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海燕;何彬;蔡璇璇;王季鸿;肖福芳;
目的:对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综合干预研究,旨在创建一套具有现代民政特色的儿童福利机构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综合干预模式。方法:依据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及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采取整体、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病因及高危因素干预方面:院内75例孤残儿童(具有手术指征)手术前后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干预效果明显;抗癫痫药物干预74例癫痫孤残儿童,治疗有效率78.4%,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临床表现干预方面:13例营养不良孤残儿童经肠营养、肠外营养干预其体重增加速率与正常儿童比较P<0.01,出现部分赶上生长;150例精神发育迟滞孤残儿童经特殊教育和生活园区送教干预其智力水平都有明显提高;34例运动发育迟缓孤残儿童经群体康复训练干预其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6例语言发育迟缓孤残儿童经语言训练其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恋关系和同伴关系的重建为孤残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结论:对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方面的生长发育迟缓孤残儿童有必要进行整体、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干预,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使其得到比较全面发展。
2015年07期 v.27 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袁仿来;叶志宏;任园嫚;陈碧蕾;
目的:通过对75例孤残儿童手术前、后体格发育状况的对比调查,了解手术干预对孤残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75例手术干预治疗孤残儿童前、后体格发育指标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75例孤残儿童术前体格发育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75例孤残儿童手术前、后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干预效果明显。结论:孤残儿童以手术干预去除病因十分必要,有利于孤残儿童的体格发育。
2015年07期 v.27 8-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季鸿;范玉玲;潘靖;边姣燕;
目的:通过对74例癫痫孤残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分析,积累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抗癫痫治疗经验。方法:以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为对象,依据2013年7月观察期起始时使用抗癫痫药物种类数量情况进行分组,单药治疗组38例,联合用药组36例,观察各组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总治疗有效率为78.4%,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单药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4.2%,联合用药组为72.2%,两组患儿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癫痫孤残儿童需尽早、长期、系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有利于癫痫疾病的控制,提高癫痫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2015年07期 v.27 11-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季鸿;龚佩花;范玉玲;艾梅荣;
目的:通过对孤残儿童定期营养监测,及时实施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以利于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孤残儿童进行营养评估和肠营养干预。结果:肠营养干预对营养不良孤残儿童显著有效,受干预孤残儿童体重增长速率与正常儿童比较P<0.01,出现部分赶上生长。结论:孤残儿童有必要定期进行营养筛查、评估和及时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孤残儿童体格发育。
2015年07期 v.2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凌伟;曾佳金;张瑾;冯莉青;
目的:通过实施园区送教,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提高生活能力,探究园区送教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集体干预、小组教学及个别化训练的送教教学形式,运用引导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演示与操作法和行为矫正法对园区送教的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并且在教学前后进行测评。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22.7%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特别在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上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结论:园区送教教学模式能使重度残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较大限度地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2015年07期 v.27 15-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圆;陈婍;郑维国;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0~3岁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34名,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17名。尝试群体康复训练模式,由康复医生与康复治疗师指导,保育员配合康复。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训练前、训练后3、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群体康复训练6个月后,训练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组间比较GMFM总分及B区、C区有统计学意义;13~18月龄与19~24月龄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康复GMFM总分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类型中脑瘫与听力障碍婴幼儿康复效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采用群体康复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2015年07期 v.2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海燕;何彬;黄慧玉;钱时萍;罗圆;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0-3岁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34名,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17名。训练组婴幼儿采用群体康复训练,对照组婴幼儿不进行训练。训练前、训练后3、6个月评估精细运动能力。结果:训练组婴幼儿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与对照组FMFM各能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婴幼儿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及操作能力得分有明显差异(P<0.05);13~18月龄及19~24月龄婴幼儿FMFM总分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婴幼儿精细运动能力与粗大运动能力相关性更显著(P<0.05)。结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进行群体康复训练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为接受学校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自理能力及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2015年07期 v.27 21-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凤英;黄秀芹;郗玲燕;崔利军;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这一模式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门诊随机选取9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PANSS量表对其精神症状进行评估,通过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症状、心理、家庭和社会进行指导并制定康复计划,半年后再次对其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并对前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9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阳性症状中的妄想、联想散漫、幻觉行为、兴奋、夸大、猜疑被害和敌对性等几方面差异明显(P<0.05);在阴性症状中只有情感交流障碍,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方面出现明显差异(P<0.05);在一般病理学量表的焦虑、紧张、装相和作态、不合作、不寻常思维、注意障碍、判断和自制力缺乏、意志障碍方面均出现了明显差异(P<0.05);在3个补充项目(愤怒、延迟满足困难、情感不稳)上面也有了明显差异(P≤0.05)。结论:说明个案管理这一模式可以促进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
