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持续康复干预对住院治疗2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唐炳静;李丽;耿铭珍;邵迎军;车丽娜;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2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干预,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工娱治疗、督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定期做心理辅导、了解自身病情,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持续康复干预,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不同病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仅进行药物干预和工娱治疗,作为研究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在基线及干预后第10年,第20年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间BPRS分值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BPRS总分及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持续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稳定和生活能力影响显著。

    2014年23期 v.26 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意愿的相关因素

    杨鹤林;

    目的: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意愿,以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收入、医疗费用支出方式、病程为自变量,以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意愿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主动沟通和主动决策可能性均大(OR=5.166,OR=5.673);年龄≤45岁的患者较年龄>45岁的患者主动需求信息可能性大(OR=4.509),而主动决策可能性小(OR=0.161);低、中等受教育程度的患者较高等受教育程度的患者主动需求信息和主动决策可能性均小(OR=0.097,OR=0.242);有收入的患者比无收入的患者主动沟通和主动决策可能性均大(OR=4.481,OR=6.494~20.855);医保或公费患者较自费或农合患者主动需求信息和主动沟通可能性均大(OR=3.708,OR=4.501),但主动决策可能性小(OR=0.156~0.222);病程≤10年的患者比病程>10年的患者主动需求信息、主动沟通和主动决策可能性均小(OR=0.296,OR=0.142,OR=0.288)。结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及病程均对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意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医疗决策的3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

    2014年23期 v.26 3-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人际关系的归因

    穆德军;柳迎新;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人际关系的归因。方法:选取某一综合性大学2009届大一新生789名,收回有效问卷645份。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方面及成功和失败方面均倾向于作内归因;2有自杀意念大学新生较无自杀意念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倾向于作外归因;在成功方面归因于运气,而在失败方面归因于背景和运气;3自杀意念与人际关系归因总分、外归因有显著正相关。在成功方面,与总分及背景、运气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努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失败方面,与总分及背景、运气、能力得分呈正相关;4人际失败时归因于外控背景、人际成功归因总分、人际成功时归因于内控能力三个变量对自杀意念均有正面影响。结论:不同的人际关系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人际关系的归因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4年23期 v.26 8-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进食障碍患者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IS)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戴新国;

    目的:探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IS)在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庭负担评价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FBIS量表对120名进食障碍患者家属进行测量和分析,用内在一致性检验、重测信度、评定者信度、内容效度、平行效度、经验效度等指标对FBIS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评定。结果:FBIS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其Cronbach's系数α=0.8682;Spearman-Brown奇偶分半系数R=0.7181;重测信度较好,两次测量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7~0.955(P<0.01),总量表为0.949(P<0.01);4名评定员之间的评定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总量表组内相关系数ICC=0.9558,各维度为0.5769~0.9794;FBIS总分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总分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3.00,P<0.05)、内容效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BI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衡量进食障碍家庭负担的评价工具。

    2014年23期 v.26 12-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定量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应用

    郭韬;

    目的:观察并对比组织多普勒(TDI)与脉冲多普勒(PD)超声定量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方法:入选常规产检的17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先行TDI测量,续行PD测量,获取并对比胎儿房室传导时间(AV)及心室开始搜索至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搜索的时间周期(VA)值。结果:1综合TDI及PD测量结果,显示入选胎儿心脏结构均正常,偶发心率失常12例,占6.7%;2TDI测量成功率为95.5%(170/178),PD测量成功率为96.6%(172/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DI测量显示,172例胎儿AV平均值(127.39±17.20)ms,95%CI:(124.33~130.45)ms、VA平均值(286.42±25.32)ms,95%CI:(281.44~291.40)ms;PD测量显示,172例胎儿AV平均值(127.74±12.57)ms,95%CI:(124.71~125.77)ms、VA平均值(288.51±24.92)ms,95%CI:(284.42~289.60)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TDI测量结果为标准,显示AV与孕周呈正相关(r=0.37,P<0.05),与心率呈负相关(r=-0.52,P<0.05);VA与孕周呈正相关(r=0.22,P<0.05),与心率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呈正相关,与心率呈负相关;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均是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有效方案。

