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宇;洪永强;李朝军;郑长业;黄孟华;吴秀琴;曾诚;韦朝清;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研究自然人群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及IMT的变化,判断危险因素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构功能影响的异同性。方法:参照中国动脉僵硬度评价研究方案,433名畲族人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城乡自然人群,年龄15~87岁[(49.03±13.54)岁]。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双侧颈总动脉。测量舒张末期内径、IMT,比较左右侧颈动脉管径、IMT在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和趋势。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BMI、PP、TC、TG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1)左右侧颈动脉管径和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趋势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大于35岁,左侧颈总动脉IMT较右侧总动脉IMT增厚,左右侧颈总动脉IM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颈总动脉IMT与BMI、PP、臀围、TC、LDL-C和血糖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0.01)。右侧颈总动脉IMT仅和性别、PP和血糖相关(P<0.05)。左侧颈总动脉内径与女性、臀围呈正相关(P<0.05),右侧颈总动脉内径与性别呈正相关(P<0.05)。结论: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动脉IMT和管径随年龄变化存在差异,其差异与年龄、性别、脉压、体重指数、臀围、腹围、TC、LDL-C和血糖明显相关。这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
2009年21期 v.21 2635-2638+2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牛海涛;谢文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生活行为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5例2型糖尿病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103例),两组均给常规糖尿病治疗,干预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各评定1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提高,但干预组GQOLI总分(280.94±25.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5.66±23.45)分。结论: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639-2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海;吕涛;王运杰;
目的:报告并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31例血管内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完全闭塞者28例,不完全闭塞者3例。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术后随访未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2009年21期 v.21 2642-2644+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志兵;章文春;张红;罗岚;
目的:研究"健身气功-易筋经"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的影响。方法:对74例符合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无系统锻炼史,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练功组和对照组,练功组组织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分别于研究前、6个月对两组进行SCL-90、Kupperman身心症状自评表测评。结果:练功组练功半年后SCL-90各因子降分明显,差异均显著(均P<0.01);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半年后SCL-90各因子得分也有明显降分,差异均显著(均P<0.01)。练功前和练功后SCL-90各因子得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练功前与练功后常见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练功半年后练功组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练功前有明显减轻,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半年前后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减轻,差异显著(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妇女的身心症状。
2009年21期 v.21 2645-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陈勇;王余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在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情况下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的效果。方法:住本院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和抗凝药物情况下,抽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小板数;选择35例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测定输注血小板后20~24小时血小板数(PLT)、计算输注后20~24小时患者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临床症状、评价输注疗效。结果:输注结果表明,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4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5.0或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26例,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4.5和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20%,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无明显改善患者即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9例。结论: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35例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占74.3%,且临床出血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2009年21期 v.21 2648-2649+2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玉华;孙云富;王臻;
目的:探讨对临床常见的面部皮肤挫伤创面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效果与常规方法进行效果对比。方法:将114例因交通事故或意外而致面部215处皮肤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清洁创面直接外涂湿润烧伤膏,污染严重者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去除泥沙等污物后外涂湿润烧伤膏。对照组:创面常规处理,涂2%红汞或1%甲紫。结果:两组患者从治愈时间、有无伤口感染、瘢痕形成、色素沉着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湿润烧伤膏不仅用于烧、烫伤患者,亦可做为面部皮肤挫伤创面外用药,具有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无感染及疤痕形成,颌面部无色素沉着,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2009年21期 v.21 2650-2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凤娥;孔繁利;孙新;王冬梅;赵雪俭;李玉林;李威;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anaxadiol saponins,PDS)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 U/Kg,分别于实验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5只,体重180~230 g,雌雄不限。按清洁级动物分笼喂养,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PDS给药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日1次PDS[100 mg/(kg·d)]灌胃,前两组以相应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称重1次,并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PDS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DS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血清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PDS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DS组NO含量明显增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PDS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PDS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PDS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PDS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DS通过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发挥其抗AS作用。2、PDS能够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抑制AS的形成。3、PDS能够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功能,从而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而发挥抗AS作用。
