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江海;李丽;宋惠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s-9,MMP-9)在胆管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胆管癌、2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HPA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和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P<0.01);HPA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而与胆管癌TNM、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且胆管癌组织中HPA和MMP-9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HPA和MMP-9是胆管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子,HPA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促进胆管癌的浸润、转移。两者表达的检测有助于胆管癌浸润转移的判断。
2010年12期 v.22 1483-1484+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延军;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有临床可测量病灶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35mg/m2静点,第1、8、15天,每28天重复。结果:有效率为34,35%,临床受益率62.5%。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化疗后KPS改善率达30.3%。毒副反应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25%。结论:对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或不愿接受铂类毒副反应的患者,多西他赛单药亦是一种好的选择。
2010年12期 v.22 148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芳;王君君;江春芽;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148例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经积极救治,死亡3例,治愈142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术前准备、手术时间长短、麻醉方式、术后疼痛、吸氧时间、术后护理有密切关系,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防治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
2010年12期 v.22 1486+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雷天朴;
目的:观察带蒂皮瓣原位回植治疗上肢皮肤撕脱伤的效果。方法:本组75例经清创后撕脱皮肤带蒂皮瓣原位回植处理,根据撕脱皮肤的走行方向、大小、部位、损伤程度以及软组织床情况,根据蒂部供血范围采用皮下血管网层皮片以及全厚皮、中厚皮网状皮片回植,同时处理合并伤。结果:皮肤存活面积≥95%者59例,85%~94%者11例,75%~84%者3例,60%~74%者2例。治疗后仍有小面积皮肤坏死者,均经换药或二次植皮愈合。结论:充分评估皮肤撕脱伤伤情、合理选用修复方法,可提高带蒂皮瓣原位回植成活率。
2010年12期 v.22 1487-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齐绪中;谷茂兴;
目的:总结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儿童陈旧孟氏骨折21例。对尺骨畸形进行截骨矫形,1/3弧形钢板固定,桡骨小头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肱桡关节短期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2年。结果:优12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对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开始功能训练。
2010年12期 v.22 1489+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贤东;牛卫东;刘启成;
目的:观察牙胶根充糊剂能否替代塑化剂进行器械分离并取出失败时充填根管的方法。方法:制备40颗根尖含根管断针的离体牙模型,并预备根管制备断针取出失败时的根管模型;用塑化剂和牙胶根充糊剂进行根管充填,采用透明牙法观察两种方法对断针的封闭效果。结果:塑化剂与牙胶根充糊剂的根尖封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器械分离且取出失败时,牙胶根充糊剂能够替代塑化剂充填根管。
2010年12期 v.22 1490+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周琦;郭良敏;
目的:观察注射胰岛素时针的停留时间长短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用诺和灵针剂治疗的80例患者,观察胰岛素注射针停留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针停留时间18s,无药液滞留,而针停留12s与6s时均有药液滞留(P<0.05)。结论:针停留时间适当,对人体血糖控制水平、住院天数均产生积极影响。
2010年12期 v.22 1491+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玉辉;
目的:观察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0例败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血栓调节蛋白进行测定,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败血症患者的MPV(12.12±1.44)fl,PLT(175±86)×109/L,P-LCR(41.11±11.64)%,PDW(15.39±3.86)%,TM(79.90±29.16)μg/L。对照组分别为(10.97±1.01)fl、(213±64)×109/L、(30.96±8.86)%、(13.75±2.51)%、(20.42±7.71)μg/L,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败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和血栓调节蛋白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病原体感染能影响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2010年12期 v.22 1492+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建飞;周光燕;
目的:了解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1例单一服用利培酮的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作肝功能检测,评价肝功能的指标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肝功能受损的标志为治疗后上述指标超过正常范围。结果:服用利培酮后肝功能发生异常32例(35.16%),且不受年龄与病程的影响。结论:利培酮可损害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但多较轻微且易于恢复。
2010年12期 v.22 1493+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昱;董太新;邓雷;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及舒必利组各40例,疗程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生活质量。结果:齐拉西酮组与舒必利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泌乳、体质量、食欲、月经周期等影响明显较少,对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舒必利组。结论:两种药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明显改善女性患者生活质量。
2010年12期 v.22 1494+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海春;高林;王雪宏;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或舍曲林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6、8周末研究组耶鲁-布郎强迫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提示阿立哌唑疗效明显。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0%,对照组85%,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与舍曲林相当,耐受性良好。
2010年12期 v.22 1495+1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皋茂;刘耘;瞿德珞;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及文拉法辛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近(P>0.05)。米氮平组显效率69.7%,有效率90.9%;文拉法辛组显效率62.5%,有效率84.4%,且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且安全、依从性较好。
2010年12期 v.22 1496-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玉君;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相关精神神经障碍患者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特点。方法:将85例酒精相关精神神经障碍患者分成两组(临床1组和临床2组)进行EEG、BEAM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例患者的BEAM异常率(70.6%)高于EEG异常率(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1组的EEG、BEAM异常率分别为64.4%、86.7%,明显高于临床2组的32.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相关精神神经障碍患者EEG与BEAM异常率均较高,BEAM更敏感,能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微小变化。
2010年12期 v.22 1498-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刁为英;吕红梅;邢继强;张晓波;姚海涛;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大鼠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 pot)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1、3、5、7日组及大平台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共6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睡眠剥夺后心肌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各组bcl-2、bax活性均高于大平台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睡眠剥夺5日组心肌细胞bax表达达到最高值,睡眠剥夺7日组心肌细胞bax表达有降低趋势。睡眠剥夺各组心肌细胞bcl-2表达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大平台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此途径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睡眠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bax大量表达、bcl-2/bax比值降低有关。
