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长武;陈锐;王占成;蒋云;沈艳;袁柳;李瑾;
目的:探索脑钠肽(BNP)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Sham组)行假手术,滴注生理盐水,观察时间同实验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45分钟,再灌注1小时,滴注生理盐水;(3)脑钠肽治疗组(BNP组):缺血45分钟,再灌注1小时,滴注BNP注射液。分别以地高辛随机引物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bax、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钠肽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P<0.05)明显受到抑制。IR组和BNP组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1),BNP明显抑制bax基因表达(P<0.05),但对bcl-2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调亡加剧,bax、bcl-2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调亡调控,BNP可抑制调亡加速基因bax的表达,因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方面有一定价值。
2010年21期 v.22 2701-2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龙枝;高寒梅;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住院治疗确诊的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组(N=60)进行治疗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0年以上,发现治疗组仍能达到满意的调脂效果,同时治疗组比对照组心血管病事件、再住院人次、再住院天数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脂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调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0年21期 v.22 2704-2705+2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艳君;王鹏;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在老年性高血压、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老年性高脂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老年人血清LP(a)的含量,其中高血压组60例、AMI组40例、高脂血症组30例,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AMI组和高血压组的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血清LP(a)水平与老年性高血压、AMI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临床上应重视其检测。
2010年21期 v.22 2706-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秀荣;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
2010年21期 v.22 2708-2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凌;沈振海;陆昀;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来我院体检和疗养的232名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检测、血生化、Hcy、叶酸、维生素B12检测。以Hcy为因变量,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伴随疾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胃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维生素B12等因素作简单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cy与年龄、UA、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叶酸和UA为老年高血压患者Hcy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提高血清叶酸水平,或降低尿酸水平,可能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血Hcy的重要途径。
2010年21期 v.22 2710-2711+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饶江;由丽;邵伟波;刘颖;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康复治疗相同,rTM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rTMS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2010年21期 v.22 2712-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秦捷;戴新国;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对心脏QT间期的影响程度。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单一给予齐拉西酮和氯氮平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测定QT间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药在治疗第4周末QT间期均延长,但氯氮平组显著延长,两药对QT间期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较氯氮平对心脏QT间期影响小,是较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2010年21期 v.22 2714-2715+2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红军;赵萌;王保君;李顺元;张海涛;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顺序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之间来自我院眼科就诊的POAG患者50例50眼,采用双盲法,检查者A和检查者B间隔4小时对被检查者进行RNFL程序的扫描,每位被检查者扫描5次,取质量清晰信号强度指数较大(均大于50)的4幅图像的RNFL厚度值为当次被检查者的厚度值,次日和隔日进行同样的检查操作。记录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计算检查者A和B测量RNFL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析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两操作者之间变异系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操作者A利用OCT测量POAG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分别为:(2.00±1.02)%、(6.44±1.49)%、(4.34±0.79)%、(5.73±1.22)%、(2.73±0.72)%;操作者B利用OCT测量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分别为:(2.29±0.84)%、(6.23±1.17)%、(4.64±0.86)%、(6.10±0.81)%、(2.99±0.53)%;操作者A、B两者之间利用OCT测量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厚度的C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CT测量POAG患者RNFL厚度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的RNFL厚度的定量检测工具。
2010年21期 v.22 2716-2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莉;邵伟波;由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方法:36例USN患者接受2月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2月后各检查方法的异常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10年21期 v.22 2719-2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平;李志榕;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2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被随机分为瑞波西汀组(30例)和氟西汀组(32例)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HAMD、MESSS评分均较疗前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HAMD评分于治疗第2周末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瑞波西汀较氟西汀起效早。治疗各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波西汀在治疗PSD和促进PSD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2010年21期 v.22 2722-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贤姬;王晓霞;陈金琳;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痘疮样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科就诊的痘疮样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每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日1次口服1周,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日3次口服2周,对照组给予磷酸铝凝胶20 g,日2次口服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6%,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显效率49.0%,总有效率73.