    2014年23期 v.2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影响

    唐帅;王长明;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心血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超前镇痛组,即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麻醉,术中采用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6~8μg/(kg·h)。D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C组患者则静注生理盐水1m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喉罩后10min Prince-henry疼痛评分,拔出喉罩即刻躁动SAS评分及麻醉前(T0,基础值)、拔出喉罩前5min(T1),拔出喉罩即刻(T2),拔出喉罩后10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MAP、HR、T0、T1、Sp O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2SAS评分及在T3Prince-henry评分、T2和T3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内T2和T3MAP、HR与T0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苏醒期都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出现延长苏醒过程。

    2014年23期 v.2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658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5项结果分析及流行情况

    刘颖;刘芳;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实验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从而分析乙肝病毒的携带患者及流行情况。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呈阳性患者中,大三阳占总数的20.27%。小三阳占总数的62.26%。两者共占总数的82.53%。不同年龄患者分组(0~20,21~30,31~40,41~60,60岁以上)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占本年龄组的比率分别是51.78%、35.97%,41.34%、41.21%,23.87%、57.70%,14.00%、67.53%,6.64%和78.9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5项结果类型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其中0~20岁年龄组患者以大三阳为主,21~30岁年龄组患者中大三阳和小三阳基本一致,31岁以上组患者以小三阳为主,即呈随年龄增加而小三阳比率增高趋势。

    2014年23期 v.26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枸橼酸钠在血液滤过中的效果观察

    刘国英;熊科俊;赵琳;

    目的:观察局部运用低浓度枸橼酸抗凝在行血液滤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脏器功能衰竭伴高危出血患者,即行4%枸橼酸钠在体外抗凝。观察血滤器、管路动静脉壶、动脉压、静脉压及跨膜压等情况。结果:20例(76次)高危出血患者在行血液滤过中未出现原有出血症状加重现象,也未出现滤器或管路凝血而终止;未出现低钙高钠代谢性碱中毒等并发症,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行血液滤过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单的技术,易于掌握,并且禁忌症少,值得推行。

    2014年23期 v.26 23-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MRI临床诊断分析

    唐钰;张红梅;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先采用CT与X射线检查,没有检查出骨折受损病例,再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颈髓损伤状况。结果:这60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查,脊髓信号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的有9例,髓内检查出水肿有30例,髓内存在出血现象有13例,脊髓呈现囊性变化8例;脊髓形态出现萎缩有19例,颈髓发生肿胀20例,脊髓受到外力压迫有21例,两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应用MRI诊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2014年23期 v.2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悬吊式腹腔镜治疗特殊人群巨大卵巢囊肿33例临床探索

    雷杰;金凤斌;韩丽萍;

    目的:探索在儿童及妊娠、心肺功能异常人群中行悬吊式腹腔镜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实施的33例悬吊式腹腔镜治疗巨大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实测卵巢囊肿直径为12.9~23.3cm。33例患者手术中,卵巢囊肿剥出术27例,患侧附件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86.0±42.5)min,术中出血60.3±45.5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0.45±8.26)h,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13±2.34)d,术后24h内均拔除尿管,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患者术后病理报告与术中冰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开辟了特殊人群合并巨大卵巢囊肿的治疗新路。

    2014年23期 v.2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乳腺MRI在隐匿性乳腺癌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王芹;马行天;石岚;

    目的:探讨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隐匿性乳腺癌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隐匿性乳腺癌及早期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入组的58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MRI检查,发现乳腺病灶32例,其中19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灶,确诊率为32.7%;入组的62例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MRI检查,有25例发现多中心病灶,其中23例放弃保乳手术。结论:MRI检查对检出隐匿性乳腺癌原发灶有着有较高的分辨率,对多中心乳腺癌的显示以及明确乳腺癌的保乳适应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4年23期 v.2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任丽;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194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分析。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资料、服药依从性资料等。结果:病程>5年、年龄≤30岁、无/或基本无自知力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与病程≤5年、年龄>30岁、有/或有大部分自知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因素对服药依从性有较大影响。

    2014年23期 v.26 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86例的临床疗效

    满丽娜;吕向阳;栾馥;王坤;

