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经验交流

  • 老年食欲不振62例诊治体会

    曹丽青;

    <正>老年患者以食欲不振为主要原因就诊时,往往病因并非消化道疾病,本文收纳了62例食纳明显减退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寻求其病因,伴随症状,进行分析。

    2011年13期 v.23 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托宁治疗感染性休克25例的疗效研究

    叶辉;

    目的:观察长托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称A组和B组,A组用长托宁治疗,B组用654-2治疗,观察并比较各自临床疗效。结果:用长托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其给药次数少,持续时间长,几乎不影响心率,使用方便。结论:长托宁在抗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明显优于654-2,是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2011年13期 v.23 1625-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建钢板并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胸骨端粉碎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5例临床观察

    王国勤;康秀宣;司艳伟;温应辉;袁和森;

    目的:探索锁骨胸骨端粉碎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的理想的手术固定方式。方法: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3~66岁,平均38.3岁;右侧3例,左侧2例。结果:交通伤3例,坠落伤2例。伤后感胸锁关节部位疼痛、畸形及浮动征;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证实为锁骨胸骨端粉碎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给予重建钢板并克氏针内固定手术,伤后手术时间4 h~14 d,平均42 h。结论:重建钢板并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胸骨端粉碎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优化了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合并锁骨胸骨端骨折的治疗方案。

    2011年13期 v.23 1627-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100例

    车国锋;贾建强;陈勇;

    <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日益普及和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1],过去一些相对禁忌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目前也可通过腹腔镜完成。本组总结100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体会,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29+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必净治疗百草枯中毒5例的临床观察

    穆广安;程吉才;

    目的:评价血必净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06年-2007年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例为对照组,2007-2008年5例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结果:血必净组SaO2及血生化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可保护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011年13期 v.23 1630-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0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的治疗体会

    纪红宇;朱宏;王超一;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3月至2011年1月10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住院时间5~18 d,平均7.4 d。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I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2011年13期 v.23 1632-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泮托拉唑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4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程业军;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既往多单一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近5年来,我们应用泮托拉唑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与单一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3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宫腔镜治疗子宫完全中隔切除术5例临床分析

    王辉;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完全中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5例完全性子宫中隔患者,年龄平均27岁,结合超声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顺利,失血量、灌流液量及吸收量均正常范围,无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随访。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完全中隔的首选方法并能明显改善生殖预后。

    2011年13期 v.23 1634-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例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体会

    杨国超;李琳;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外伤性空腔脏器穿孔。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3例外伤性肠穿孔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3例患者在我院得到明确的诊断并得到正确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应早期饮食管制,并严密观察腹部症状体征变化,随时复查各项检查协助诊断;对高度怀疑内脏损伤患者,应果断行剖腹探查术。

    2011年13期 v.23 1635-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直肠癌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4例临床分析

    刘志中;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14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病例皆经术中留置双腔引流、甲硝唑冲洗及全身抗感染、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14例皆在2~4周内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仔细规范的术中操作对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并发吻合口漏后的处理应及时正确。

    2011年13期 v.23 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猝死5例调查与分析

    董敏莉;陈辉;

    <正>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的患者一部分是由心源性猝死所致,还有一部分死因不详。目前,年轻人猝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组收集了我校2000-2009年发生的5例猝死病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38+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名家讲坛

  • 悟践心理学(连载2)

    李心天;

    <正>四、悟践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强调个性的三素质融合、明确其中各概念的文化内涵(一)心理、精神和心灵三者的诠释(二)人性: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融合而成(三)个性:(人性的个体化)(又称人格),包括三种不可分割的本性:禀质、素养、素质在这一维度上判断他的品质:1.禀质(Diathesis,D)又称"禀性"、"禀赋",是指一个孩子带着父、母各一半的遗传基因来到世上,足月顺产一降生就已具备的做人的各种心理功能。

