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琳;
目的: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动脉应用血管封堵器Angio-Seal止血或常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160例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分为两组,A组42例应用Angio-Seal封堵器;B组11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记录加压包扎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加压包扎时间A组0小时,B组(6.65±1.36)小时;卧床时间A组(2.1±0.6)小时,B组(31.4±3.9)小时;并发症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Angio-Seal闭合器与手压止血比较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后舒适度提高,方便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
2008年21期 2477+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晶莹;
目的:了解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0次后的疗效。方法:4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数字脑电图、韦氏记忆、韦氏智力测试,对各项指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脑电波左右脑θ波、左右脑θ/β波均有明显下降(P<0.01);左右脑β波、SMR波均有明显提高(P<0.01);记忆商(M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IQ)、注意因子商数(C IQ)均有明显提高(P<0.01);言语智商(VIQ)也提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确能改善患儿的脑电波及认知功能。
2008年21期 2478-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皇红霞;王连成;高芳杰;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发现的糖耐量低减(IGT)者7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糖耐量正常(NGT)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IGT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IGT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在糖耐量低减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经开始。应加强对伴有糖耐量低减等高危因素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积极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008年21期 2480-2481+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雷;黄艳红;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2008年21期 2482-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伟;冯青;
目的:了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自动调节正压呼吸机(auto-CPAP)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用auto-CPAP治疗58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分析仪(PSG)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均有明显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低氧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睡眠结构恢复正常,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auto-CPAP治疗不仅使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嗜睡、疲乏等临床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睡眠结构,而且改善认知功能。
2008年21期 2485-2486+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史学凯;吴时光;罗晓鸿;郑增鑫;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至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3~5μg/(kg.m 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
2008年21期 2487-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钟薇;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将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2、4、8周分别检查心电图,比较两组的QTc间期。结果:(1)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用药后的QTc间期都较基线有所延长,齐拉西酮显著高于基线(P<0.01),而利培酮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齐拉西酮对QTc延长的影响强于利培酮;(2)两组内部用药后复查4次心电图,QTc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两种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与疗程关系并不明显;(3)两组QTc间期均无达到异常标准的病例。结论:齐拉西酮使心电图QTc延长强于利培酮,虽然QTc延长的程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仍需临床医生给予关注。
2008年21期 2489-2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卫霞;董伟;陈慧;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名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马普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与马普替林疗效相当,但舍曲林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安全有效。
2008年21期 2491-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云维生;李俊清;苏宝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智力改变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对300例颅脑损伤病例,采用全套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用SPSS 10.0进行分析。结果:300例中智力低于正常水平者234例(78%)。其中边缘智力70例(29.91%);轻度智力障碍133例(56.83%);中度智力障碍14例(5.98%);重度智力障碍17例(7.28%)。结论:影响颅脑损伤后智力改变,除与脑损伤程度、部位相关外,还应考虑赔偿因素的作用以及精神障碍、文化程度、性别、社会适应能力在判断智力改变中的地位。
2008年21期 2493+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哲明;邓小鹏;郑萍;蔡德明;刘波;
目的:探讨服刑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3例服刑能力评定的案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高(P<0.01);既往有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高(P<0.01);入监前评定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为有服刑能力的稍高(P>0.05)。结论:既往有精神异常史和无犯罪史者评定为无服刑能力比率较高,鉴定中应重点关注。入监前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与服刑能力的评定不相关。
2008年21期 2494-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毓茂;童寿明;郭玉花;陈凯;刘有平;陈晓燕;施明南;叶少辰;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0名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预后不良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各项分值均低于预后良好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社会支持水平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下,预后不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加明显,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2008年21期 2497+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绪焕;夏学斌;王丽华;
目的:评估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2例抑郁症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予米氮平和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 I-S1)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疗效接近,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线药物使用。
2008年21期 2498-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辉;王成东;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机制。方法:对1 169例采用康复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50例单一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康复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组,同时,康复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药物组。结论:必须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21期 2500-2501+2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驰;徐波;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单纯型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的单纯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阿立哌唑组23例(阿立哌唑10~20 mg/d),阿立哌唑与舍曲林合用组23例(阿立哌唑10~20 mg/d,舍曲林50~100 mg/d)疗程8 w。以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测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显著好转10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单一用药组显著好转8例,进步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1%。结论: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单纯型分裂症有效率更高,不增加不良反应。
2008年21期 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显锏;阳清伟;
目的:总结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分析4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统计各所累部位所占的比例。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以7~10岁男性儿童多见,其临床以多部位肌肉抽动和发音痉挛为主要表现,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其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其诊断方法对今后临床工作有意义。
