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素红;
<正>麻痹性痴呆是神经系统梅毒中最常见的一类慢性脑膜脑炎,它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大脑实质,同时也可涉及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并引起躯体功能的衰退,最后导致麻痹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减退和个性变化[1]。麻痹
2012年05期 v.24 508+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丹;
<正>患者,男,66岁,工人。因反应迟钝,胡言乱语10余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反应迟钝,胡言乱语,不认家人,不知道自己在哪,记忆力差,伴头晕,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言语不利,无肢体活动不灵,无发热,无
2012年05期 v.24 637-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维红;
<正>患者女,43岁。4年前双手背、脚背瘙痒,经搔抓后出现成群米粒大皮肤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上覆少量鳞屑,自涂各种软膏(具体药名不祥),瘙痒有所缓解,但病情时轻时重,且皮损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渐累及全身。患者平素体健,做农活。家族成
2012年05期 v.24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路弘;
<正>患者女,31岁,以"右半身麻木1年,左面瘫,左耳听力下降2个月,头痛加重1天"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半身麻木,以右手首发,随之右上、下肢,右半身麻木,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就诊,行MRI检查,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近2月来,患者出现左面瘫,左耳听力下降,双眼向右斜
2012年05期 v.24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飞;李玉凤;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的特点及其对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纳入60岁以后起病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DSM-Ⅳ)的抑郁症患者32例和正常对照32名,实验组给予米氮平治疗6周,实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均进行EEM测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前较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均明显降低(P<0.05),而实验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NEF和RSS均无明显差异(P>0.05);以治疗6周后HAMD总分减分率≥50%为有效进行分组,有效组(n=19)较无效组(n=13)RSS明显增多(P<0.05)。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EEM异常,EEM可作为反映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病情和疗效的一项生物学指标,米氮平是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物,特别是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恢复有较好地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05期 v.24 513-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阎威;梁正宇;张洪涛;
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吸烟以及饮酒这些危险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家族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危险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不同,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012年05期 v.24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文;和西波;陈玉辉;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28天每天1个小时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原有药物治疗;在研究结束后进行心理治疗,以符合伦理学原则。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HAMD量表评分观察焦虑抑郁疗效变化。结果:研究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总分[(8.00±1.19)分,(5.05±0.28)分,t=13.430,P<0.001]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HAMD量表总分[(5.05±0.28)分,(4.04±0.36)分,t=-4.375,P<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周随访研究组HAMD量表总分[(8.00±1.19)分,(4.60±0.42)分,t=5.760,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在12周随访时疗效依然存在。
2012年05期 v.24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业华;胡俊艳;吴迎春;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45例和利培酮组47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86.7%,利培酮组分别为68.1%和85.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体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结论: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均能引起体质量增加。
2012年05期 v.24 5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腾丽娟;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病自杀人群的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与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疾病类型和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自杀组患者的已婚率高于未自杀组,且平均发病年龄高于未自杀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与自杀关系较为密切的精神疾患。结论:已婚和负性生活事件是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也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2年05期 v.24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陶领钢;黄峰;周云;李启斌;梁皓明;李广林;韦红日;周丽君;冯启明;
目的:了解桂林市≥15岁城市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2007年7至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桂林市3个城区1 260名、≥15岁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中文版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完成调查1 155人,调查完成率为91.67%%。≥15岁城市居民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和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29.44‰和30.30‰。按终生患病率排列,前2位的病种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1.26‰)和心境障碍(7.79‰)。女性总终生患病率为31.99‰,高于男性的2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MH=0.029,P=0.864)。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总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是桂林城市居民主要精神疾病,应针对其开展防控干预工作。
2012年05期 v.24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涛;武景霞;于纪泽;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合并奎硫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均分进入拉莫三嗪合并奎硫平组及奎硫平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TESS量表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均有效,拉莫三嗪合并奎硫平组一般病理分从第2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阴性症状分从第4周末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均低于奎硫平组(P<0.05或P<0.01)。(2)治疗第12周末拉莫三嗪合并奎硫平组有效率高于奎硫平组(P<0.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合并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组复发率低(P<0.05)。结论:拉莫三嗪合并奎硫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2012年05期 v.24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芙蓉;洪二郎;王海霞;崔洪梅;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1年3月26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324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181例,女性143例)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16.7%;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者55.2%,以利培酮最常用(28.4%);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者27.8%,以利培酮联用氯丙嗪最常用(10.8%);联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者0.3%。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排在前3位的是: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无重大剂量用药者。③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者9.3%,使用情感稳定剂者9.6%,使用抗抑郁药者0.9%。结论:本调查提示目前我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合理,氯丙嗪等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仍较高,与相关经费投入不足有关。