2015年07期 v.27 23-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忠祥;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帕利哌酮组(简称为P组)患者单纯采用帕利哌酮治疗;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M组)患者单纯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C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运用韦氏记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d、1周、4周、8周、治疗结束后1周、2周对患者记忆力商(MQ)进行评定,比较各组数据。结果:C组患者MQ治疗中出现下降,与P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M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MQ即上升至治疗前,与M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可逆性短时记忆力损伤的现象,但较单纯使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2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牛慧明;穆小梅;裴根祥;秦婕;孟宝林;
目的:探讨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和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3年甘肃省3所地方高校大学新生9 875名,采用大学人格问卷(UPI)量表测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甘肃省地方高校新生Ⅰ类、Ⅱ类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88%,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等方面;男女性别学生之间和城乡之间、文理科之间UP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09、12.03、15.56,P<0.01)。结论: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少数新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男生优于女生,理科生优于文科生,农村优于城市。应关注我省地方高校女生、文科生和城市新生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015年07期 v.2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艳琦;于振东;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各41例。合用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单用组患者单纯给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合用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SANS总分及部分分量表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2015年07期 v.2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琼芬;张芸蕾;
目的:探讨贫血的实验室指标在贫血患者诊断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统计4 330例贫血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贫血类型,并进行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值分析。结果:4 330例贫血患者中,男性2 254例,女性2 076例。男性患者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08例,大细胞性贫血194例;女性患者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02例,大细胞性贫血77例。贫血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大细胞性贫血中,维生素B12减低百分比较低,男性:女性接近1:3;叶酸减低较多见,男:女接近1.2:1。小细胞性贫血中,男性:女性接近2:3;血清铁蛋白合并叶酸、或和维生素B12减低,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5%。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781例中,统计以肿瘤血液科、感染科、儿科、产科、消化风免科、妇科患者较多见,分别各占19.2%、11.78%、10.50%、9.73%、8.71%、7.9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女性较男性多见,女:男≈3:2;大细胞性贫血中,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2.5:1。结论:血清铁蛋白减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必须的依据;铁蛋白减低合并缺叶酸或维生素B12减低,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检测,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必须的依据。
2015年07期 v.27 35-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萍;武入英;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幼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呼吸道感染者和98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并用胶乳增强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中CRP和WBC的测定值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婴幼儿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2015年07期 v.2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月霞;温琳峰;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78例确诊颅内出血的新生儿,随机分组,超声组40例新生儿采用超声诊断;CT组38例新生儿采用CT诊断。将两组新生儿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78例新生儿中,超声组新生儿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患儿为38例,诊断准确率为95%;CT组新生儿经CT扫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患儿为34例,诊断准确率为89.4%。两组新生儿的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诊断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扫查诊断,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2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程秉山;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联合垂体后叶素泵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4例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垂体后叶素泵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普鲁卡因联合垂体后叶素泵入。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咯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vs75.0%),且咯血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38%vs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鲁卡因联合垂体后叶素泵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患者疗效确切,缩短了咯血时间,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明军;段大航;
目的:研究低剂量CTU在儿童脐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取低剂量CTU检查儿童脐尿管病变。结果:CT显示儿童脐尿管病变均有包膜、边界清楚,部分病灶有分叶,腹膜后及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病变压迫使邻近肠管、膀胱受压或移位。行曲面重建,可见退化脐尿管与病灶相续,能够反映儿童脐尿管病变的特征,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结论:低剂量CTU的应用,可降低儿童患者减少电离辐射所带来的生物损害。
2015年07期 v.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荣辉;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腹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并以48例行传统开腹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4.23±0.86)cm,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为(175.4±2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3.3±1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18.13±3.16)h、(30.14±4.68)h、(45.22±5.63)h、(3.26±0.6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量为(182.2±2.45)ml,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经2年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直肠癌简单可行,且短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2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金萍;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共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腹腔镜微创术的观察组,每组38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术中与术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除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外,观察组的各项术中与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是5.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1.6%(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且安全性佳。