    2011年13期 v.23 1573-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徐秀梅;刘磊;彭志珍;孙祥义;付林;孙录;

    目的:了解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中山市两所大学的200名单亲大学生及200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及其家长有效问卷176份,完整家庭大学生及其家长有效问卷181份,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完整家庭大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单亲家庭男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男大学生(t=3.17,P<0.01和t=1.99,P<0.05);单亲家庭女大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女大学生(t=4.55;P<0.01)。③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亲密度及情感表达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大学生(t=4.27和4.35,P<0.01),而独立性因子要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大学生(t=5.28,P<0.01)。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完整家庭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家庭因素对单亲大学生的个性有一定影响。

    2011年13期 v.23 1575-1577+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Tiam1、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朱艳丽;刘亮;张雪梅;袁禧先;艾迎春;卓越;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Tiam1、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胃癌组织Tiam1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出现,Tiam1及P53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胃癌组织中,Tiam1及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Tiam1、P53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可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也可成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2011年13期 v.23 1578-1579+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勤人员疲劳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熊波;邵缀芬;柳甜甜;斯银平;

    目的:探讨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66名海勤人员进行量表测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勤人员在疲劳的严重程度上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组(t=-37.93,P<0.01);军官的疲劳程度较士兵和士官相比明显偏重(F=4.74,P<0.01),且更具有情境特异性(F=11.18,P<0.01),并更易导致心理后果(F=9.23,P<0.01);已婚海勤人员的疲劳程度较未婚组明显偏重(t=-2.66,P<0.01);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潜水员的疲劳程度较轻(F=3.40,P<0.05),且较少出现由于疲劳导致的严重心理后果(F=7.68,P<0.01);海勤人员疲劳的严重程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1)。结论: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特点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2011年13期 v.23 1580-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焕信;马金栋;刘国伟;

    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AC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所有被检者进行ACA(IgGI、gAI、gM)检测,计算各组ACA结合指数及阳性率。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ACA-IgG和ACA-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最终死亡的病例中,ACA阳性率为94.4%,高于最终存活者的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8例患者ACA均阳性;61例慢性肝炎患者中,ACA阳性的42例患者有11例分别于15~36个月发展为肝硬化,而ACA阴性的19例患者无肝硬化病例出现。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ACA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与ACA含量高低有关,阳性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年龄偏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可能有ACA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对年轻患者应追踪检测ACA;对慢性肝炎是否发展为肝硬化,AC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提前干预治疗。

    2011年13期 v.23 1583-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124例肾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朱海波;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肾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多排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肾动脉血管成像中的效果评估。方法:对124例可疑肾脏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肾动脉CTA成像,每例均行MPR、MIP、SSD、VRT不同方法三维重建。结果:肾动脉MSCTA显示正常93例,肾动脉狭窄、变异各19例和6例,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6例;MIP可清楚显示肾动脉的狭窄(19/19,100%),MPR可较好观察并测量狭窄程度,SSD、VRT的影像立体感强,很好地反映了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解剖走行。结论:MSCTA技术做为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可清楚显示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枝情况。三维重建时应以MIP为主,与VRT、SSD、MPR等结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2011年13期 v.23 1586-1587+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对照研究

    何震;吴延海;翟长平;

    目的:观察氯硝西泮肌内注射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合用阿立哌唑为对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40例和氟哌啶醇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40例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合用组锥体外系反应、躯体不适症状高于氯硝西泮合用组(P<0.05)。结论: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可有效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症状,不良反应轻微。

    2011年13期 v.23 1588-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培酮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影响的临床研究

    何妙珍;于建华;陈起江;

    目的:探讨利培酮引起的体重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自拟调查及观察项目表,对11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利培酮治疗观察,每2周评估1次体重指数(BM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食量、睡眠量、活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为61.74%(71例),其中78.9%(56例)发生在4~12周;体重增加组的BMI于12周内上升幅度占总升幅的78.48%,20周后上升不再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BMI上升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用药史、食量变化、家庭史、基础BMI等4个因素入选方程。结论:利培酮引起的体重增加在前3个月最显著且至少持续半年,无抗精神病药应用史、有家庭肥胖史、体型偏瘦及用药后食量增加是危险因素。