2008年21期 2502-2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树兰;李金霞;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 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伪手术组做对照,观察两种剂量的S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除伪手术组外各组受试大鼠均出现明显脑水肿改变。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SPC各剂量组。低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高剂量组。TUNEL染色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加,SPC组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S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8年21期 2504-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健文;黎艳;麦玮碧;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应急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采用临床科研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比不同应急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程度。结果:不同应急分娩预警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程度不同,胎儿宫内窘迫时依次从高到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是会阴侧切加腹压53.8%;会阴侧切产钳术50.4%;会阴侧切自然分娩28%,急性剖宫产为11.76%,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呈正相关,绕颈周数越多,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结论:开展孕产妇孕前和孕期及产程系统保健对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及时预警,并恰到好处适时选择生产术式对新生儿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2008年21期 2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霞;杨翠英;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验证。结果:306例中良性共282例,恶性者24例,二维显示:恶性结节多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内可见微小钙化,良性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结节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临床价值。
2008年21期 2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连;马青峰;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与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组,梗死后高血糖组。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病情及愈合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与血糖正常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梗死后高血糖组梗死面积较大,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8年21期 2509-2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作明;卢焰山;朱立欢;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选用银杏达莫20 ml/日静脉滴注,治疗4周为一疗程,应用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观察其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使用银杏达莫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肥厚室间隔消退,左室重逆转,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明显好转。结论:银杏达莫对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有较好改善心脏结构的功能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21期 2511-2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应用利尿剂、洋地黄以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40毫克与酚妥拉明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2008年21期 2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玉琼;
目的: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合并症与其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1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130例非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锌、铁、钙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尤其是锌和钙的含量,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镁、铜的含量虽低于对照组,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障碍有关。
2008年21期 2513+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爱红;胡春雷;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对我院16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普查。结果:有2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有高血压。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合并高血压容易被漏诊,不易发现。重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躯体疾病的临床观察并建立健康档案。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008年21期 2514-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勃然;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68例易发生低血糖者连续观察血糖监测。结果:检出低血糖95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常见疾病为窒息36例(37.89%),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5例(26.31%),喂养困难17例(17.98%),溶血7例(7.37%),感染7例(7.37%),母亲患糖尿病6例(6.32%)。结论: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008年21期 2516-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隋玲玲;宋存峰;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46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尿酸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ACI的危险因子之一,测定ACI患者的血清尿酸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2008年21期 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树时;董天明;2008年21期 2518+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思平;马捷敏;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0.4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小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VAER),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2008年21期 2519+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鹏;张向军;
目的:探讨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首剂量为10u,第2、3次剂量为5u,在发病24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联用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可靠。
2008年21期 2520-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旭;王吉花;
目的:观察参麦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参麦、丹参联合及单用丹参治疗10天。结果:参麦联合丹参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其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血黏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麦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有较好的抗心绞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21期 2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宝兰;孙福刚;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奎硫平200~600 mg/日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观察8周。结果:换用奎硫平治疗后,PANS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效率82.1%,显效率53.6%;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奎硫平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安全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8年21期 2523-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竟赛;孟庆丰;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治疗组与阿米替林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疗程8 W,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在治疗后起效快于阿米替林组,有效率也高于阿米替林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优于阿米替林且安全性高。
2008年21期 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家英;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给予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中的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第8周末时有效率为79.3%,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使用能提高疗效,临床上可选择使用。
2008年21期 2525-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芸;
目的:观察54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标准、良恶性指标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探讨理想的诊断GIST的免疫组化标记组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肿瘤中CD117、CD34、SMA、S-100、VEGF等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54例GIST中,CD117、CD34、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96%、88%、77%。2.CD117、CD34表达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VEGF在不同大小的肿块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肿瘤直径<5的肿块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的肿块。结论:免疫组化在GIST诊断中非常重要。
2008年21期 2527+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咏;姚娥媚;陈玉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例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有效率95%,显效率75%;阿立哌唑有效率90%,显效率62.5%,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治疗2、4、6、8周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周后尤为显著,而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比利培酮少,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
2008年21期 2528+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泉;张彪;2008年21期 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爱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糖尿病足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等治疗以及局部创面处理,促进创面愈合。结果:15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未愈截肢。结论:糖尿病足病变是可防可治的,通过加强对有危险因素的预防性的保护,糖尿病患者截肢中至少有50%属于可以防止的。因此,做好足部的保健和护理、及早地诊断、合理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21期 2529-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陶莉;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分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组(MOF组)和非脏器功能衰竭组(AM I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多脏器功能衰竭者(P<0.05)。结论:积极地预防与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可降低MO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AM I患者应采取早期预防、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F则应紧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尽快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以免累及更多脏器,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2008年21期 2531+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彦中;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胃切除后食管癌患者36例,其中食管残胃吻合20例(A组),食管结肠吻合16例(B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为高龄、心肺功能差的残胃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接受外科治疗的机会。
