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建平;舒明跃;杨志伟;洪梅;盛璐;李映萍;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起病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功能。方法:对55例儿童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及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IVA),评估注意能力和反应控制能力。结果:(1)患者组反应控制商(RC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0.980,P=0.330)。(2)患者组的注意商(A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6.190,P=0.000)。其中患者组注意商的子商数听觉注意商(AAQ),视觉注意商(VAQ),听视觉警醒性商数,听视觉速度商数,视觉注意力集中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反应控制商与PANSS阴阳性症状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P=0.0016);反应控制商与PANSS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P=0.027);注意商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P=0.007)。结论:早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存在注意功能缺陷;注意缺陷与阴性症状相关。
2008年11期 1103-1104+1107+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英;周云飞;高欢;吴怀安;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9例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64例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分别比较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COMT基因型强迫症的言语攻击行为分、对物品的攻击行为分、对自身躯体的攻击行为分、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分和攻击行为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2008年11期 1105-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宋建成;吉中孚;徐红平;刘双臣;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纵火5种暴力行为特征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6年的鉴定案例中,实施5种暴力行为且具有精神科诊断的分别为30例、69例、27例、19例、18例,设为杀人组、伤害组、抢劫组、强奸组、纵火组。收集一般资料,进行多个量表测查,然后分析数据。结果:五组彼此之间在一般资料、BPRS、PANSS、HAMD、IQ、MMPI、SDSS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结论:具有不同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特征不同,应区别对待。
2008年11期 110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晨虎;沈文龙;饶顺曾;
目的:研究国内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者的患病率及生活质量,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国内修订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等)和实验室测定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等,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5.5%。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病程(P(0.05)。生活质量方面,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分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者(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压及BM I异常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病程长及服用氯氮平药物等。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者具有较差的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可能与不良躯体状况有关。
2008年11期 1112-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志伟;薄淑兰;赵志超;
目的:观察韩式治疗仪改善海洛因患者早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为物理方法提高戒毒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从我戒毒中心2007年1月至9月住院的186名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6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韩式治疗仪和安慰仪治疗3月,应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动态观察韩式治疗仪对早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能明显降低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稽延症状总评分(P<0.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P<0.001)以及抑郁症状(P<0.001),而对照组的治疗对早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则无明显影响,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别。结论:韩式治疗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11期 1115-1116+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黄志彪;高北陵;吴冬凌;盛璐;李映平;李学武;
目的:应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检测普通精神科临床患者,以了解该量表在普通精神科患者的表现特征。方法:对普通精神科临床中362名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用该量表进行检测,分析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情况。结果:①各种精神障碍在SBPS幻觉、被害、夸大、神经症各因子及总分上均有一定得分,以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组得分较高。②SBPS总分、神经症因子和被害因子与MMPI的多个临床分量表均呈显著正相关。③以该量表总分13分为划界分,362例患者中有23例被误判为主观夸大精神症状(6.4%),以精神分裂症的误判率较高(9.4%)。结论: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映某些精神病态的作用;量表得分较高时不应一概视为伪装,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2008年11期 1117-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蓉;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较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除此之外,分裂症组与分裂样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等方面前驱症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组除了妄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裂样组外(P<0.05),其它典型精神症状与分裂样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BPRS、SAPS、SANS总分及BPRS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驱症状和典型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
2008年11期 1120-112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敏;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0例)、氯氮平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三组药物治疗量分别为80~160 mg/d、300~600 mg/d、4~6 mg/d,疗程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PANSS总减分率:齐拉西酮组为(54.48±10.2)%,氯氮平组为(53.06±11.6)%,利培酮组为(51.76±12.6)%;临床总有效率:齐拉西酮组96.7%,氯氮平组为93.3%,利培酮组93.3%,三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组较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结论:国产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2008年11期 112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红生;刘志美;王泉英;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文拉法辛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6周。结果:在治疗2、4、6周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效果优于单用文拉法辛。
2008年11期 1125-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邱浩英;张程赪;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在女性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与80名正常女性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生活事件的频率和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病前经历了更多、更严重的生活事件,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够。
2008年11期 1127+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钟薇;
