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Survivin蛋白及其mRN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末成;周天贵;周承贵;胡汉卿;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及其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例直肠癌组织和19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Survivin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30/40),在正常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survivin 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17/25),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0)。在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分期和年龄无关,与组织的分化程度、Dukes'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用于直肠癌的预后。

    2008年19期 2221-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癌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Ⅰ/Fa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侯文俊;王前;王巍炜;李高峰;杨秀梅;

    目的:探讨可溶性Apo-Ⅰ/Fas(sApo-1/Fas)在女性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宣威女性肺腺癌化疗前后血清sApo-Ⅰ/Fas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sApo-Ⅰ/Fa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Apo-Ⅰ/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Apo-1/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宣威女性肺癌患者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Ⅳa期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P<0.05),Ⅲb期明显高于Ⅲa及Ⅱb期(P<0.05),Ⅲa期与Ⅱb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及中分化腺癌)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与分化程度较差(低分化腺癌)肺癌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血清sApo-1/Fas的检测对探讨肺癌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观察有一定价值,以便更好的进行化疗。

    2008年19期 2224-2225+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诊断62例胃癌的价值

    宋嘉华;洪美绥;张正节;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2008年19期 2226-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征象分析

    李培;郑卓肇;袁亮;

    目的: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3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I图像,其中包括43例盘状半月板及其不同程度损伤的MRI图像。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诊断盘状半月板的5个征象及其不同程度损伤进行评价,差异协商解决。分别计算出每种征象的敏感性。结果:冠状面上外侧半月板中部最窄处>15 mm或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比值>50%;矢状面上(层厚4 mm)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达四层或四层以上。此两种征象的敏感性分别为86.0%和74.1%,诊断率最具可靠性。盘状半月板常合并变性、撕裂,且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影响盘状半月板征象的准确判断。结论:盘状半月板在MRI有多种征象,各种征象对诊断的能力有所不同。当合并不同程度损伤时亦会影响其征象的正确判断。

    2008年19期 2229-2231+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俊;史青;宋磊;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未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配合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只进行躯体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评,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为:干预组显效率93.3%,对照组为76.7%,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癌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社会干预,能更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控制症状,提高疗效,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2008年19期 2232-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2、6及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

    陈仁云;罗汝琴;刘胜武;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2008年19期 2235-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达英-35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庞丽娜;林丽明;

    目的:观察诱发排卵前采用达英-35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的PCO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诱发排卵前采用达英-35治疗,对照组(n=50)直接促排卵。结果:治疗组T,LH,BMI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排卵率和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COS患者诱发排卵前采用达英-35治疗能降低高T,高LH状态,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2008年19期 2238-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阿托品滴眼液与托品酰胺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的比较

    王晓丽;胡俊喜;李国兴;

    目的:比较0.05%阿托品滴眼液与0.25%托品酰胺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方法:对近视可能者158人(302眼)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组:每晚睡前点用0.05%阿托品滴眼液;托品酰胺组:每晚睡前点用0.25%托品酰胺滴眼液;对照组:每晚睡前点用0.05%呋喃西林滴眼液。定期复查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结果:①近视眼患病率:两治疗组的患病率均小于对照组,同时阿托品组的患病率较托品酰胺组更少;②用药前后眼轴的变化:阿托品组没有明显的变化,托品酰胺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延长;③畏光症状:用药初期两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用药2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近视可能者坚持每天应用0.05%阿托品滴眼液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2008年19期 2241-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532nm绿激光治疗33例(3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付群;

    目的:了解532 nm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 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vein occlusion,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33例36眼被确诊为CRVO;使用532 nm绿激光对此36眼进行PRP;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1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PRP后6月时8眼(24.2%)视力提高,23眼(69.7%)视力无变化,5眼(15.1%)视力下降。27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1.8%。结论:532 nm绿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2008年19期 2243-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8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镜诊治分析

    马文新;黄晓阳;张春业;卢新丰;杨雪华;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镜诊治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8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84例病例中,鼻内镜止血术后70例未再出血,再出血12例,再出血者经综合治疗出血停止。难治性鼻出血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伴随疾病特征。结论:鼻内镜下诊治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必要手段。

    2008年19期 2245-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

    易哲福;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至2008年收治的700例乳头溢液患者诊断、治疗资料,比较乳管内窥镜与B超、溢液涂片等对乳管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内镜检查700例乳头溢液患者,在乳管内窥镜明确诊断病变并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患者中,乳腺癌10例,乳头状瘤70例,乳管炎症或乳管扩张共7例。乳管内窥镜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对乳腺导管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0%(8/10)。超声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3.22%。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7.82%,乳管灌洗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87.36%。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乳管内窥镜结合乳管灌洗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而且,乳管内窥镜有助于减少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切除的数量和范围。然而,它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指导、导管内疾病治疗性的切除以及降低高危妇女患癌风险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2008年19期 2248-2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经验交流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

