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冠脉介入术后封堵器和常规加压止血的比较

    姜琳;

    目的: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动脉应用血管封堵器Angio-Seal止血或常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160例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分为两组,A组42例应用Angio-Seal封堵器;B组11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记录加压包扎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加压包扎时间A组0小时,B组(6.65±1.36)小时;卧床时间A组(2.1±0.6)小时,B组(31.4±3.9)小时;并发症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Angio-Seal闭合器与手压止血比较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后舒适度提高,方便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

    2008年21期 2477+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48例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疗效分析

    李晶莹;

    目的:了解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0次后的疗效。方法:4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数字脑电图、韦氏记忆、韦氏智力测试,对各项指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脑电波左右脑θ波、左右脑θ/β波均有明显下降(P<0.01);左右脑β波、SMR波均有明显提高(P<0.01);记忆商(M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IQ)、注意因子商数(C IQ)均有明显提高(P<0.01);言语智商(VIQ)也提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确能改善患儿的脑电波及认知功能。

    2008年21期 2478-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皇红霞;王连成;高芳杰;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发现的糖耐量低减(IGT)者7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糖耐量正常(NGT)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IGT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IGT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在糖耐量低减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经开始。应加强对伴有糖耐量低减等高危因素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积极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008年21期 2480-2481+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黄雷;黄艳红;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2008年21期 2482-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动调节正压通气治疗58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朱伟;冯青;

    目的:了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自动调节正压呼吸机(auto-CPAP)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用auto-CPAP治疗58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PSG)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均有明显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低氧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睡眠结构恢复正常,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auto-CPAP治疗不仅使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嗜睡、疲乏等临床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睡眠结构,而且改善认知功能。

    2008年21期 2485-2486+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史学凯;吴时光;罗晓鸿;郑增鑫;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至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3~5μg/(kg.m 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

    2008年21期 2487-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拉西酮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对照研究

    王立;钟薇;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将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2、4、8周分别检查心电图,比较两组的QTc间期。结果:(1)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用药后的QTc间期都较基线有所延长,齐拉西酮显著高于基线(P<0.01),而利培酮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齐拉西酮对QTc延长的影响强于利培酮;(2)两组内部用药后复查4次心电图,QTc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两种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与疗程关系并不明显;(3)两组QTc间期均无达到异常标准的病例。结论:齐拉西酮使心电图QTc延长强于利培酮,虽然QTc延长的程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仍需临床医生给予关注。

    2008年21期 2489-2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舍曲林与马普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对照研究

    顾卫霞;董伟;陈慧;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名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马普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与马普替林疗效相当,但舍曲林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安全有效。

    2008年21期 2491-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00例颅脑损伤后智力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云维生;李俊清;苏宝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智力改变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300例颅脑损伤病例,采用全套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用SPSS 10.0进行分析。结果:300例中智力低于正常水平者234例(78%)。其中边缘智力70例(29.91%);轻度智力障碍133例(56.83%);中度智力障碍14例(5.98%);重度智力障碍17例(7.28%)。结论:影响颅脑损伤后智力改变,除与脑损伤程度、部位相关外,还应考虑赔偿因素的作用以及精神障碍、文化程度、性别、社会适应能力在判断智力改变中的地位。

    2008年21期 2493+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3例服刑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涂哲明;邓小鹏;郑萍;蔡德明;刘波;

    目的:探讨服刑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3例服刑能力评定的案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高(P<0.01);既往有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高(P<0.01);入监前评定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为有服刑能力的稍高(P>0.05)。结论:既往有精神异常史和无犯罪史者评定为无服刑能力比率较高,鉴定中应重点关注。入监前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与服刑能力的评定不相关。

    2008年21期 2494-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调查

    张毓茂;童寿明;郭玉花;陈凯;刘有平;陈晓燕;施明南;叶少辰;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0名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预后不良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各项分值均低于预后良好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社会支持水平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下,预后不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加明显,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2008年21期 2497+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陈绪焕;夏学斌;王丽华;

    目的:评估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2例抑郁症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予米氮平和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 I-S1)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疗效接近,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线药物使用。

    2008年21期 2498-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16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院内康复治疗

    林辉;王成东;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机制。方法:对1 169例采用康复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50例单一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康复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组,同时,康复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药物组。结论:必须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21期 2500-2501+2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单纯型分裂症46例对照研究

    马驰;徐波;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单纯型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的单纯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阿立哌唑组23例(阿立哌唑10~20 mg/d),阿立哌唑与舍曲林合用组23例(阿立哌唑10~20 mg/d,舍曲林50~100 mg/d)疗程8 w。以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测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显著好转10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单一用药组显著好转8例,进步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1%。结论: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单纯型分裂症有效率更高,不增加不良反应。

    2008年21期 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4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分析

    王显锏;阳清伟;

    目的:总结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分析4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统计各所累部位所占的比例。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以7~10岁男性儿童多见,其临床以多部位肌肉抽动和发音痉挛为主要表现,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其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其诊断方法对今后临床工作有意义。