    目的:探索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抑菌效果。方法: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均为住院治疗,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组患儿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停药1个月后溃疡愈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无效2例,有效15例,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儿无效7例,有效22例,治愈14例,总治愈率为83.7%。治疗组患儿溃疡愈合率达97.7%,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达88.4%,而对照组患儿愈合率仅达65.1%;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51.2%。治疗组患儿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采用奥美拉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溃疡愈合效果,且能很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3期 v.26 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孙洪珍;高美华;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IL-6、IL-8、IL-10、I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及10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L-10、INF-α)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组除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外,IL-6、IL-8、I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IL-6、IL-8、IL-10、I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病病情的参考指标。

    2014年23期 v.26 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骨折脱位X线临床影像诊断

    王举有;刘洪涛;

    目的:探讨普通X线在大学生骨折脱位临床影像诊断中的检查方法、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3 601例外伤大学生患者中检出骨折脱位部位237例,结合相关文献及工作经验进行X线临床诊断分析。结果:骨折脱位部位237例,其中踝关节骨折39例,跖骨骨折24例,掌骨骨折24例,脊椎椎体压缩骨折20例,胸椎第十二椎体压缩骨折2例,腰椎第一、二椎体压缩骨折3例,指骨及关节骨折15例、脱位5例,尺、挠骨干骨折20例,趾骨骨折17例、趾关节脱位1例,足跗骨骨折16例,肋骨骨折9例,胫骨结节骨裂8例,锁骨骨折7例,腕舟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5例,肩关节脱位5例,腰椎滑脱4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尾骨骨折及脱位各1例,鼻骨骨折2例,肘关节脱位2例。结论:选择做普通X线检查可发现骨折脱位等,对保障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十分重要,作为基层临床放射工作者需谨慎诊断,高度负责。

    2014年23期 v.26 34-3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文星;

    目的:分析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骨科手术治疗的1 560例患者,对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且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2011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12年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总的感染率为1.22%。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在5~8月份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6%,1~4月份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45%,9~12月份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7%。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率间呈正相关。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性预防护理效果良好。

    2014年23期 v.2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俊科;李琼;

    目的:对使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治疗成人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42例成人MP患者分为AZM组和红霉素组(EM组),分别给予患者AZM和EM,均辅以化痰止咳常规治疗和相应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在退热、咳喘停止等时间和疗效情况进行比较,探讨AZM应用于成人MP治疗的应用情况。结果:AZM组患者的退热、咳喘停止时间及治疗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地短于EM组患者(P<0.05),且AZM组患者在治愈率(CR)、总体有效率(TRR)上均明显更高(P<0.05),治疗成人MP总体效果更佳。结论:与EM相比,AZM能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发热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总体有效率。

    2014年23期 v.2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的临床观察

    张勇;

    目的:观察"疼痛管理"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以"长海痛尺"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结果按阶梯给予止痛治疗,比较两组在术后4h、术后24h、术后72h、首次换药、首次排便的疼痛评分和总体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72h、首次换药、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7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5%)(P=0.019)。结论:混合痔术后实施"疼痛管理"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2014年23期 v.2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孟祥龙;姜云横;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20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的2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开放式手术。

    2014年23期 v.2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延赤;燕利娟;温友禄;赵蔚;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86例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为期24周的治疗。治疗第8、12、24周末以糖脂代谢及BMI指数为基线进行检测,治疗第2、4、12、24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为基线评定疗效。结果:共49例(57%)患者完成24周的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的平均剂量为(5.55±0.49)mg/d,治疗24周空腹血糖(FBG)、血脂(TC、TG、HDL-C、LDL-C)、BMI指数相比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从治疗第2周至治疗24周相比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终点时,改善和显著改善的比例分别为(59.2%,n=29;40.8%,n=20)。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对糖脂代谢和体重影响小,适合长期使用。

    2014年23期 v.2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50例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疗效分析

    王迪;曾丽;王丽泉;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牙髓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管充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性根管充填可以进行慢性牙髓炎的治疗。

    2014年23期 v.2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治疗126例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林丽梅;

    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0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34)和治疗组(n=126)。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4年23期 v.26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鼻咽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

