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忠政;吴天兵;全劲松;苑丽丽;吴波;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182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测定IRA、non-IRA病变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术后及随访期间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随访期LVEF和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23例,A组)及未通组(59例,B组)。A组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而TIMI 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均<0.05~0.01)。随访期间A组的MACE发生率少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冠脉病变,特别是溶栓未通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治疗疗效较好。
2009年22期 v.21 2775-2776+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姜冰;张新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使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其中3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氯吡格雷、中药改善微循环治疗。另26例为溶栓治疗组,评价后行血管内动脉溶栓治疗,术后治疗同对照组。记录入院时、溶栓后2小时以及14天时NIHSS评分。结果:溶栓组术后2小时NHIS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好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4天时溶栓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中各有一例死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治疗未增加出血概率,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777+2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寇卫政;牛红蕊;王颖;路平;苗战会;
目的:观察经导管持续闭式引流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膜腔穿刺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水,待胸水流尽后再经导管胸腔内注药,每次博莱霉素45~60mg,每周1次,连续2~3周,1个月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CR27例,PR 32例,NC 3例,PD 3例,总有效率90.7%(59/65)。结论:经导管持续闭式引流联合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2009年22期 v.21 2778+2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宇;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6例胃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比较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F=30.59~60.58,q=2.98~42.02,P<0.05);化疗后1周与化疗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动态变化(q=0.24~2.22,P>0.05);化疗后3周与化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q=9.26~41.81,P<0.01),与正常人比较也有显著差异(q=2.98~19.36,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并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9年22期 v.21 2779+2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玉霞;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喘乐宁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高于对照组(57.1%)(x~2=6.11,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喘乐宁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780+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雪梅;
<正> 在抢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如何正确的吸痰和滴药,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刺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讨吸痰时如何减少对患者气道的刺激。近年来,我院采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经人工气道滴入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后再吸痰滴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人工气道患者66例,随
2009年22期 v.21 2781+2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郭振军;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2DM)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表现。方法:73例2DM分为合并肾损害组25例(34.25%)、不合并肾损害组48例(65.75%),两组患者均接受血脂检测,并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2D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2DM患者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低于后两组(P均<0.05~0.01)。结论:2DM合并肾损害患者常常伴有明确的血清脂类代谢紊乱。
2009年22期 v.21 2782+2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子龙;
目的:提高球形肺炎的正确诊断率,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3例失去原有球状形态。2周后完全吸收19例,大部分吸收1例,除4例延迟吸收(6~8周),其余病例均5周内完全吸收。结论:球形肺炎误诊率高,应引起重视,确诊须依赖病理,以免过度治疗。
2009年22期 v.21 2783+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69例,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哮喘完全缓解48例(69.6%),明显好转19例(27.5%),死亡2例(2.9%),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药物治疗仍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β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M胆碱受体阻滞药及糖皮质激素吸入药和白三烯拮抗剂等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药物。
2009年22期 v.21 2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秀春;
<正> 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观察血清干扰素总抗体的产生情况,以探讨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5~2007年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丙型肝炎2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所有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无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或协同感染的证据。其中,男31例、年龄4~50岁,平均29.5岁;女性5例,年龄21~53岁,平均36.8岁。既往无干扰素应用史。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应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方案为5MU/次(19例),每日1次,肌注,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另有17例每次用3MU,方法相同。用药后1~3个月检测干扰素总抗体,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M)和HBV-DNA作为疗效观察指标。1.3疗效判定标准①完全应答(CR):干扰素治疗中及停药后6个月内ALT水平正常,HBV-DNA转阴。②部分应答(PR):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ALT水平恢复正常,HBV-
2009年22期 v.21 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连红;
目的:探讨春季病毒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60例病毒疹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确诊为风疹13例,确诊为麻疹3例,确诊为非典型麻疹综合征24例,其余20例考虑为病毒疹。结论:对于病毒性皮肤病,掌握临床特征对其诊断尤为重要;地塞米松注射液协同抗病毒性药物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显著。
2009年22期 v.21 2786+2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险峰;张丽萍;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6例,对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探查均显示肿物位于胰脏,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术后发生胰瘘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由于酒精性胰腺炎已经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是一种合理治疗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华;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4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即经胃管注入生大黄、石蜡油及番泻叶,并对肠功能恢复者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3例患者死亡1例,占7.69%,无症状加重及血、尿淀粉酶反复,平均住院费用(13105±321)元、住院天数(15.1±3.2)天,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2009年22期 v.21 2788+2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东辉;
目的:预测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排空率的因素。方法:回顾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结石大小、位置、CT值等因素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结果:碎石成功率65.3%。治疗不成功组与成功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不成功组与成功组年龄、结石大小、位置、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结石大小、位置、CT值是影响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排空率的重要因素。
2009年22期 v.21 2789+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晓光;王树伟;
<正>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人工关节置换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04年1月~2008年8月移位严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54例(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6岁),全部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
2009年22期 v.21 2790+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赵宇;