2015年07期 v.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泽帅;张勇;黄黛;王莹;孙华;
目的:对山莨菪碱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将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
2015年07期 v.2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友;
目的:对比金属、陶瓷及树脂3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方法:选择120例口腔牙修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患者口腔修复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树脂组、陶瓷组以及金属组,各40例。对比各组患者口腔牙修复效果。结果:陶瓷组、金属组及树脂组患者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1.67%、95.56%及89.13%,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组患者牙齿破裂3例,松动、脱落1例;金属组患者牙根畸形1例,牙周炎1例;树脂组患者牙齿松动、脱落3例,牙根畸形2例;3组患者牙修复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陶瓷及树脂3种牙修复材料摩擦性能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牙修复材料。
2015年07期 v.2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玉梅;牟晓梅;
目的:研究双能量CT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ACL)的检测。方法:采用双能量CT对100例可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可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双能量CT诊断出的膝关节ACL损伤有68例。ACL损伤的双能量CT检测结果与关节镜对比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能量CT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评估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更有助于判定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大小,形态位置、角度测量,对制定手术方案、评价术后效果和随访。
2015年07期 v.2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鹏宇;陆明园;高畅;高大海;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总结性的研究,随机选取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采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血栓的大小、位置及分布范围。50例患者中扫描显示累及肺动脉的栓塞共678支,由造影直接征象主要分为中心型78支、偏心型208支、闭塞型139支、附壁环型253支。间接征象的造影主要显示为肺动脉高压,肺纹理出现稀疏,胸腔出现积液和形成肺梗死灶等症状。结论: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图像清晰准确,并且具有三维重建等优点,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准确的方法。
2015年07期 v.2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科;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管结石与继发性肝胆管癌患者的区别,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与继发性肝胆管癌患者各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6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和严重手术并发症产生;60例继发性肝胆管癌患者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其中35例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54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姑息性手术切除治疗,6例进行保守治疗,经临床治疗后平均存活22个月。结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属良性胆道疾病,经及时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继发性肝胆管癌患者临床诊断困难,疗效较差,在患者病情及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进行根治性手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15年07期 v.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30例(35髋),记录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检查结果以及髋关节活动度,观察假体有无松动现象。结果: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为(42.3±5.1)分,髋关节活动度为(50.6°±8.4°),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为(83.6±6.5)分,髋关节活动度为(143.6°±7.3°),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出现假体下沉、骨折以及脱位现象,所有患者无需进行翻修。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2015年07期 v.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生海;付立明;马兆吉;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评分、VAS评分以及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临床治疗方案中,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骨折疼痛,且较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07期 v.2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长宇;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5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5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压、心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均下降,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辛伐他汀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2015年07期 v.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袁荣;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应用于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噻托溴铵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峰值时呼气流速、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噻托溴铵应用于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2015年07期 v.2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史可峰;杨冉;郑晓东;朱鹏志;方岩;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进路手术方法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胸腹颈三切口行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观察组患者被给予左胸联合左颈部胃食管弧形切口外翻颈部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79±1.22)h低于对照组(4.33±1.51)h,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201.23±4.54)ml低于对照组(460.23±5.12)ml,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68±2.09)d低于对照组(16.87±3.04)d,观察组的住院费用(13753.1±232.1)元低于对照组(27753.2±320.1)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左胸联合左颈部胃食管弧形切口外翻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优势显著。