目的:探讨超剂量使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使用常规剂量的喹硫平疗效不理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喹硫平组与氯氮平组,分别增加喹硫平的剂量或联合使用氯氮平治疗,用BPRS和TESS评价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79.63%,氯氮平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相当(P>0.05);超剂量使用喹硫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联合使用氯氮平(P<0.05)。结论:当常规剂量使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不佳时,或进一步增加喹硫平的剂量,或联合使用氯氮平,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前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保证合法性的前提下,值得临床医生尝试。
2008年11期 1128-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德军;郭守兵;魏云;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分析长期住院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自编调查表,对我院连续住院1年以上的63例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长期住院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未婚或离婚、无房、家庭贫困者居多,87.30%的病人有直系亲属,有39.68%的患者享受医保,但因住房、父母年迈、担心病情复发、社会歧视等原因而不愿接病人出院。结论:精神病患者滞留医院有多种原因造成,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8年11期 1130+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路平;汪景春;
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与氯丙嗪合并碳酸锂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组与氯丙嗪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利培酮组在治疗第8周末显效率为80.0%,有效率为93.33%,与氯丙嗪组相近,但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有精神病性躁狂症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2008年11期 1131-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传伟;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合用丙米嗪治疗,对照组为单用丙米嗪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状变化,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疗效优于对照组,丙米嗪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11期 113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岚;
目的:探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格尔Ⅱ类错病例36例,采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前牙覆盖,双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的变化。结果:上切牙腭向移位2.6 mm,磨牙向后移动4.1 mm。结论: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能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2008年11期 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湘交;刘建伟;张向阳;林进榕;
目的:探讨自愿和强制戒毒海洛因依赖者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HRMS)对自愿和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各60例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自愿戒毒者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分和心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强制戒毒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它维度分和生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总分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吸毒严重损害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不因个人情况及家庭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提示应加强禁毒,防止吸毒,并对吸毒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
2008年11期 1135-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静波;吴化民;
目的:比较思瑞康(seroquel)与氯氮平(clozapine)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20例服用思瑞康、20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评定,并在出院后半年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同时与影响其某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半年后随访发现,服用思瑞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和社会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方面明显好于氯氮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会功能的因素为不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得到家庭支持和照顾少、经济损失多、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BPRS评分高者社会功能差,服用氯氮平的比思瑞康差。半年随访时思瑞康TESS评分较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思瑞康与氯氮平相比不仅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能很好的改善社会功能。
2008年11期 1137+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君;白克镇;吴世韬;龚科;瞿波;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患者的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年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联络会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种构成中以神经症和抑郁症居多,分布科室以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等为主,会诊后治疗有效率为97.3%。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是重要的,有效的;并应加强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
2008年11期 1138-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龚智力;
目的:分析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方法:抽查医院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抗精神病药存在药物用法的不合理,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结论:熟悉药品,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把握好合理用药的原则、有利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增加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2008年11期 114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孙毅;邓晓舫;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6例)和利培酮组(36例),疗程8周,并在治疗0、1、4、8周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并在0、4、8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有效率94.44%,利培酮有效率为91.6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齐拉西酮药物不良反应少,很少引起体重、溢乳、月经改变,利培酮则会明显引起体重、溢乳、月经改变。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2008年11期 114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颜晓章;郭惠芳;王洁萍;张薇芳;刘艳萍;裴金玉;黄岚;刘小梅;曹波;刘翔;陈海波;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在生理和社会关系二个领域,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身材与相貌、工作能力、个人关系、经济来源等6个方面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在环境和精神支柱二个领域,疼痛与不适、消极感受、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社会安全保障、住房环境、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获取途径与质量、环境条件(噪声、污染)等7个方面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长期照料者WHOQOL-100生活质量中,工作能力、个人关系、经济来源、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获取途径与质量等五个方面得分低于非长期照料者;长期照料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长期照料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低于普通人群;长期照料者生活质量水平低于非长期照料者,主要因素是照料者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2008年11期 114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阮水英;郑伟;杜丽娜;阮水良;