2010年12期 v.22 1500+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笑洋;2010年12期 v.22 1501+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克华;侯春阳;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改善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接受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7例,入选患者根据自愿原则(经济条件允许)分组,接受艾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和未接受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分布接近,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指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2010年12期 v.22 1502+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雅利;孟欣;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总生存率为95.7%。2例在半年内复发,复发部位均在阴道。死亡2例,其中,1个月死亡1例,6个月死亡1例。结论:临床分期法难以反映Ⅰ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及发生不良预后的原因,手术分期法则更具合理性;腹腔细胞学检查对分期、预后估价、指导治疗均具重要意义。
2010年12期 v.22 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寒茹;姚华;2010年12期 v.22 1504+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磊;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血糖均控制在10 mmol/L以下再手术,术中未出现意外及血糖的明显波动。发生胃肠吻合口瘘1例,腹部切口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2例。无酮症酸中毒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血糖调节满意,避免术中血糖过低、术后血糖过高,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2010年12期 v.22 1505+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喜君;富强;2010年12期 v.22 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冬青;程铭菊;李丽;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189例近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7d接受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POCD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完成。结果:术后发生POCD 47例(24.87%),未发生POCD 142例(对照组)。POCD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慢性病合并数、平均吸烟指数、平均术中并发症数和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者中平均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前者(P均<0.05~0.01)。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与年龄、合并慢性病、吸烟、文化程度以及术中并发症数、手术时间有关。
2010年12期 v.22 1507+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宪成;周晓鹏;2010年12期 v.22 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立虎;
目的:调查辽宁阜新地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健康行为。方法:辽宁阜新地区7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开始治疗前接受"肺结核病人健康行为量表"评估,并与72例同期住院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对照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的躯体症状、心理焦虑、防结核认知和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和健康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阜新地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较差。
2010年12期 v.22 1509+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珍;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的诊断及转归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及(或)CT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灶分布部位为125个肺段,本组肺结核病灶形态为多种形态并存,同一患者有斑片状影、肿块、结节、支气管播散影等病灶。结论:临床医生要予足够重视,积极应用影像学检查,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2010年12期 v.22 1510-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崔英;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观察102例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特点。结果: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率为83.3%,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为7%;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率为52.9%,窦缓、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为58.8%。结论:AM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性质与AMI的部位密切相关。
2010年12期 v.22 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牛燕卿;武卫红;
目的:探讨缬沙坦、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F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对照组给予扩血管和利尿剂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缬沙坦80mg/d、美托洛尔25~50mg/d、螺内酯20mg/d。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9%,明显优于对照组(84.2%),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5%,优于对照组(81.6%)。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美托洛尔、螺内酯三联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2010年12期 v.22 1513-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守敏;韩俊凤;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41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头晕为最常见症状,有356例,高达86.8%;头痛196例(占47.8%),失眠164例(占40.0%),头胀91例(占22.2%),耳鸣66例(占16.1%),夜尿增多53例(占12.9%),记忆力下降60例(占14.6%),视力下降50例(占12.2%),上肢麻木38例(占9.3%),颈僵13例(占3.2%)。无症状11例(占2.7%),有症状者共399例(占97.3%)。结论: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无症状者很少见。
2010年12期 v.22 1515+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大鹏;张春梅;侯杰;
目的:分析沈阳市兴工街道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8例居住在兴工街道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者分别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和"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估和调查。结果:208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为(5.39±0.87)分。服药依从性佳组(≥5.39分,127例)服1种药物、服用缓释剂和<5片/次例数明显多于服药依从性差组(<5.39分,81例),而平均每月服药费用、服≥2种药物及≥5片/次例数均明显少于服药依从性差组(P均<0.01~0.05)。结论:服药费用、种类和数量是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2010年12期 v.22 1516+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梅香;马茹;郭珊;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2008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584株,用Kirby-Bauer法做药敏试验,并根据耐药表型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8.4%,亚胺培南34.0%,环丙沙星36.5%,左氧氟沙星43.2%,头孢他啶48.0%,阿米卡星49.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5.1%,哌拉西林62.5%,氨曲南62.6%,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3.9%。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相对较高,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需引起实验室和临床密切关注。