2009年21期 v.21 2653-265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程群;陈勇;朱杰;
目的:无抽搐电休克(MECT)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治疗手段,重点了解其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情况。方法:3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在通过MECT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总分变化,以及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了解患者的基本生活情况。结果:在MECT治疗8次后SDSS的总分显著下降,NOSIE量表评分大幅度提高。结论:MECT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表现为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2009年21期 v.21 2656-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勇鹏;张庆杰;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进行8周药物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疗效,用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Stroop-C和Strop-WC测验等神经认知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56例患者PANSS总分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奥氮平与利培酮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奥氮平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在Stroop-WC测验、WCTS正确数和WCTS持续错误数分别为(108.71±12.40),(35.92±6.83),(16.09±11.46)分,而利培酮组分别为(119.72±9.20),(31.59±5.12),(21.59±12.96)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利培酮。
2009年21期 v.21 2658-2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立峡;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时的症状和药物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7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血压波动大、靶器官受损等。结论:非药物治疗、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以及终身治疗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关键。
2009年21期 v.21 2661-2662+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葳;
目的:探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56例患者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表现。结果:56个甲状腺腺瘤高频超声检出52个,诊断符合率92.9%。结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非常重要。
2009年21期 v.21 2663-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俞扬;张峰;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MID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显示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呈高阻型频谱,动脉硬化表现;脑电图显示α节律减慢,出现广泛性或局限性慢波(额区、颞区、顶区)。结论: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2009年21期 v.21 2665-2666+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立春;苏斌;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应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精神症状;4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PANSS量表中的总分(r=0.356,P=0.041)和阴性症状分(r=0.415,P=0.010)成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量表中的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与S100B蛋白水平相关,也许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2009年21期 v.21 2667-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吉梅;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9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96%,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黏膜剥离伤、Mallory-Weiss综合征、十二指肠癌,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止血率92.86%,病死率3.57%。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服用NSAID的患者,应重视对胃黏膜的保护性治疗。
2009年21期 v.21 2669-2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强;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个胰腺病变进行DWI检查,分析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ADC值的差异。结果: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分子扩散方面存在差异,ADC值是鉴别胰腺病变性质的有效参数。结论:DWI对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磁共振的有益补充。
2009年21期 v.21 2671-2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尚晓芳;倪苏琳;周敏;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48例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首发女性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与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相匹配、服用利培酮治疗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观察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疗后第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立哌唑组有效率85.4%,利培酮组有效率87.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较利培更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及内分泌影响。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较适合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2009年21期 v.21 2673-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元;张帆;康建华;
目的:比较国产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和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6.7%,有效率86.0%;利培酮组显效率74.4%,有效率83.7%;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阿立哌唑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利培酮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而且安全性高。