    王东;戚思国;余鹏举;黄文东;

    目的:探析耳鼻咽喉手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行耳鼻咽喉相关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术后疼痛预防和治疗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发生疼痛时给予盐酸曲马多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预防疼痛。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段(5h,10h、24h)的疼痛发生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马多栓能有效抑制耳鼻咽喉术后的疼痛,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2014年23期 v.2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单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于涛;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单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单发肿瘤的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36例。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140例患者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44例,术后甲减发生率31.2%,声音嘶哑12例,发生率8.57%;观察组136患者术后发生甲减14例,术后甲减发生率10.1%,声音嘶哑4例,发生率2.94%;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术后甲减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单发肿瘤中手术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4年23期 v.2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杜星男;

    目的:探析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选取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21.4%;观察组患者再植指的成活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实施正确严谨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提高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4年23期 v.2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肺撕裂伤的特征性CT表现

    柏超;

    目的:探讨CT诊断肺撕裂伤的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肺撕裂伤的患者36例,行CT和X线片检查。结果:36例肺撕裂患者中,单发12例,单侧多发16例,双侧多发8例。其中气囊肿32个、气液囊肿14个。囊内分隔2例,多个小囊聚集2例,偏心气囊2例,大囊周边多个小囊聚集2例。肺撕裂合并肺挫伤19例,肋骨骨折8例,液气胸8例,气胸4例,头胸腹多发伤3例。结论:肺撕裂伤在CT中的特征性表现-气液囊肿、肺气囊肿和血肿使得其较X线胸片更能准确迅速诊断肺撕裂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4年23期 v.2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持续灌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后皮瓣修复治疗骨髓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杨蒿巍;

    目的:讨论持续灌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后皮瓣修复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骨髓炎的患者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持续灌洗结合VSD后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持续VSD后皮瓣修复治疗。结果:使用持续灌洗结合VSD的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好于使用一般持续VSD的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结论:使用持续灌洗结合VSD后皮瓣修复术能够有效的促进骨科外伤感染患者的愈合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功能康复程度。

    2014年23期 v.2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拉法辛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冯新梅;

    目的:了解文拉法辛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4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疗程6周。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在治疗2周、4周后均明显降低,总有效率达8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

    2014年23期 v.2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呼吸机临床急救错误应用分析

    李涛;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急救过程中错误应用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呼吸机错误应用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呼吸机错误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错误应用的原因具体如下:1呼吸机的日常维护;2呼吸机的操作使用;3呼吸机的机械故障;4呼吸机治疗前准备不够充分。结论:呼吸机的错误应用主要原因是使用方法不当和设备完好率不够所致。

    2014年23期 v.2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李红军;张喜鸿;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探讨,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探索合适的剂量。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平分:治疗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调脂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剂量越大治疗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不增加,但对于更大剂量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4年23期 v.2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妇科内镜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李红宜;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宫腔镜确诊为IUA的患者为观察病例。将200例患者按照意愿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在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的条件下,采用针状电极划开宫颈与宫腔内的粘连,然后环状电极分离并切除粘连组织,对出现盆腔病变患者实施美蓝通液,手术后置入圆形节育环以及粘停宁,给予黄体酮胶丸、戊酸雌二醇等口服,防止复发。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重度IUA效果安全可靠并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2014年23期 v.2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2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甘露聚糖肽结合静脉化疗的效果分析

    刘晓光;

    目的:分析探讨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甘露聚糖肽结合静脉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实施甘露聚糖肽结合静脉化疗;对照组患者60例,仅采用静脉化疗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1个治疗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41.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甘露聚糖肽结合静脉化疗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近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血栓性痔30例的临床分析

    费保刚;常永春;