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痘疮样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0年21期 v.22 2725-2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英;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近20个月药物流产患者2 980例进行整理,分析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既往分娩方式及辅助用药等不同因素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子宫体疤痕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药物流产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有助于提高药物流产的效果及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21期 v.22 2727-2728+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彩霞;周东哲;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部核磁共振(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MRI表现,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岁。结果:行头MRI检查的42例中,有30例脑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小脑半球等处。以颞叶受累最多见(17例,占56.7%)。MRI可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010年21期 v.22 2729-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霞;苏晓琳;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其疗效、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比索洛尔既能控制心室率,又能改善心功能。
2010年21期 v.22 2731+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延春;吴静;
目的:评价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扫描征象(发病6 h内)。结果:50例中20例表现为阴性,30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现包括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密血管征;灰白质界限不清、豆状核征、岛带征;脑组织大片密度减低区。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可以显著提高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2010年21期 v.22 2732-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哲;肖轶群;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心衰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BNP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心衰组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状况,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0年21期 v.22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文国;郁开朗;
目的:探讨CT对于Fahr's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例临床诊断的Fahr's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CT可清楚显示Fahr's病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结论:根据CT表现,结合血生化检查,Fahr's病大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2010年21期 v.22 2736+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亚芹;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12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心率失常发生情况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的干预情况、发作时间、发作诱因的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PI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应当重视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临床对策。
2010年21期 v.22 2737-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牛峰;孔刚;王学燕;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对治疗空腹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13 mmol/L)的新诊T2DM患者分成两组。在保持原口服药物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32例);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30例),观察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变化,血糖达标情况及血糖波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能迅速平稳达标,血糖曲线波动小,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对稳定全天血糖水平,缩短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优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其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状态,是更为理想的胰岛素基础替代治疗。
2010年21期 v.22 2739+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爱兰;张玲;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脑卒中(卒中组)和68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脑卒中组的抑郁发生率(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82%)(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LD)量表,抑郁患者(79±4.5),非抑郁患者(85±6.2)(P(0.01)。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标准,抑郁组(62.05±4.3),非抑郁组(69.20±9.8)(P(0.01)。伴言语困难者抑郁发生率(88.24%)明显高于不伴言语困难者(50.5%)(P(0.05)。结论:PSD的发生与日常活动能力(ADL)依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伴言语困难者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
2010年21期 v.22 2740-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鑫;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患者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治疗初期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总有效率达98%。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无力、头晕、恶心,多出现在治疗初期,程度轻微,随时间的延续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2010年21期 v.22 2742-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明;朱嗣恒;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对门诊60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吡拉西坦800~1 200 mg/日,联合组吡拉西坦800~1 200mg/日、银杏叶片6片/日。分别于治疗前、6周、12周采用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结果:12周后MMSE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吡拉西坦组。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认知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2010年21期 v.22 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滕受带;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内科年龄>60岁服用利培酮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65例(研究组)与精神科年龄<60岁76例非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1%,对照组为32%,研究组随着年龄增大心电图检查率增高。结论:利培酮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大于非老年患者。
2010年21期 v.22 274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申雪峰;李颖;崔静;崔慧玲;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就诊时立即采集静脉血送检心肌酶,并于入院后1天、3天、7天复查,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送检心肌酶。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时心肌酶即增高,中重度患者增高明显,且与临床中毒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观察心肌酶学的变化有助于了解中毒患者心肌的受损情况,以便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2010年21期 v.22 2745-2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武彦彤;王秀娟;
目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 061例患者中33例庚型肝炎进行了临床分析,探讨我地区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 061例患者,用ELISA法检验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标志物,其中庚型肝炎标志物阳性33例。结果:33例庚型肝炎中单独HGV感染10例,1例为慢性肝炎;9例为急性肝炎,其中7例为急性黄疸性肝炎,2例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9例急性肝炎均有轻度消化道症状,ALT轻中度升高。结论:HGV感染会引起肝炎。