目的:评价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治疗患者25例,24例治愈,1例死于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腹部损伤先处理出血性损伤,后处理穿孔性损伤,要加强伤情估计,大多采用积极的探查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红;陶丽红;
目的:观察普外科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实行普外科择期手术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CEA)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IMP)法。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潴留副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外科手术后使用PCEA镇痛效果好,但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应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和护理,以减轻其不适。
2009年22期 v.21 2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治;
目的:分析后牙急性牙髓炎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68例患者,开髓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封髓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封髓疗法的有效率92.1%,显著大于开髓疗法的有效率(7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牙急性牙髓炎采用封髓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开髓疗法。
2009年22期 v.21 2793+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丙英;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并观察相关因素与治疗失败的关系。方法:对治疗成功组(49例)与治疗失败组(9例)的临床资料、停经天数、包块面积及血β-HCG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经<40天,包块直径<3cm,血β-HCG<30mU/L,成功率达95.65%。而停经≥40天,包块直径3~5cm,血β-HCG>30mU/L,失败率达58.3%。结论:米非司酮配伍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与停经天数、宫旁包块大小、血β-HCG含量有关。
2009年22期 v.21 2794+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雅慧;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2月~2008年2月年收治的7例宫腔积脓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加以分析总结。结果:误诊为盆腔脓肿(子宫外)1例,开腹手术治疗4例,经阴道宫颈扩张引流+宫腔冲洗术治疗2例,7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绝经后宫腔积脓发病隐匿,易误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应个体化。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可防止该病发生。
2009年22期 v.21 2795+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胜;
目的:研究儿童发中微量元素与形态发育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检测369例3~5岁儿童发中钙、镁、锌、锰水平,与其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状况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岁组男童的身高与发中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女童的身高与发中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岁组男童的身高、体重、胸围与发中钙、镁、锌、锰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它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与发中钙、镁、锌、锰含量无回归关系(P>0.05)。将发中钙、镁、锌、锰4种元素与营养指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无回归关系(P>0.05)。结论:儿童发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形态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9年22期 v.21 2796+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玉珊;杜兴旭;孙琳;毛骞;刘龙发;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7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以及SDS、SA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紧张,同时还出现人格特性趋向不稳定。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2009年22期 v.21 2797+2839+2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韩淑艳;刘艳;宋梅英;苏军;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的肢体瘫痪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用肌力分级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的肌力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MD评分(21.35±2.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7±2.56)分(P<0.05);上肢和下肢肌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在减轻抑郁的同时也使肢体功能有显著提高。
2009年22期 v.21 2798+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欣;欧红霞;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焦虑症患者、30例抑郁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对照研究,同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测定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调查。结果: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WCST测验中,抑郁症组总测验次数明显大于焦虑症组;抑郁症患者的P_(300)的N_1潜伏期与EPQ的分值呈负相关,P_3潜伏期与N分值呈正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不同,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焦虑症患者为重,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P_(300)电位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2009年22期 v.21 2799-2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丽;田丛东;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08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心理治疗联合药物组(以下简称联合组)36例,药物组3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恢复良好13例,占36.11%;部分恢复17例,占47.22%;未恢复6例,占16.67%。药物组恢复良好7例,占19.44%;部分恢复15例,占41.67%;未恢复14例,占38.89%。联合组病情恢复显著高于药物组(x~2=4.43,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不但可以改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所以,心理治疗应该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部分。
2009年22期 v.21 2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全喜;张小智;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9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精神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分别为89.6%、86.6%。两组间比较PA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锥体外系反应、对体重的影响以及内分泌的改变较利培酮明显少得多,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2009年22期 v.21 2802+2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毅坚;
目的:验证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方法:对32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8周喹硫平治疗,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基本痊愈10例(31.3%),显进17例(53.1%),进步3例(9.4%),无效2例(6.3%),总有效率为84.4%;副反应较轻微。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2009年22期 v.21 2803+2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小钱;周家红;
<正> 癸氟哌啶醇(安度利可)于1985年起在国内广泛使用且有很多报道,均已证实该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高、安全可靠。但国内文献仅观察12~20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20周以上尚无报道。根据Richar等报道,安度利可达到稳定血浓度需要6~8个月。我院比较安度利可与氯丙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期10个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住院患者,确诊慢性精神分裂症;用安度利可每月1次,超过10次以上。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5~50岁,平均(45.55±11.21)岁;病程10~42年,平均(16.80±11.33)年。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4例,初中
2009年22期 v.21 2804+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太新;杨仁登;
目的:研究叶绿素铜钠片治疗精神科药物致粒细胞减少症和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将抗精神病药致粒细胞减少症和肝功能异常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口服叶绿素铜钠片60~120mg/d,对照组口服利血生40~60mg/d,疗程10周。观察治疗前后粒细胞计数、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叶绿素铜钠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结论:叶绿素铜钠片是治疗和预防药物致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的较好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党连荣;崔李玮;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性。方法:对132例精神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32例肺部感染中,急性肺炎84例,慢性肺部感染28例。急性肺炎以中青年、病程3年以下多见,以右肺上中叶和左舌叶节段实变阴影为主;慢性感染以中老年多见,病程3年以上,以两肺中下叶、肺底和脊柱两旁见斑片状或条索状阴影为主。结论:精神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进行合理的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009年22期 v.21 2806+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国;