目的:了解精神科患者在非精神专科的就诊情况及当地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自制调查表,对首次来本院就诊的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不包括严重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及直接入住病房患者。结果:神经症类患者254例占45.04%,精神分裂症160例占28.39%,心境障碍74例占13.12%,精神科门诊仍以这三大病种为主。平均非精神科就诊次数精神分裂症为(2.1±1.3)次,神经症类(6.4±2.3)次。仅有少数(29.7%)患者接受了弱安定剂及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的治疗。17%的患者承认参加过迷信活动,治疗花费少则四五百元,最多的五千余元。结论:诊断方向基本正确者63.8%,推荐精神科确诊者20.8%,也反应了洛阳地区这些年精神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与成效。我省精神疾病三级防治网还有待健全,精神卫生服务宣传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
2008年11期 1145-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旺;裴静云;刘晓辉;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48例,用文拉法辛75~150 mg/d;氟西汀组48例,用氟西汀20~40 mg/d,观察6周。疗效评定用HAMD,HAMA;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经过6周治疗文拉法辛组有效率为79.17%;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对焦虑症状的疗效优于氟西汀(P<0.01)。文拉法辛不良反应轻。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出汗、食欲减退等。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抗焦虑疗效较好的抗抑郁药。
2008年11期 1147-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静;陈明;郭雅明;
目的:对比富马酸喹的平与舒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富马酸喹的平与舒必利服用,治疗12周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发现两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显效率富马酸喹的平组明显高于舒必利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舒必利组。结论:富马酸喹的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舒必利轻微,病人服药依从性良好,是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
2008年11期 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小惠;马伟一;
目的:了解黛力新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9例焦虑症患者进行黛力新和帕罗西汀治疗的对照研究。黛力新组35例,帕罗西汀组34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黛力新组的不良反应较帕罗西汀少而轻。结论:黛力新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焦虑症药物。
2008年11期 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万争艳;梅红彬;
目的:评价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喹硫平组(32例)和氯丙嗪组(28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时间是6周。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 I)。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7.5%,氯丙嗪组有效率为82.1%,差异无显著性。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的BPRS分、PANSS总分分别与入组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疗效总评分治疗第6周与治疗第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组少,其中EPS显著少于氯丙嗪组。结论:喹硫平和氯丙嗪都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喹硫平不良反应更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2008年11期 1151+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建华;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奋乃静治疗,疗程3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喹硫平组依从性显著好于奋乃静组,喹硫平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喹硫平、奋乃静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喹硫平治疗的依从性更高,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奋乃静。
2008年11期 1152-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金波;
目的:对喹硫平(商品名启维)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奋乃静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8周的治疗,两组PANSS各因子分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喹硫平组有效率86.7%,奋乃静组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阴性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喹硫平组低于奋乃静组,喹硫平组较少合用苯海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奋乃静相似,对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奋乃静,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2008年11期 1154-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军;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合并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4位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人。研究组在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对照组则不加用利培酮。观察时间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l)、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时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第2、4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第2、4、6周末两组HAMA和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反应量表评定显示各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培酮辅助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2008年11期 1156-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洪春;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对150例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与认知功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老年抑郁症进行认知功能的常规筛查是必要的。
2008年11期 1158+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任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1例应用中药温胆汤加减合并小剂量氯丙嗪100~200 mg/日治疗;对照组29例常规服用氯丙嗪250~550 mg/日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 w末评定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胆汤加减合并小剂量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病人依从性高。
2008年11期 1159+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登明;
目的:探讨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用维思通和舒必利分别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程12周,以BPRS、SANS评定疗效,以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近似,维思通对意志缺乏、兴趣缺乏及社交缺乏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疗效。
2008年11期 1160+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哲明;2008年11期 1175-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锦;冯永林;王政科;何敏慧;徐巧萍;谢红涛;孙莉;
目的:为了解目前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工作普及与开展情况,对我市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机构进行了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市100多家医学心理咨询门诊随机抽取40家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咨询门诊的设置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咨询机构人员资质参差不齐,门诊来访者以神经症、情感障碍的中、青年患者为主,并复诊率较高。结论:心理咨询的普及性、规范性、可接受性、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议对我市心理咨询医疗机构加强宣传、管理及监督,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
2008年11期 1177-1178+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亚明;刘彦颖;邱友胜;高欢;