    金刚;

    2008年19期 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重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困难

    王怡;吴迪;刘秀梅;

    2008年19期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凤凰衣治疗儿童鼻出血

    黄碧杰;

    目的:探讨儿童鼻出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凤凰衣贴敷鼻中隔糜烂出血部位。结果:治疗120例患儿的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凤凰衣非常适合儿童鼻出血的治疗。

    2008年19期 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鲜黄花菜中毒26例分析

    陈辉;董敏莉;

    2008年19期 2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输血患者梅毒试验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邓翠华;魏统双;

    目的:探讨金标方法、ELISA酶法作为输血患者梅毒螺旋体检测,防止因输血引起的血液性传播疾病,避免医患纠纷,同时留取证据,均有重要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516名住院患者需输血治疗,以及门诊32名疑似患者采用金标方法、ELISA酶法进行血清或血浆样本中梅毒螺旋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结果:ELISA酶法检测血清或血浆样本中梅毒螺旋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金标方法操作简便、省时、速度快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LISA酶法用于输血患者血清或血浆样本中梅毒螺旋抗体检测,同时金标方法亦可用于血清或血浆样本中梅毒螺旋抗体筛查。

    2008年19期 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并面神经麻痹32例临床分析

    齐开春;

    2008年19期 2272+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吴洪晔;高德祥;王骁宙;

    目的: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国产吉西他滨600 mg/m2,静脉滴注30分钟,第1、8天;顺铂3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天为一周期,治疗60岁以上NSCL患者35例。结果:35例患者总共94个周期,总有效率(CR+PR)为33.5%,临床收益率(CR+PR+SD)为72.2%。不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常见,但均可耐受。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着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2008年19期 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口唇部血管瘤的治疗

    李吉海;

    2008年19期 2274-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420例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卵泡发育与妊娠情况

    丁艳铃;高贵伟;周海;

    2008年19期 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反应42例临床分析

    徐明显;

    2008年19期 2276-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微波及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656例临床观察

    于永莲;

    2008年19期 2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驾马车治疗84例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曹克明;

    2008年19期 2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6例胰十二指肠外伤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芮小平;

    目的:探讨和改进胰十二指肠损伤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我科6例胰十二指肠损伤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纠正休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补液原则,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措施及联合使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等问题。结果:2例有术后并发症,经过治疗,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改进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

    2008年19期 2279-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状结肠扭转89例临床分析

    戴浩涯;

    2008年19期 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王培芳;

    目的:探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超对2003至2006年2 350名健康人群进行肝、胆、脾、肾检查,同时女性检查子宫、附件,男性检查前列腺。结果:疾病总检出率为27.23%,病种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息肉、肾囊肿、肾结石;年龄越大疾病检出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超声技术快捷方便,诊断准确,在体检中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其对早期发现疾病,防病治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08年19期 2281-2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8例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

    崔浩;宫钦恩;赵树岭;

    目的:探讨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收治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有自身原因、窦道形成不良以及与T管的材料有关,拔T管时间应适当延迟。

    2008年19期 2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孙大勤;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近年收集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的类别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71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个月。从药物类别来看,抗生素类药比例最大,占60.56%(43/71);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71.82%(51/7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08年19期 2283+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程治强;茹江江;韩文周;张海旺;杜俊普;刘彦中;李东峰;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早期开胸手术的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其中痊愈5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晚期手术患者2例,1例因术后并发脓胸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自动出院。保守治疗1例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和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提高对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认识,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08年19期 2253+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孙光彩;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疤痕子宫的临床资料及分娩方式。结果:疤痕子宫者阴道分娩60例,占30%;剖宫产140例,占70%。结论:产前对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充分认识、积极准备,部分孕妇是可以阴道分娩的。

    2008年19期 2254-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488名小学生视力状况抽查分析

    马勇;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7年我院眼科医师对我市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的眼科健康体检资料,采取1~6年级随机各抽取1个班,按年龄段分组的办法,抽查分析了488名小学生(976只眼)的视力状况、屈光状态等。结果:两所小学学生正视眼分别为380只眼(38.93%)、382只眼(39.14%);近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74只眼(15.16%)、65只眼(13.32%);远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34只眼(6.97%)、41只眼(8.40%);两校视力低常和近视的发生率比较接近,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8岁组与11~12岁组、13~14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校视力低常发生率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屈光不正、视力低常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视力下降者以近视为主,学习行为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屈光不正要早防、早查、早治。