2010年21期 v.22 2746-2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东日;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手术患者(ASAⅠ~Ⅱ)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观察)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B(对照)组控制性降压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的出血量、术毕液体出入量、凝血指标和输血量,及各时间点上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间Hb、Hct于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与稀释前比较,A组血液稀释后的Hb、Hct值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都不同程度输入库存血,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手术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输血量,基本达到在术中不输血或少输血,降低了术中的实际出血量,节约了血源,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了输血的并发症。
2010年21期 v.22 2747-2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宁;万争艳;
目的:评估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的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名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的精神症状患者使用利培酮合并石杉碱甲治疗,疗程8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服药耐受性。结果: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的精神症状在第8周末有效率90%,显效率76.7%,无严重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和失眠,程度多不严重。结论: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的精神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2010年21期 v.22 2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进平;
目的:观察富马酸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入院治疗的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单用富马酸奎硫平治疗,临床观察期8周。采用BPRS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富马酸奎硫平治疗,临床痊愈31例(占88.6%);好转3例(占8.6%);无效1例(占2.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富马酸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0年21期 v.22 2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霞;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在人流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在门诊人流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术中宫颈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行术前镇痛,对照组直接进行人流术。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术中宫颈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对人流镇痛有显著疗效。此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2010年21期 v.22 2751+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迅;
目的:评价利培酮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12周。采用PANSS量表对于疗效进行评定,采用TESS量表对于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利培酮组较氯氮平组少而轻。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效果,疗效相当,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依从性好。
2010年21期 v.22 2752-2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黄群;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9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阴道分娩(19.1%),76例再次剖宫产分娩(80.9.%);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组,但剔除产科指征因素后再次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两组产褥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如病例恰当,应当提倡阴道分娩,可减少产妇经济负担及手术带来身体伤害,但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也相对安全。
2010年21期 v.22 2754+2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丽;关继奎;
目的:探讨骨折导致肺栓塞的防治。方法:统计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骨折导致肺栓塞患者16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及时诊治痊愈出院。结论:对骨折后可能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早期防治是减少死亡率及降低治疗成本的有效措施。
2010年21期 v.22 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太莲姬;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和蓝科肤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61.1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21期 v.22 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岚村;伍绪忠;张永超;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喹硫平(商品名:舒思)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0例,治疗前均经过氯氮平单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75%,显效率为5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10年21期 v.22 2757-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谷玉静;2010年21期 v.22 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爱平;2010年21期 v.22 2759-2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芳;王伟忠;2010年21期 v.22 2760-2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卢斌;刘惠萍;2010年21期 v.22 2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阎飞;董春雷;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的临床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氯沙坦钾组)各29例,持续治疗8周后,治疗前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两组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替米沙坦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其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替米沙坦降低收缩压、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64.9%和63.7%,显著大于对照组(52.7%和54.8%)(P<0.05)。两组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替米沙坦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咳嗽3例,头晕2例。结论: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稳定、不良反应轻、安全耐受性好。
2010年21期 v.22 2762-2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谷玉静;2010年21期 v.22 2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菊芳;张存芳;殷建军;2010年21期 v.22 2764+2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田;王岐本;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并选择性节食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机理。方法:以3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呼吸运动并选择性节食法减肥,分别于第1、2疗程后观察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各项肥胖指标(包括体重、肥胖度、体质指数)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1疗程后为86.7%,2个疗程后为100%。各项肥胖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结论:呼吸运动并选择性节食减肥法为新兴减肥方法,疗效满意,综合性较高,适用于各类肥胖人群。
2010年21期 v.22 2765-2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颖;申雪峰;赵树彪;2010年21期 v.22 2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艳;雷国奎;宋沛;