2009年21期 v.21 2675-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吉拉苏林;
目的:调查分析凉山州彝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首诊方式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来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彝族患者共329例。对患者本人及陪同前来者,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症患者首诊方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彝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诊方式依次为:①迷信、巫术等非正式机构(82.4%);②综合医院非精神科(10.0%);③精神科(6.4%);④中医中药(1.2%)。首诊方式的选择与性别、居住地、起病形式、首发症状、参保情况、家庭经济收入,与求医决定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是否忌讳求治于精神科、与患者的关系等因素均有显著相关。结论:受凉山州独特彝族文化及经济、教育环境等的影响,本地区彝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诊求医方式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改变彝族人固有观念,从政府政策上特殊对待精神分裂症,鼓励医治是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2009年21期 v.21 2677-2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张伟红;甘景梨;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放松训练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帕罗西汀联合放松训练和帕罗西汀治疗,药物治疗剂量均为20~40 mg/d,疗程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末两组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精神、躯体焦虑因子分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精神因子分于2周末、躯体焦虑因子分于6周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6周末HAM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精神、躯体焦虑因子分差异不显著。研究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5.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第1周末即显效,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微。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放松训练治疗广泛性焦虑起效快、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9年21期 v.21 2679-2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新;
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给予53例面瘫患者手法治疗2~6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71.7%,总有效率92.45%。结论:手法按摩治疗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2009年21期 v.21 2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秀娟;彭慧颉;白春艳;
<正>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因此,对肝性脑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在体内产生鸟氨酸和门冬氨酸,作用于两个主要的氨解毒途
2009年21期 v.21 2709+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云粤;
<正>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人体后易在骶神经根区潜伏,受到激活造成生殖器、肛周部位的红斑、水疱、糜烂、溃疡等改变,并反复发作。HSV-2在人体潜伏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病毒本身的因素外,机体的免疫状况可能对其有关键性作用。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GH患者发作期和静止
2009年21期 v.21 2710-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杰;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常规给予休息、吸氧、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规处理,存在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硝酸甘油10 mg+多巴胺20 mg,以10滴/min静脉滴注,疗程10 d。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2009年21期 v.21 2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邓宜楚;黎美祥;
目的:探讨被误诊痔疮出血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被误诊为痔疮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结果:5例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行结肠镜下电切治疗,1例直肠癌拒绝手术治疗,4例直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均手术治疗。结论:痔疮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但误诊后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后果,可危及生命。
2009年21期 v.21 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海燕;
目的:了解麻疹病例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对1 250例麻疹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为主;出疹的时间仍然集中于发热4~5天;出疹顺序变化较大,典型的耳后首先出疹患者仅占46%;有91.9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8个月内患儿占42.40%。结论:1、8个月婴儿占有较大的发病比例,发病年龄明显提前;2、成人麻疹有增加趋势;3、城镇发病率高;4、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典型的皮疹及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2009年21期 v.21 2714-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正东;
目的:评估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100例癫痫患者进行测评,以100名某社区正常人群生活质量为对照。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功能两个维度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病程越长发作越频繁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有必要进行社会心理干预。
2009年21期 v.21 2716-2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丽君;张国华;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静脉滴注灯盏花素、克林奥、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确切。
2009年21期 v.21 2718-2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延军;
<正>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是我国第四大常见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达晚期和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者,联合化疗是主要的姑息治疗手段。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应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希罗达)(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我科收治晚期
2009年21期 v.21 2720-2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小丽;
<正>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49.5%,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有5%~10%患者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我科2005-2008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例,现将其发病特点及治疗结果总结并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取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其中男12例,女6例。糖尿病病程5个月~7年,足坏疽病程1天~2年。间歇性跛行11例,静息痛及功能损害4例,视网膜病变2例,冠心病1例。坏疽溃疡病变在足背4例,足趾8例,胫前区1