2008年21期 2532-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谷晓红;2008年21期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宏宇;赵利国;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穿孔X线与CT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内镜证实的食管异物穿孔的CT及X线表现。结果:CT表现:异物突出食管腔外3例,突入气管内2例,斑片状造影剂影13例。结论:食管异物容易损伤合并穿孔并穿破食管形成气管或纵隔瘘,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在食管异物穿孔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准确性高,常规CT薄层扫描在食管异物穿孔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21期 2534-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刚;于海涛;赵亮;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结果:两组疗效无差异。结论:银杏达莫可替代甘露醇治疗偏头痛。
2008年21期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寻;张槐平;
目的:观察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6例采用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后再施以骶管滴注的临床治疗。结果: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治愈率达60.6%。结论: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21期 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清春;2008年21期 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金荣;马新武;2008年21期 2538+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宏;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7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8%(69/78),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2008年21期 2539+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瑞霞;赵利国;崔明玉;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9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使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查心电图。结果: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影响。但西酞普兰组所致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P<0.01),心电图异常程度轻,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西酞普兰可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但其发生率低,心电图改变程度轻,安全性较大。
2008年21期 2540+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富;路书彦;2008年21期 2541-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邸雯;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6例因妊娠足月入院阴道分娩的产妇分成2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 ug,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催产索20 IU。比较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时限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三产程的时限明显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2008年21期 2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岩;梁丹;2008年21期 2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燕芬;2008年21期 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琪;刘卓;2008年21期 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全慧;2008年21期 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艳玲;2008年2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杜四云;2008年21期 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桂清;刘宏;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肺炎心衰患儿20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辅助治疗肺炎心衰的有效方法。
2008年21期 2577-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晓玲;刘永燕;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液体外漏的效果。方法:将牛黄解毒片的粉末用温水浸泡,搅拌热敷于外渗肿胀部位。结果:外渗肿胀部位消除明显,无皮肤坏死。结论:中药牛黄解毒片能有效治疗液体外渗,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2008年21期 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海肖;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医疗护理。方法:将582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后,可以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2008年21期 2579-2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玥;许明娴;2008年21期 2581-2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素英;2008年21期 2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铁英;黄学影;刘璇;2008年21期 2583+2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新惠;刘沛;朱峰;
目的:分析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385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91例,占23.6%),回顾性分析护理对策并进行改进。结果: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可引起膀胱痉挛的发生,护理对策的改进可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方面相关因素护理对策的改进对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有满意的效果。
2008年21期 2584-2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凤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相关信息;术中稳定情绪;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及功能锻炼;出院重点指导坚持锻炼,增加营养,定期复查和化疗。结果: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8年21期 2586-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艳秋;李丽;刘红;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提高急性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生存率。方法:观察76例急性重症药物中毒的抢救,采取血液灌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急性重症药物中毒患者提高生存率。结果:采取有效的血液灌流,清除血液中、大分子毒物,脂溶性易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与毒物效果非常好。结论:在护理上我们早期让患者接受治疗,有效地提高其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反跳现象。
2008年21期 2588-2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永梅;许寿霞;李恒;2008年21期 2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雪娟;2008年21期 2590-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阿敏;李旭英;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问题采用个体化护理。结果:在正确的护理措施支持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结论:正确的个体化治疗配合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2008年21期 2592+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浪萍;2008年21期 2593+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云霞;屈清荣;郑荣;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口腔、胃管、肛管及肛周、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24 h排气排便,拔除胃管、肛管者16例;术后48 h排气排便,拔除胃管、肛管者10例。全部病例术后72 h开始进食。术后48 h拔除腹腔引流管者18例。术后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者8例。本组术后住院时间7~10 d,随访时间6~12个月。26例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无大便失禁、便秘复发;无小肠结肠炎、黏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方法是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较好的护理方法。
2008年21期 2594-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培妮;鲁美玲;2008年21期 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贤玲;2008年21期 2597-2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秀云;李真;周书平;
目的:探讨两种雾化方式对开胸术后血氧含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雾化方式,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超声、氧气两种不同雾化方式,记录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气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种雾化方式比较,PaO2、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008年21期 2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熊艳君;2008年21期 2599+2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峰;2008年21期 2600-2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鸿琴;杨玲燕;欧阳花;2008年21期 2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靳玉红;2008年21期 2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玉玲;尚俊风;王兰英;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轮岗后的焦虑状况的相关因素,以缓解心理压力。方法:将120名精神科护士分成研究组(参与轮岗组)和对照组(未参与轮岗组)各60例,采用SAS自评量表进行焦虑问卷测查,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焦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岗制使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2008年21期 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