<正> 心律失常是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常见并发症,也是该病的死亡原因之一,现将来我院就诊的64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肺心病131例,合并心律失常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38.5~81岁,平均56.3岁。全部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1.2方法统计6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对其进行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检查有无其他并发症。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心电图的诊断,每例多次心电图记录按1次统计,反复住院患者按1次统计。2结果2.1心律失常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47.1%,分为10种类型。其中,房性心动过速16例(25.0%),房性期前收缩16例(25.0%),窦性心动过速12例(18.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15.1%),室性期前收缩8例(12.5%),交界性心动过速8例(12.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3.1%),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6.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3.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15.1%),心房纠颤2例(3.1%)。其中,5例合并有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2.2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电解质紊乱36例(56.3%),其中低钾22例,低钠18例,低氯14例,低钙10例;动脉血氧饱和度<90%6例。2.3 其他并发症并发急性感染、心衰分别为44例(68.8%)和40例(62.5%)。洋地黄过量4例(6.3%)。
2009年22期 v.21 2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季安;
<正> 溃疡急性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现将临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1992~2008年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93例。其中,男132例、女61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0岁。胃小弯穿孔43例,球部穿孔29例,胃底穿孔108例,窦部穿孔13例。有胃病史167例,平时自觉症状不典型24例。穿孔直径<0.5cm 34例,0.5~1cm 98例,>1cm 78例。193例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术后出血2例,肠梗阻4例。2讨论2.1诊断结合既往胃病史,患者突发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并迅速扩展为全腹疼痛,伴腹膜刺激征等上消化道穿
2009年22期 v.21 2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文宁;王玉全;李润祥;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非感染切口术后合理、有效预防感染用药的方法。方法:对127只白内障门诊手术眼与130只白内障住院手术眼预防术后感染用药及术后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手术127只眼术后3天、7天复查无一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住院手术130只眼住院期间及术后7天复查,无一例感染,感染率为0。结论:局部用药与局部联合全身用药预防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
2009年22期 v.21 2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宗芳;
<正> 药物流产后少量胎物残留因阴道流血量少且无明显腹痛,加之对手术恐惧等不到医院就诊,易致病程长及生殖道感染。近2年来我站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流产后少量胎物残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6年7月~2008年7月在本站就诊28例,年龄18~38岁,有持续或间断阴道流血史,B超检查直径<1cm残留物回声24例;直径1.0~1.5cm残留物回声3例;点状强回声、内膜欠光滑1例。1.2治疗方法常规应用抗菌药3~5天,同时给米非司酮25mg,2次/d,口服,共3天,停药12小时再服米索前列醇600μg,3天后B超检查宫腔情况,治疗结束后1、2、3个月各随访一次。1.3疗效评定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10天,阴道排出块状组织物,B超检查宫内无组织物残留,排出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蜕膜组织或绒毛组织为治愈。最终行清宫术及失访者视为无效。
2009年22期 v.21 2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曹国燕;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用于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随机分成3组,A组25例,用米索前列醇0.2mg,于人工流产术前2~6h置于阴道后穹窿。B组25例,于手术前4~6h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C组25例,不用米索前列醇。观察三组手术时宫颈软化程度、宫口大小、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以A组最好。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09年22期 v.21 2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松波;谷彩云;
<正> 婴幼儿呼吸衰竭(呼衰)是儿科急重症,病死率极高。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40例,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原发病为毛细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肺炎2例、急性喉炎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新生儿窒息4例、药物中毒1例、颅内出血1例、闷热综合征2例、中毒性菌痢1例。对照组20例中,毛细支气管炎4例、支气管肺炎2例、急性喉炎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新生儿窒息2例、颅内出血2例、闷热综合征2例、药物中毒1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积极处理并发症,维持心、脑、肺、肾功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每次0.01~
2009年22期 v.21 2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玉英;邢燕飞;车方君;高育新;
<正> 我院近年来对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除给予常规治疗外,采用酚妥拉明控制心衰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8年我院收治小儿肺炎合并心衰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均为3岁以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其中,1岁以内28例(占70%)、2岁8例(占20%),3岁4例(占10%)。随机将以上患儿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周紫绀、三凹症状明显,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哮鸣音,第一心音迟钝,心率160次/min以上,呼吸60次/min以上,肝肋下1.5~2cm。1.3治疗方法甲组:酚妥拉明每次0.5~1.0mg/kg体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未见效于2~6小时后重复给
2009年22期 v.21 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沈远凤;周晓明;
<正>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强迫症诊断标准,共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单用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单用帕罗西汀。两组的年龄、病程及婚姻、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用帕罗西汀20mg/d,合用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集体或个别心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每次40~60分钟,疗程6个月,人均治疗≥20次,无脱落病例。治疗方法:①心理辅导: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充分信任,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建立治愈的信心。②认知重建:使患者领悟焦虑不安情绪与强迫之间的关系,发展新的、
2009年22期 v.21 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菊芳;苏晓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的疗效。结果:显效3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3.3%,腹水消退中位时间14天。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2009年22期 v.21 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成;李俊亭;于洪玲;
<正>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合并肾捐害时常使临床治疗更感棘手。我院于近年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咪替丁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自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紫癜92例,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4~42岁,病程2周~3年。临床分型:皮肤型19例,关节型7例,腹型17例,肾型21例,混合型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对难治性HSP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结合文献及临床观察,符合下列3条中任何2条,即诊断为难治性HSP:①病程超过6个月。②病情反复2次或2次以上。③合并紫癜性肾炎,肾功能明显损害。本文92例患者均符合此标准。
2009年22期 v.21 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志跃;高险峰;孙艳秋;
目的:观察快刺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哑门、金津、玉液、风池、廉泉、左右夹廉泉、通里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120例。10次一疗程,共2~5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快刺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2009年22期 v.21 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沈军;
<正> 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其中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此种头痛以往曾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等,现多可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我科近几年来以小针刀结合局部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12~70岁,病程5天~30年,治疗时间5~45天。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及寰枢关节张口位X线片,无明显寰枢关节不稳及齿状突偏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屈度不良,表现为颈椎侧位片中颈椎曲线变直、前凸消失甚至反张,颈椎过屈、过伸位片中椎体后缘弧线不连续,呈台阶状。其对应节段棘突两旁1~1.5cm处、斜方肌上部起点、头夹肌、头半棘肌止点、颈夹肌、颈半棘肌在颈椎板附着处、枕后小肌起止点、提肩胛肌止点处均有明显压痛。
2009年22期 v.21 2818+2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红;