2009年21期 v.21 2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锁乱;
目的:探讨症状酷似急性胃肠炎的几种内科急症在肠道门诊的诊断与误诊情况。方法:从1994年至2003年初诊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整理出病历资料比较齐全的、主要症状酷似急性胃肠炎的几种内科急症病例76例,对其初诊时的诊断以及最后确诊的情况进行统计归纳。结果:初诊确诊率为63.16%,误诊率为36.84%。结论:主要症状酷似急性胃肠炎的几种内科急症在肠道门诊的确诊情况不容乐观,此类病例因其为急症,出现误诊,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易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对相关诊断、鉴别诊断加以讨论。
2009年21期 v.21 2722-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勤波;邓翔;
目的:探讨糖脉康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加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糖脉康每次1袋,每天3次,对照组50例常规降糖治疗,疗程8周,8周后测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如尿微量白蛋白仍高于20 mg/L,则继续服8周,再复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C、TG、LDL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结论:糖脉康联合辛伐他汀具有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并且能够使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期得以逆转,同时还具有降血脂、降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
2009年21期 v.21 2682+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梅;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的流行情况,着重肺炎克雷伯菌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29例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是主要感染科室,重症监护患者、老年病患者、意外抢救患者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易感人群,患者病情严重,住院周期长,各科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主要因素和重点科室的分布,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2009年21期 v.21 2683-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维;
目的:分析各种原因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寻找提高急救能力的重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本研究就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院内心肺复苏的267例患者年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抢救成功率为22.85%,出院率为2.25%。患者的年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患者年龄.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2009年21期 v.21 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秀红;朱莉;李建华;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5~6 mg/(kg·d),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有显著改善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心肌供血作用。
2009年21期 v.21 2686+2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晓;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经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合理治疗加生活指导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随访1年,分析统计因间接或直接原因引起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随访1年内直接死于心力衰竭者,观察组6例(6/42,14.3%),对照组15例(15/41,3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例数,观察组为10例(10/42,23.8),对照组22例(22/41,53.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总人次,观察组为14人次,对照组为30人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平均天数,观察组13天,对照组29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去除心力衰竭恶化的因素,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09年21期 v.21 2687-2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顺齐;屈巧兴;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MHD)者血液透析中进食及进食时间与发生低血压的关系。方法:将90例维持性透析(MHD)者随机分为三组:3小时内进食(A组)30例,3小时后进食(B组)30例,透析全程禁食组(C组)30例,观察3个月,分析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比率。结果:A组与C组比较低血压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B组与C组比较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HD者血液透析3 h后进食明显增加症状性低血压(IDH)发生率,血透中应科学进食,进食时间选择在透析开始后3 h内低血压发生率最低,可改善MHD者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689+2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刘建君;
目的:总结麻痹性痴呆(GPI)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机检的方法,收集了自1990-2008年1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的相关文献,共收集病例126例,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性别差异显著,男:女=12:1症状表现按发生率依次为易激惹(70.7%)、判断力下降(63.5%)、言语夸大(1 8.2%)、少语淡漠(18.8%)、幻觉妄想(14.3%)、癫痫样发作(12.7%)。结论: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2009年21期 v.21 2690-2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荐中;于建军;刘爱芹;伊桔林;王莲月;孙正海;崔光成;张可勇;王凭;
目的:探索和发掘非药物治疗手段辅助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期缩短起效时间、治疗时间和治疗周期。方法:将66名患儿分为脑电生物反馈组(A组)和脑电生物反馈并红外偏振光治疗组(B组),每周治疗2~3次,20次为1个疗程,每组均进行2个疗程。采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系统(IVA-CPT),得出综合注意力商数(FRCQ)和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AQ),从而对患者当前状况作出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收到良好治疗效果。B组起效时间大为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以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能够缩短起效时间和疗程,对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更好的疗效。
2009年21期 v.21 2692-2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冰;
目的:评价分析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RP因子等五项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RA患者,30例SLE,30例强直性脊柱炎(OA),20例骨关节炎(AS),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标本进行分析。结果:5种抗体在RA患者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除AKA抗体阳性率较符外,其余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F/抗GPI/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90.4%和96.5%,RF/抗MCV/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1%和96.5%。结论:抗MCV和抗GPI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最高。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最高,AKA抗体虽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度最低。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抗体检测造成RA漏诊。RF/抗GPI/抗CCP抗体和RF/抗MCV/抗CCP抗体的组合模式可同时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009年21期 v.21 2694+2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昭娟;雷庆华;孙学红;付德华;
