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治疗观察

    史枢龙;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CC)两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LC治疗,对照组采用CC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手术患者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18期 2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志军;张培富;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机监控下用2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体6~10ml,随访6~12个月。结果:显效45%,有效31%,无效24%,总有效率76%。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30天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2008年18期 2084+2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比较

    谢云粤;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更加理想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在2001年9月完成的肿胀抽吸结合射频消融治疗腋臭患者4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近两年我科采用单纯肿胀抽吸法治疗腋臭且有完整随诊资料的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治愈率97.7%,对照组治愈率88.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Ⅰ期愈合率89.5%,对照组Ⅰ期愈合率9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复发率5.8%,对照组复发率28.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肿胀抽吸结合射频消融方法,既保留了单纯肿胀抽吸法的优点,又有效地避免了其复发率高的缺点,是目前治疗腋臭的理想方法。

    2008年18期 2085+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屈他维林治疗内脏平滑肌痉挛疼痛疗效观察

    吴静;

    2008年18期 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部外伤53例诊治体会

    程治强;李玉龙;韩文洲;张海旺;杜俊普;刘彦中;李东峰;

    2008年18期 2087+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诊治研讨

    王延德;

    目的: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自2005~2007年共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1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26例;年龄10~83岁,青壮年73例,清创后立即做内固定63例,其余行骨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21例中一期愈合60例,表层组织出现感染31例,深层组织感染23例,骨感染8例。结论:早期彻底清创、有效的内固定、合理的用药及恰当的辅助治疗,对骨折的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18期 2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年人胃扭转30例临床分析

    王焕君;孙正令;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成人胃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0例成人胃扭转的临床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胃扭转5例,由X线诊断手术复位。慢性胃扭转25例,由胃镜单独诊断20例,胃镜和X线共同诊断5例,皆由胃镜复位,病人痊愈。结论:胃扭转属于少见病,容易误、漏诊,重视临床特征、X线和胃镜检查,可以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2008年18期 208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伴高血糖的干预效果观察

    闫秋云;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整体干预方法。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研究组同时制定营养支持和早期功能训练的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ADL、意识、吞咽障碍的恢复程度,并对意识清醒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研究组中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ADL总评分为(58.4±18.5)分。结论:颅脑损伤后如血糖升高尽早实施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2008年18期 2090+2124+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辅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赵东轮;张晋杰;苗三林;

    目的:观察生物辅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浅Ⅱ度、深Ⅱ度、手术磨痂创面、残余创面共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生物辅料覆盖换药)与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加无菌敷料),观察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辐照猪皮保护创面,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创面清洁,与创基相容性好,减轻创面换药痛苦,减少换药次数。浅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5~10天愈合(平均6.0±1.8天),换药次数2~3次。对照组8~14天愈合(平均9.2±2.8天),换药次数4~5次。深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13~18天愈合(平均16.2±3.4天),对照组伤后17~22天愈合(平均19.6±3.4天),手术磨痂创面:治疗组术后9~12天愈合(平均10.2±1.5天)。对照组:术后14~20天愈合(平均17.1±4.2天)。残余创面治疗组应用辐照皮覆盖后8~22天创面愈合(平均14.1±6.6天),对照组换药后12~35天愈合(平均22.8±10.4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辐照猪皮具有创面保护好,明显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减轻创面换药痛苦,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疤痕增生等特点的良好外用辅料。

    2008年18期 2091+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并医源性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

    顾扬;吴峰;魏启宏;顾学仁;

    2008年18期 2092+2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杏达莫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36例疗效观察

    殷永伟;孔令兴;

    2008年18期 2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王飞;王进义;吴陆新;张站利;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干扰素α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12个月;胸腺肽α11.6mg三角肌注射,1周2次,疗程12个月;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2个月。对照组102例,采用苦参素、拉米夫定治疗,剂量、方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HBV标志物、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和肝功能复常率、HBV标志物和HBV-DNA阴转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2008年18期 2094-2095+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

    滕玉丰;张丽萍;

    2008年18期 2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定量PCR检测NG、CT和UU三种性病混合感染的分析

    张德;王克俊;齐子芳;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混合感染现状、特点和规律性。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67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同时感染CT和UU、CT和NG、NG和UU及NG、UU、CT的阳性率存在着差异。结论:NG、UU、CT三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检测结果中,CT+UU感染率最高,CT+UU+NG感染率最低。