<正>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为探讨最佳的选穴与手法,现将1989年至2008年收治的698例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透穴和常规辨证取穴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面神经麻痹698例,其中,男性356例、女性342例,年龄10个月~68岁,以2~40岁为最多。左侧325例,右侧373例。病程1天~30年。所有病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大致均等。1.2治疗方法观察组用针刺透穴法,对照组用常规辨证法。观察组取患侧腧穴,分两组:①取阳白透鱼腰,颧髎透四白,地仓透颊车,加合谷。②取攒竹透睛明,巨髎透迎香,承浆透大迎,加太冲。随症加减,如头痛加太阳,乳突部疼痛加翳风、风池。两组穴交替针刺,每天针一组,一天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如未愈继续进行第2个疗程。对照组按常规辨证取穴,如鼻唇沟平坦取迎香,鼻唇沟歪斜取水沟,颏唇沟歪斜取承浆,目不能合取阳白、攒竹等。针刺方法如前。两组同时服用维生素B族药物。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好转:症状稍有好转,外观稍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009年22期 v.21 2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彩红;尹晓娜;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18~70岁;病程3~92天。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5版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采用口服泼尼松60mg,早晨一次顿服,5天后减量至30mg;服用5天后,再减为10mg,再服5天后停药,共服15天。口服地巴唑20mg,每日3次;每天1次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_(12)250μg;以上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加服中药牵正散,主方剂为僵蚕10g,全蝎10g,白附子20g。其中,初期(半个月以内)患者,主方再加荆芥
2009年22期 v.21 2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牟春梅;李吉平;王岩;
目的:观察定位整脊手法配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定位整脊手法配合针刺腰三针治疗。推拿方法采用矢状位整脊法、冠状位多角度整脊法,每周一次。针刺方法采用主穴为腰三针,寒湿腰痛加命门、腰阳关;肾虚腰痛加志室、太溪;湿热腰痛加阴陵泉、太冲;瘀血腰痛加膈俞、次髎,针刺每日一次。治疗3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95例,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5.3%。结论:腰椎定位整脊手法配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2009年22期 v.21 2821+2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军;陈茂刚;
<正> "伤科一症,专从血论"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现将治湿法运用到疗伤过程中的体验介绍如下:1湿邪在骨伤科的形成机制及致病特点骨伤科湿邪形成的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者主要是肢体局部受外力所伤,脉络破损,瘀血积聚,津液失运而成;间接者主要是受外力或劳损,引起肺脾肾三脏的障碍而导致水津输布失常而生。湿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而湿邪为患,往往还挟有风、痰、瘀、寒等。其在经络者则筋骨疼痛;在肌肉者则肿满;在肢节则屈伸僵硬;在上则头重如蒙,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水肿。2治湿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2.1损伤早期应逐瘀利水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经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且所生新血也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行而致变证多证。故受伤后有瘀血停积者,根据"留者攻之"的原则,须及时应用攻下逐瘀的方法。《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流内……不能前后,先饮
2009年22期 v.21 2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大跃;
<正> 《脉经》云:"肝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治疗肝胆病,当宗条达疏通为原则。在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中,总结出如下方药:金钱草30g、大黄20g、鸡内金15g、郁金20g、木香15g、柴胡15g、枳实15g、虎杖15g、芒硝15g、元胡15g、川楝10g、龙胆草10g、茵陈20g、前仁20g(包煎)、甘草10g、琥珀6g(冲服)。熊去氧胆酸2片,3次/d。典型病例:男性,18岁,贵阳水电学校在校生,患多发性散在性肝胆管结石,曾在贵阳医学院一附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未见好转而由省医急救站救护车送回老家天柱县石洞镇,途中经劝告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不能站立行
2009年22期 v.21 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霞;李春光;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为有效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外敷加光电离子治疗仪对312例乳腺增生进行治疗。结果:痊愈89例,显效127例,有效81例,无效15例,有效率95.19%。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
2009年22期 v.21 2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亚欣;金花;
<正> 用火针引流代替切开引流法治疗乳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20例为22~35岁哺乳期妇女,急性乳腺炎病程5~14天,伴发热4例,用抗菌药治疗11例。1.2方法对乳腺炎化脓期未溃的患者,选用直径0.2cm左右的银针,将针头烧红后,迅速刺入脓腔2cm左右,随即将针拔出后脓液顺着针孔排出,接着在孔周围用手轻轻按压,使脓液排尽。之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敷盖针孔,口服润塔拉-10味,每日早晚各5g。如果有明显炎症合并发热,使用抗菌药物,等炎症消退后用上述疗法。用此法疗程1~2周。
2009年22期 v.21 2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旭;史欢荣;曹月;
目的:观察中旭止咳糖浆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应用中旭止咳糖浆治疗小儿咳嗽369例。结果:本组369例中痊愈243例,好转10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4.3%。结论:中旭止咳糖浆具有止咳化痰、清肺消炎之功,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
2009年22期 v.21 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蒋滢;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退热、止咳、体征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热清注射液静滴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09年22期 v.21 2827+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武苏;
目的:探讨多媒体进行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将典型精神病伴其它疾病患者的病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护理大查房时间由本科护士长为全院护理人员讲授,组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应用多媒体护理查房,有助于护士掌握其它疾病护理常规及措施,扩大了临床护理查房容量。
2009年22期 v.21 2835+2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闫秋霞;胡燕霞;刘晶晶;
目的:分析护理工作满意度,制定措施,加强整体护理观念。方法:对患者随机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总结。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高低与告知及健康教育、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有密切的联系。结论:通过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提供依据。
2009年22期 v.21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迟玉霞;
<正>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就护士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如下:1护士心理素质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护士心理素质包括护理人员思想情绪的稳定性、掌握护理知识的扎实程度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009年22期 v.21 2837+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孙丽霞;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妇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3月~2007年12月198例妇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9例。对照组按常规的妇科护理模式和健康指导。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入院5~7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PSQI评分(6.54±1.46)低于对照组(7.36±1.32);治疗组睡眠良好率(76.8%)优于对照组(45.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妇科住院患者睡眠紊乱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良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09年22期 v.21 2838-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瑞峰;焦建民;张俊凤;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的应用及其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肝癌43例采用TACE+CT-LPEI+3-DCRT三联疗法,并结合心理护理。结果: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67%(42/43)、88.37%(38/43)、69.77%(30/43)。结论:TACE+CT-LPEI+3-D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切实可行,疗效显著,结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2009年22期 v.21 2840+2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晖;
<正> 脑血管病后常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心理学改变,除认知功能受损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等症状亦十分突出。其中,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我科住院患者45例,均符合CCMD-3 脑血管病后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83岁,平均(69.41±3.2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14例,初中19例,小学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抑郁状况评定。本组患者HAMD评分均在8分以上,其中,轻度抑郁10例(22.2%),中度抑郁19例(42.2%),重度抑郁16例(35.6%)。
2009年22期 v.21 2841+2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碰梅;