目的:研究神经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表现,探讨神经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对261例神经症患者与264例正常体检者行TCD检测,记录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病例组TCD异常率为71.26%,对照组TCD异常率为32.20%,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且两组在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一支或多支颈内动脉流速减慢的病例数有差异。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流改变,为神经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神经症患者的治疗应注意改善脑血流循环。
2010年21期 v.22 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良斌;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加替普瑞西酮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雷尼替丁治疗,其它对症处理两组相同。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胃镜下胃黏膜改变。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效率为85.3%(29例);对照组有效率为64.7%(22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加替普瑞酮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效果较好。
2010年21期 v.22 2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亚芳;李兆武;2010年21期 v.22 2770-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鹏;陈艳芬;刘凯;刘杰;曹东伟;
目的:探讨推拿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嘱患者推拿治疗前停用一切降压药,以血压计测定为标准,分别测定推拿前后患者的血压,对效果加以观察。结果:71例患者中,显效61例,占85.9%,有效9例,占12.7%,无效1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结论:推拿治疗高血压起效快、疗效持久。
2010年21期 v.22 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 ] - 孟昭娟;吕新华;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商品名:一舒,江苏恩华药业生产)对躯体疾病所致广泛性焦虑(简称: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20例躯体疾病所致焦虑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6周末对焦虑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85.0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丁螺环酮是躯体疾病所致焦虑有效药物,耐受性好、安全性强,可应用于精神医院及综合医院内科。
2010年21期 v.22 2772-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静;申蕙芸;申雪峰;崔慧玲;王二梅;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40例,检测其入院时(0天),入院后1天、2天、3天和7天的cTnI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两项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天、2天的cTnI及CK-MB,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天后cTnI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K-MB。结论:cTnI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nI与CK-MB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显著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的检出率。
2010年21期 v.22 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春红;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采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时评价两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状态。
2010年21期 v.22 2774+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富平;李芬燕;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从第2周末起,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总消极因素及其相关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010年21期 v.22 2775+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丽萍;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和个性特征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血压控制水平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了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6周末,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控制疾病症状,防止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0年21期 v.22 2776-2777+2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宪慧;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3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入院时进行评估,然后进行6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疗法的综合康复干预,并再次进行评估。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6周综合干预后,HAMD、HAMA评分分别由(17.67±4.36)和(16.93±5.02)降为(11.23±3.11)和(11.76±3.08)(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由85.71%降为46.03%。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给予心理及物理综合干预。
2010年21期 v.22 2778-2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素洁;任文;单秀云;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69名家属进行测评,并对其进行4周(2至4次)的心理行为干预,4周后重新测评。结果: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明显,而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
2010年21期 v.22 2780+2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洪伟;唐勇;张南平;陈惠玲;
目的:调查肢体残疾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84例肢体残疾者和41例健康对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肢体残疾者的量表总分、总均分、十个因子得分等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残疾者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2010年21期 v.22 2781-2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卢自祥;黄高贵;杨振宇;何梅;杨艳晖;张俊;何跃飞;
目的:了解女性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PSSS、TCSQ、SAQ、GSES对197名女性民工进行测试。结果:女性民工SCL-90各因子分值高于中国常模。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分值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消极应对、自我接纳分值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心理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接纳存在相关性。
2010年21期 v.22 2783+2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0月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活行为技能训练;6个月后,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评定工具,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各因子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退缩、精神病性、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退缩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活行为技能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2010年21期 v.22 2784-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琴;
目的:为摆脱长年终身卧床,帮助患者能坐起、坐轮椅,主动推动轮椅前进,到室外活动;饮食正常,大小便顺利排放。方法: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循序渐进的坐起训练;手臂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ADL)以及日夜24小时的整体特殊护理。结果:摆脱了长年卧床的苦疾;睡眠、饮食正常;无褥疮和尿路感染。结论:特殊的精心护理,配合各项增强体质的康复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延长寿命。
2010年21期 v.22 2786-2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润清;