    2008年21期 2502-2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许树兰;李金霞;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 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伪手术组做对照,观察两种剂量的S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除伪手术组外各组受试大鼠均出现明显脑水肿改变。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SPC各剂量组。低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高剂量组。TUNEL染色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加,SPC组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S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8年21期 2504-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67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应急分娩预警方案的选择

    袁健文;黎艳;麦玮碧;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应急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采用临床科研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比不同应急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程度。结果:不同应急分娩预警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程度不同,胎儿宫内窘迫时依次从高到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是会阴侧切加腹压53.8%;会阴侧切产钳术50.4%;会阴侧切自然分娩28%,急性剖宫产为11.76%,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呈正相关,绕颈周数越多,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结论:开展孕产妇孕前和孕期及产程系统保健对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及时预警,并恰到好处适时选择生产术式对新生儿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2008年21期 2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张红霞;杨翠英;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验证。结果:306例中良性共282例,恶性者24例,二维显示:恶性结节多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内可见微小钙化,良性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结节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价值。

    2008年21期 2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董连;马青峰;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与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组,梗死后高血糖组。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病情及愈合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与血糖正常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梗死后高血糖组梗死面积较大,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8年21期 2509-2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马作明;卢焰山;朱立欢;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选用银杏达莫20 ml/日静脉滴注,治疗4周为一疗程,应用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观察其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使用银杏达莫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肥厚室间隔消退,左室重逆转,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明显好转。结论:银杏达莫对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有较好改善心脏结构的功能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21期 2511-2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张丽萍;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应用利尿剂、洋地黄以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40毫克与酚妥拉明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2008年21期 2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瘫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胡玉琼;

    目的: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合并症与其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1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130例非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锌、铁、钙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尤其是锌和钙的含量,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镁、铜的含量虽低于对照组,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障碍有关。

    2008年21期 2513+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发育迟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调查及特点分析

    刘爱红;胡春雷;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对我院16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普查。结果:有2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有高血压。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合并高血压容易被漏诊,不易发现。重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躯体疾病的临床观察并建立健康档案。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008年21期 2514-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与防治的临床研究

    张勃然;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68例易发生低血糖者连续观察血糖监测。结果:检出低血糖95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常见疾病为窒息36例(37.89%),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26.31%),喂养困难17例(17.98%),溶血7例(7.37%),感染7例(7.37%),母亲患糖尿病6例(6.32%)。结论: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008年21期 2516-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42例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临床研究

    隋玲玲;宋存峰;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46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尿酸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ACI的危险因子之一,测定ACI患者的血清尿酸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2008年21期 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情感障碍脑CT成像表现及临床对照分析

    田树时;董天明;

    2008年21期 2518+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对老年性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何思平;马捷敏;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0.4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小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VAER),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2008年21期 2519+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降纤酶联用丹参粉针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李鹏;张向军;

    目的:探讨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首剂量为10u,第2、3次剂量为5u,在发病24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联用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可靠。

    2008年21期 2520-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参麦联合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旭;王吉花;

    目的:观察参麦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参麦、丹参联合及单用丹参治疗10天。结果:参麦联合丹参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其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血黏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麦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有较好的抗心绞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21期 2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例临床分析

    苏宝兰;孙福刚;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奎硫平200~600 mg/日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观察8周。结果:换用奎硫平治疗后,PANS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效率82.1%,显效率53.6%;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奎硫平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安全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21期 2523-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

    赵竟赛;孟庆丰;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治疗组与阿米替林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疗程8 W,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在治疗后起效快于阿米替林组,有效率也高于阿米替林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优于阿米替林且安全性高。

    2008年21期 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胡家英;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给予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中的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第8周末时有效率为79.3%,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使用能提高疗效,临床上可选择使用。

    2008年21期 2525-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5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与免疫组化研究

    刘晓芸;

    目的:观察54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标准、良恶性指标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探讨理想的诊断GIST的免疫组化标记组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肿瘤中CD117、CD34、SMA、S-100、VEGF等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54例GIST中,CD117、CD34、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96%、88%、77%。2.CD117、CD34表达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VEGF在不同大小的肿块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肿瘤直径<5的肿块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的肿块。结论:免疫组化在GIST诊断中非常重要。

    2008年21期 2527+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0例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郭咏;姚娥媚;陈玉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有效率95%,显效率75%;阿立哌唑有效率90%,显效率62.5%,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治疗2、4、6、8周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周后尤为显著,而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比利培酮少,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

    2008年21期 2528+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31例疗效观察

    甘泉;张彪;

    2008年21期 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18例治疗体会

    徐爱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糖尿病足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等治疗以及局部创面处理,促进创面愈合。结果:15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未愈截肢。结论:糖尿病足病变是可防可治的,通过加强对有危险因素的预防性的保护,糖尿病患者截肢中至少有50%属于可以防止的。因此,做好足部的保健和护理、及早地诊断、合理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21期 2529-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0例临床分析