目的:分析首诊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6例首诊糖尿病住院患者采取问卷形式进行心理评估。结果:2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结论:当患者再现焦虑、抑郁现象时,积极与患者沟通,正确评估和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2009年22期 v.21 2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留英;于国芳;
目的:探讨0.5%利多卡因石蜡油棉球用于截瘫患者导尿时预防自主神经过反射的效果。方法:对11例插导尿管328次的截瘫患者用0.5%的利多卡因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结果:出现自主神经过反射4次(1.21%),一次插管成功率99.1%。结论:0.5%的利多卡因石蜡油棉球用于截瘫患者插导尿管,减少了插管时自主神经过反射,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2009年22期 v.21 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运香;
<正>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t nursing pathways,CNP)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工作,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护理过程中,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为探讨CNP对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我科制定了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的CNP,对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做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3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到临床路径组48例和常规护理组46例。纳入标准:患者诊断为前列腺良性增生,手术方式为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65~85岁,无其他躯体疾病。
2009年22期 v.21 2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辛春燕;高拥军;郑润菊;
<正> 经过几年来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准确判断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以排除静脉穿刺成功的假象,使静脉输液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07年6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我科住院患者216例,静脉输液1 338次,无年龄及性别限制。1.2方法将216例1 338人次输液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中进针后有回血1 325人次(认为的穿刺成功者)进行对照观察。使用江苏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康进牌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分别由两名2年以上护龄的护士进行操作;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进行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消毒,排气,穿刺,见硅胶管与针头连接处有回血后,平行进针少许,放松止血带,放开调节器滑轮、固定、开放输液;观察组则是在进针见有回血时,松解止血带,缓慢放开调节器滑轮,同时注意观察输液器的硅胶管与针头连接处瞬间是否有血液继续回流现象。准确记录两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是否有局部肿胀、药液外漏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判定静脉穿刺成功率。1.3评价指标穿刺时,输液器针头与硅胶管连接处有回血,松解止血带,缓慢开放调节器滑轮时,注意观察输液器针头与硅胶管连接处仍有血液继续回流,在液体输入几分钟内无液体外漏现象,即为穿刺成功。反之,输液器针头与硅胶管连接处无血液继续回流、在液体输入几分钟内有液体外
2009年22期 v.21 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百春;张云梅;张秀玉;
<正>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手术室工作不再仅注重被动配合为主的技术操作,而是手术室的整体护理。1 基本定义手术室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围手术期的全过程。2具体实践2.1术前访视2.1.1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准备好相应的护理措施。2.1.2与患者沟通自我介绍,说明目的,指导患者注意禁食水、勿化妆、取掉装饰物和义齿等。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条件及手术、麻醉体位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交谈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在心理上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009年22期 v.21 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少兰;毛胜玖;凌金兰;
<正> 我院于2006年11月~2008年5月对择期手术3 856例实行诱导期急性超容量填充。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变化相对稳定,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了麻醉后早期调整血压必须使用麻黄碱的概率,可保证组织的充分灌注,有效降低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现将术中护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1.1 建立适宜的静脉通道择期手术当日由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进手术间。根据手术部位、体位不同,在麻醉开始之前建立好静脉通路,静脉输液与监测血压、手术体位、助手位置等尽可能不互相干扰。选用内径较粗的静脉留置针,充分预计手术中所需要的输液种类和速度。如有急性循环血量降低或需要保持某些药物的注入,应建立两个静脉通路,预留微泵联入通路。
2009年22期 v.21 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永菊;史金红;丁风兰;
<正> 全麻手术后,由于疼痛、导管刺激等因素会导致患者躁动,使用约束带可限制身体的活动,保障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或抓伤。由于手指活动的灵活性,患者总要试图拔除输液管、胃管、导尿管等管道。2009年1~4月我科将改良的保暖式约束手套、约束带应用于术后躁动患者,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起到保暖的作用,还有利于末梢循环的观察,无一例发生意外,现报道如下:1 约束具制作手套由棉布制成,不分左右,长26cm、宽18cm,四个手指均相连通(中间不分开)。上端距9cm处留一缺口,大拇指留出可测氧饱和度,并能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缝制时分为手背和手掌两部分,手背部分为单层棉布,手掌部分为双层棉布,在双层棉布之间添塞棉花,掌心处棉花最厚为2.5cm,四周棉花逐渐变薄,目的是使患者手指不能过分屈曲,手掌不能
2009年22期 v.21 2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冀会萍;赵远贵;
<正> 临床护理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05年9月~2009年3月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6~84岁。肝硬化3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消化性溃疡13例,消化系肿瘤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41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3例,病情恶化及死亡2例。2 临床观察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
2009年22期 v.21 2849+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桂花;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0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疾病变化与护理的关系,证实临床护理的重要性。结果: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22期 v.21 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淑云;刘艳红;罗强;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口服利尿剂患者应用饮食补钾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方法:选择术后拔管进食者、肾功能正常、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给予饮食补钾,对照组20例给予药物补钾,每日下午15时采集血标本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钾浓度均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口服利尿剂治疗的心脏病术后患者,可通过食用富含钾的食品以维持足够的血清钾浓度,此方法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2009年22期 v.21 2851+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艳梅;沙凤丽;魏春兰;
<正> 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配合与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住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61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年龄19~46岁,平均34岁。其中,52例心肺功能均正常,9例有不同程度心脏病,心电图异常4例。其中,宫外孕42例,卵巢肿瘤16例,子宫肌瘤3例。除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与肠管粘连致密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器械准备美国Stryker腹腔镜及配套的光源、传导
2009年22期 v.21 2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北兰;郑佳玉;刘建华;魏双梅;
<正>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期内死亡,或致脑垂体缺血坏死,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落症(席汉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现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护理对策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产后出血产妇52例,年龄24~42岁,平均29岁。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9例,行阴道会阴侧切术分娩21例,行剖宫产术22例。产后2h发生出血45例,产后24h内发生出血7例。子宫收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8例,软产道损伤7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6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例、多胎妊娠6例、胎盘早剥4例、前置胎盘6例、巨大儿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愈率100%。
2009年22期 v.21 2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会芝;
<正> 唇腭裂畸形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修复是治疗唇腭裂畸形的主要方法。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对1 360例患儿进行手术前后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60例,其中,男765例、女595例,年龄3个月~3岁。单纯唇裂27例;唇腭裂1333例(包括单侧和双侧)。2 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裂开或不愈合等,效果满意。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由于唇腭裂畸形,患儿母亲对患儿的微笑、谈话、游戏等行为少于正常儿童,不能建立起安全型的婴幼儿依恋。通过病室家庭化和幼儿园化的格调,护士要多爱抚和拥抱患儿,使患儿感觉柔和,多色彩、气氛融洽亲切。年龄较大的患儿及家属对本病有焦虑、悲观、恐惧心理,且担心