    2008年19期 2256+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马银华;冯柏林;王丽荣;

    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低)的临床与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5例经临床拟诊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分析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大脑叶和(或)基底节对称性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CT特征;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008年19期 2257-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T、静脉尿路造影对肾结核诊断的价值

    刘平;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例24例,对照手术病理,分析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并加以对比。结果:24例病例中,CT确诊肾结核22例,而静脉尿路造影仅诊断肾结核4例。CT横断面肾内多发囊状低密度病灶聚拢排列呈花瓣状,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壁增厚为最具特征性表现。平扫显示空洞壁钙化,增强后延迟扫描见对比剂进入空洞,为可靠征象。结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肾结核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2008年19期 2259-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

    邓岚;

    目的:探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病例36例,采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前牙覆盖,双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的变化。结果:上切牙腭向移位2.6 mm,磨牙向后移动4.1 mm。结论: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能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2008年19期 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76例的临床观察

    张秀丽;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脂(TC、TG)及24 h尿蛋白定量(TP/24 h)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9)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3月后,对照组(n=37)给予一般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Cr、BUN以及GFR、TP/24 h、TC、TG的变化。结果:对照组Scr、TC、TG、TP/24h较治疗前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和GF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cr、TC、TG、TP/24h、BUN、GFR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Scr、BUN、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脂水平,升高GFR,改善肾功能。

    2008年19期 2262+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分析

    岳绍中;

    目的:增进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将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35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5.71%。刺激性咳嗽伴发热为主要症状占85.71%,早期大多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2.86%。但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74.2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74.29%),但血沉(77.14%)和CRP(48.57%)均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2.86%,右侧(57.1%)多于左侧,下叶(62.86%)多于中上叶。11例(31.43%)有肺外合并症,其中伴有渗出胸膜炎者占27.27%,此外还有血液系统、肝及心脏受损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2008年19期 2263-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刘彦中;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7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3 358例,分为感染组327例和非感染组3 031例,并对两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2008年19期 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体会

    刘胜;孔凡明;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3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好转出院。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不必手术。

    2008年19期 226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于永涛;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2%和92%,利培酮组分别为70%和90%,两组疗效相仿(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2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即有明显下降,而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在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体重)增加,失眠等少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轻微,阴性症状改善较快。

    2008年19期 2267+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艾可对前列腺增生症状的影响

    曹鸿飞;石柱;韩秋菊;

    目的:探讨万艾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影响。方法:在用万艾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同时,对43例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老年人服药前和服药2个月后观察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尿流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前和服药2个月后,I-PSS及尿流率有显著变化,I-PSS评分由(19.2±2.9)降为(8.2±3.5)。最大尿流率(MFR)由(9.3±3.7)mL/s升为(18.5±4.6)mL/s,平均尿流率(AFR)由(6.7±0.9)升为(10.2±2.2)。残余尿量(RU)由(52.0±21.5)mL降为(26.5±11.5)mL。结论:万艾可能缓解BPH症状。

    2008年19期 2268-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二甲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韦光武;

    目的:了解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病毒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以确定预防措施。方法:对崇左市某二甲医院312名工作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调查,并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院工作人员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0.19%,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3.08%、11.5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临床手术科室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0.43%,显著高于临床非手术科室人员15.97%(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医护人员感染率很高,是医院预防的重点,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作好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必须注意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锐器伤等。

    2008年19期 2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沐舒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郭银燕;刘茜;陈凡;彭家先;

    目的:探讨沐舒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7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随访跟踪治疗1年,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其它对症支持治疗(氧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沐舒坦片60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2008年19期 2271+2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讲座

医院管理

  • 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人员现状基线调研报告

    孙奕;巩桂双;

    目的:收集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基线数据,调查分析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人员年龄、教育程度、培训情况及工作需求,为编写护理人员培训教材、建立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认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四川等8个地区的13个儿童福利机构及其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儿童福利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具备一定的护理经验,但他们目前所接受的培训还不能满足孤疾儿童全面发展和康复的需要。结论:应建立健全专业的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体系,提高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养护的质量。

    2008年19期 2292-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与对策

    陈霞;

    2008年19期 2295+2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临终关怀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别超;杨卫东;阮俊;余波;杨军;