目的:比较分析流浪精神分裂症和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对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用自编《流浪精神病人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以外省及邻近市县、未婚、无业者居多,精神病复发、110警察送入、毁物伤人、言行紊乱显著性高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方式以救助站和自动出院为主。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有明显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防治工作。
2008年11期 1179-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伟;白萍;冯斌;王艳;姚静;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与抗抑郁药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音乐疗法、认知疗法等综合性心理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盐酸文拉法辛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 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6 w末观察组有效率76.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相当(x2=0.135,P>0.05)。结论: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2008年11期 1181+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静芳;陈丽辉;庄希航;
目的:了解汕头市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汕头市三所高中学校(城市、农村普通中学各1所,重点中学1所)高三级学生各110名,进行SCL-90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88份。结果:有15.98%的高三学生(重点中学32.43%)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显示:农村中学10个因子均分都显著低于城市中学(P<0.01),也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和青年组常模(P<0.01~0.05);普通中学除敌对外,其余均低于重点中学(P<0.01~0.05);男生除敌对因子均分高于女生(P<0.05)外,余无差异。城市普通中学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均分高于青年组常模(P<0.01~0.05);重点中学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结论:汕头市高三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太乐观。
2008年11期 1182-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常丽艳;张静;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展望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心理门诊接诊的57例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及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57例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伴情绪不稳、孤僻、缺乏感情;不良行为包括违纪、交往不良、不成熟、攻击、残忍、性问题等较为突出;而家庭环境因素成为其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必须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及好的教育方法。
2008年11期 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万志莉;钟志兵;
目的:了解与大学生心理冲突相关的心理因素的特点。方法: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4个心理冲突相关的心理因素和SCL-90的评定,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济压力大、学习压力大、高预期、找工作很担忧、单相思和专业学习乏趣等成为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冲突相关因素。男生、农村生和大3学生所面对的相关因素显著多于其他群体,且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显著多于其他群体。结论:应根据心理冲突相关的心理因素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及时的、正确的处理好各种心理冲突,从而减少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
2008年11期 1186-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均;张培新;徐建;
目的:探讨二项迫选数字记忆测验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辨别伪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司法精神病鉴定者(观察组)和10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智力、二项迫选数字记忆测验。结果:观察组中测验总分辨别的伪装率为2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项迫选数字记忆测验是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可供重要参考价值的辨别伪装心理测验有效工具。
2008年11期 1189+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鹤林;卫雪兴;马立群;浦文炜;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措施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的疗效。方法:对6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心理康复措施干预3个月,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给予心理康复措施后,患者的乐群性(A)、稳定性(C)、独立性(Q2)和心理健康(Y1)因素分数明显提高,而怀疑性(L)、忧虑性(O)、紧张性(Q4)因素分数明显下降,经t检验,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除稳定性因素P<0.05外,其他P<0.01)。结论:心理康复措施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有明显疗效。
2008年11期 1190-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红;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院外维持时间并记录。结果:实施心理护理院外维持时间明显延长,也长于实施心理护理前。结论: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巩固疗效,预防和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
2008年11期 1192+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陈爱民;包美华;徐必芹;2008年11期 1193-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腊英;熊桂兰;姚淑娟;周小妹;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6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分别于入院时、一个月测评,将患者配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名,对干预组进行临床干预。结果:精神病患者配偶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008年11期 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秀芳;王丽萍;郑琳;马文有;张素娟;岳玲梅;
目的:观察放松疗法对神经症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符合CCMD-3神经症诊断标准的神经症伴有失眠的患者,使用正常剂量范围之内的抗抑郁剂合并苯二氮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分)未取得满意疗效的30例住院患者,继续合并放松疗法治疗6周后比较PSQI的变化。结果:合并放松疗法治疗6周后,PSQI总分及其除成份Ⅵ外各成份分均有明显减少。30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结论:合并放松疗法治疗神经症伴失眠有效。
2008年11期 1196+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高红军;邓晓舫;彭虹珍;
目的:对四川省乐山、眉山两市退役军人精神病患者进行残疾等级评定,为民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更好地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方法:成立评残专家组,集中培训,掌握标准,统一安排,制定操作流程,评定时充分收集评残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精神和体格检查。SDSS、BPRS、GAS等量表测定,作出疾病诊断,准确评定残疾等级。结果:共评定175人,其中二级104人,三级47人,四级15人,五级4人,六级5人。结论:精神病是一个致残率非常高、程度非常重的疾病,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乐山、眉山两市退役回乡精神病患者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生活贫困。建议病情不稳定者尽快住院治疗,病情已经衰退,且生活无人照料者集中养治。
2008年11期 1197-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冉华云;龚安秀;黄国红;
目的:探讨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开展体疗活动、工娱活动等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近来收治的12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工娱治疗护理的情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精神护理表(NOSR)于治疗前后分组测评,作出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NOSR 40项指标级分下降幅度,工娱组比对照组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7,P<0.05)。结论: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工娱治疗护理有利于激发患者情绪,延缓精神衰退,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大脑机能恢复。