2010年12期 v.2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艳梅;刘霞;孟欣;孙丽;2010年12期 v.2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松波;谷彩云;2010年12期 v.2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凤珍;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冬季收治的48例支原体肺炎。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45例健康出院,X线无异常改变,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范围。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发热、支气管炎及肺纹理改变都缺乏特异性,而MP-IgM阳性成为本病临床确诊的主要方法。
2010年12期 v.2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巍;温喆;2010年12期 v.22 1521+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丽君;穆建生;
目的:用HPLC法测靛玉红的含量。方法:以靛玉红对照品作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牛黄消炎片中的靛玉红含量。色谱柱:依利特色谱柱C18SinoChrom ODS-BP5μm(4.6mm.I.D.×200mm);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22:78);柱温40℃;进样量10μl,采用外标法。结果:在优化色谱条件下,牛黄消炎片中的靛玉红线性范围0.02148~0.5370μg,r=0.9997,回归方程为A=4783.6449C-24.4227,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为98.18%,RSD=0.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牛黄消炎片中的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2010年12期 v.22 1522-1523+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邱堂威;朱杰;张富勤;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60例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合并症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422例(75.4%),按合并疾病系统高低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电图异常及牙科疾病也多见。合并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有关,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结论:应充分重视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并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医疗风险和确保医疗安全。
2010年12期 v.22 1524+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玲;2010年12期 v.22 1533+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艳;
目的:探讨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1~6月住院一周以上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妇科病房作为实验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产科病房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两组间床位与护士比例、护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59例(98.3%),对照组43例(89.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89,P<0.05)。结论: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0年12期 v.22 1534+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郭淼;梁薇;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2月~2009年2月200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14例,发生率7%,其原因主要与穿刺静脉的选择、测量留置长度及体位摆放等有关。结论:护士在置管时应正确评估留置长度,正确选择穿刺静脉,摆放正确体位,能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发生异位后应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2010年12期 v.22 1535-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德玲;2010年12期 v.22 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雪英;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产后出血浅静脉穿刺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提高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后出血住院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提高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痛阈值。
2010年12期 v.22 1538-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璐;张丽;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住院的10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比较两组在保留成功率,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保留时间及每次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次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保留成功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2010年12期 v.22 1540+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琰;
目的:探讨小儿输液渗漏后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新鲜芦荟切片加生物热疗法治疗小儿输液渗漏68例(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热敷52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好转20例,有效率73.4%。对照组显效26例,好转8例,无效18例,有效率65.4%。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鲜芦荟贴敷对儿童皮肤无刺激,可加速渗液肿胀消散。
2010年12期 v.22 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翠兰;
目的:对家庭病房输液患者加强安全性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2009年接受输液的260例家庭患者。结果:采用综合防范措施,在家输液患者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输液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处理、对患者加强输液安全知识宣教以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010年12期 v.22 1542-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海燕;王振荣;邹岩;曹成侠;赵卫;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恢复中的作用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86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先行深静脉肠外营养,后逐渐经口进食。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促进患者的代谢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期 v.22 154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龙丽春;2010年12期 v.22 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静;2010年12期 v.22 1548+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树爱;2010年12期 v.22 1549-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昕;杨晓清;商冠宁;2010年12期 v.22 1551+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血糖的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及康复训练等。结果:16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平稳,切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假体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只要加强护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010年12期 v.22 1552+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瑞兰;张琳;2010年12期 v.22 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战淑波;2010年12期 v.22 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亚梅;刘艳彬;杨玉东;陈云珍;2010年12期 v.22 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娟才;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收集47例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护理和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只有完全了解自发性脑内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12期 v.22 1556+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爱武;邹文华;
