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日龄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司瑜;王卫华;张金华;王丽静;褚玉国;魏瑞;于作忠;周丹;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前列腺增生(BPH)模型的最佳日龄。方法:将雄性小鼠按日龄分为4组:Ⅰ组28~35天、Ⅱ组45~60天、Ⅲ组70~80天、Ⅳ组大于1年的老龄鼠,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实验组连续腹腔内注射丙酸睾丸酮10mg?(kg.d),对照组给予同部位注射等量麻油;造型21天、28天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抽取9只和6只颈椎脱臼处死,剩余小鼠第35天处死。解剖分离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结果:造型21天,4组实验组BPH模型均建立成功。Ⅰ组和Ⅱ组幼龄小鼠成功率最高(P<0.01),Ⅲ组和Ⅳ组次之(P<0.05);造型28天、35天实验组前列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长期的小鼠对雄激素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幼龄小鼠前列腺对外源性雄激素最为敏感,是建立小鼠BPH模型的最佳日龄。延长实验时间对BPH造模意义不大。

    2010年18期 v.22 2305+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血糖影响的对照研究

    陶领钢;黄峰;周云;古田;韦红日;梁浩明;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93.33%;阿米替林组分别为63.33%和83.33%,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酞普兰组血糖、皮质醇水平较阿米替林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西酞普兰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2010年18期 v.22 2306-2307+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支架术治疗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丁志辉;陈晓萍;

    目的:探讨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并分析支架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中并发症及疗效。48例冠心病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38~85岁;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37例,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所有支架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导入。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支架脱落,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和其它血管并发症。术后残余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心绞痛得到明显缓解,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0年18期 v.22 2308+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静息心率增高对心功能的影响

    闫吉霞;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植入术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PCI术后第3天的静息心率(RHR)数值将其分为4组,RHR<70次/min为A组,26例;RHR 70~79次/min为B组,33例;RHR 80~89次/min为C组,30例;RHR≥90次/min为D组,27例。术后第3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4组LVED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LVEF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RHR对患者心功能有预测价值,RHR越高,其心功能越差。

    2010年18期 v.22 2309+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心率变异性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张剑;万颖;

    目的:通过研究心率变异性与年龄的关系,探讨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为进一步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对286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测定,并根据年龄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较低年龄组(<65岁)心率变异性的异常率明显低于较高年龄组(≥65岁),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高,心率变异性越趋于异常,而心率变异性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考虑此结果与老年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2010年18期 v.22 2310-2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感染及体温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张华;李冰;刘惠民;

    目的:探讨感染及体温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以积极防治、判断预后,降低脑梗死进展率。方法:对2007~2009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315例进行分析。其中,进展组160例,非进展组155例。分析两组感染及体温升高情况。结论:感染及体温升高对脑梗死的进展起促进作用,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起着不利影响。

    2010年18期 v.22 2312+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尚强;

    目的:研究非胰岛素抵抗且不伴有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PCOS患者及47例正常女性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内分泌激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PCO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WHR、睾酮、LDL、TC、TG和HS-CRP显著升高,HDL显著降低(P<0.05)。HS-CRP与BMI(r=0.45,P<0.0001)、WHR(r=0.68,P<0.0001)、LDL(r=0.63,P<0.0001)、TC(r=0.55,P<0.0001)和TG(r=0.34,P<0.0001)呈正相关,与HDL(r=-0.45,P<0.0001)呈负相关。HS-CRP与PCOS疾病状态之间也有相关性(r=0.7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WHR、LDL、HDL和PCOS疾病状态是影响HS-CRP独立因素。结论:血清胰岛素正常且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升高的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2010年18期 v.22 2313-2314+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总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意义

    赵珊珊;高尚璞;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在儿童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轻、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45例血清总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为(1026.73±379.25)k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47±2.11)kU/L(P<0.05),而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的AD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EOS计数为(623.33±309.11)×106/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增高(P<0.05);其中轻度AD患儿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AD患儿较中度AD患儿显著升高(P<0.05)。结论: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及外周血EOS对诊断特应性皮炎有重要意义。