    张陶莉;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分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组(MOF组)和非脏器功能衰竭组(AM I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多脏器功能衰竭者(P<0.05)。结论:积极地预防与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可降低MO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AM I患者应采取早期预防、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F则应紧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尽快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以免累及更多脏器,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2008年21期 2531+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6例残胃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刘彦中;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胃切除后食管癌患者36例,其中食管残胃吻合20例(A组),食管结肠吻合16例(B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为高龄、心肺功能差的残胃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接受外科治疗的机会。

    2008年21期 2532-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腺肌病120例临床分析

    谷晓红;

    2008年21期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食管异物穿孔X线与CT诊断

    李宏宇;赵利国;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穿孔X线与CT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内镜证实的食管异物穿孔的CT及X线表现。结果:CT表现:异物突出食管腔外3例,突入气管内2例,斑片状造影剂影13例。结论:食管异物容易损伤合并穿孔并穿破食管形成气管或纵隔瘘,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在食管异物穿孔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准确性高,常规CT薄层扫描在食管异物穿孔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21期 2534-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银杏达莫与甘露醇治疗偏头痛105例的疗效比较

    金刚;于海涛;赵亮;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结果:两组疗效无差异。结论:银杏达莫可替代甘露醇治疗偏头痛。

    2008年21期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临床疗效观察

    邹寻;张槐平;

    目的:观察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6例采用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后再施以骶管滴注的临床治疗。结果: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治愈率达60.6%。结论: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21期 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原因与防治

    李清春;

    2008年21期 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彩超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周金荣;马新武;

    2008年21期 2538+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秋季腹泻并心肌损害78例临床分析

    杨宏;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7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8%(69/78),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2008年21期 2539+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对照研究

    张瑞霞;赵利国;崔明玉;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9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使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查心电图。结果: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影响。但西酞普兰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P<0.01),心电图异常程度轻,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西酞普兰可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但其发生率低,心电图改变程度轻,安全性较大。

    2008年21期 2540+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212例内镜及临床分析

    李国富;路书彦;

    2008年21期 2541-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1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邸雯;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6例因妊娠足月入院阴道分娩的产妇分成2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 ug,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催产索20 IU。比较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时限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三产程的时限明显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2008年21期 2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诊断输尿管癌5例

    李岩;梁丹;

    2008年21期 2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频谱治疗仪治疗褥疮

    廖燕芬;

    2008年21期 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8岁老人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孙琪;刘卓;

    2008年21期 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护理

医院管理

  • 尿素乳膏制备工艺的改进

    张润清;吴海玲;滕世虎;

    目的:探寻一种较好酌乳膏剂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常规乳膏剂制备方法与反向转型法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制备尿素乳膏。结果:采用反向转型法制备的乳膏剂其质量及稳定性均优于常规乳膏剂制备方法。结论:反向转型法制备乳膏剂的工艺较常规乳膏剂制备工艺先进。

    2008年21期 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冯春;金凌;

    2008年21期 2554-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彭爱芳;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高护士应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提高护士责任心和专业素质,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加强质量监控,重视环节质量管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结果:护理风险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护理风险事件下降,住院患者不断上升。

    2008年21期 2556-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院临时收治弃婴(儿)272例分析

    李小英;徐通;

    2008年21期 2558+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病例报告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罗建慈;陈平勋;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并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08年21期 2553+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残疾与康复

心理与健康

  • 探讨心理相关技能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蒋瑛;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技能的提高和发展。方法: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建立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倾听提问、鼓励重复、释义概述、面质解释、内容表达等参与性和影响性的心理技术给予心理干预。结果:提出了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干预性心理护理,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结论:心理护理要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护患间互动,提高心理护理技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2008年21期 2563-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边境团场哈萨克族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周慧;

    目的:了解新疆边境建设兵团农牧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统一采用SCL-90作为评定工具,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6团初中的哈萨克族学生132人进行问卷调查,将测评数据与中学生常模作对比分析。结果:哈萨克族中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组,部分因子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各年级分别与常模组比较,初一、初三年级的SCL-90的大部分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男女生之间的比较显示,女生组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兵团66团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

    2008年21期 256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心绞痛并存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刘琼;赵丽楠;

    2008年21期 2568+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震后心理救助中的伦理问题

    沈振明;

    目的:探讨灾后心理救助的伦理问题,以便更好的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和心理救助工作。方法:对汶川地震心理救助过程所遇到的伦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无论从组织管理,还是从人员资质、干预策略等确实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结论:所以应该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如成立临时伦理委员会等,对心理救助工作有整体的部署和督导。

    2008年21期 2569-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回应式抚育对福利院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影响

    苏秀影;李文英;

    目的:探讨回应式抚育对福利院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应式抚育法对90名婴幼儿进行引导训练,在训练前分别对90名婴幼儿进行社交、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测评,经过6个月的引导训练后,再次对这些婴幼儿进行社交、情感、语言等方面测评。结果:接受训练的这90名婴幼儿在社交、情感、语言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回应式抚育对福利院婴幼儿成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2008年21期 2571-2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脑血管意外病恢复期的社区心理护理

    阮冬梅;

    2008年21期 2573-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