目的:探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数据及表格分别对5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阵挛发作(GTCS)发病率最高57.7%,病程长、年龄大。及时住院前两个月治愈率高,与门诊治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与临床发作类型、病程、年龄、病因等因素相关。早期治疗治愈率高。
2009年21期 v.21 2695+2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重阳;王勇;刘峥嵘;姚升;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溢乳、闭经或月经推迟稍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疗效相似,体质量增加、溢乳、闭经或月经推迟比利培酮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抗精神病药。
2009年21期 v.21 2696-2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马海英;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同时分别检测124例胸水标本。结果:124份胸液标本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78份(62.9%),9份(7.3%),34份(27.4%);噬菌体法与涂片法比较,x~2=84.30,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噬菌体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比较,x~2=31.52,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噬菌体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胸水中结核杆菌,且阳性率高。
2009年21期 v.21 2698-2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晓红;刘可权;胡文忠;王海军;刘建;张美萍;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以明显降低QT间期离散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则无此变化。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2009年21期 v.21 2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兴文;王丽珍;
目的:探讨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新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机械去腐即伢典去腐(Carisolv),即微创无痛治疗方法。结果:使用伢典去腐感觉无痛或疼痛轻微的比率明显降低。结论:化学机械去腐技术(伢典去腐)以其微创、无痛、安全、舒适等为特点,使龋齿治疗开始从有创向无创,从有痛向无痛发展,为龋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009年21期 v.21 2700-2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馨刚;李萍;许炎;苗翠;
目的:比较利必非与辛伐他汀治疗人群中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利必非组60例和辛伐他汀组62例,分别给予利必非或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的TC、TC、LDL-C及TC-H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利必非组TG水平降低较辛伐他汀组更显著,而辛伐他汀组降TC水平则高于利必非组,两组总体疗效接近(95%与94%,P>0.05)。结论:利必非与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接近。
2009年21期 v.21 2702-2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汉波;付飞;池晖;阳前军;刘冰;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及文拉法辛治疗12周。治疗前后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显效率为90%,文拉法辛组显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米氮平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见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少而轻微,服用安全、简便,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2009年21期 v.21 2704-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岚村;高申荣;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28例使用利培酮患者。剂量为1~8 mg/日,疗程2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作用评定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治疗过程定期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血糖、肝功能。结果:有效率(PANSS减分率≥50%)77.3%。TESS结果表明:利培酮长期使用,出现不良反应(如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少,未发现急性锥体外系症状,无粒细胞缺乏出现,检测血糖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SDSS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且安全,而且长期服用患者能够恢复、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009年21期 v.21 2706-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玉胜;赖亚辉;
目的:本文对吉林地区369名3~5岁幼儿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了解膳食维生素的摄入量与幼儿发中钙、镁、锌等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发中钙、镁、锌等元素水平的测定。结果:男童和女童维生素C摄入不足组发钙均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间发镁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和女童尼克酸摄入正常组发锌高于不足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发中钙、镁、锌含量与膳食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论:男、女组幼儿发中钙、镁、锌含量与膳食摄入的营养素含量均无相关关系。
2009年21期 v.21 2708+2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桂华;赵祖安;丁琳;
<正>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凭空闻语,疑心被害,被跟踪及监视,夜眠差,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利培酮治疗,最大剂量为4 mg/日,3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患者对药物极敏感,锥外系不良反应较大,维持治疗1年后停药。7个月后病情复发,症状
2009年21期 v.21 2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传明;
<正> 病历简介例1、患者,男,53岁,上海籍工人。2008年1月10日在搬运重物时突感前胸部撕裂样疼痛,向背部放射,伴头晕、大汗、心悸、呼吸困难,1小时后来院。原有高血压病史8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臂血压200/110 mm Hg,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0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电图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胸片提示主动脉迂曲增宽,血心肌酶谱升高、肌钙蛋白阳
2009年21期 v.21 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敏莉;陈辉;
<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因其心电图特殊表现,容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心肌梗死。现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误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分析报道如下。患者,男,46岁,大学教师。23天前偶有心前区不适紧缩感,持续数秒钟即消失,未诊治。2004年6月参加学校教工健康检查,心电图描记:胸前导联V2~V6出现巨大深倒
