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忠平;李质馨;潘晓燕;田洪艳;金玉姬;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酒精灌胃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对酒精所致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酒精灌胃)和给药组(酒精+淫羊藿苷灌胃),每组10只。给小鼠连续灌胃5周,取其股骨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淫羊藿苷能显著降低酒精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淫羊藿苷对酒精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4年19期 v.2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洪祖;崔二龙;张红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0例行MECT治疗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E-P组)、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意识消失时(T1)、治疗即刻(T2)、治疗后1min(T3)、3min(T4)、5min(T5)的HR、SBP、DBP,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记录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注射疼、恶心呕吐、分泌物过多不良反应。结果:T1时3组SBP、DBP明显低于T0时,HR、RPP明显高于T0时;T2~T5时P组SBP、DBP、HR、RPP明显低于E-P、E两组,且E组HR、RPP高于E-P组,T2~T3时SBP、DBP、HR、RPP明显高于T0时,T4时E、E-P组SBP、DBP、HR、RPP明显高于T0时,P组DBP、HR、明显高于T0时,RPP明显低于T0时;T5时E组HR、RPP明显高于,E-P、P组SBP、DBP、HR、RPP明显低于T0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疼P组明显高于E-P、E组(P<0.05),分泌物过多E组明显高于E-P、P组(P<0.05),恶心呕吐3组患者无差别。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应用于MECT麻醉优于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
2014年19期 v.2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佳;孙媛琨;
目的:探究值夜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随机选取400名值夜班护士,采用马斯勒倦怠量表(MBI)400对名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评估,并与Maslach常模进行比较。结果:374名值夜班护士中有较高比例护士在马斯勒倦怠量表(MBI)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上有较高得分,且在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倦怠程度尤为显著,有79.12%的护士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大专学历、中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护师的个人成就感与护士、主管护师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值夜班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建议医院护理部关注护士的工作倦怠感,采取适当措施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从而也提高护理质量。
2014年19期 v.26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智光;苏应龙;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对照组)的7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尿酸的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尿酸水平。将研究组患者依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对其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1脑梗死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清尿酸升高分别为47例和20例,血清尿酸分别为(438.5±78.9)μmol/L和(362.8±81.1)μmol/L,脑梗死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结论:尿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19期 v.26 8-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静怡;蒋久怡;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TBIL)生化指标在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幼儿中有无肝细胞损伤的参考价值。方法:检测13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和50例非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HCMV-IgM、ALT、AST、GGT和TBIL各项指标,用SPSS17.0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巨细胞病毒感染组ALT、AST、GGT、TBIL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AST、GGT和TBIL升高对判断巨细胞感染是否有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示治疗时应注意保肝治疗。
2014年19期 v.26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闻荣海;刘史;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添加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TRD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n=37)和坦度螺酮组(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n=37),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TRD患者明显优于联合坦度螺酮,且起效较快(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且相似(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TRD起效较快,与丁螺环酮相比,坦度螺酮对添加治疗TRD的增效作用不明显,这可能源于两者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不同所致。这些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2014年19期 v.2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志鹏;邹锦山;蒋秀琴;林金森;林永和;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宣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治疗。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测评。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自知力总分和对目前、过去症状认识的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三项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基本无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治疗能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
2014年19期 v.2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影;邵晓林;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酞普兰)和观察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后,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各因子PANSS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4年19期 v.26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毅;陈彪;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5例患者,3例呈膨胀性改变,2例呈溶骨性改变伴软组织肿块形成,病变区信号不均匀,增强呈环形强化。结论:骨韧带样瘤是一种罕见骨肿瘤,在CT、MRI没有特征性表现,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注意与其它骨肿瘤进行鉴别。
2014年19期 v.26 20-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朴金花;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TNF-α238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延边地区朝、汉族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损伤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TNF238基因多态性,计算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朝鲜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TNF-α238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9%、1.0%,两者之间基因多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TNF-α238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89%、1.11%,两者之间基因多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发生与TNF-α238基因多态性无显著相关性。
2014年19期 v.26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静;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药滴耳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以及滴耳法对鼓膜穿孔愈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鼓膜穿孔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制的中西药滴耳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滴耳剂,以2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听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48.6%和5.7%,听力改善度分别为(15.1±4.6)dB和(-0.1±6.3)dB,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滴耳法可以在鼓膜穿孔的治疗中发挥促进穿孔愈合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听力改善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
2014年19期 v.2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艳红;赵秀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颈丛阻滞一点法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30例相关手术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液注射时程为(3.5±1.4)min,阻滞起效时程为(7.9±1.8)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统计结果(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感觉恢复时程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700.4±15.4)minVS(622.4±18.7)min(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颈丛阻滞一点法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4年19期 v.26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驰欣杰;尹大维;苏醒;荣维君;王永顺;王雪梅;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及治疗4周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9期 v.2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林;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5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无骨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35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8~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0例,C级16例,D级6例。术后分级为A级1例,B级6例,C级10例,D级14例,E级4例。术后JOA平均分较术前平均分增加6.7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无骨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
2014年19期 v.2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宏刚;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延误诊断的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对初诊为"气管支气管炎"而最后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异物吸入史患儿31例,呼吸音改变患儿32例,单侧或单个肺叶呼吸音减弱患儿31例,肺三维CT可见肺叶气肿和气管堵塞。结论:无异物吸入史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2014年19期 v.2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红;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方案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4例(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和对照组45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5.38±2.97)分,ADL评分(52.87±7.3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方案能够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2014年19期 v.26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祯;易坚;