    目的:对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血栓性痔疮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0例血栓性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地奥司明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7d后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中文版MOSSF-36)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血栓性痔疗效优于单纯地奥司明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2014年23期 v.2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吉西他滨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丁跃杰;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NHL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GDP方案(G吉西他滨、D地塞米松、P顺铂)治疗前均接受1种以上其他治疗方案的化疗,然后给患者采用顺铂、地塞米松联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患者近期疗效CR10例(20.00%)、PR22例(44.00%)、SD8例(16.00%)、PD10例(20.00%),总有效率64.00%;采用GDP方案治疗患者的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92.00%、恶心及呕吐72.00%、血小板减少52.00%、血红蛋白减少36.00%、肝功能异常32.00%、便秘20.00%、口腔炎12.00%、发热及中性粒细胞减少8.00%。结论: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GDP方案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3期 v.26 6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联孟鲁合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郭玉皎;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79.1%,治疗效率及病情改善情况对比,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情况,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康复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4年23期 v.26 6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经验交流

  • 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孙仲强;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和支持。结果:64例患者CT检查显示,肿块直径12~63mm,平均(27.6±9.8)mm;其中37例患者有深分叶征,41例患者有细短毛刺征,18例患者有磨玻璃样影,21例患者出现血管集束征,17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9例患者可见空洞形成。CT检查发现5例患者为肺门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比,本组2例患者出现假阴性,准确率为96.875%。结论:CT检查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表现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后遗软化灶的多普勒分析

    汤玲;李祥仁;艾苏;

    目的:通过对患者颅脑外伤后遗软化灶的TCD检查,了解其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70例脑外伤后遗软化灶患者和70例正常人群作经颅TCD检查,同时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的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流速均减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能为脑外伤后遗软化灶患者的预后及法医临床伤残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23期 v.2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胃炎的疗效观察

    李学良;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7例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等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而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组)61例和对照组(瑞巴派特组)56例,药物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和疗效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用于NSAIDs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瑞巴派特,值得推广使用。

    2014年23期 v.2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9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曹建伟;

    目的:探讨观察9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64例患者采取颈部低位领式切口,32例采取颈部胸联合切口,术后共有1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单侧喉返神经损伤8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经治疗后顺利出院,并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采取外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

    赵林林;李强;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比较10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近期生存情况:近期生存99例,近期生存率为97.06%,近期死亡3例,近期死亡率为2.94%。远期生存情况:随访1~3年,共99例患者,远期生存94例,远期生存率为94.95%,远期死亡5例,远期死亡率为5.05%。1例患者发生瓣周漏,1例患者术后8个月再行瓣膜置换术。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良好,近期及远期生存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2014年23期 v.26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52例的临床超声表现

    孙波;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选择HCC自发性破裂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应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76.92%,HCC自发性破裂超声图像可分为肝包膜完整型及肝包膜破裂型,图像特点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肝包膜不平,腹腔积液,破裂病灶多位于包膜下、最大直径>3cm且边界不清。结论:HCC自发性破裂的超声图像具有好发于肝包膜下、肝周血肿、腹腔积液等特征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2014年23期 v.26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剂量观察

    牛建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剂量。方法:选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276例,按照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情况,分为治疗组(n=612)和对照组(n=664)。治疗组(正常剂量规律用药组):患者应用正常剂量阿司匹林,且不间断、有规律用药,75~150mg/d;对照组(过低剂量规律用药组):患者应用过低剂量阿司匹林,规律用药,25~50mg/d,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剂量75~150mg/d,规律使用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2014年23期 v.26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薛立忠;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尿常规检测,并分析监测结果,探讨尿常规监测对糖尿病诊治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酯酶、尿隐血及白细胞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监测对糖尿病诊治有重要意义。

    2014年23期 v.26 7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进展

    杨联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A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开发治疗方案。本文将简要介绍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的代谢过程、胆固醇代谢异常、神经炎症和神经发生等领域的新发现,以及大脑淀粉样蛋白显像对AD早期诊断的意义。

    2014年23期 v.26 79-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健康与康复

  • 老年患者肺功能测定值相关因素分析

    马永霞;张菊梅;田咏梅;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功能测定值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真实的资料。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人,运用COSMED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患者肺功能并对其肺活量和一秒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在此项检查中无论体重指数,性别,吸烟史均于肺功能测定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年龄越大,体重指数越大,"肺活量,一秒率"的数值越小,也更易出现混合型通气障碍。

    2014年23期 v.2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喻红群;章秋明;陈年梅;冯志清;龚海燕;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年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1年后训练组患者的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技能训练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且疗效明显。