    2010年18期 v.22 231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张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3例2型糖尿病和7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2型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2010年18期 v.22 2316+2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硅油充填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罗翠平;李娜;徐蕾;焦亮亮;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5眼)硅油充填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眼选择硅油取出、剥膜、再次眼内硅油或C3F8充填,24眼复位;6眼选择硅油下膜剥离、内排液、硅油补充、眼内光凝,5眼复位;8眼选择巩膜外冷凝联合扣带术,7眼复位;1眼视网膜下方局限脱离,未见明显增殖膜及明确裂孔者,在脱离视网膜后界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视功能提高者38眼。结论:硅油充填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以下方为主,术后增殖膜的形成牵拉是造成硅油充填眼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眼底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仍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2010年18期 v.22 2317-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药物联合催眠疗法对持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分析

    杨蜀云;合浩;冒才英;邬劲;全映波;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集体催眠疗法对持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符合ICD-10中持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给予文拉法辛联合催眠治疗(简称心理组)及单用文拉法辛治疗(简称药物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疗效,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的评分,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治疗后4周心理组有效率46.8%,治疗后6周两组有效率基本相当;治疗结束时心理组HAMD总分及认知因子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2、4、6周心理组MOSPM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而疼痛严重程度因子分在治疗后4、6周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集体催眠治疗能更迅速缓解持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并获得良好疗效。

    2010年18期 v.22 2319-2320+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王小全;裴根祥;张永录;周海晓;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舍曲林)30例和对照组(舍曲林)25例,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每周末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HAMD量表分于3周末显著下降,对照组HAMD量表分于4周末显著下降,研究组总有效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确切。

    2010年18期 v.22 2321+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和行为干预在门诊局麻手术中的价值

    曹玉琼;

    目的:探讨心理和行为干预在门诊局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68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术前和手术中给予心理和行为干预,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处理。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生理指标、术中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门诊局麻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中疼痛,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2010年18期 v.22 232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李翼龙;

    2010年18期 v.22 2325+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56例疗效观察

    邵春云;

    目的:观察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缺铁性贫血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在对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间断口服右旋糖酐铁,对照组连续口服右旋糖酐,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断口服铁剂是一种更好的给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18期 v.22 2326+2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处理

    艾买提·毛尼牙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CI)出血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急诊PCI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PCI治疗都取得成功,但发生出血并发症15例,均为少量出血,无严重出血。结论:PCI术后应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出血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出血造成的危害。

    2010年18期 v.22 2327-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不同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谢罄睿;王洪权;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控释片、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三组。在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瑞格列奈组(A组)给予瑞格列奈0.5mg/次口服,3次/d,依血糖结果逐步加量,最大剂量至1mg/次,3次/d;格列吡嗪控释片组(B组)5mg/次口服,1次/d,依血糖结果逐步加量,最大剂量至10mg/次,1次/d;α-糖苷酶抑制剂组(C组)50mg/次口服,3次/d,根据血糖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至100mg/次,3次/d。三组均给予二甲双胍0.5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值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A组和B组降低HbA1 c的幅度稍高于C组,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度大于C组,但2hPBG降低程度小于C组。结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瑞格列奈或格列吡嗪控释片、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特点不同。

    2010年18期 v.22 232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杨华;李遵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的改善效果,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被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显著(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010年18期 v.22 2330-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

    张洪英;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60例住院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组)、15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CL-90总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SCL-90与SSRS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与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有关,医护人员应发挥自身作用及帮助患者开发可利用资源,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2010年18期 v.22 23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巯甲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4例临床再评价

    周玉平;

    2010年18期 v.22 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152例临床分析

    怀居刚;