    2011年13期 v.23 1590-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健康教育小组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的作用

    张连欣;杨志彩;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教育小组形式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按等同、知情原则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而观察组出院后由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给予定期家访及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从能否按时用药,坚持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正确的自我保健,合理饮食等方面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除按时服药外其他四个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各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教育小组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1年13期 v.23 1593-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及有关因素研究

    刘伟锋;张卫敏;黄润泉;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HAMA、HAMD、BPRS、SDSS等量表调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主要照顾者。结果:男女的精神分裂症照顾者可能有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照顾者应对问卷积极因子分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19,P=0.04)。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多数存在不良的应对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家庭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对照顾者本身也有着积极作用。

    2011年13期 v.23 1596-1597+1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张述杰;王美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40例,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比利培酮组小。结论: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更适合于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2011年13期 v.23 1598-1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自体血回输在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黄蓉;张菊明;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75例脾破裂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异体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电解质变化及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输入异体血(299.16±38.65)ml;对照组平均输入异体血(1050.28±72.57)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电解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仅用自体输血者无输血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

    2011年13期 v.23 1600-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彩超联合钼靶在300例早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杨海轩;

    目的:探讨彩超和钼靶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所有在我院由病理检查确诊并行彩超和钼靶检查的3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其彩超和钼靶资料,并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其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早期乳腺癌彩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6.8%,优于彩超或钼钯单项检查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临床疑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应联合钼靶与彩超进行检查,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2011年13期 v.23 1602+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关系

    芦彩霞;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脂肪肝,并且分析其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体检者结合B超、体重、血脂、血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00名体检者中检出脂肪肝125例,其检出率为31.25%。肥胖者其检出率为75%(60/80),高脂血症其检出率为57.14%(40/70)。糖尿病检出率为33.33%(10/30)。经过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控制体重,低脂,低糖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关键。脂肪肝检出率越高,对开展人群健康检查就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B超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手段。

    2011年13期 v.23 1603-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肠内营养制剂的早期应用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李淑英;

    目的:分析比较自制匀浆膳食与肠内营养制剂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自制匀浆膳食组作为对照组,完全采用整蛋白肠内营养剂进行营养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蛋白指标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变化及第21 d两组NIHSS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状态和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第21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自第21 d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21 d两组NIHSS评分结果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的有效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基层中小医院在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施治过程中,有必要更大程度地推广使用。

    2011年13期 v.23 1605-1606+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76例复发性泪道阻塞疗效观察

    李慧俐;余青春;李娜;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丝裂霉毒C药物治疗复发性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76例、97眼泪道激光成形术后复发病例,实行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药物治疗。结果:术后观察随访3个月,对泪道冲洗以泪溢症状为标准,治愈72眼,占74.22%,好转16眼,占16.49%,无效9眼,占9.27%。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丝裂霉素C药物治疗复发性泪道阻塞效果肯定,是临床较好的治疗方法。

    2011年13期 v.23 1607-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应激性生活事件致脑中风58例临床资料分析

    王宪军;

    目的:探讨脑中风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精神科519例中筛查出的58例脑中风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1周内张氏"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脑中风患者中存在重度生活事件刺激因素者18例(31.03%)、中度生活事件刺激因素者31例(53.45%)、轻度生活事件刺激因素者9例(15.52%)。2003年脑中风患病率为18.00%(18/100),2010年脑中风患病率上升至29.82%(29/114),脑中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脑中风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应激性生活事件在脑中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避免和减少吸烟、嗜酒,是减少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基础,加强个体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善工作及生活方式,早期开展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是预防突发严重脑中风发生的根本。