    2014年23期 v.26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调查研究

  • 135例苯二氮类药物依赖5年后的随访

    许宝贵;冯丽娜;刘姜慧;

    目的:了解苯二氮类药物依赖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的态度。方法:对5年前进行调查的,符合CCMD-Ⅲ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中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者进行5年后的随访,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结果:15年后随访时已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全部为躯体疾病。2在这5年中发生宿醉摔伤者6例,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折,1例无骨折。3与5年前相比单一用药从37.78%下降到21.37%。而2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从62.22%上升到78.63%。45年后用药量增加者88例,占67.18%,而用药量减少者21例,占16.03%。55年后用药频次增加者55例,占41.98%。而频次减少者11例,占8.40%。65年后就诊2家以上医院者120例,占91.60%。其中就诊于3家以上医院者92例,占70.23%。7有意愿减少用药量者84例,占64.12%;但真正实施减少用药量行为者只有21例,占有意愿者中的25.00%;减量后100.00%出现躯体不舒适;担忧减量后存在隐患92例,占70.23%;担忧用药对健康不利者86例,占65.6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对该类药物的用药量、用药频次、同类药物的合并应用等情况都在增加;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可能与药物的不易得性及患者有躯体不适有关;有意愿减少用药量与真正实施行动者之间差距较大,可能与该类药物治疗效果相对比较满意致使患者长期用药、药物对患者的躯体及心理都产生了依赖、少有的药物替代等因素有关。

    2014年23期 v.26 84-8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佛山市12家电镀企业空气中6价铬含量和作业者接触情况

    邓惠玲;温文峰;杜健芳;魏志达;

    目的:探究电镀企业中铬污染现状和作业者接触情况,为下一步采取治理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12家使用六价铬的电镀企业,测定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对70名车间作业工人和60例非接触作业人员进行了红细胞铬含量的测定,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电镀企业的车间内空气铬酸雾平均浓度为0.033(0.01~0.062)mg/m3;车间作业工人的红细胞铬含量为(5.18±2.37)μg/L,显著高于非接触作业人员的(0.53±0.15)μg/L,P<0.01。结论:佛山市电镀企业车间中铬含量存在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电镀作业工人体内铬负荷显著高于非接触作业人员。

    2014年23期 v.26 86-8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李荣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养老院护理员作为一支新生的服务队伍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自身的生活水平和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选取30名养老院护理员为被试,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养老院护理员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着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消极负性的心理问题。养老护理员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2014年23期 v.2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对吉林市某高校2010-2013届新生HBsAg和抗HBs检测的分析

    胡凤君;安忠玲;

    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AntiHBs)的情况,促进高校的预防保健、乙肝疫苗接种及高校中HBsAg阳性者和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每年入校的新生进行HBsAg和AntiHBs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四届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5.09%,AntiHBs阳性率60.96%。结论:大学是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传染病易于流行的地方,切实做好乙型肝炎的检测、预防,防止乙型肝炎在校园内流行,是一项很重要的保健工作。

    2014年23期 v.2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王晓冰;韩文朝;王献印;李百华;张作峰;陈向军;白宗堂;苏建光;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烫疗联合西医结合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治疗48例,成功率为96%;对照组患者成功治疗37例,成功率为7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医结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功率更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且见效快,具有推广价值。

    2014年23期 v.2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银杏达莫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江静如;张德智;安小勤;姜勇;何翼;孙俊福;马飞;王振龙;

    目的:对银杏达莫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4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3期 v.2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研究

  • 穴位放血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疗效观察

    孙颖;

    目的:观察龙眼穴与龙头、龙尾穴放血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于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龙眼穴和龙头、龙尾穴放血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组(治疗组)与口服元胡止痛滴丸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u=2.012,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为86.7%,P<0.05,两组患者间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眼穴与龙头、龙尾穴放血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元胡止痛滴丸。

    2014年23期 v.2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院管理

  • 精神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及管理策略

    范红梅;

    由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及艰巨性,故发生护患纠纷的机率较高。护理纠纷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和谐,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不安全感。对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社会形象有重要意义。

    2014年23期 v.2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

  •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段显亮;