    2010年18期 v.22 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王文辉;孙艳华;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80例老年高危下肢手术的患者行CSEA,观察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镇痛及肌松效果。结果:重比重布比卡因用于CSEA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重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老年高危下肢手术患者,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2010年18期 v.22 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社区治疗体会

    李永锦;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社区四种方法一体化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年9月~2009年8月对135例膝骨性关节炎联合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理疗康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一体化联合治疗管理,效果较好,总有效率95.6%。结论:社区综合治疗是延缓膝关节骨退化、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方法之一。

    2010年18期 v.22 2338-2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疗效观察

    韩守贞;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行筛蝶入路视神经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8例。其中30~60 cm指数2眼,眼前手动1眼,光感1眼,无光感4眼。结果:术后随访3~32个月,术前有残余视力的4例患者术后视力分别改善至0.1、0.2、50 cm指数、30 cm指数,术前无光感的4例患者术后1例有光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2010年18期 v.22 2340-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96例临床分析

    范立艳;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式的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术组)与传统子宫全切除术(传统术组)的术式选择、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筋膜内术组比传统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传统组少,术后疼痛反应轻,患者恢复快。术后3个月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操作安全、创伤小,术后保留了阴道部部分宫颈组织形成新实体宫颈,提高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所以在手术指征具备情况下宜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2010年18期 v.22 2342+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超指示下局部注射5-FU并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12例分析

    刘立新;

    2010年18期 v.22 2343+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盆腔包裹性积液11例临床分析

    王翔燕;

    2010年18期 v.22 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0例自然流产妇女血中锌、铜、铁、钙的检测及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

    刘颖;

    目的:探讨矿物质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检测我院妇产科门诊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00例自然流产妇女末梢血中矿物质。结果:自然流产妇女血中锌、铜、铁、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结论:妊娠期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2010年18期 v.22 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何声福;刘道颖;方吉琴;杨在平;谢丽萍;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kg.d)加入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对照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d。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退热、对症等处理,观察两组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愈合、退热及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可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和改善进食,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18期 v.22 2346-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临床分析

    王胜辉;

    目的:探讨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68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8例,无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在预防。

    2010年18期 v.22 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院精神病患者16例死亡原因分析

    吴凤祥;梁长秋;邢君;石梁;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死亡的16精神病患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院死亡患者合并有躯体合并症3种以上,病程1~30年;死于肺部感染占50%。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应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

    2010年18期 v.22 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康复

护理研究与实践

  • 与心理反应有关的护理诊断临床实施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刘晓薇;

    2010年18期 v.22 2358+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与对策

    宫萍;

    2010年18期 v.22 2359+2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士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应用

    鲍金华;王晶芳;

    2010年18期 v.22 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患关系在医疗纠纷中的现状和对策

    姚红梅;

    目的:探讨护患关系在医疗纠纷中的现状和对策。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优化医疗环境,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结果:明显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加强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0年18期 v.22 2361+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张凌娟;

    2010年18期 v.22 2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孙艳华;

    2010年18期 v.22 2363-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湿热敷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张敬慧;仲菊维;周萍;刘倩倩;李开艳;

    目的:观察湿热敷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接受PICC术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对照组83例。实验组置管后12h开始湿热敷,4次/d,30~40min/次,连续7d。对照组术后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1周内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率为4.71%,对照组发生率为19.2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湿热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可作为PICC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2010年18期 v.22 2365+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制简易尿袋的临床应用与对照研究

    李玲红;将正华;张丽华;

    目的:解决男性痴呆患者的接尿问题。方法:将102例男性痴呆患者分成4组:自制简易尿袋组、保留导尿组、男用尿壶组、纸尿裤组,对4组接尿成功率、尿路感染、皮肤损害及日均费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自制简易尿袋组接尿成功率高,尿路感染率低,皮肤损害小,价格低廉。结论:自制简易尿袋法能较好解决男性痴呆患者的排尿护理问题,痛苦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尿路感染率低,皮肤损害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2010年18期 v.22 2366+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临床常见传染病发热期降温措施的选择

