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辉耀;李绍波;朱斌;吴平;范绍华;
目的:对65例使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6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及采用Fischgrund标准判定评价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获得6~29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Fischgrund标准判定疗效,优49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8%。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置入融合术后3~10月X片示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术前、术后及随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对椎间隙高度在术前与术后、术前与随访均有明显差异,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2015年06期 v.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曾茹雪;钟辉;王友杰;罗琴;钏冬媚;陈荔川;卿翔;张忠俊;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采集健康产妇的脐血100~120 ml,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离脐血干细胞悬液10 ml。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术,将管置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总动脉进行造影,排除占位性病变,并观察肝内血管情况。再深入导管于肝固有动脉,将准备好的干细胞悬液10 ml缓慢注入,注入时间20~30 min。治疗后所有患者持续心电监护12 h,常规予以药物保肝、抗病毒、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球蛋白(G)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白蛋白(A)含量和凝血酶原(PT)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指标的观察,CD3、CD8、CD25,Ig G、Ig A均较前显著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肝影像学显示,其肝最大截面积、肝平扫CT值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灌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修复免疫损伤,并能改善肝脏形态,不良反应小。
2015年06期 v.2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文华;王兆琴;喻慧;石莎莎;林丽群;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60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12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进行检查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性症状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氯丙嗪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认知总分、心智、再认、背数、图形识别)优于氯丙嗪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氯丙嗪疗效。
2015年06期 v.27 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洋;李晨;严明珠;
目的:分析不同认知模式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表格调查方法,描述性研究患者认知模式;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HAMD,HAMA)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04例患者,98例(94.2%)完成目标调查。不同认知模式患者在HAMA(P=0.148)、HAMD(P=0.125)阳性构成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SCL-90诸项因子分均明显(P<0.05)或显著(P<0.01)高于中国常模,且呈现特异分布。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且表现各不相同。
2015年06期 v.2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梅;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占全部脑梗死的2.8%(35/1 239),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5岁;合并高血压26例,高脂血症19例,吸烟史17例,糖尿病15例,既往明确脑梗死病史或影像学发现有陈旧梗死病灶者25例;其中21例以胼胝体为主要病灶的患者中肢体无力19例,语言功能障碍13例,认知功能障碍10例,偏身感觉障碍4例,失用3例,头晕、行走不稳3例,小便障碍2例,偏盲1例,意识障碍1例。头颅CT阳性率8.6%(3/35),核磁阳性率100%(33/33)。病灶分布:体部22例、膝部12例、压部12例、嘴部2例。单纯胼胝体梗死1例,其余34例患者均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急性梗死病灶。依据CISS病因学诊断: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3例,心源性脑栓塞3例,穿支动脉疾病1例,病因不明8例。结论:胼胝体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较低,病灶特点以胼胝体的体部受累多见,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梗死,核磁阳性率远高于CT检查,典型的失连接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主要病因为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且胼胝体梗死的发生提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已较为广泛而严重。
2015年06期 v.27 13-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喆;秦学燕;马闯;
目的:了解锦州市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公共卫生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锦州市古塔区3所小学3~6年级4 297名学生监测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7~13岁的小学生体重过轻的比例为8.7%~20%,女生高于男生;体重过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0.56%~24.56%和6.67%~26.32%,男生均高于女生,并总体有上升趋势。结论:锦州市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和干预。
2015年06期 v.2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莹;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抽取手术病例1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共计73例,其中预防用药45例;治疗用药24例;既有治疗,又有预防的病例4例;涉及到的抗菌药物有13个品种,包括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类、头孢类、头孢/酶抑制剂类、大环内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包括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当、疗程过长、选择药物不当、联合用药及治疗用药指征不明确等。结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不规范,应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015年06期 v.27 19-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秀颖;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7%,利培酮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阿立哌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在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及体重影响等方面优于利培酮。
2015年06期 v.27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翠英;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护理。方法:对新入院的241例进食明显减少患者进行身体营养状况评估,并结合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后的饮食护理,进食明显减少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进食明显减少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2015年06期 v.2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卫征;张慧敏;赵建民;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痴呆患者MMSE、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5年06期 v.2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王学燕;周玉珍;杨红梅;孙克峰;梁家騋;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和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组(合并喹硫平组)和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组(合并奥氮平组),各30例。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开始,两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不良反应(如恶心、口干、便秘、心动过速、食欲和体质量增加等),合并奥氮平组患者除了食欲和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合并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项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和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疗效相当,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均为较好增效策略。肥胖者合并喹硫平治疗更安全。
2015年06期 v.27 29-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建明;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为A组;7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B组;70例抑郁症患者为C组;70名健康人员为D组,将4组研究对象的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分别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低于B组、C组及D组,B组和C组均低于D组,同时A组中不同抑郁程度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较低,且与抑郁程度相关。
2015年06期 v.2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雪华;
目的:探讨帆状胎盘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帆状胎盘待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时期的非帆状胎盘待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为54.35%,产钳助产率为19.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帆状胎盘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较大,应该做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2015年06期 v.27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卫;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单用与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与治疗组(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每组各34例。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3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态和抑郁、焦虑情绪,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国强;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4例肾结石患者,均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94例患者均行一期取石术,平均单侧手术时间75 min,结石取净率为89.3%(84/94)。术中发生大出血2例,术后继发出血1例,发热4例,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5年06期 v.2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雪峰;闫凤娟;