2012年05期 v.24 534-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应春;王振英;宋景贵;王长虹;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组)32例,对照组(阿米替林组)32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第1周末和第6周末对主要抑郁症状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各时段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和2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6周末除对照组自责、自杀念头症状检出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两组其他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为46.9%(x2=4.43,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米氮平起效明显快于阿米替林,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而轻,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优于阿米替林。
2012年05期 v.24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荣莉;张伟娟;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0年,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数量逐年递增,以肇事行为为主要收治原因,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疾病类型。结论: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012年05期 v.24 53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晶璟;盛嘉玲;高慧;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人,在常规药物治疗下研究组予以综合干预,疗程3月。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评定量表、血脂生化检测。结果:研究组甘油三脂检测值及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评定量表分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并发高血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5期 v.24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信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的社区家庭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海伦市五个区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家庭治疗患者。用阿立哌唑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2、4、8、10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核心症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PRS量表治疗前后核心症状显著降低(P<0.01);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不良反应轻微,无镇静、嗜睡作用。结论:阿立派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好,用药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值得社区家庭治疗推广。
2012年05期 v.24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占博;王玉霞;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脑电图检查结果与64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脑电图异常率为37.5%,对照组为10.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饮酒时间、饮酒剂量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而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大脑损害发生率高。且饮酒年龄、饮酒时间及日饮酒量是影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2年05期 v.24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任昌;朱琼;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使用75~150 mg/d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6周,在0、2、4、6周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并评定疗效,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缓释片能显著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治疗结束时显效率达60.0%,有效率达8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体重增加。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对广泛性焦虑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2012年05期 v.24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贤玲;向东方;冯燕华;徐扬;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02月我科MECT过程中救治的86例缺氧患者,应用SpO2监测指导氧疗和吸痰等急救措施。结果:轻、中度缺氧患者经及时处理,缺氧状态均得到完全缓解;7例重度缺氧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缺氧状态也得到有效缓解,无意外死亡病例。结论:在MECT过程中,SpO2监测能迅速及时反映患者缺氧情况,并有效指导护理人员吸痰、给氧等的具体操作。
2012年05期 v.24 548-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铭涛;陈斌云;罗传琳;沙俊杉;刘晓霞;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5.87%,有效率89.66%,利培酮组分别为75.86%,93.1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但阿立哌唑组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及月经紊乱/泌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而口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显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一定异同,临床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药物。
2012年05期 v.24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谌德荣;
目的:探讨右旋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录本院住院"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2例,右旋佐匹克隆片3 mg口服每晚一次,对照组48例予以阿普唑仑片0.8 mg口服每晚一次,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定疗效。根据体查、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不良反应报告等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佐匹克隆片是治疗失眠症疗效和安全性良好的药物。
2012年05期 v.24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耿松;沈仲夏;
目的:观察安非他酮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的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成安非他酮组(n=30)和帕罗西汀组(n=30),治疗持续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同时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33.3%和30%,有效率83.3%和86.7%,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安非他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安非他酮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安全性优于帕罗西汀。
2012年05期 v.24 55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卫;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齐拉西酮组13例,奎硫平组24例,阿立哌唑组27例,利培酮组5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四组之间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组体重增加、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月经紊乱方面高于其他组。结论:阿立哌唑、奎硫平、齐拉西酮、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疗效无显著差异。
2012年05期 v.24 556-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辉;陈春武;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年龄≤14岁患儿以阿立哌唑治疗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平均治疗剂量为(10.25±2.05)mg/d,总有效率为94.1%,不良反应小。结论:对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5期 v.24 558-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艳丽;苏雪姣;
目的:分析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病变早期的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分析65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同期65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组IgG与Ig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IgM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关注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2年05期 v.24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红;彭曙辉;王国民;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70例进行血糖监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低血糖18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而且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常见疾病为窒息、黄疸、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感染,喂养困难、巨大儿。结论: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应尽早喂养或鼻饲,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