2009年22期 v.21 285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翠锋;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无陪护老年托养病房中的应用,提高托养老人在院期间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及家属的满意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132例72~96岁托养老人运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评价其结果。结果:132例老人均有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善,家属满意率达98.7%。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符合无陪护托养老人的身心需求。
2009年22期 v.21 2855-2857+2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秀红;
<正>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各重要器官和功能减退,患病率高,如果正确、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就能比较或有效地控制病情,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招致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为保证住院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应着重实施有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干预。1 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用药情况1.1 全面评估用药史,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药物有哪些以及对药物的了解程度。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注意它们之间是否会出现配伍禁忌。1.2 了解老年患者各脏器的功能状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老年人机体耐受性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变迟缓,特别是参与药物代谢、转化、排泄的主要脏器肝、肾功能下降后,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排泄,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2009年22期 v.21 2858+2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静;
<正>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在临床上应着重做好精神护理、生活护理,更应注意观察轻微的心理变化。1 精神护理老年患者一般比较固执,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常不易与医护人员合作。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步骤和方法,不可强制或斥责。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厌其烦地做好说服工作,使其感到温暖,从而愉快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通过精神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2 生活护理愉快的心情、适当的休息和良好的环境,对老年患者至关重要,能使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增添活力,从而弥补抗病能力的不足。布置安静、舒适的养病环境十分重要,以下诸点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2.1 老年人情绪易激动,遇见熟人常喋喋不休,这对休息不利,故应对探视的人数和时间严加控制,一般不超过2人,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要告诉探视者不要向别人询问与病情有
2009年22期 v.21 2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雪英;
<正> 1 临床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0~74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5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体外转机时间为52~174min。应用呼吸机时间为12~72h。植入机械瓣37例,植入生物瓣13例。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工作、社会活动等的减少及疾病的折磨,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有的老年人担心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手术的打击。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照顾老年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动向,热情、耐心解答问题,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009年22期 v.21 2860+2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逸菁;
<正> 糖尿病(DM)是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因而,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整体护理来配合实施。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意患者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现将我院内科DM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123例,其中,男47例、女76例;年龄76~89岁。诊断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87例愉快地配合治疗,其余36例心理状况也有很大改善。2 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2.1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初患糖尿病时,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都有焦虑、恐惧心理,并且随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反应不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而
2009年22期 v.21 2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军辉;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元化去护理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沟通技巧,尤其是与特殊患者——精神病患者的沟通。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导致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护士能够熟练地掌握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恰当地使用沟通技术,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以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1.1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关心和爱护患者。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比正常人更敏感,所以,更要特别注意尊重患者。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尊重患者、把护患关系摆对
2009年22期 v.21 2862+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兆芹;
<正>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现将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风险识别和管理策略总结如下:1 风险识别1.1 跌倒的生理学因素1.1.1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随年龄的增加,神经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多与躯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受损有关。据有关资料报道,65岁以上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加,跌倒的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1.2 感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老年人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触觉下降;踝关节躯体感觉的传入通常与地球吸引
2009年22期 v.21 2863+2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娟;
<正> 由于兴奋躁动、生活懒散、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精神活动异常,常造成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加之,患者自知力缺乏、不能配合治疗等诸多因素都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现将我院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精神病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1.1 呼吸道感染由于精神病院的特殊性,封闭式管理使患者缺乏锻炼,加上病房内患者多,门窗关闭导致通风不良,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结核。1.2 消化道感染在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及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精神病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拣食脏物,容易导致进食过多或不洁饮食而引起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2009年22期 v.21 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盛杰;
<正> 月经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对各种精神病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诱发起病、加重原有的疾病以及使精神症状更为明显。本文对2006年7~12月住院的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月经期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0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36.46±6.9)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初中22例,高中(中专)12例,大学2例。农民31例,工人14例,学生6例,干部4例,其他5例。1.2 方法采用《住院病人护理观察评定量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与患者直接交谈评定。两份量表均在患者月经前1~2天及月经后5~7天内各评定一次。
2009年22期 v.21 2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传满;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资料,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进行干预。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期间32例有自杀行为患者的病历。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28例,多次住院4例。结论:护理干预在自杀患者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
2009年22期 v.21 2866+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洪静;
目的:探讨加强抗精神病药物家庭保管对预防自杀的重要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因服药自杀而收入院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家中存药过多4例,放松监管5例,关心不够4例。结论:加强抗精神病药物的家庭保管对预防自杀非常重要。
2009年22期 v.21 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夏兰;