    李雪;刘桂平;胡雅玲;李世华;周德玉;刘东杰;

    2010年18期 v.22 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紫癜28例临床护理分析

    王秀梅;

    2010年18期 v.22 2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复合性创伤158例的救治与护理

    邹海燕;

    目的:探讨复合性创伤的救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58例急性复合性创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及时的救治及护理,治愈136例,致残20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做好急性复合性创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才能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2010年18期 v.22 2369+2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诊急救中护理风险的防范

    赵丽君;

    2010年18期 v.22 2370+2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普外科住院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

    张翠;孙玉玺;

    2010年18期 v.22 2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癌症晚期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郭宇;胡成伟;杨敬东;

    目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方法:总结36例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实施整体护理,达到患者心理舒适、痛苦减轻。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其痛苦。

    2010年18期 v.22 2372-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在乳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颜廷俄;

    2010年18期 v.22 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手术后化疗43例护理体会

    杨银香;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化疗患者进行生理、心理、护理技术等方面的护理。结果:减轻了化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均顺利完成化疗疗程。结论:采用精心护理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可使化疗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与化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0年18期 v.22 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护理在肿瘤病房中的应用体会

    李晓燕;夏启云;

    2010年18期 v.22 2376+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B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陈敏;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肾脏穿刺活检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以期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方法:总结2000年4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经B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176例患者均得到满意护理,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奠定基础。结论:B超定位下穿刺术是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评价预后的好方法,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2010年18期 v.22 2377-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叶琳;李晓雯;王芳;

    目的:评价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优点。方法:对住院产妇336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产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收到较好效果。结论:产科应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010年18期 v.22 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司尚华;

    2010年18期 v.22 2380+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梅毒患儿2例护理体会

    李莉梅;李爱芬;刘素梅;

    2010年18期 v.22 2381+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在儿童自闭症中的治疗作用

    张宝洪;张海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女儿童科收治的6岁以上自闭症患儿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防治依从性明显改善20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同班同学友好相处4例。对照组患儿无明显改善。结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合理护理,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18期 v.22 2382-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遭受暴力及防攻击学习现况的调查与分析

    詹琴华;朱琴芳;金彬彬;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工作6年内护士受患者暴力攻击及应对状况、防攻击学习和应用的现状,以便给构筑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工作6年内的护士54人进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护士中遭受过暴力46人,发生率为85.19%。其中工作2~3年的护士最易受到暴力攻击(P<0.05)。受调查护士认为防攻击学习有必要占88.80%,认为现行的防攻击学习不够占72.12%。结论: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现行的防攻击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更合理的防攻击学习理论,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2010年18期 v.22 2384-2385+2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对酒依赖者住院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

    赵丽琼;张跃坤;赵美琼;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酒依赖者的住院态度、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6例酒依赖住院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维持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及一般支持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以及住院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出院时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酒依赖住院治疗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酒依赖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治疗态度和依从性,并缩短住院时间。

    2010年18期 v.22 2386-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功能的影响

    许洁;葛海燕;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老年痴呆患者分别采用居家护理、养老院护理、老年公寓护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4种护理模式。如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巴氏指数(BI)评估护理效果。结果:1年后,第4组护理效果最佳,其次为第3组,第2组效果最差。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最能够提高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痴呆的进程。

    2010年18期 v.22 2388+2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的观察与护理

    关凤华;

    2010年18期 v.22 2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防复发护理指导

    谢杰;李影;

    2010年18期 v.22 2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华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研究人员制定的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对策。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2010年18期 v.22 239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误诊分析与提示

  • 真菌性胃溃疡6例误诊分析

    赵伟;

    2010年18期 v.22 2392-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误诊原因初探

    吴江;吴启梅;