目的:探讨乳癖消片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乳癖消片治疗,经过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激素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肿块大小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雌二醇、黄体生成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孕酮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消片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机体激素水平,缓解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4年19期 v.26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爱民;杨丽;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实施洛丁新治疗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洛丁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丁新治疗高血压对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4年19期 v.2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红伟;李晓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3 7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及研究。结果:在3 7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9%(110/3 762),经开腹治疗处理的患者为29例,占0.8%。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难易程度呈正比,与医师的技能娴熟程度呈反比。
2014年19期 v.2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海;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产妇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观察组产妇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组产妇均予硬膜外麻醉,然后对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7.5±1.4)min,镇痛持续时间:(312±20.7)min,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12.3±2.6)min,无痛平面时间:(8.4±2.1)min,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4年19期 v.2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甦;
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纳洛酮注射液,对比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实验室血气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血气结果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大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下降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典;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干扰素治疗8个月后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身体不适情况逐渐好转,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2014年19期 v.2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维;
目的:探讨眼底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有效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31/6.610,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20,P<0.05);临床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5.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41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眼底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阳;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阿奇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每天给予10mg/kg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0.3~0.5mg/k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能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2014年19期 v.2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家秀;张君;唐郁;
目的:分析并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伴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疾病伴发抑郁或焦虑等情感障碍的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脑血管疾病伴发情感障碍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4年19期 v.26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英;李才香;
目的:对外科急诊中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临床分析。方法:选取80例腹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1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通过及时的抢救治愈14例,死亡1例。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得出,患者急诊救治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在诊断过程中难以作出精准判断,延误了救治时机,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有关病史的详细询问,并借助相关检查进行确诊,以最大程度降低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2014年19期 v.2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燕;李相军;
目的: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眼球穿孔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2型糖尿病合并眼外伤,急诊或择期行眼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下持续注射基础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出现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眼外伤患者手术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和控制血糖,疗效确切,治疗安全,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9期 v.2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文朋;史赵云;张美英;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 250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变,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36例,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19期 v.2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曦;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有无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HCY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CY以及CysC是脑梗死患者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与CysC水平密切相关,且与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2014年19期 v.2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杜星男;
目的:探析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尺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的临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治愈率9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尺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骨折愈合,减少了临床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4年19期 v.2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晓;张振;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进行了Serodia myco试剂盒检测诊断和血常规检测等,并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治愈的患儿为76例,占总患儿的65.5%,显效的有28例,占24.1%,好转的有8例,占6.9%,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血清IgM抗体检测是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判断依据。不能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而应该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2014年19期 v.2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立国;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3h再通率为100%,发病3~6h再通率为76.9%,发病6~12h再通率为75.0%,36例患者中总再通率为86.1%(31/36)。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蔡艳;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共104例,将患者按照就诊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传统下鼻甲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34例(65.4%),好转16例(30.8%),无效2例(3.8%),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27例(51.9%),好转12例(23.1%),无效13例(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传统下鼻甲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会对患者的鼻黏膜组织及其它器官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替代传统切除术,进一步优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4年19期 v.2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磊;
目的:探讨PAS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踝臂指数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3±1.97),踝臂指数(0.98±0.15),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AS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可以发挥更强大的抗氧化降脂效果,改善患者动脉硬化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19期 v.2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科;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血压改善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19期 v.2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安丽;毕雪;梁冰冰;张玚;肖雪冰;
目的:探讨应用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CT)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厚度与角膜瓣厚度的关系。方法:使用OCT测量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角膜瓣厚度,经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术前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
2014年19期 v.2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洁;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现时间效应,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第1周的变化程度要好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第1周的变化程度要好于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少。