    目的:为了了解临终关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老年医学关怀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501名年龄≥60岁,行临终关怀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终关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4.97%,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总感染率2.31%;发生医院感染的临终关怀患者死亡率66.7%,显著高于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临终关怀患者的死亡率25.7%。结论:医院感染是引起临终关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临终关怀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专业的护理队伍,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和住院环境。

    2008年19期 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健康教育

心理与健康

  • 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中专学生的社交技巧

    周希玲;赵正萍;陈栎;

    目的:研究团体咨询的方法与中专学生,特别是卫校学生社交技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交往能力自测表"作为筛选工具,通过团体咨询的方法和方式,以凉山卫校340名学生中随机筛选出56名学生构成4个团体进行研究,探讨了学生社交技巧的变化。结果:参加了团体咨询的学生其社交技巧明显改善。结论:团体咨询是提高学生社交技巧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19期 2300-2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鸣患者心理健康与干预

    李瑾;李丽敏;牛彩英;

    目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耳鸣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随机抽出74例,116耳,所有患者均进行耳部检查、纯音测听、耳鸣程度、声导抗测试,、耳鸣程度主观评估表以及SCL-90测定。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56耳接受掩蔽及药物治疗,B组40例60耳接受掩蔽、药物及心理治疗。结果:患者在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五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标准(P<0.05),说明较多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本文提示心理治疗联合掩蔽和药物治疗治疗耳鸣疗效显著高于单纯用耳鸣掩蔽和药物治疗,P<0.05。结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耳内产生响声的主观感觉。耳鸣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复杂,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虑和担忧,让患者对耳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配合临床综合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2008年19期 2302-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551例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巩翠玉;马洪涛;李雯;徐西玲;周凤霞;刘国华;王洪贞;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产后访视过程中,采取初步排除、量表筛查(SCL-90、SAS、SDS等)、回访确诊等手段,对1 551例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对初产妇、已产妇及农村、城市产妇之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量表检查阳性220人(14.2%),最终确诊患患者数144人(9.3%)。其中产后抑郁症65人(4.2%),焦虑症性障碍41人(2.6%),精神病性障碍38人(2.5%)。城市和农村产妇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初产妇和经产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访视期间接受正规治疗16人(11%)。结论:产褥期妇女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对产妇和婴儿的危害大,妇幼保健工作中应对产妇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2008年19期 2304-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河南人社区心理调查分析

    顾倩;刘洋;

    目的:近年来河南人在外的形象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对河南人的社区心理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河南人的相应特征,和社会上关于河南人的说法的关联程度,并分析河南人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对213人进行了调查。开放式访谈的问题是"谈谈您对河南人的看法"。结果: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确定关于河南人人格特征的评价性的词汇823个,其中频次超过10次的正向和负性词汇分别是12个。结论:对这些词汇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关于河南人人格特征的13个维度。

    2008年19期 2306+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残疾与康复

中医中药

  •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丁思德;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后给予益母草注射液20 mg+缩宫素20 U,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分别观察2小时、24小时的产后血量及出血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161±40.1)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198±46.2)ml,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236±33.6)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283±42.4)ml,产后出血7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减少产后出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08年19期 2308-2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辅佐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李蕊;刘俊;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辅佐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取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小儿肺热咳喘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热退时间:治疗组(5.15±0.70)d,对照组(2.34±0.88)d。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5.15±2.30)d,对照组(7.61±2.54)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5.42±2.53)d,对照组(7.73±2.61)d。两组比较均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可明显促进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炎症消退,加速患儿症状体征的消失,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19期 2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软肝再生颗粒治疗26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兰利珍;

    目的:观察软肝再生颗粒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软肝再生颗粒,每次12 g,3次/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脾影象学的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软肝再生颗粒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在肝功能改善、症状缓解,有一定的效果;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比较,脾厚测量平均值明显缩小,肝纤维化指标HA和IV-C明显下降,LN无明显改变。结论:软肝再生颗粒治疗肝硬化肝纤维化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在保肝、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2008年19期 2311-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速效感冒颗粒的桂枝汤服法临床观察

    李国富;

    目的:寻找速效感冒颗粒在治疗感冒时更有效的服法。方法:选择感冒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速效感冒颗粒说明服法,观察组按《伤寒论》服桂枝汤法服用速效感冒颗粒。结果:24 h观察组显效率为73.33%,对照组显效率为16.67%。经统计学处理,x2=19.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感冒方面,桂枝汤服法服用速效感冒颗粒明显优于速效感冒颗粒说明之服法。

    2008年19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与肥大162例

    梁佩丽;

    2008年19期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