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共58例使用美托洛尔联合降压的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换用卡维地洛(金络)联合降压后,观察两种降压方法的血压达标率、血压波动情况,从而间接评价卡维地洛在慢性肾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美托洛尔联合降压治疗时,有11例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控制达标率18.97%;换用卡维地洛联合降压治疗后,有19例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控制达标率32.76%。服用美托洛尔联合降压治疗时,血压波动值为(40.38±6.84)mmHg;当使用卡维地洛联合降压治疗时,血压波动值为(31.74±5.40)mmHg。结论: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时,使用卡维地洛联合降压比使用美托洛尔联合降压治疗有更高的血压达标率和低的血压波动。
2008年22期 2603+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晓曼;娄君;
目的:调查初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各项指标。方法:选择新近确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9例(ISH组)和同期新检出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对照组,37例)接受糖代谢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糖代谢各项指标紊乱。
2008年22期 2604+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伟;柳林;李丽;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足(DF)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DF(Wagner分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治疗组和对照组,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共3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罂粟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紊乱、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等多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UAE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前列腺素E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结论: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08年22期 2605-2606+2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秋根;罗婷;
目的:了解诺和锐30R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锐30R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下降,HbA1C的平均值下降3.4%,副反应轻微,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诺和锐30R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好、副反应低。
2008年22期 2607+2659+2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春晓;洪福秀;曹青山;王改;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菌株耐药情况。方法:针对2005年1月~2007年6月所收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2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56例(观察组),其他单纯涂阳肺结核患者72例(对照组),就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初始耐药与单纯肺结核相比无明显差异,而继发性耐药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改善其预后。
2008年22期 2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何思平;马捷敏;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56例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VE)升高,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VA)下降,VE/VA升高,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加速时间(EAT)下降;左室舒张晚期充盈加速时间(EDT)下降,EAT/EDT升高均有改善(P<0.05),特别是对VE、VA和EDT改善显著(P<0.01);左室收缩功能心输出量(CO)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2008年22期 2609+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扬;丁惠珍;徐艳;
目的:探讨奥曲肽(善宁)联用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大咯血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善宁与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联合使用,对照组仅联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4.4%,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率85.7%,总有效率88.6%。两组有效率、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善宁联合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小。
2008年22期 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素清;于海芸;马保成;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AP发作期间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胰腺B超或CT均有AP改变;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的基本措施。6例均治愈。结论: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血尿淀粉酶和腹部B超或CT以排除AP;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AP的关键。
2008年22期 2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大伟;敖莉;陆金雯;
目的:探讨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住院诊断为脑卒中168例,在发病3个月时分别应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I)进行评分,并根据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分为卒中后痴呆组和卒中后非痴呆组。结果:卒中后3个月时,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2008年22期 2612+2674+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周光燕;
目的:探讨氢化麦角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分部31例VD患者,符合CCMD-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分>7分;均已单纯使用氢化麦角碱治疗至少6个月,同时能够进行量表评分。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其它降血糖、降血压等对症治疗不变;由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正规培训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评分,选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进行评定(其中,MMSE积分在相应教育程度界值以下:未受教育≤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观察并比较联用前后的差异;统计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联用后第8周、第12周与联用前比较,MMSE及SCAG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后第4周与联用前比较,MMSE及SCAG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联合其他益智药,能够明显延缓血管性痴呆的进程。复方丹参滴丸用法简单,服药的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因此,血管性痴呆可以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2008年22期 2613-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罗琪波;
目的:研究川芎嗪粉针剂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川芎嗪粉针剂,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一疗程后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2008年22期 2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冲;李学;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治疗老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及脑彩超变化。方法:166例脑彩超证实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老年病人,通过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曲克芦丁对照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加血塞通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2008年22期 2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俊;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对45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舒利迭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舒利迭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利迭能增强COPD患者肺功能,对其血气分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08年22期 2617+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明政;
目的:介绍鱼腥草口服液制备工艺,观察鱼腥草口服液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方法:制备方法采用蒸馏与水煎相结合。临床疗效观察设治疗组30例,使用鱼腥草口服液;对照组19例,使用氨苄青霉素80mg/(kg.d)+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项目包括:疗效、症状、体征改善、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0%和84.2%;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4.7%,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发热持续时间上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鱼腥草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的特点。
2008年22期 2618+2665+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春雷;宋武;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对女性尿道综合征(FUS)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1例FUS患者行药物+穴位电刺激综合性治疗,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患者的个性特征,以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USS)为疗效指标评价治疗效果,采用应对分类问卷测定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通过综合性治疗,患者的病情、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分析其应对方式,积极应对者的FUSS分值及FUSS降幅均显著低于消极应对者。结论: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预后有着正面的影响。
2008年22期 2619+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艳玉;吕红梅;张丽萍;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0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治愈67例,死亡3例。结论:该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一般可以作初步诊断,胃镜检查更具优越性,可做到正确诊断。应重在止血和原发病的治疗,对休克患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如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仍未控制病情,应及时外科会诊予手术治疗。
2008年22期 2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世恒;钱小华;史燕顺;张帆;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为56.7%,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为52.4%;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6.7%~97.5%,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88.3%~95.8%。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应积极开展ESBLs检测,并向临床及时报告,加强宣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ESBLs的认识。