    2011年13期 v.23 1609-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6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杨春云;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神经电生理证实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分析。结果:16例患者同心圆针极肌电图中显示了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发现插入电位延长,及不同程度自发电位,包括少量~大量(+~++++)纤颤电位、正峰电位、束颤电位,同时运动单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神经传导显示轻度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能够帮助提高诊断率及发现亚临床病变。

    2011年13期 v.23 161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陈汉波;付飞;程五福;伍永怀;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7例躯体形式障碍与68例抑郁症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常见躯体化症状患者深入访谈提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与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及首次就医方式差异有显著性,在常见的14项躯体化症状中,8项差异显著。两组的HAMD总分和7个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除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在躯体形式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症组外,其余各项均低于抑郁症组。结论: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各有不同。

    2011年13期 v.23 1612-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后位扩肛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06例

    张强;尤书萍;

    目的:评价后位扩肛加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的效果。方法:采用后位扩肛加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206例。结果:206例患者术后随诊平均23个月,对痔团脱出、便血有效率99.7%。无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后位扩肛加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简单、安全有效,减少环状痔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

    2011年13期 v.23 1614+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57例的对照分析

    寇金爱;张彬;张冬梅;刘爱东;方东海;

    目的:探讨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将确诊为单纯性精神分裂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经1周药物清洗期后应用PANSS量表评分,分别给予博思清,氯氮平治疗,视病情变化调节药量。足量治疗3、6、12、24个月均再次PANSS量表评分。结果:3个月6、个月PANSS减分博思清、氯氮平无显著差异(P>0.05),12个月、24个月博思清、氯氮平PANSS减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博思清PANSS减分较氯氮平显著。结论:治疗单纯性精神分裂症博思清与氯氮平短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1年以上)博思清疗效优于氯氮平。

    2011年13期 v.23 1615-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马海法;胡捷;

    目的:探讨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50 ug,每4小时1次,若出现有效宫缩即停药,最多4次。B组50例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和B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2%和8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开始用药至分娩的平均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下含化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效果优于催产素。

    2011年13期 v.23 1617-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替米沙坦治疗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129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李万全;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0年3月在我院糖尿病科住院的129例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进行两组患者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比较并进性分析。结果:两组T2DM伴高血压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肌苷(SGR)、尿酸(UR)、尿素氮(BUN)、微量蛋白尿(MAU)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替米沙坦治疗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作为治疗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3期 v.23 1619-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重型脑挫裂伤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探讨

    杨利民;

    目的:探讨中、重型脑挫裂伤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重型脑挫裂伤5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3例行早期手术干预,于6~12小时内及时行开颅清除血块及碎裂失活脑组织,去除骨瓣减压,另一组28例给予脱水降颅压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组的愈后疗效高于手术组的愈后疗效。结论:中、重型脑挫裂伤,早期在应用适当药物,严格控制症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时应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从而提高脑损伤的疗效。

    2011年13期 v.23 1621-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应用

    张曦;田景雅;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进行血细胞单采术。结果:行血细胞单采术后,15例真性红细胞性增多症患者血红蛋白中位数210(178~226)g/L下降到169(158~200)g/L,颜面部绛紫色好转,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细胞单采术,其临床效果肯定,能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2011年13期 v.23 1623+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挥鞭样损伤非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刘艳霞;路坦;赵斌;

    目的:探讨颈椎挥鞭样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0例经非手术治疗的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经过9~24个月的随访,非手术后患者的Frankel分级明显得到提高,大部分病例的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颈椎挥鞭样损伤的治疗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1年13期 v.23 1624+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抑郁情绪对牙周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乃川;张舒;胡德渝;

    <正>牙周病是一种遍及各年龄段,主要侵及牙周组织导致一系列炎性症状的疾病。其主要以进行性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龈退缩等临床表现为主。牙周病可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产生疼痛,最终导致牙脱落[1]。牙周病的最主要病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细菌粘附于牙面和结合上皮表面。