2008年11期 1199+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静文;江汶;陈义平;徐天忠;杨根发;
目的:探讨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对照研究,历时12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及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探视组治疗前后BPRS、SANS总分及综合分、ADL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药物依从性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照在BPRS、SANS、SANS(综合)、ADL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改善精神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2008年11期 120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桂英;席丽;刘笑文;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9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自知力恢复得好,服药的依从性、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功能有良好改善。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2008年11期 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严明;吴金丽;吴宝庆;
目的:探索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慢衰退速度。方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1)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叠被子等;(2)参加工娱疗训练,根据长期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制定出与其他病友及工作人员交往,及时反应自己对工娱疗项目的要求等进行训练,并结合阳性强化手段进行巩固。结果:研究组训练后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训练前后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训练于2个月后开始起效。结论: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训练慢性精神病患者有效,减缓衰退进展,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2008年11期 1204-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林;2008年11期 1209-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春红;汤妙瑜;黄瑞儿;吴树跃;吴妙新;
目的:探讨如何对封闭管理的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封闭管理的45例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住院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男性40例(88.9%),女性5例(11.1%),年龄14~40岁,平均(24.14±8.66)岁,其中14~25岁35例(77.8%),26~35岁8例(17.8%),36~40岁2例(4.4%);成瘾原因:好奇21例(46.67%),寻找刺激9例(20.0%),幼稚7例(15.5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 ISE)中激惹、抑郁因子、精神症状等明显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5)。结论:分析成瘾的原因,对强制的患者应该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护理。
2008年11期 121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玉珍;于发平;姜登发;孟凡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显进以上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巩固及改善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符合CCMD-3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分析评定疗效巩固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复诊情况、用药情况、病情反复情况、社会功能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复诊、保证患者足月足疗程用药、预防病情反复有帮助,对其社会功能的改善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008年11期 1213-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静;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138名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责任重大、超负荷工作、人手短缺为临床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其中不同年龄、不同班次、不同职称的压力也存在差异。结论:从医院管理者和护士自身两方面共同努力,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2008年11期 1215-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秀芹;张子文;庞胜芝;2008年11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屈艳妮;何汝冰;李峰;魏娟;王美;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方法:分析237例次进行输液的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评估为穿刺成功或者失败,有、无穿刺失败危险因素等情况。其中穿刺失败因素包括:(1)患者本身因素,包括年老、病情严重、兴奋型精神病;(2)护理人员工作因素,穿刺部位,输液时间,护士临床工作经验,学历;(3)环境因素,包括旁人围观,辅助照明等。比较穿刺成功与失败患者各种危险因素差别;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调整比值比(OR)值,用于评估各可能危险因素对穿刺失败的影响。结果:穿刺失败病例中年老,兴奋型精神病,手背外部位穿刺,长时间输液,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旁人围观,辅助照明等情况比较多见。选取初步分析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危险因素的静脉穿刺失败的调整OR值为: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人员经验6.260(P<0.05);输液维持时间5.331(P<0.05);穿刺部位4.007(P<0.05);年龄3.625(P<0.05);旁人围观3.620(P<0.05);穿刺照明情况2.294(P<0.05)和疾病类型为兴奋性1.233(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主要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经验、输液维持时间、穿刺部位、年龄、旁人围观以及穿刺照明情况等,其中大部分为可避免因素,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2008年11期 1217-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瑞彥;耿跃然;马丽;2008年11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善勇;王文菊;杨荷叶;2008年11期 1220-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书霞;娄玉平;孟月燕;2008年11期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康平;周小明;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加强护理管理的途径。方法: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实际,在多方获取实证基础上,有的放矢进行决策,重点加强安全、质量和护理人员三方面的管理。结果:安全事故全面下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护理综合满意度从86%提高到98%,人员素质显著增强。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管理可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新临床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安全、低耗的护理服务。
2008年11期 12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丽;王丽娜;2008年11期 1224-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华英;2008年11期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蕾;
目的:探讨对氯氮平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例氯氮平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及时抢救和针对性护理,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早期发现,置患者于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痰、吸氧、促醒等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家属健康教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2008年11期 1226+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国红;龚安秀;冉华云;2008年11期 1227+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俊花;黄文跃;柏会娜;刘倩;
目的:探讨护士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随访组)和对照组(未随访组)。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顺从服药及被动执行两级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情况。结果:出院6、12个月时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够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2008年11期 1228-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翠姣;洪秀秀;2008年11期 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