目的:通过对伤残军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制定适合伤残军人不同情况的护理康复计划,提高生活质量并为今后康复护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取问卷的方式,掌握基本状况,运用心理护理,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本期康复疗养的222例伤残军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慢性疾病以及某些并发症,经过短期康复疗养,心身健康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在乡伤残军人实行定期康复疗养,体现了政府亲切关怀,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制定相应对策,以不断完善康复措施。
2010年21期 v.22 2788-2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世红;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心内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443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相关护理。方法: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应急处理;术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等情况,积极防治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8例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29例术中出现急性心肌缺血;36例术后出现局部血肿,2例加压止血后局部出现水泡,23例急诊PC I在开通IRA时出现心前区疼痛。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不断积累相关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手术疗效,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2010年21期 v.22 2801-2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秋娴;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复苏期出现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小儿患者在全麻扁桃体摘除术复苏期间出现躁动的处理和护理措施。结果:35例躁动小儿患者中18例是由于伤口疼痛引起,7例是由于会厌水肿而引起的低氧饱和度诱发躁动,4例由于膀胱膨胀引起,6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结论:小儿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复苏期容易发生躁动,应针对躁动原因作综合而全面分析、对症处理和护理,确保小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复苏期。
2010年21期 v.22 2803+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夕珍;蔡志萍;史广玲;
目的:探讨按摩对提高鼻肠管盲插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9例符合喂养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床边徒手盲插置管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上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置管后经腹部X线证实导管前端到达Tre-itz韧带以下为置管成功。观察终点为置管72 h后。结果:研究组72 h后置管成功率为82.86%,对照组72 h后置管成功率为58.8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采用上腹部顺时针按摩可提高鼻肠管盲插的成功率。
2010年21期 v.22 2804-2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李杰;2010年21期 v.22 2806-2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军民;2010年21期 v.22 2808-2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涛;
目的:探讨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收治的58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成活,2例出现血管危象,再植失败,成活率为96.6%。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做好疼痛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2010年21期 v.22 2809-2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艳玲;张艳梅;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吸烟依赖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人数均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252人,BPRS评分<30分,从中随机抽查140人,对尼古丁依赖者采用Fagerstrom调查表评估>7分有94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生命质量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尼古丁依赖性降低;生命质量,包括运动耐力、记忆力、焦虑和紧张情绪明显改善,P<0.01。结论: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010年21期 v.22 2810-2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丽燕;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药保留灌肠总有效率95%,高于抗生素治疗的81%。结论:合理地选择灌肠液加上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炎症消散和愈合有积极意义。
2010年21期 v.22 2812-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菊美;2010年21期 v.22 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凌娟;2010年21期 v.22 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晓玉;
目的:总结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结果:入院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此类患者不仅要从生理、心理上予以帮助,更要加大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控制,扩大此类物质的危害性宣传。
2010年21期 v.22 2815-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燕;2010年21期 v.22 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合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9例精神病患者合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男性患者多见;大多数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周期性麻痹发作时前驱症状不明显;多是安静或休息状态时发生;发作时多有腱反射减弱、肌力减退、血清钾降低。护理上注重心理护理,避免发作诱因,注意饮食结构调整,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出现严重后果。结论: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痊愈。
2010年21期 v.22 2817+2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婧;段燕;2010年21期 v.22 2818-2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颖晓;郎玉静;王燕燕;赵庆新;
目的:了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53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护理,153例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对患者实施及时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使其了解青光眼的有关知识及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21期 v.22 2820-2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玉琴;袁萍;
目的:为不断拓展护理工作职能,适应走出医院,迈向社会,进入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服务。方法:通过采取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发放慢性病卡、心理咨询、知识讲座、康复指导为一体的优质、方便、经济、快捷的社区服务。结果:2009年1月至9月我院社区进行健康体检5 912人次,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发现患有各种疾病的共1 212人,占20.50%;通过社区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的1 124人,达92.74%(P<0.01)。结论:社区护理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改善了医患关系,改变了坐堂行医的就诊模式,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真正做到了为患者服务。
2010年21期 v.22 2821-2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刚;
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结果:住院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04%。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0年21期 v.22 2822-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崇芳;2010年21期 v.22 2823-2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云;赵兆兰;2010年21期 v.22 2825-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银凤;李艳玲;2010年21期 v.22 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