2009年21期 v.21 2775-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永华;
<正> 患者,男,2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3年,平素口服氯氮平治疗300~400 mg/d。服药依从性差。2009年3月10下午家人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口角大量流涎,旁边氯氮平药瓶内200片(5 000 mg)不见,急送入我院。到院后距服药时间大约2小时。入院体检:T:38.8℃,P:110次/分,R:20次/分,Bp:110/70 mm Hg。呈中度昏迷,口角大量流涎,双侧瞳孔直径2.0 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HR:
2009年21期 v.21 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
<正> 精神病患者在接受专科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伴发一些躯体疾患,其中急腹症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精神病患者由于其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较强的镇静作用,致使患者感觉迟钝,主诉不正确,如观察不及时,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意外,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我科19例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体会报告如
2009年21期 v.21 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加香;
<正> 老年痴呆患者的进食障碍是各种各样的,虽然记忆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饥饱,但对食物仍会保持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因此要照顾好患者,进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进食障碍2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痴呆患者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90岁,平
2009年21期 v.21 2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嗣恒;王瑛;蔡明;
<正> 精神病患者饮食异常在精神科护理中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饮食异常的特点,原因及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做好饮食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现对我科住院的78例精神病患者饮食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1.1 对象 78例均为2009年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26.5±34.7)岁,按CCMD-3-R中相应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59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脑器
2009年21期 v.21 2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文丽;范中;于金燕;
<正> 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治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存活下来。国外文献报道,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渐增加。心衰的高患病率以及其极高的再住院率,使得心衰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心衰的护理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护士则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本研究
2009年21期 v.21 2742+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军军;张瑞华;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743+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廖淑莉;罗叶容;
<正> 美国护理专家Orem倡导的自理学说认为:人在受伤或患病时,必须调整自理的方法,建立新的自理技巧,修正自我形象概念,修正日常生活常规,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克服治疗的影响,以满足自理的需要。因此,护士应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三种基本护理方法。自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和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老年痴呆病是由于脑组织的老化、萎缩、大脑细胞受损等多种原因而导
2009年21期 v.21 274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美红;
目的:总结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应用尿激酶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溶栓治疗后29例再通,9例效果不明显。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746+2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纪湘;
<正>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出生窒息是产科或产程中窒息在出生后的继续和表现,目前国际上对这一连续的病理过程统称围产期窒息,它是指各种原因使母儿子宫-胎盘血流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胎儿严重缺氧、严重的代谢性或混合性
2009年21期 v.21 2747+2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仇海燕;
目的:探讨磁源影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48例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例,通过病情观察,探讨正确护理方法。结果:良好的术前评估和致痫灶的精确定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促进康复。结论: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护理等,对减轻癫痫的危害,避免发作有积极作用。
2009年21期 v.21 2748-2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华;秦景霞;翟潇璐;
目的:探讨及时给氧、合理喂养、降颅压、控惊厥等一般护理方法以及早期个体化干预、亚低温治疗等特殊护理方法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护理干预等特殊护理方法,观察两组发生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惊厥、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2009年21期 v.21 2750-2751+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匡乃峰;郑遵成;刘超;
<正> 压疮,又名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及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积极治疗压疮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压疮的成因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有:压力、剪切力、摩擦力、营养
2009年21期 v.21 2752-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费美霞;
<正> 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外科微创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它给患者带来了手术损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由于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手术体位特殊等原因,术中压疮也广泛的发生于患者手术过程中。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且明显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总结自
2009年21期 v.21 2754-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曹善萍;任淑杰;
<正> 1 临床资料脑血管系统疾病病例共38例,为2007年至2008年间收住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经CT确诊,本病例均为男性,出血患者20例,年龄63~85岁,平均74岁。2急救护理以脑溢血最为紧急,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为主。2.1安慰患者,就地抢救,取平卧位,减少搬动和震动。
2009年21期 v.21 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玲;行永利;李彩霞;