    2011年13期 v.23 1639-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静脉采血研究进展

    李荣;

    <正>新生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常需要反复多次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为临床诊断、抢救、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目前临床采集新生儿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乃至后囟等部位,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静脉采血部位和最佳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2011年13期 v.23 1642-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药治法进展

    丁雨红;兰智慧;

    <正>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1]。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常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以每年冬春季多见,主要症状是呼吸衰竭,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

    2011年13期 v.23 1645-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周书;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ar carcinoma,PH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PHC的患者约11万人,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由于其发病隐匿,患者确诊时大多已经属于中晚期,能够手术治疗的不足20%,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平均生存期仅7.5周。而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PHC有一定的疗效,已经成为临床治疗PHC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仅就近年来中医对PHC的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47-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种植体生物学宽度形成与骨吸收的关系

    韩静;齐翊;

    <正>口腔种植学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整合方面。由于种植体支持的全口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修复的长期效果肯定,自上世纪90年代起,种植体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修复个别牙缺失。口腔种植学的研究重点已不再是种植体能否成活,而是能否达到象天然牙一样的美学效果。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治疗缺失牙的最终目标是恢复由牙齿缺失而丧失的美观和功能。

    2011年13期 v.23 1650-1653+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之间的研究进展

    吴碧辉;冷嫦娥;蒋贵林;

    <正>近年来,不孕不育患者逐年增多,这困扰了许多家庭,引起诸多矛盾,使之由一个医学问题也变成社会问题。医学调查发现,不孕症的各种因素中,输卵管因素约占1/3,以往认为输卵管炎引起的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淋菌和非淋菌性中的衣原体等,随着医学的进步及检验手段的提高,对输卵管炎的病因有了新的研究,即现在好多报道指出支原体也是一种主要病原体,尤其见于性活跃性紊乱和怀孕妇女,现对此做一简要阐述。

    2011年13期 v.23 1654-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心理与健康

  •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李国琴;

    目的:评价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以全方位整体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周末,采用产后抑郁评分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结果:产妇产后6周末,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8.33%;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175,P<0.05)。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011年13期 v.23 1656-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

    李道洋;李百艳;熊江容;孙旱雨;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方法:对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患者配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的因子分,首次发病患者配偶与复发患者配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且与社会支持及住院次数有显著关系。

    2011年13期 v.23 1658+1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陈红;

    <正>我国科学工作者张伯源等根据我国的特点编制的"A型"性格问卷应用临床和科研工作以来,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A型行为类型是构成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但是A型行为类型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如何?却报导甚少。为此作为精神科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对性格类型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2011年13期 v.23 1659-1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采编记者心理状况初探

    周天红;孙凌;

    目的:对采编记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名采编记者进行评定,将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性别比较。结果:采编记者强迫症状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t=2.66和t=2.10,P均<0.05)。女记者焦虑症状因子分高于男记者,差异有显著性(t=2.08,P<0.05)。结论:采编记者的心理状况相对良好,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估计与职业要求有关,女记者较男记者更易产生焦虑。

    2011年13期 v.23 1661+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残疾与康复

  • 功能训练与针药结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性截瘫4例

    邢政;邢丹智;

    <正>脑源性截瘫是由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某一部位肌肉松弛,肌张力下降,造成患者行动不便,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4例脑源性截瘫病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13期 v.23 1662+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并发症453例的影响

    陶华;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的影响。方法:906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3例和对照组4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过程中即时观察和记录每个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结果:在不同护理过程中,治疗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均晚于对照组(P<0.05~0.01),且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其恢复。

    2011年13期 v.23 1663-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医院管理

  • 精神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认知与探讨

    林建文;王俊英;

    目的:讨论精神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的有效对策。方法:随机抽取重性精神科男、女患者各1个,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重性精神科住院患者,由于护士的健康教育到位及时,总体反应良好。结论:精神科健康教育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又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及家庭负担,有利于疾病康复,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2011年13期 v.23 1666-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调查报告

