP根除率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表示。92例均可纳入ITT分析。A、B、C组的ITT分别为83.87%、90.32%和83.33%;PP分别为86.67%、93.33%和86.21%。B组HP根除率比C组稍高,但3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ITT及PP分别是93.55%、96.67%、96.77%及100.00%、93.33%、96.5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大蒜素胶囊三联、四联疗法1周治疗均能有效根除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治愈球部溃疡。虽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低剂量克拉霉素基础PPI疗法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四联更为理想。
2007年24期 1053-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洪军;关兴卓;2007年24期 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莲梅;韩慧;
目的: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d后症状完全缓解。息肉切除部位:3例息肉位于右半结肠,2例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切除息肉分类:2例为广基息肉,2例为小息肉,3例为大息肉。结论: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24期 1056+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秀锦;周朝当;贾淑春;刘桂英;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用SSFPI对43例氯丙嗪治疗、44例氯氮平治疗、20例利培酮治疗精神病患者分别进行入院时、2W、4W、6W、8W时的社会功能评定和比较。结果:入院时氯丙嗪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两周时除保持前面优势外,利培酮组社会性活动能力得分高于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4W、6W、8W时除氯丙嗪组生活自理能力仍较差外,其余差异已不明显。结论:氯氮平治疗比氯丙嗪能较好地恢复和保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培酮治疗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较快,且能较好保持优势。
2007年24期 1057-1058+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红霞;许丽荣;高美荣;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间歇期的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方法:应用ADL、SDSS、MMSE量表对抑郁症间歇期的患者与健康人进行对照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间歇期的日常生活质量有轻度和明显障碍者、社会功能缺陷者、认知功能缺损者显著高于健康人。结论:抑郁症间歇期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2007年24期 1059+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闾金杰;黄胜华;张秀华;褚衍祯;叶成启;张怡立;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2007年24期 1060+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太新;阮江红;李永芝;李昱;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力复君安)单用和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7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单用组)及合并氯氮平(合用组),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以合用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合用氯氮平更好。
2007年24期 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琴;顾钰;吴燕敏;朱红梅;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与心理治疗(综合康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利培酮治疗配合综合康复。对照组单纯予利培酮治疗。治疗8周后,按4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05,P<0.05)。结论:综合康复配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用利培酮治疗。
2007年24期 106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华;陶希英;2007年24期 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与氯丙咪嗪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52例强迫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与氯丙咪嗪治疗,对照组单纯以氯丙咪嗪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Yale-Brown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后第4、8周,观察组Yale-Brow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与氯丙咪嗪联合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用氯丙咪嗪。
2007年24期 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陆岩;刘金鹏;林雪飞;庄建军;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诊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普通外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外科疾病皆治愈,研究组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长2天;研究组中,2例出现术后常见并发症,于处理后痊愈,4例出现精神障碍的复发或加重,经调整相关药物后缓解。结论:对于合并外科疾病的缓解期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实施手术,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多专业、多科室综合管理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2007年24期 1065-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莹;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12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同时实施化疗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及预防感染的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指导。结果:120例患者均未发生因置管感染、阻塞等并发症而拔管。结论:预防感染和阻塞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关键。
2007年24期 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丽;黎明;
目的:观察偏瘫老年人健侧和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偏瘫老年人,按入院后的输液顺序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3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则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两周内静脉渗漏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53.3%,健侧组为23.3%,P<0.05。结论:偏瘫老年人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静脉渗漏,从而增加了病人痛苦,影响了治疗及肢体功能恢复。
2007年24期 1081+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尤玉萍;2007年24期 1082+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姚李媛;2007年24期 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红艳;李淑雯;2007年24期 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楠;2007年24期 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凤;2007年24期 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芳;2007年24期 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曼丽;2007年24期 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人出现的不同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禁止金属物带入磁体,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结果:保证病人安全、顺利接受磁共振检查,从而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结论: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工作是做好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2007年24期 1089+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焕苗;2007年24期 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娟;2007年24期 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正凤;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例老年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临床心理护理后情绪改善。结论:临床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康复。
2007年24期 1092-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寇菊花;
风湿病常常表现为多系统疾病的症状,又是慢性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而这些精神痛苦又可直接或直接地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风湿病患者制定因人制宜的健康教育方案时,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007年24期 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峰;郑艳;王爱军;2007年24期 1095-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彭淑兰;宋秀圣;2007年24期 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大幸;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方法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及置管时能否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164例不同身高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和传统式置管长度及置管方法进行胃肠减压,观察两组病人腹胀、引流及置管时舒适度。结果:改良式置管长度及置管方法组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病人感觉痛苦小。结论:改良式明显优于传统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2007年24期 1098+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蔺晓燕;2007年24期 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静;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例颈椎骨折并截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对症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术后病人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缓解,功能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加强术后的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7年24期 1100+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宏;付向阳;杜永秀;2007年24期 1101+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慧文;赵玉霞;白光荣;郭长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继发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方法:2000~2005年我科共收治248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其中12例术后继发脑梗死,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分析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CT结果早期做出诊断,配合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结果:除2例脑干梗死致死,其余10例病情均得到很好控制,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护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股骨颈骨折术后继发脑梗死病人的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
2007年24期 11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秀君;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采取手术整复的方法,以达到恢复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特殊的要求,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包括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2007年24期 1103+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小玲;2007年24期 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丽荣;2007年24期 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璇;2007年24期 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海燕;2007年24期 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莉;2007年24期 1108+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文英;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00例住院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期精神病多以慢性起病、性格内向;疾病早期表现以性格改变、敏感多凝、狭隘、自私、固执、不讲卫生、睡眠颠倒、生活懒散为明显;临床症状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冷谈、思维贫乏、被害、罪恶妄想、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为特征。结论:老年期精神病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发病例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针对其临床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2007年24期 1109+1115+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艳;吴皓;2007年24期 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静;
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暗示疗法,对32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明显效果,提示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2007年24期 111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守红;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护理要点。方法:对7年中收治的7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资料显示,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32%。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安全护理应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2007年24期 1112+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燕;
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疗效往往不理想,病情常反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有利于巩固疗效、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机会。本文主要从护理程序方面讨论精神病患者的用药。
2007年2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