2012年05期 v.24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卓克娅;李宇;
目的:探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病例中符合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用药前后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评价分析的400例设为治疗组;和同期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评价分析的病例4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与非抗精神病药物组之间以及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之间对心肌损坏的心电图表现。结果:1.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自治疗第2、4周末,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5),心电图其他异常(P﹥0.05)均无显著差异。2.利培酮(145例)组自治疗第2、4周末,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1或P﹤0.05)有明显差异,心电图其他异常(P﹥0.05)均无显著差异。3.奥氮平、阿立哌唑、奎硫平、氯氮平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非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1或P﹤0.05),心电图其他异常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对心血管系统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2012年05期 v.24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国华;李光哲;韩磊;姜勋;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患者稳定期的生活质量及其高与低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脑外伤后稳定期患者46名中筛选生活质量高与低的患者各15名后在患者亲属中根据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设为对照组,通过QOLI、SIP、PIL、HISC、NRS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生活目的,主观及客观神经行为评价。结果:1)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正常人的三分之一(66.1±23.4:6.5±2.5),社会功能及生活目的比对照组较低,主观及客观神经行为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1)。2)生活质量高的患者在外伤前后的智能上显著高于生活质量低的患者(P<0.05;P<0.01)。3)生活质量高的患者在社会功能,生活目的上显著高于生活质量低的患者并且主观及客观症状少于生活质量低的患者(P<0.01;P<0.05)。4)重度脑外伤患者比中度脑外伤患者在社会功能障碍与主观症状尤为突出(P<0.05;P<0.05),但在生活质量,生活目的,客观症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外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稳定期也明显低于比正常人,生活质量高的患者比生活质量低的患者在外伤前后的智能要高,外伤程度低,社会功能和生活目的高,主观及客观症状更少。
2012年05期 v.24 56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依;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寻找有效干预策略。方法:选取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进行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干预。采用自制《小组工作成效评估表》在小组结束时评估干预成效;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评估问卷》进行前后测,于入组前、结束时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结果:(1)小组达到预期干预目标,干预成效显著。(2)干预结束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小组干预前显著提高。结论:小组工作方法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2012年05期 v.24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席培林;
<正>斑痣性错构瘤病也称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组源于外胚层组织和器官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独特的皮肤损害、畸形和神经系统肿瘤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心脏、肺、肾脏、胃肠道和骨骼也可受累,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形态及功能异常[1]。
2012年05期 v.24 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明霞;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50~70 kg。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50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及麻醉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镇静过度,术后1~48 h两组间vas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 h、6 h恶心呕吐发生率都较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生命体征、心率和呼吸频率两组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及安全性,且心血管的稳定性好,不良反应低。
2012年05期 v.24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冬琴;陈凯;刘有平;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禁烟管理后精神病患者的吸烟情况,探讨有效的禁烟管理方案。方法:将160例有吸烟习惯的院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在病区内进行为期3年的吸烟管理,采取逐步控烟措施至完全戒烟的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戒烟的感受。结果: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干预下对精神科住院吸烟患者的禁烟管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2012年05期 v.24 572-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文;禚传君;
<正>社交恐怖障碍(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行为障碍。西方国家的年患病率在7.1%~12.1%之间,最高达16%[1],终生患病率4%~5%,其中50%多在童年期发病[2]。我们国家虽然缺乏此类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部分调查显
2012年05期 v.24 57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建文;
<正>强迫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一类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与遗传、心理因素、神经生化、神经解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据调查该病在社区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为2.4%[1]。大多数强迫症患者现在都能接
2012年05期 v.24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西波;
<正>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指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症状发作反复间歇交替出现或循环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年发病率约0.5%~1%[1]。目前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双相障碍的发作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
2012年05期 v.24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丽梅;
<正>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和临床症侯群,代谢异常主要包括高血糖、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MS患者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非MS患者3倍,且病死率增加5~6倍[1]。2005年国际糖尿病
2012年05期 v.24 583-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坤;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复杂,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饮食作为一种干预措施,影响老年痴呆的病情发生和发展,影响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人群研究发现均衡适量的营养摄入能够预防认知功能衰退,而过度营养或营养不足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的衰退。营养物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尚处于人群观察、动物实验与理论构建阶段,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是饮食干预作为相对安全和容易实现的方法来对抗老年痴呆,是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对已患老年痴呆的患者,通过基本的饮食照顾干预,能够确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为痴呆老人照顾提供依据。
2012年05期 v.24 587-588+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翠红;于志红;魏怀颖;张洁;朱红梅;
目的:采用团体辅导模式对网络成瘾中学生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从威海市两所城区重点中学和两所城郊普通高中筛选出30名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分均在6分以上。采用结构式、同质性团体的形式,从认知、情绪、行为、社交技能等方面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多形式的心理干预。用网络成瘾倾向问卷、MHT、SCL-90等工具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MHT评定除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两个因子外,其余六个因子得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网络成瘾倾向问卷得分亦有明显下降(P<0.01)。团体辅导后SCL-90量表的总分、因子分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增进心理健康、减少上网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05期 v.24 589-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唐岩;张轶杰;黄芹;付荣;李志鹏;栾利昆;