  • 护士观察量表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调查

    俞玮;秦虹云;

    目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身心护理。尽量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方法:应用护理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和评定,比较患者住院各阶段的NOSIE评分。结果:第3周到第5周之间各方面护理应加强,男女患者存在不同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照顾和帮助。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应该从生理、心理、住院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等方面展开。

    2011年13期 v.23 1668-1669+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普陀区医学心理咨询现状调查

    王舜琏;张娇娇;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普陀区基层卫生机构心理咨询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信函调查方式,发出调查表17份,以频数统计和类属分析的方式分析资料。结果:显示区基层卫生机构拥有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人才,但大多数未曾从事心理咨询服务,而且以上卫生机构均无医学心理咨询的执业范围,以及一个有效的执业环境的保障。结论:普陀区存在一定的心理咨询人才的浪费现象,并且缺乏一定的医学心理咨询的职业化机制。

    2011年13期 v.23 1670-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中药

  • 推拿结合杠杆拔伸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

    李正年;李南生;邓事娟;

    目的: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同时又是容易治疗的一种。用推拿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运用推拿配合杠杆拔伸法能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43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推拿方法,治疗组22例采用推拿配合杠杆拔伸法。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治愈率23.81%,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治愈率40.90%,总有效率95.45%。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推拿配合杠杆拔伸组都明显高于推拿组,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推拿配合杠杆拔伸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2011年13期 v.23 1672-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学术交流

  • 他山之石-日本养老服务的启示

    彭红燕;刘友华;邓荆云;关洪林;

    <正>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人口老龄化问题由来已久,其老年福利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法制化、社会化程度和福利服务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借鉴该国老年福利制度,探索、推进符合中国国情、武汉市特色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事业是一件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有幸赴日本进行学习培训,实地学习和工作中,听取日本部分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的讲解与分析;实地考察各级福址设施;详细了解各福址设施的人员配置、服务内容、护理模式、工作程序及管理特色。

    2011年13期 v.23 1675-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功能定位及运行方式探讨

    祁国阳;曹叶丽;管红波;

    <正>康复医学自19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发展,80年代传入我国发展至今,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理论和技术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康复医学价值观方面也有了新的观点,西方康复医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经验较为成熟的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失认、失用及认知康复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西方的康复医学更注重肢体局部的功能恢复,而对其全面康复涉及的并不多。

    2011年13期 v.23 1677-1678+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方崇芳;杨世平;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用NOSIE量表、服药依从性评定表测评对比。结果:NOSIE量表中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抑郁因子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重返社会。

    2011年13期 v.23 1679-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术后放疗模拟定位及健康教育

    毛梅桂;陆静;朱莉;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加放疗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相互配合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在我国对乳腺癌仍以标准根治与改良根治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因此对这些患者所采用的都是术后辅助性放疗,此时放疗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降低局部和区域肿瘤的复发率来提高其长期生存率[1]。

    2011年13期 v.23 1681-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病例报告

  • Crouzon综合征1例

    叶志宏;

    <正>患者,女,8岁,因"先天性颅骨畸形"收入我院,病史及家族史不详。体格检查:36.8℃,脉搏:98次/分,呼吸:26次/分,体重:13 kg,身高90 cm,头围:48.5 cm,胸围53 cm。

    2011年13期 v.23 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精神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术后护理对策研究

    邹锦萍;王俊英;

    目的:探讨运用精神疾病专科护理与手术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患的患者实施手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2009年手术样本共计60例,按照是否具有精神疾患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在术后护理方式上的不同,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精神疾病专科护理与手术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正常人群按照一般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精神障碍患者组的一级护理天数比正常人群多3~5天,P<0.01,二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患实施手术的患者,在术后采取精神疾病专科护理与手术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一级护理时间,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2011年13期 v.23 1683-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肾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许学珍;郭军;丁瑜;