目的:总结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查阅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发生过吞食异物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调查,并复习有关文献,归纳护理要点。结果:吞食异物原因有精神症状、辨认能力丧失、消极自伤、威胁性、无动机等,吞食异物种类有消毒剂、铁丝、玻璃碎片、牙刷、体温表等。结论:加强护理可减少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的发生。
2009年22期 v.21 2868-2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赵凤香;于长林;
<正> 为解决患者拒药行为,对我院住院的典型拒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典型拒药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病程3个月~20年;年龄18~45岁。首次住院2例,其他均为再次住院或多次住院,临床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1.2 方法查阅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2 拒药原因2.1 受病态心理影响共9例,占拒药总数的26.4%。多在被害妄想、幻觉支配下,认为服药是有人要害自己而拒绝服药。多为初次住院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症状多泛化,病情严重。2.2 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共11例,占拒药总数的32.4%。多因长期用药出现各种副反应而不愿服药或伺机留药扔掉。2.3 受行为紊乱影响共3例,占拒药总数8.9%。多处于极度兴奋、违拗或亚木僵状态,不能主动服药。2.4 无自知力共7例,占拒药总数的20.6%。否认有病,公开拒绝服药,多为初次入院的急性期患者。2.5 自知力基本恢复认为病已完全好了,对巩固用药不理解而拒药,共4例,占拒药总数的8.4%。因家庭、社会等因素不能出院,思念亲人,想家、想孩子等,因达不到目的而
2009年22期 v.21 2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七祥;李花萍;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达满意效果。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2009年22期 v.21 2871+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静;
<正> 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或使原有糖尿病的症状恶化。现对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4年1~12月出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的首次住院患者,排除合并躯体疾病、非单一用药、病程短于2个月的病例。共89例,其中,男51例,平均年龄(27.3±8.7)岁;女38例,平均年龄(25.8±7.9)岁。其中,服用氯氮平36例、奥氮平11例、氯丙嗪17例、思瑞康16例、利培酮9例。2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第2个月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6%,其中氯氮平占40.45%,奥氮平占12.36%,氯丙嗪占19.10%,思瑞康占17.98%,维思通占10.11%。3 分析3.1 运动减少由于精神病阴性症状,往往喜欢呆坐一处或躺在床上,不愿意活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镇静、乏力
2009年22期 v.21 2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秀英;
<正> 药物性皮炎严重者发展为剥脱性皮炎,重症者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我科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服用氯氮平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女,20岁,未婚,于2008年下半年无明显诱因渐起精神失常,表现为无故哭泣、不认人、吃饭说是吃扣子,伤人、毁物、外跑、夜不眠等。于2008年12月18日送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用氯氮平治疗。于12月28日发现面部、躯干有药疹,12月29日面部、躯干等处药疹连成一片。T 39.3℃,皮肤呈现弥漫性(超过体面积的2/3)潮红、肿胀,全身皮肤出现成片疱疹及破溃面,皮肤间无正常组织,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糜烂,外阴可见广泛水肿糜烂、渗液较多,双眼结膜充血、水肿、糜烂,可见较多的分泌物。经专家会诊考虑为氯氮平所致剥脱性皮炎。治疗措施:①停服抗精神病药物,由一级护理改为特级护理,每2小时测T、P、R、BP。②大剂量糖皮
2009年22期 v.21 2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泽音;胡芳琴;
目的:为了避免精神病患者(后简称患者)使用碳酸锂治疗产生中毒反应。方法:通过与患者交流、密切观察、血样检测等途径,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只有前驱症状,无中毒反应。结论:加强前驱症状护理极为重要。
2009年22期 v.21 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美荣;
<正> 1 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护理原则: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例1:男,78岁,以上呼吸道感染首次入院。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疾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理想效果。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其它患者亦不愿
2009年22期 v.21 2875+2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桑九英;
<正>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中既要重视调动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还要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共同做好病房的工作,这是管理者最想看到的管理目标。吸毒问题已经是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护理吸毒患者,需要护士有一定的勇气和技巧,而作为这科的管理者必须学会与患者周旋的同时,更要学会鼓励护士的工作士气,使病房管理有效和规范。1 临床资料2005年1~12月共收治戒毒患者924人次,其中,昏迷治疗42人次,大部分采取美沙酮脱毒治疗。2吸毒者特有的心理行为特征2.1 两极心理一方面主动地要求戒毒,入院时信誓旦旦,甚至痛哭流涕,痛斥毒品的危害,说这是最后一次戒毒,以后再也不会吸毒,这是真诚想戒的心理;但是过不了几天,意志全无,在戒毒的同时又想偷吸毒品,实在忍不住,采取说谎或欺骗的行为,说家里有事自动出院,终止治疗,这是想吸的心理。
2009年22期 v.21 2876+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雪琴;许洁;祁恩秀;
<正> 癫痫性精神障碍恢复的好坏,不仅是医生、护士的责任,还有赖于家属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和关心程度会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在某些家庭中,家属对患者不够关心,入院后不探视,病情好转后不接出院,出院后对患者歧视,不督促其按时服药,均可导致疾病复发。护士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嫌弃患者的家属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并进行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宣传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5例,进行家庭指导并随访,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了复发的概率。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5例,其中,精神性发作21例、精神自动症9例、特殊类型精神自动症5例。年龄20~58岁,多伴有知觉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内脏及自主神经障碍等。在住院期间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病情得到控制,个人生活能自理,对疾病知识有部分认识,给予出院。
2009年22期 v.21 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迎;
<正> 儿童体检工作是儿童保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由于儿童保健医生人员紧缺,很多基层保健单位每周只定期1~2天开放体检门诊。而我所在多年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坚持在每个工作日均正常开放儿童体检门诊,显著提高儿童体检工作质量,避免定期开放日中体检工作的仓促性及漏诊性。现就该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1 利用乡村保健网络,每一个应检儿童均得到及时通知,从而按时体检每月28日前由卫生所妇幼保健医生专人应用计算机网络将次月应体检的儿童名单按行政村分别打印,于每月28日乡村保健医生例会上发放儿童体检的通知名单,乡村医生按儿童生日的前3~7天电话或上门通知家长,确保每月应体检
2009年22期 v.2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玉帛;陈玉莹;
<正>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医闹事件发生后,医疗纠纷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成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思索的问题。现围绕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思索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置。1 医疗纠纷基本情况2006年以来我市共发生带有医闹行为的医疗纠纷51起,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9起,占37.25%;乡镇卫生院(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起,占56.87%;农村卫生所3起,占5.88%。医疗纠纷中本地居民27起,占52.94%;外地居民24起,占47.06%。2 医疗纠纷特点与分析从我市处置医疗纠纷的情况来看,患者家属大部分不愿意选择医学鉴定和诉讼途径,而是以"协商"为名,采取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拉起条幅(甚至在条幅上面写院长的姓名)、发放传单;聚众殴打领导或医务人员;将死者抬到门诊
2009年22期 v.21 2932+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连平;郭利;杨荣娟;
目的:探讨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依据法规、诊疗常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结果: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结论: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2009年22期 v.21 2933-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芳;
<正>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观念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然而,护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获得健康或延续生命的同时,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规范护理行为,杜绝风险因素,确保护理安全。现将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 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1 法律意识淡漠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文化知识的提高和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提高。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因而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最多,出错的概率也高。而当今护士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对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以法律保护自身的
2009年22期 v.21 2935-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莉华;