    目的:探讨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三年来精神科住院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出入院诊断不一致48例作为误诊组,并随机抽取48份确诊病例作为确诊组,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造成误诊最主要的因素。结果:两组病例在病史详细程度、住院次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病史提供欠详细是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住院次数是误诊的保护因素。结论: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误诊原因主要是病史采集不全面、对精神症状的误解、精神检查不够全面深入、不重视纵断面即疾病演变特点等。

    2010年18期 v.22 2394-2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

    陶美芬;陆青;罗方舟;

    2010年18期 v.22 2396-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无痛胃镜在中医医院的开展

    李娟;

    2010年18期 v.22 2399+2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生活质量

    石梁;纪常军;梁长秋;

    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QOL)研究日益关注,标志着疗效标准的方向性转变。单纯的精神症状的减轻是最主要的疗效指标已有太长时间,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的研发,产生更好的疗效标准,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典型抗精神病药(TY)和ATY药物对精神病(阳性)症状的改善无显著差别。而ATY药物的运动副反应少,阴性症状、情感和认知功能的改善都和患者的主观健康和QOL显著相关,所以ATY的QOL更佳。QOL是区分疗效新的工具,更多地考虑到患者的感受。本文综述精神分裂症患者QOL研究,总结方法学上的问题和一些治疗经验,在疾病早期运用ATY的益处和结合非药物的康复措施对患者特别有益。

    2010年18期 v.22 2400-2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病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杜菊梅;

    2010年18期 v.22 2402+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2008年章丘市城区部分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调查

    景慎文;于新春;苏军;

    目的:了解章丘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方法:2008年11月对章丘市城区3所中学的在校学生11 368例进行视力检测。结果:视力低下率为67.77%,视力低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走读生视力低下率高于住校生,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中度、重度视力低下占视力低下的88.19%。结论:章丘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率较高,视力低下程度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0年18期 v.22 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产前保健,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

    李珍;

    2010年18期 v.22 2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图书馆与信息技术

健康教育

  •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史晓慧;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对3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强化教育与指导,制订个体化饮食、运动计划、减肥方案,实施针对性强化教育、心理与行为指导,评价强化教育前后饮食、运动、行为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教育后显示患者的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增加、焦虑减轻、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通过强化教育、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等途径,使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部分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2010年18期 v.22 2406-2407+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田玉丰;陈亚娟;张弘;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西高社区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结果:实验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均明显好转,血压控制理想,并发症、病死率、致残率较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并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18期 v.22 2408-2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聚焦解决模式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张红英;吴伟娥;文万军;郑艳明;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的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评价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医学应对及社会支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屈服"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主观支持方面两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学会利用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了疾病应对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2010年18期 v.22 2410-2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伽玛刀治疗生殖细胞瘤的健康教育

    曹峰;

    2010年18期 v.22 2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科健康教育的实施及体会

    张建红;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对产妇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加深了护患关系的沟通。结论:产科健康教育应当向妊娠初期,甚至孕前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才能事半功倍。

    2010年18期 v.22 2414-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医学检验与临床

医学影像

  • 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

    张怀涛;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volvulus in intestinal malrotation,VI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15例。8例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15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其中10例新生儿采用76%泛影葡胺造影,6例行钡灌肠;4例行CT检查,2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①腹部立卧位平片表现:4例见"双泡征"或"三泡征",小肠内不含气或含气较少;1例见空、回肠换位征;②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完全梗阻5例;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10例,见"螺旋征"。③钡灌肠:回盲部位于右上腹3例,中上腹2例,左上腹1例。④4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3例见典型"漩涡征";1例新生儿CT扫描肠系膜血管及"漩涡征"显示不清。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螺旋征"是其典型表现;新生儿采用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取得良好效果。CT对非新生儿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漩涡征"伴肠系膜根部SMA、SMV正常排列迷失及相伴肠袢走行异常为VIM典型CT表现。

    2010年18期 v.22 2423-2424+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X线诊断方法的对比分析

    赵洪斌;刘丹;

    2010年18期 v.22 2425+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