    <正>肾损伤多由严重创伤导致,由于其发生突然,损伤严重,多合并有其它脏器的损伤,甚至发生严重的休克,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原则上是抢救生命,保留患肾,但对于损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需行手术治疗。现将急救和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85-1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8例服毒自杀患者洗胃的舒适护理

    曹素琴;张保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服毒自杀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8例服毒自杀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实施个性化的舒适护理。结果: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服毒自杀患者插管洗胃过程中,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服毒自杀洗胃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赢得抢救时间,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改善护患关系有较大的意义。

    2011年13期 v.23 1686-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影响

    郭秦杰;申竹萍;原忠青;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09年我院就诊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做为观察组,入院后即给予常见并发症的早期护理干预,将2004~2006年我院就诊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做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2%,对照组为39.73%。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1年13期 v.23 1688-1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在53例婴幼儿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作用

    钟秋莲;张锦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06例应用超声雾化治疗的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全过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雾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发生频繁剌激性咳嗽、气促、烦躁的不良反应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减少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1年13期 v.23 1690-1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雾化吸入并超短波在70例小儿重症肺炎恢复期的应用及护理

    曾菊华;黄玲华;薛婷;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并超短波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恢复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住院重症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常规综合治疗为对照组,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并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并超短波运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恢复期的治疗,能够快速有效清除支气管内的痰液,控制肺部的炎症,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2011年13期 v.23 1691-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术中护理

    李素香;朱彩珍;钟凤兰;廖娥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中护理。方法:对48例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体位训练,术中体位摆放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完善器械设备摆放,有效预防术中并发症。结果:本组取得满意疗效,没有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中患者安全。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术前护理,有条不紊的术中配合能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011年13期 v.23 1692-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68例食管癌术后气管切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胡艳霞;刘彦中;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气管切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气管切开68例(A组),并于同期未气管切开5 058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男性、高龄、术前伴有慢支病的患者比例高于B组。68例食管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获治愈。结论:男性、高龄、术前伴有慢支病是食管癌术后气管切开的高危因素,加强人工气管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2011年13期 v.23 1693-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塞米松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观察与护理70例

    贾俊英;贾俊清;

    <正>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对70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早期应用地塞米松配合常规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70例70只眼,均为单眼,年龄11个月~61岁,平均32.5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

    2011年13期 v.23 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王国华;

    <正>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持续或反复作用而致的弥漫性肝损害,2010年1月至12月我们对168例肝硬化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教育,明显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2011年13期 v.23 1696+1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例眼化学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毕重丽;于奇志;

    目的:探讨眼化学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及时彻底冲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做好疼痛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并发轻度角膜斑翳2眼。结论:眼化学伤患者加强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减轻眼部疼痛与不适,明显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

    2011年13期 v.23 1697-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吴皓月;

    目的:提高治疗烟雾病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技术水平。方法: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总结。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配合,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1年13期 v.23 1698-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8例骨科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结果比较

    李香兰;

    <正>褥疮是长期卧床或者坐位(如轮椅)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力压迫与身体摩擦使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组织出现缺氧缺血、营养缺乏严重,使皮肤失去正常的防御功能,形成局限性浅表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又称压迫性溃疡或营养性溃疡[1]。分为外源性、原发性、内源性及继发性等多种类型。

    2011年13期 v.23 1699-1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97例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护理

    刘颖;王晶岩;王吉平;崔广凯;

    <正>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ceolar lavage,BAL)是应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一项新技术,已成为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1]。本院自2006年起开展BAL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5例超声刀联合化疗药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张燕;

    <正>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之比为2.5∶1。一旦出现症状而就诊时肿瘤已属中晚期,生存时期比较短[1]。因此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采用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

    黄恒霞;

    <正>胆汁返流性胃炎主要是由含有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及胰腺分泌液、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返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1]。西医治疗疗效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1年13期 v.23 1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