目的:总结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及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疗效、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14%,显效率43%;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83%,苏家屯区显效率78%。结论: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和显效率均优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5年06期 v.2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翠娥;石振东;张建伟;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和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的血TSH水平、甲状腺B超、病理诊断结果和手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TSH水平为(2.02±2.18)μIU/ml,显著高于甲状腺结节良性病变的(1.26±0.89)μIU/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TC患者中,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直径均与TSH浓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SH水平和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及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
2015年06期 v.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思民;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术后亚低温冬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每组3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23.3%),两组患者残疾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植物生存率(10%)、死亡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2015年06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洪兴;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向手术后患者出现性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病术后患者回访表,在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以上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后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术后反应越重,按性欲情况把性功能划分为性欲增加或者减退两类。结果: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性功能改变患者42例,其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2例,躁狂症6例,强迫症4例。手术靶点为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内侧隔区:增强者4例,减退者8例;靶点为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内侧隔区、伏隔核:增强者6例,减退者12例;靶点为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内侧隔区、尾状核:增强者3例,减退者9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也会出现相当多的不良反应,其中性功能改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求手术靶点应更加准确,定位更加清晰。
2015年06期 v.2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君;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和频度。方法:收集并分析284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结果:89.4%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广泛分布全身各系统,常有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呼吸、皮肤与牙齿方面的疾患,但无传染性疾病。结论: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种类多且常见,提示多轴诊断的必要性。精神病院设立综合科间或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比一般传统上的精神病院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015年06期 v.2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滕岩;迟伟;姜顺爱;杨梅;
目的:探讨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测定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桥本甲亢组、桥本氏甲减组、Graves病初诊组、Graves病控制组、Graves病未控制组、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并选取同期参加检查的46例正常健康者。结果:桥本氏病患者和Graves病患者血清中的Tg Ab和TPO-Ab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组别(P<0.05),且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比Graves病患者高(P<0.05)。Graves病患者血清中Tg Ab和TPO-Ab的含量及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Tg Ab和TPO-Ab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依据。
2015年06期 v.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宗岚;丁广存;
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诺和锐治疗麻风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0例住院麻风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8例,采用来得时联合诺和锐治疗;对照组患者32例,单独应用诺和锐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5点血糖、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所需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控制血糖均有效,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所需胰岛素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 d、24 U、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所需胰岛素量分别为5 d、38 U、8例。结论:来得时联合诺和锐治疗麻风病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纯诺和锐治疗疗效。
2015年06期 v.2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博;
目的:探讨国产和进口GnRH-a对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术后复发及痛经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内异症囊肿90例临床患者,并分为术后用药组60例,未用药组30例(包括国产GnRH-a组、进口GnRH-a组)。未用药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国产GnRH-a组患者术后加用醋酸亮丙瑞林,进口GnRH-a组患者加用戈舍瑞林。观察各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以及痛经情况。结果:用药组患者复发率为8.3%(5/60),明显低于未用药组的复发率20%(6/30)(P<0.05)。用药组患者中,国产GnRH-a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6.4%(2/31),进口GnRH-a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6.8%(2/29),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GnRH-a组患者痛经减轻率为80.6%,痛经复发率为20%,进口GnRH-a组患者分别为79.3%和21.7%,未用药组患者分别为80%和20.8%,3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GnRH-a和进口GnRH-a均可以减少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复发,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而对痛经无显著作用。
2015年06期 v.2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香;李凤英;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设为观察组,3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30例女性设为健康组。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体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健康组体检健康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6.02±1.77)mg/L,(11.18±2.01)mg/L和(16.20±1.08)mg/L,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5.13±2.10)mg/L显著低于Ⅰ/Ⅱ期(6.58±1.24)mg/L(P<0.05);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7.11±1.31)mg/L、(6.08±0.92)mg/L和(5.29±1.59)mg/L,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4.18±1.47)mg/L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6.92±1.08)mg/L(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恶化程度以及转移与否的标志。
2015年06期 v.2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俊芳;张利;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临界标准,结合手术病理报告加以鉴别。结果:体表软组织的良性肿块中以0~Ⅱ级弹性居多,体表软组织的恶性肿块中以Ⅲ~Ⅳ级弹性居多(P<0.05),良恶性肿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评估浅表软组织肿瘤性质的新兴手段,有助于临床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且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但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分级标准仍存在部分重叠,尚有待于改进提高。
2015年06期 v.2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青乐;
目的:探讨坐位下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在无痛分娩初产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痛分娩适应证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坐位穿刺组(A组)和左侧卧位穿刺组(B组),A组初产妇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置3 cm,给予试验剂量并观察5 min,排除局部麻药中毒和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075%的布比卡因10 ml+0.01%芬太尼10μg。B组初产妇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置3 cm后,体位改为仰卧位给予试验剂量观察5 min,确认安全后,按A组给药方法给药。比较两组初产妇穿刺成功率、给药后15 min初产妇疼痛VAS评分、阻滞偏向一侧发生率、PCA次数、麻醉失败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VAS评分、阻滞偏向一侧发生率、PCA次数及无痛分娩失败率均低于B组。结论:坐位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优于左侧卧位膜外腔穿刺置管效果。