目的: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分层抽样,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4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μ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与合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在相关分析中,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行为因子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焦虑因子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合群因子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负相关;幸福与满足因子与父母偏爱被试呈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总分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相关性。
2012年05期 v.24 592-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曙亮;
<正>认识领悟疗法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古城门诊部的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和他的小组创立的。他们将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原理与中国人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这一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心理分析治疗方法。所以,认识领悟疗法又被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国内同行也有人称之谓"钟氏领悟疗法"。
2012年05期 v.24 595-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杰;王瑛;王晓慧;宋瑞华;
目的:了解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疗效、家庭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由精神科医师运用问卷对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进行问题评定,并与同期非离异家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离异家庭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疗效相对较差、不良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较非离异家庭多。结论:对离异家庭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2012年05期 v.24 59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震;齐艳梅;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量表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的MMPI分值以D为最高,其次伴有Hy、Pd、Pt、Hs、Pa、Sc、Si的增高,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P<0.01);Ma、Mf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的发生与个性基础有关,MMPI对评价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和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
2012年05期 v.24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越;王涛;王娇;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癔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自护组(研究组20例)及传统护理组(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应用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发病时和康复出院后各评定一次,分析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自护组的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护模式能提高癔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2012年05期 v.24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彩霞;朴轶峰;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原因,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115例合并传染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传染病包括:乙肝61例,肺结核45例,梅毒4例,HIV1例,感染性腹泻4例。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把好入院关口,加强患者有效隔离,做好环境、物品、排泄物消毒,及时进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加强职业防护,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有效控制院感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012年05期 v.24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陆青;张素专;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家属陪护不利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方法:对368名精神病患者陪护人员对病房安全管理、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与影响病房安全管理、影响病房规范化管理、影响工作秩序、防碍正常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精神病患者陪护人员正确管理,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效果。
2012年05期 v.24 628-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秀敏;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研究组80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于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的第12个月末各进行一次精神科量表(包括BPRS、GAS、CGI-SI)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经社区护理随访1年前后BPRS、GAS、CGI-S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经一般护理干预随访1年前后BPRS、GAS、CGI-S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于随访1年后的BPRS、GAS、CGI-S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社区护理,可有效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及住院的风险和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2012年05期 v.24 630-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巧玲;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减少因护理病历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和事故。方法:随机抽查我院住院病历与终末护理病案共100份,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的规定和要求,重点抽查了体温单、医嘱单、长期医嘱执行单、护理评估单、精神科标准教育计划单与护理记录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探讨。结果:100份护理病历中,护理评估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的缺陷相对较多。结论:通过病历抽查和质量评比的方式使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减少护理文书中的缺陷,尽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2012年05期 v.24 63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华瑛;
<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起病年龄较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并逐渐发展成妄想,妄想内容常脱离现实,患者却坚信不疑,不能以道理说服。同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
2012年05期 v.24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淑云;
<正>1病例患者,男,26岁,西丰县农民,于2011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因自家3头大牛被别人毒死(其中两头母牛已怀犊),着急上火,当夜未眠。第2天下午表现卧床不动,不说话,不吃不喝,也不知入厕。家人担心,抬来我院就诊。检查:患者卧于床上,呼之不应,推之不动,但双眼可四处转动观察。
2012年05期 v.24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黎孔琼;
<正>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国结核防治工作形式相当严峻,2005年和2006年我国结核病的发病数和死亡人数均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1]。18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于体格发育、内分泌系统变化很大的青春期,其年龄也处于
2012年05期 v.24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静巧;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做好对青年期有自杀征兆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尽快摆脱自杀的阴影。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对青年期有自杀征兆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配合治疗,摆脱了自杀的阴影,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恢复自信心,走上健康生活之路。结论:对有自杀征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
2012年05期 v.24 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