    目的: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本科生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80例骨科临床实习的学生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PBL组学生反应好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能较好地提高骨科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成绩,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2014年23期 v.2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科新护士的培训和带教

    诸永兴;汤艳;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新入职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精神科工作环境,尽快胜任精神科工作。方法:通过一对一的导师带教,实践和理论的学习。结果:新护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护理模式,胜任精神科护理工作。结论:对进入精神科的新护士进行合理、有效、规范的带教培训,不仅促进了带教队伍的建设和素质的提高,还有效调动精神科新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全面提高。

    2014年23期 v.2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苟琴;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重症肺炎患儿资料,分为观察组(n=20,实行整体护理干预)与对照组(n=20,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病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小儿重症肺炎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后涌;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室收治的93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主管护士加强对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状态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效果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更有助于UC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更好的促进疾病治疗。

    2014年23期 v.2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颅底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东晓曼;

    目的:探究颅底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67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护理措施,随机分组,观察组41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26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6.9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意外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身体的良好恢复。

    2014年23期 v.26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

    叶莉军;陈凯;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2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度洛西汀(商品名:奥思平)60mg/d,l疗程8周,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社交技能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量表评测,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4年23期 v.2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0~3个月婴儿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夏薇;于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对0~3个月婴儿睡眠质量影响,为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6例0~3个月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幼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婴幼儿护理前后各临床生理指标(入睡时间、每次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两组婴幼儿护理后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每次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睡眠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VS69.9%,x2=17.4,P=0.000)。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延长0~3个月婴幼儿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降低其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护理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投诉率观察

    李斌燕;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投诉率的作用。方法:挑选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患的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投诉率。

    2014年23期 v.26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科护理评估中评价标准的应用比较

    张丹;伍玲令;刘琳炜;沈丹;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评估中实施护理评价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实施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前收治124例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我院实施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后收治的135例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非常满意107例(79.26%),满意25例(18.52%),一般满意3例(2.22%),无不满意者,总满意度为97.78%;实施前非常满意19例(15.32%),满意29例(23.39%),一般满意32例(25.81%),不满意44例(35.48%),总满意度为38.91%。护理评价标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实施前的38.91%,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中实施护理评价标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4年23期 v.26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孙兰英;

    目的:研究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进行保护性约束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保护性约束;观察组的4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的心理反应,以及实施约束机制对其身体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绪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约束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肌肉肿胀、皮肤损伤、神经损伤以及关节疼痛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避免肢体功能损伤的几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运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约束过程中损伤躯体,进而有效的提升依从性。

    2014年23期 v.26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邵素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中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2014年23期 v.26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杨艳;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0例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均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主动配合手术和护理,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满意度提高13.7%。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23期 v.26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护理方法比较

    张丽凤;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2014年23期 v.26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比较

    李丽杰;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80例,其中经脐单孔组31例,三孔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和护理效果。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三孔组,而疼痛指数、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以及腹部无瘢痕等优点,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2014年23期 v.26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品管圈在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中的应用

    李君玉;卢薇;杨洁洁;罗娴;刘桂香;刘烨;肖丽萍;

    目的: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流程,分析影响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低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由活动前期的75.1%提升到活动后的96.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增强了护士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促进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管理意识。

    2014年23期 v.2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

    张华钊;李娟;

    <正>1病历简介患者男,27岁,因一过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3h入院。发病时表现为四肢抽搐,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伴口吐白沫、两眼上视,持续约3min后缓解。于急诊行颅脑CT示颅脑多发密度增高影,考虑钙盐沉积,以症状性癫痫收入院。患者入院后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未

    2014年23期 v.2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百草枯中毒抢救成功1例

    彭长坤;胡义思;

    <正>百草枯又称对草快或克芜踪,是一种除草剂,易溶于水,商品名称一把火,毒性如其名,因无特效解毒剂,临床上偶见服百草枯抢救成活的的病例报道。保康县人民医院成功抢救百草枯中毒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杨××,男,28岁,因误服百草枯(约20ml)4h后入院。入院后患者诉口腔及上腹部不适,感胸骨后烧灼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点片状溃烂、充血水肿,

    2014年23期 v.26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