目的: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质控小组每月对出院护理文书质量进行检查登记,记录缺陷以书面形式反馈科室,科室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限期整改。结果:缺陷原因为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医护沟通不到位、危重患者管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漠。结论: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和法律意识培训、严格危重患者管理,加强医护沟通,能提高综合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华;
<正>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轻患者多次穿刺所引起的疼痛等优点,目前正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我院精神科今年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现将2009年1月至6月100例静脉留置的患者从合作与不合作(需要保护约束),肝素盐水与生理盐水封管等方面进行比较,记录留置
2009年21期 v.21 2757+2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小和;贺祖辉;张程赪;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诱发因素及有关高血压的知识、信念及方式。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高血压病的预后了解较少;患者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知识欠缺、对血压控制在何种水平模糊不清;服药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结论: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和危害性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确立终生治疗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和稳定血压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21期 v.21 2758-2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贺变;赵杰;罗婉丽;
目的:了解影响城市老年人害怕跌倒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老年人产生害怕跌倒制定相关策略及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编《老年人害怕跌倒调查问卷》调查65岁以上住院患者、配偶及探视者。结果:在跌倒后护理及并发症上,年长者、多次跌倒者、丧偶者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年龄者、无和较少跌倒者及非丧偶者;在伤痛上,多次跌倒者得分最高;在活动范围和经济支出上,有跌倒史者、年长者均显著高于未跌倒者、低年龄者,同时在活动范围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经济支出上丧偶者得分显著高于非丧偶者。结论:害怕跌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和社会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以减少发生率。
2009年21期 v.21 2760+2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罗春晓;欧肇兰;黄敏;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对66例接受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总结,包括患者心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防时间1~6月,平均4.2月,90%的患者术后短期内疼痛完全缓解,平均住院4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合理的心理指导、正确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椎体成形术患者的康复。
2009年21期 v.21 2761-2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欣;
<正> 通过采集病史仔细了解、正确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并针对该特点采取对应的有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更好的预防疾病复发。1两个定义及其关系个性。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
2009年21期 v.21 2763-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敏;
<正>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和发生抽动,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发病相关
2009年21期 v.21 2765-2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静;唐微韵;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以便研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名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不同职称、不同文化程度对压力源的比较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方面问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对促进身心健康有益。
2009年21期 v.21 2766-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颖;唐微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8例噎食患者从住院年份、年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住院患者3年以下发生率2.2%;3~5年发生率18.75%;5~10年发生率7.76%;7~10年发生率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噎食发生率差异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噎食的发生与药物蓄积情况有关、住院时间3~5年人群发生率最高。与年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2009年21期 v.21 2768-2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俊香;盛玲;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压疮患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治疗,治疗后依据损伤程度分别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Ⅰ度压疮患者痊愈率100%;Ⅱ度压疮患者痊愈率71%,好转率14%;Ⅲ度压疮患者治愈率50%,好转率50%;总治愈率81%,好转率14%,总有效率9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压疮,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2009年21期 v.21 2770-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存香;殷志荣;
<正>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治疗被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手术后复发患者的首选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瘤体供血的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癌药物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依据药物运行第一循环的
2009年21期 v.21 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媛;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术前视频脑电监测期的护理事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9例癫痫患者术前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结果:39例患者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护理措施得当,及时发现4例患者电极脱落及2例仪器故障。结论:加强患者管理和掌握监测相关知识,专职护士做好护理措施及抢救准备是患者安全及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
2009年21期 v.21 2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忠岩;
<正> 头皮撕脱伤是非常严重的头皮损伤,特发于女性。多因头发被机器卷入所致,撕脱处常在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有时整个头皮甚至连额肌、颞肌或骨膜一起撕脱,颅骨外露。有些病例的皮肤撕脱范围波及耳、额,甚至部分眉毛和上眼睑。伤后常遗留永久性瘢痕及秃发,给病者造成终身痛苦。我院于2007年4月14日收治1例全头皮撕脱伤的患
2009年21期 v.21 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晓红;
<正> 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性及躯体形式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均可发生暴力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有效的预防精神病患者暴力
2009年21期 v.21 2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