    2008年18期 2097+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张月;侯良宝;王立艳;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分析240例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研究组)的妊娠结局,并与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2.89%、25.83%,胎儿窘迫3.31%、26.25%,妊高征2.06%、20.83%,产后出血2.07%、15.83%,新生儿窒息4.96%、17.08%,低体重儿2.48%、15.00%。研究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2008年18期 2098+2131+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林瑞芳;胡凤梅;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观察血压变化及肾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服用替米沙坦后有效5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0.0%。血压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能保证肾功能。结论:替米沙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血压药。

    2008年18期 209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

    张洪霞;杨淑平;张凤娇;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疗程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4例(68.8%),有效12例(18.7%),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33例(51.6%),有效14例(21.9%),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2008年18期 2100+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刘晓红;

    目的:观察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扁平疣240例,其中,对照组120例使用0.05%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对照组外用传统推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7.5%,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18期 210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碘仿甲硝唑糊剂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李慧;

    目的:了解碘仿甲硝唑糊剂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已经临床确诊的慢性牙周炎192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选取其中的92例作为治疗组,将碘仿甲硝唑糊剂放入患者牙周袋内,一日一次,用药一周,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定期复诊,临床检查并拍X线片。结果:经碘仿甲硝唑糊剂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症状迅速消除,牙周组织恢复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碘仿甲硝唑糊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稳定持久、效果显著。

    2008年18期 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138例临床分析

    刘阳;王淑红;王燕;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138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病变类型依次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节育环异常、宫腔异常物残留、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颈管肌瘤。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依次为95.5%、100%、84.6%、0、100%、71.4%、100%、100%。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最佳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08年18期 2103+2197+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宏;赵立志;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就诊的200例经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刮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例,宫颈鳞癌2例;阴道镜检出了94.25%宫颈病变,宫颈涂片检出了87.26%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8年18期 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65例临床分析

    黄菊容;肖君香;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胎盘早剥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胎膜早破、脐带因素为重要的发病诱因。B超对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为63.1%。产后出血、子宫卒中、DIC、急性肾衰、早产、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44.6%、13.8%、13.8%、4.6%、43.1%、21.5%、26.2%。重型胎盘早剥组中产后出血、子宫中、DIC、子宫切除、剖宫产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型胎盘早剥组。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确诊后尽快终止妊娠,应根据病情轻重决定分娩方式。

    2008年18期 2105+2155+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0例临床分析

    初玉芹;楚海峰;胡亮;

    目的:探讨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发育障碍占50%,所有患儿经甲状腺素片或左旋甲状腺素治疗都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早诊断、早治疗,则预后较好。

    2008年18期 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丽莉;张凤仙;赵冬梅;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的疗效。方法:对传统的结扎方法(对照组)和用脐带结扎保护带结扎(实验组)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脐带并发症、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7天内脐带脱落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脐带结扎保护带对新生儿护脐具有很好的作用。

    2008年18期 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胎儿宫内窘迫102例临床分析

    丁秀梅;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原因,制定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02例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孕产妇进行监测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脐带和胎盘情况是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结论:及时处理和适时结束分娩是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的关键所在。

    2008年18期 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分析

    蒋汝刚;林静;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 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90%,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2008年18期 2109+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酒仙桥地区06岁儿童锌缺乏现状及相关元素分析

    刘兆秋;于咏梅;郑东旖;

    目的:了解北京酒仙桥地区0~6岁散居儿童锌缺乏现状及微量元素锌与钙、铁、铜、镁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健康体检的2 122例儿童进行手指血锌与其他元素钙、铁、铜、镁含量的测定,并进行血锌与其他元素的相关分析。结果:2 122例儿童中,血锌含量最低值为75.36μmol/L,最高值为227.62μmol/L,锌缺乏发生率为24.8%。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锌与血钙和镁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198和0.081,P值均<0.01。同时显示,血锌与血钙、血镁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锌缺乏可导致血钙、血镁水平下降。

    2008年18期 2110+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相关因素分析

    严峻;徐汉明;朱军红;王鹏;高作惠;欧阳盛;刘春芳;崔榕;李波;陈冬青;