2008年22期 2621+2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彦中;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3358例食管癌患者,对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对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吻合方式对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多层吻合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高危因素,有目的控制上述因素可以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2008年22期 2622+2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书平;王大志;张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痊愈5例,死亡3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危害性主要取决于其损伤及合并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
2008年22期 2623+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永新;
目的:探讨和分析甲状腺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甲状腺手术病人61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甲亢14例,甲状腺腺瘤30例,甲状腺囊种14例,桥本病1例,甲状腺癌2例。所有手术病人均痊愈出院,1例轻微甲减表现,5例短期出现手足抽搐,1例术后3~5天后出现声音嘶哑。所有病例未出现过甲亢危象、大出血气管压迫症、气管软化窒息等并发症。结论: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只要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细致、动作轻柔,避免大力牵拉、挤压,解剖层次明确,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会大大减少。
2008年22期 2624+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滕玉丰;梁艳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中以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多见。女性以胆源性为主。结论: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高脂血症已成为AP的重要原因。
2008年22期 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波;刘雪梅;赵卫卫;刘寅;刑延亮;2008年22期 2626+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向国毅;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及时性。方法:对24例输尿管结石治疗不及时造成肾无功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4例患者患肾均被切除。结论:输尿管结石应早期、及时治疗,防止梗阻时间过长,以利于保护肾功能。
2008年2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会明;李琴;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科急腹症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老年急腹症568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溃疡病急性穿孔等5种疾病急腹症手术265例。结果:术前有伴发病118例(44.5%),术后并发症98例(36.9%),发生2种并发症者58例(59.1%)。结论:对老年人外科急腹症,要把术前、术中及术后练习统一考虑、把矫治合并症和预防并发症贯彻始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008年22期 2628+2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驰;闻学军;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126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呼吸功能训练组(71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手术后接受了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呼吸功能训练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肺部感染例数、术后呼吸指数和二次插管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
2008年22期 2629+2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延国;赵成新;王宏宇;张刚;2008年22期 2630+2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志伟;白鹏;于嫣洁;
目的:观察关节腔封闭联合施沛特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186例膝骨性关节病每周一次治疗,连续5次,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临床治愈98例(53%),显效61例(33%),有效27例(1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关节腔封闭联合施沛特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疗效确切。
2008年2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秋野;孙军;曲勇;宋保臣;刘天树;张志刚;高明忠;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引流术。结果: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22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琳;
目的:探讨根治腋臭简易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与20ml注射器形成负压后,反复抽吸腋毛区皮下组织浅层与真皮层。结果:本组治疗262例,治愈210例,显效4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抽吸法治疗腋臭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22期 2633+2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白险峰;董明敏;
目的:评价分泌性中耳炎几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85例进行临床分析,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重点对发病3个月之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保守治疗治愈率为36.4%、有效率65.9%,保守加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44%、有效率72%,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43.8%、有效率68.8%。结论:保守治疗加手术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较高。
2008年22期 2634+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卫红;林丽红;高雁荣;李秀芳;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4例非脱垂大子宫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分为两组,阴式组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76例,腹式组行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4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少于腹式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腹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非脱垂大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无需特殊昂贵器械,具有腹壁无疤痕、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妇科微创手术。
2008年22期 2635-2636+2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欣宁;严俊丽;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12例(第二产程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头位非第二产程剖宫产930例(对照组)对照,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和出血原因。结果:第二产程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1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生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导致术中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程观察和评估、处理好围手术期可减少术中出血。
2008年22期 2637-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俊平;向红珍;2008年22期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佟冬冬;王显华;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宫腔镜联合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34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40例,与病理学确诊对比,阳性率分别为77.5%和91.2%。结论:超声及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属无创性检查方法,且可重复,价格低廉,提高了妇女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2008年22期 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张泓;
目的:探讨应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164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标本,同时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试剂盒和Amsel标准检测BV。结果:与传统的Amsel标准相比,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法诊断BV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1.2%,阳性预测值为80.8%,阴性预测值为93.2%。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致病因子胺较为可靠、快速、简便的诊断BV的方法,值得推广。
2008年22期 2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李红;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n=30),对照组常规治疗,芬太尼组加注芬太尼1μg/kg、瑞芬太尼组加注瑞芬太尼1μg/kg,监测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并分时段(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3分钟、5分钟)即时记录下来,记录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辅助通气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MECT治疗中心血管反应的比较各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刺激时、刺激后3min、刺激后5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P<0.05),血氧饱和度在治疗中组间、组内变化无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在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癫痫发作时间及能量抑制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三组疗中、疗后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抑制MECT的心血管反应,安全应用于MECT治疗。
2008年22期 2641-2642+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祖宾;李建新;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肝胆B超检查结果。方法:对269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胆B超检查,并对不同病程和服药时间、年龄段、性别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病程和服药时间组、年龄组、性别组肝胆B超异常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出现对肝胆的药源性损伤。
2008年22期 2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云芳;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胶囊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ICD-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药引起的副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2008年22期 2644-2645+2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周云;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和氯丙嗪治疗组,每组4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阿立派唑治疗组和氯丙嗪治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阿立派唑组在WAIS-RC、CMS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氯丙嗪组。WAIS-RC中的算术、数字广度、积木、图形拼凑、图片排列、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分,CMS中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和总分阿立派唑组高于氯丙嗪组,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与氯丙嗪组相比,阿立哌唑组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2008年22期 2646-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国斌;王巍;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显效率75.0%,阿米替林组73.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剂。
2008年22期 2648+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