目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各种意外发生的目的。方法:设置长沙市精神病医院老年医疗呵护中心2008年1~8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48例作为非护理干预组,2008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60例为护理干预组;将跌倒、坠床、误食、误吸、烧烫伤、自伤自杀、伤人、毁物、走失等症状列为高危行为进行调查,并将这些行为与疾病病种、用药情况、男女性别等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跌倒、坠床、误食、误吸、烧烫伤、自伤自杀、伤人、毁物、走失等高危行为干预组明显减少,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患AD、AD并高血压病、AD并其他疾病者,使用降压药、镇静药、降压/镇静联用、其它药物者,男女患者的高危行为均明显减少,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男女性别之间对照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科病房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老年科专科知识、护理业务素质、高危行为风险知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病室内的环境和设置要适应老年患者的各种需求,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有效避免老年患者的各种意外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2010年12期 v.22 1557-1558+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陆勤;
目的:总结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生活、安全、情感障碍、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外伤和各种并发症,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2010年12期 v.22 1559+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秀云;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9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特征及治疗方法,加强心理护理、疱疹局部皮肤护理、神经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患者皮损痊愈,平均住院15天出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配合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2010年12期 v.22 1560-1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莹;张颍;夏莉;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7例,随机分为CNP组(53例,按CNP护理)和对照组(54例),介入治疗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分布接近(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CNP组治疗后的SAQ总分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CNP可明显增加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各种疗效指标。
2010年12期 v.22 1562+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旺敬强;2010年12期 v.22 1563+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芬;2010年12期 v.22 1564+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庄鸣茹;张黎明;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对Braden评分11分以下的6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压疮3例,压疮发生率4.41%。结论:通过对高龄患者压疮高危因素的评估分析,及时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2010年12期 v.22 1565-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林达;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本院收治的2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结果:基本缓解18例,好转8例,无效2例。结论:合理的护理有利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恢复,提高治愈率。
2010年12期 v.22 1567+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薇;2010年12期 v.22 1568+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信爱;高丽娟;王逸周;
目的:总结急性妊娠脂肪肝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妊娠急性脂肪肝22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产妇存活13例,死亡9例,病死率40.9%。围产儿存活17例,胎死宫内2例。结论:认识、重视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诊断与治疗、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010年12期 v.22 1569-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英;崔建芳;邢燕飞;2010年12期 v.22 1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闻艳玲;杜桂芬;赵春艳;2010年12期 v.22 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聂玉芝;
目的:探讨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LEEP治疗宫颈病变患者63例,对其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EEP术手术治疗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结论:LEEP治疗效果佳,术中娴熟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LEEP术治疗成功的保障。
2010年12期 v.22 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佳境;张恩芳;王秀兰;2010年12期 v.22 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冀会萍;赵远贵;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抽搐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2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儿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出院。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有利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治愈。
2010年12期 v.22 1575-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桂华;2010年12期 v.22 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海燕;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难点。方法:采取多了解、多接触、多观察,用特殊的沟通方式和指导方法。结果:3例中有1例有并发症而死亡,另2例治疗中有所好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改变。结论:此类患者有其特殊性,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应主动、迅速地发现问题,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帮助的心态,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
2010年12期 v.22 1578+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聂春莲;杨翠英;谭翊新;黄平;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住院精神病病患者腹泻86例进行分析。结果:封闭病区患者腹泻率显著高于开放病区(χ2=4.732,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腹泻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病组(χ2=5.361,P<0.05),患者在入院≤30天腹泻率显著高于入院>30天(χ2=20.613,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腹泻与病区环境、精神疾病类别及住院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2010年12期 v.22 1579-1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2010年12期 v.22 1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利萍;周彩萍;2010年12期 v.22 1582+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汤艳;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期间服药患者236例进行检查,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藏药行为24例。结论: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多、形式呈多样性,针对不同原因、形式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药物的服入。
2010年12期 v.22 1583+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邹海云;裴金玉;2010年12期 v.22 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秀珍;林雪梅;邹秀棋;
目的:探讨家属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陪护精神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家属护理干预组80例、常规护理组80例。干预组在给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陪护指导),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分析。结果:家属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家属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010年12期 v.22 1585+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学影;孙秀范;王玉凤;2010年12期 v.22 1586-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贞;陈晔;2010年12期 v.22 1588+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