目的:探讨我院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开放管病房管理1 20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放管理模式的精神病房具有患者活动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精神症状更易于控制、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结论:开放管理的精神病房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现代精神病医院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2009年22期 v.21 2937-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立敏;范翠玲;
<正> 危机状态指突然发生、个体无法自控、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我院选派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改进、总结出适合我院院情的防范措施,使危机状态患者的抢救更加科学化、规格化、系统化,保证护士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抢救任务,从而提高抢救质量。1 实施方法1.1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图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护理部骨干反复讨论并征求临床科室主任、医生及主管院长意见,制定危机状态的应急预案,如自缢、触电、外走、暴力行为、噎食、猝死等。内容包括护理目的、护理评估、准备用物、操作流程(用药处置,护理措施,观察要点)、指导患者、注意事项;抢救流程图用表格方式,按步骤操作进行,人手一册。
2009年22期 v.21 2939-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爱荣;
<正> 精神病患者存在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对于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保证患者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1 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护理风险既可以是对患者的伤害,也可以是医疗行为为此付出的赔偿代价,甚至损失医院声誉和市场份额。由于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常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毁物或自杀自伤等危害行为,使精神科护理中存在更多的风险。
2009年22期 v.21 2941-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海霞;张霞;
<正>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医疗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缺乏自知力、主诉不明确等因素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据有关报道,病房工作中有70%都是护理人员完成的。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找出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解决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1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1.1 护理人员方面1.1.1 人力方面精神科护士人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按照《护士条例》要求,护理人员与床位数比应为1:0.4,目前远远低于这个标准,长期的三班倒,严重干扰了护士的生物钟节律。除此之外,精神科护士还承担大量的生活护理,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工作烦琐,工作责任心下降,未能严格执
2009年22期 v.21 2943-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新霞;杨静娟;苏爱东;
<正> 精神病患者大多是大脑功能失调、言语行为紊乱、反应迟钝、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特殊群体,精神病医院又多为"封闭式"管理,护士工作琐碎、繁重,稍有疏忽,就会有意外发生,一旦发生意外,责任全归咎于护士,不仅要经济赔偿,还会给护士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为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1.1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及业务素质不高个别护士不能正确执行医嘱及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到位,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缺乏应急能力及抢救技术,不熟悉新仪器的应用,出现意外不能实施急救而造成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1.2 危险物品收集不及时护士扫床不细心、病房内危险物品不及时收缴,保护带用后不及时收回等均会造成患者伤人、自伤及自杀等意外事件。
2009年22期 v.21 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惠芸;
<正>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人将其称为医院的顽症,即便在发达国家,有比较完整的消毒灭菌设备和供应系统,医感染率也仍有10%左右。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则是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我院于2007年启用新的消毒供应中心,在院护理部直接领导下,全科室18人,负责全院2700多张床位及门诊、急诊各科实验室的消毒供应工作。现将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 提高理论知识,把好消毒灭菌关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虽有相同的护理要求,但其工作性质与临床截然不同,日常工作虽以清洗、包装、灭菌、收发为主要内容,其技术理论除应有临床护理理论外,还应对消毒灭菌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了解一些微生物知识、各种消毒剂理论技能并且掌握消毒灭菌器具的性能与操作应用等,使之对所做工作有一个科学态度。所以,加深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学习贯彻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消毒学、微生物学、预防医院感染等知识。我院对消毒员实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医护
2009年22期 v.21 2946+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栋;李晓伟;
<正> 近年来,医患关系是社会议论多、关注多的话题,医患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思想认识上的滞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医患缺乏有效沟通以及有关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目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需要单纯的医疗帮助,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合理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维护健康权益的行为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应积极应对,善待每一位患者,并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到患者从拿到检验申请单开始到检验报告发出的全过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医方,通过对检验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规范检验人员的服务、医德行为,深化"热心、耐心、细心"服务,提高检验人员的学习、沟通、处理复杂问题以及融入团队的
2009年22期 v.21 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莹;杨秀丽;
<正> 作为临床科护士长,除了坚持正常的护理查房外,还要通过晚间查房检查护理工作,达到强化、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我院自2004年以来坚持护士长晚间护理查房,并在实践中体会到晚间查房的必要性,现将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1 晚间查房的时间选择护士长利用晚间一定时间查房,可以弥补白天未顾及到的护理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查房时间选择上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20点至22点。一是根据护理组的人员而定,新护士值班可相对早些时间进行查房,老护士则可稍晚些时间查房;二是根据当天患者的病情而定,科室危重患者较多时要相对早些时间查房,病房患者无特殊情况时则可以稍晚些时间查房。
2009年22期 v.21 2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学萍;蔡芳;张俐丽;
<正>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对宁夏三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宁夏宁安医院、宁夏社会福利院、宁夏公安厅安康医院三所精神病专科医院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临床护士共102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护师38人、护士58人。1.2 方法调查问卷是请教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专人分发,当场收回,发出166份,回收102份,回收率96.2%。调查结果中所有数据采用百分比及x~2检验。调查问卷包括5个内容:①对新住院患者是否有自我防护意识;②对治疗期患者是否有自我防护意识;③对稳定期患者是否有自我防护意识;④对康复期患者是否有自我防护意识;⑤被患者攻击的次数。每题按防护意识强弱设4个答案,每个答案按统一标准设定分
2009年22期 v.21 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柳蓉;
<正>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层流手术室已成为现代化手术室的发展趋势。仅有先进的设施是不够的,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层流手术室的正确使用方法。1 层流手术室的规定和标准层流手术室是指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级别标准的活动空间,并有控制污染能力,最重要的是控制室内微粒(细菌或尘埃)的浓度,还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压力、有关气体浓度及气流分布。1.1 手术室的净化级别手术室的净化级别程度是以含尘浓度来衡量的,含尘浓度越高则洁净度越低,反之则越高。空气洁净手术室指空气洁净度不低于10万级的手术室,根据每立方米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空气粒子数的多少,
2009年22期 v.21 2950-2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秀兰;李胜美;
<正> 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涉及的不仅仅是保险理赔、伤残鉴定等,还涉及到婚姻、工作以及声誉(因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因而其病案的保存和保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对病案的保存期限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特别是精神科的病案,本文就其保存期限做一探讨。1 病案保存的目的病案是用于对医疗水平的评估,是衡量技术水平与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医疗类型和治疗方法的标本,为医学研究、医疗统计资料的收集及疾病的分布提供信息,患者复诊时,过去的病案对新的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病案资料中的大量信息用于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研究,分析患者的类型,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医学生、医师、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学习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法律承认的法律文书,它最原始、最具有说服力,具有提
2009年22期 v.21 2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