2015年06期 v.2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赛勇;
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俗称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烟雾病患者进行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状况。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患者颅内血液循环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脑卒中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DSA,36例(100%)患者脑底异常血管网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并且存在新生的侧支血管;同时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图形描述和阅读理解方面评分均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脑出血,也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2015年06期 v.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少华;开芸;张宁;缪丹丹;金玉;郭艳歌;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与年龄对患者左心房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16例作为高血压组,并按照患者年龄又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年龄≥65岁为老年组,年龄≤65岁为非老年组;另取58例且年龄≥65岁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左心房构型与功能。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心房构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房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非老年组患者左心房功能指标明显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年龄是影响左心房构型与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2015年06期 v.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轶;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治疗脑外伤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等待3~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患者在行脑室-腹腔分流后同步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之上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史可峰;杨冉;郑晓东;朱鹏志;方岩;
目的: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的探讨。方法:对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多环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穿孔、出血、食管的狭窄及胸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的患者,预后较好,手术的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安全性较高,大大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2015年06期 v.2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刚;
目的:观察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外科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为寻求最佳处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4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治愈60例,死亡4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切开1例。结论: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尽早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2015年06期 v.2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俭波;高晓峰;
目的:探讨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关节骨折患者84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将其分为A、B、C、D 4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最慢,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临床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治疗Pilon骨折。
2015年06期 v.2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雷;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患者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36例患者,按病理结果进行分组,逐一分析各组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及术前超声提示与术后病理报告进行对照。结果:患者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检出率为100%,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为45.5%,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和69.2%。结论:超声检查患者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敏感性较高,通过对病变声像图的多方面综合分析可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2015年06期 v.2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庆卫;
目的:探讨双源CT-站式成像技术在胰腺炎患者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情况,行双源CT成像和彩超检查,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图像质量评分与诊断情况。结果:双源CT和彩超的胰腺炎确诊率分别为85%(85/100)和68%(68/100),漏诊率分别为15%和32%,并发症诊断率分别为52%和39%,双源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彩超组(P<0.05);双源CT和彩超的胰腺血管成像评分3分者81%,2分者19%,1分者0%,而彩超的结果分别为65%、21%、14%,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彩超组(x2=14.662,P<0.05)。结论:双源CT-站式成像技术在胰腺炎诊断中的效果优于彩超检查。
2015年06期 v.2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峰;
目的:探究输血疗效评价的量化分析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将300份输血病历为管理前的对照组,300份输血病历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输血效果及输血合理性。结果:对照组输血有效率为77%,研究组输血有效率为8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疗效评价进行量化分析能有效提高输血有效率。
2015年06期 v.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君;魏双梅;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性早熟女童(年龄≤8周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中枢性性早熟组)和对照组(单纯乳房早发育组),每组各30例。以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作为性早熟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性早熟女童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以及LH/FSH值。结果:观察组女童血清中平均LH浓度和FSH浓度,以及LH/FS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血清中LH浓度在0.64 IU/L时,HPGA的灵敏度为0.766,特异度为0.892,Youden指数为0.679;当LH浓度为1.49 IU/L时,HPGA的灵敏度降至0.296,特异度则变为1.0,Youden指数为0.318。结论:LH血清浓度在诊断女童性早熟具有较高特异性,可作为诊断依据。
2015年06期 v.2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燕;左根铜;
目的:探讨应用胸腺肽与抗结核药联合疗法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列入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胸腺肽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常规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2015年06期 v.2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滢滢;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与腹腔液中CA-125、EMAb的水平,并检测不同病理分期的观察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和EMA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EMAb、CA-125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的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EMAb、CA-125均显著高于Ⅰ、Ⅱ期的EM患者(P<0.05)。结论:CA-125和EMAb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诊断价值。
2015年06期 v.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勇;
目的:观察B超定位监测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用B超定位监测体外碎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4%,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出现少数血尿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无肾内血肿和肾周积液等并发症。结论:B超定位监测体外碎石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2015年06期 v.2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爱丹;
目的: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指标在糖尿病患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70例患有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检测,而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6期 v.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忠;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带状疱疹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肺功能、白细胞总数升高等,对于确诊患者采用阿昔洛韦或利巴韦林抗病毒、止痛等基础药物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7例带状疱疹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后得到好转,1例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而使用孢哌酮他唑巴坦抗感染,2例患者作无创呼吸机治疗,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而出院。结论:带状疱疹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2015年06期 v.2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