2014年19期 v.2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庆阳;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山莨菪碱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84例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保留灌肠。结果:5d治愈率治疗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冬腹泻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宏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并对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的直接征象主要有患者阑尾肿大、壁增厚、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88%。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具有不同的超声像图特征。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隆;王雪莲;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停药原因及相关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因停药再次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在停药原因中,自知力不全或缺乏、病耻感、婚育问题、缺乏药物相关知识及缺乏家庭照顾者为主要原因。结论:针对各种停药原因,可从疾病特点、精神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2014年19期 v.2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杨;
目的:研究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促进本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贤灿;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2014年19期 v.2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红霞;宋瑞华;王海鹏;周晓东;
目的:探讨早期工娱治疗对抑郁症疗效。方法:将18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94例,研究组94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4周后进行工娱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住院1周后进行工娱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56,P<0.001)。结论:早期工娱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4年19期 v.26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天愉;蒋紫娟;张晓红;朱慧敏;
目的:观察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患者并发症与护理。方法:对17例帕金森患者,行双侧脑深部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or,)植入术。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7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肢体震颤僵直缓解,行动迟缓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无异常不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并给予正确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2014年19期 v.2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明月;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外科术后大出血患者再次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行二次手术探查1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二次手术全组病例均成功止血,术前准备平均时间4.5min,手术至控制出血时间3.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0ml,平均手术时间1.5h。结论:在腹部肿瘤外科大出血二次手术中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2014年19期 v.2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艳梅;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围术期宫外孕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取46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在术后24h后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围术期的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了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年19期 v.26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蔡丽勤;王金莲;
目的:对儿科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抽血中运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贝朗动静脉留置针,对2~8周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时间都在1~4h。观察组患儿针对抽血中的不安全因素,抽血期间出现的多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穿刺失败4例,占4%;留置针发生血液外渗2例,占2%;套管针堵塞3例,占3%;静脉炎0例,对照组患儿发生穿刺失败8例,占8%;留置针发生血液外渗5例,占5%;套管针堵塞9例,占9%;静脉炎1例,占1%。结论:通过对动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不安全因素的准确及时的护理,可以极大的降低各项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比率。
2014年19期 v.26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艳秋;李丽;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治疗的相应对策。方法:对3年来100例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内瘘手术患者通过加强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除2例内瘘闭塞外(血管畸形),另外98例患者提高了血液透析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合理规范内瘘护理规程在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期限起着重要作用。
2014年19期 v.26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杰;
目的:为了更好的在精神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讨提高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精神科门诊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品管圈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门诊护士长担任圈长,8名门诊护士担任组员。对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发放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和落实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精神科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未开展前的89.8%提升到开展后的95.6%,经x2检验得出x2=21.49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和提高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2014年19期 v.26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亚萍;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46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的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行植皮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创面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2014年19期 v.26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海丽;李冬杰;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总结护理对策,达到预防或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方法:收集不良事件中关于跌倒的报告32例,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较多,以药物所致、疾病因素、年龄因素(如年老体弱)居多,逐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减少,降低了跌倒事件发生率。结论:进行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2014年19期 v.26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许芳;徐海洋;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的作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顺利分娩的190例产妇进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及健康宣教并作为观察组,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入院并顺利分娩的225例产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产妇对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产妇及家属不仅对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一致好评,而且其临床效果也很显著。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促进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19期 v.26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春华;张敏;
目的:探讨络合碘治疗口腔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8例口腔患者应用络合碘治疗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应用络合碘后,口腔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络合碘治疗口腔疾病效果确切。
2014年19期 v.26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丽萍;
目的:分析工伤残疾患者心理、病情特征,总结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因工伤致残接受康复治疗护理患者28例为观察对象,在标准功能恢复护理基础上,通过循证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住院前后评估患者抑郁、焦虑、ADL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对比。结果:出院时患者抑郁(34.11±10.05)分、焦虑(39.10±14.29)分,低于住院时(59.21±17.3)分、(56.54±10.25)分,ADL评分(36.10±9.33)分高于住院时(23.13±10.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伤残疾患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通过循证,制定个性化的积极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2014年19期 v.26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滨梅;马红莲;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女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以7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自患者入院当日提供舒适护理措施,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用院内自制的《住院期间满意表》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依从性提高,护患关系和谐,能积极向护理人员反应自己心理动态及家庭情况,帮助医护人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紧张、烦躁心理,使其安心住院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的进行。
2014年19期 v.26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美碧;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肝穿患者紧张焦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3例肝穿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12例,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261例,术前术中术后予以解释、关怀和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焦虑和疼痛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紧张焦虑22例(占19.6%),高于干预组13例(占5.0%);对照组患者术后无疼痛的有66例(占58.9%),低于干预组184例(占7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穿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4年19期 v.26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