    目的:探讨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37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脱失的相关性。结果:退出治疗发生率为17.99%;吸毒年限、文化程度、职业、婚姻、SSRS总分、吸毒方式、日吸毒量和药物滥用史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明显相关(P<0.05或P<0.01),而性别、年龄和日吸毒频率与其脱失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无业、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程度低、药物滥用、采用注射吸毒、吸毒时间长、日吸毒量高可能是导致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操守率,仍然是社会学和医学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8年18期 2111-2112+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0例临床分析

    唐小辉;姜雪晶;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按CCMD-3标准诊断为广泛性焦虑30例,服用丁螺环酮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进行客观评定。结果:用丁螺环酮治疗后的第2周与治疗前相比即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第4周末的减分率为64.56%,其副作用只是轻微的口干、失眠、头晕等。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轻微。

    2008年18期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30例临床分析

    陈平;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30例精神病患者的夜间急诊,通过对医生的入院病历记录和护士交接班记录的资料分析,观察精神病患者夜间发生急诊的原因、疾病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中,躯体疾病并发症占首位(46.7%),精神病症状所致居第2位(33.3%),再次为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20%)。结论:医护人员在收入精神病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在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科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急症的诊治水平。

    2008年18期 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段德香;王萍;赵洪祖;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CCMD-3标准及MECT治疗条件的住院患者31例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次、第8次后测定血清IL-6水平,并用PANSS量表评估精神症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IL-6水平在各个时段研究组均比对照组高(t=22.229,23.935,23.085,P均<0.05),研究组在各个时段IL-6值的变化无区别(F=1.458,P=0.238),研究组在各个时段的IL-6值和PANSS评分无相关性(总分)(r=0.257,0.216,0.268,P均>0.05),随着治疗的进展PANSS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无影响,IL-6水平与精神症状变化无关系。

    2008年18期 2115-2116+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行为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王保红;杜贵平;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行为干预治疗,于第4、8、12周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结果:行为干预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MBI、腰围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体重增加。

    2008年18期 2117-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多次住院者的临床分析

    李少红;黄晓明;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疗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7例精神分裂症5次以上的住院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复发因素以自行断药为主要因素,且随住院次数的增加断药率也增加;住院次数越多,则治疗周期越长;缓解间歇期中工作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越差,治愈率越低。结论:搞好健康教育和社区精神康复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恢复,减少疾病的复发。

    2008年18期 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对照研究

    田红;朱琼;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对精神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将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用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8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氯氮平组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重1.58k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虽有体重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均可引起患者体重的增加,但后两种药物对体重影响相对较轻。

    2008年18期 211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病例报告

热点问题研究

康复

  • 可逆性内翻足手法矫治与矫形器的设计

    唐银燕;张伟涛;

    目的:为了观察可逆性足内翻的手法矫正配合配戴过枉矫正矫形器的疗效。方法:对12例足内翻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12例足内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结论:对于可逆性足内翻运用手法矫正配合过枉矫正矫形器的配戴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2008年18期 2141+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文登市残疾儿的分布现状及应对策略

    于永莲;

    2008年18期 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述中医康复疗法

    张冬霞;

    目的:丰富康复医学内容。方法:应用天人相应学说、脾胃学说、体质学说、神情学说、淤血学说、痰饮学说及中医康复疗法,以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结果: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为养生、康复、防病、治病提供许多方法。结论: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对丰富康复医学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18期 214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全科护理

临床病例讨论

误诊分析与提示

资料

专题讲座

综述

教育研究

疾病预防与控制

社会·行为·心理

图书馆与信息技术

健康教育

药物与临床

医学影像

  • 氢质子波谱分析对碘异常引起海马损害的研究

    马隽;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碘异常引起海马损害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碘异常引起海马损害的病例38例,其中,低碘组21例,高碘组17例。使用西门子1.5 T MRI,多体素相位矩阵扫描。检测低碘组和高碘组患者海马区与正常参照区域的代谢物浓度,利用SPSS12.0分析各种代谢物的变化。结果:1H-MRS示低碘组胆碱降低、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减少;高碘组胆碱增加、谷氨酸升高,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减少。结论:1H-MRS在碘异常引起海马损害病变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8年18期 2205-2206+2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惠敏;

    2008年18期 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