2015年07期 v.2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娄佰玲;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2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40例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IL-6和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6和PC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联检测IL-6和PCT的灵敏度要显著高于单独检测IL-6和PCT(P<0.05),但特异度较低,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IL-6和PCT(P<0.05)。结论:联合检测IL-6和PCT可以有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检出率较单项指标检出率更高。
2015年07期 v.2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俊芳;张利;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肾发育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发育异常的5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声像特征与病理学结果加以研究,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率。结果:参加本次研究的56例胎儿肾发育异常的孕妇中12例终止妊娠,其余44例胎儿出生后进行超声检查,98.14%的胎儿证实为肾发育异常,发现6种类型肾异常,如:多囊肾、肾囊肿、肾缺如等。其中肾积水的发生率最高为26.79%,肾盂扩张发生率最低为5.36%。结论:产前行超声检查可以对多种类型的胎儿肾发育异常做出准确的诊断,为优生优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决策依据,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2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香;李凤英;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妊娠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100.0%(39/39),显著高于对照组89.74%(35/39)(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呼气相哮鸣音的消失时间[(2.8±0.7)d,(4.1±0.6)d]显著低于对照组[(4.3±0.5)d,(6.2±0.9)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84.7±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5年07期 v.2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忠;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万托林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布地奈德联合万托林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给予万托林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1.1%,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万托林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纯给予万托林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疗效。
2015年07期 v.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曦;王楠;程艺文;杨楠;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120例混合痔患者,分成混合痔伴便秘组(70例)和混合痔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处理,比较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混合痔伴便秘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便血、排便困难、排便疼痛、肛门坠胀等,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评分均较混合痔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患者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多,效果不佳。
2015年07期 v.2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滢滢;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甲氨蝶呤与宫腔镜电切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对5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再次妊娠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β-HCG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的β-HC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β-HCG浓度降至正常的时间和月经来潮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有效、安全,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2015年07期 v.2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战记;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选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孕妇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无痛分娩,对照组孕妇行自然分娩,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君;魏双梅;
目的:比较妈富隆和己烯雌酚治疗青春期功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妈富隆组和己烯雌酚组,分别用妈富隆与己烯雌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妈富隆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有效率上均显著高于己烯雌酚组(P<0.05),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均较己烯雌酚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优于己烯雌酚治疗效果。
2015年07期 v.2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丽英;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急性心肌梗死70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患者35例,进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35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疗效。
2015年07期 v.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海燕;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以常规终止妊娠的67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对照组,以SAU新方法终止妊娠的77例孕妇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住院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孕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SAU新方法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终止妊娠,疗效较好,引产顺利。
2015年07期 v.2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滕岩;迟伟;姜顺爱;杨梅;
目的:比较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标记结核抗体法在检测结核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结核组,同时选取65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非结核病组,采用蛋白芯片法与胶体金法标记结核抗体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性结核组患者胶体金法反应阳性率为73.1%,蛋白芯片法的阳性率为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在结核病的阳性率要高于蛋白芯片法,对早期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2015年07期 v.2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华;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患者中鼻甲成形术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40例患者鼻堵及流涕症状均缓解;8例内眦痛或头痛患者治愈6例、缓解2例;6例中鼻甲异常伴鼻息肉患者,4例术后鼻堵症状消失,头痛缓解,2例由于术腔宽大,术后鼻腔干燥。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临床疗效确切。
2015年07期 v.2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俞国平;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高热退散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手足皮疹缓解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优于单纯利巴韦林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2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国建;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EG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首诊误诊率高达92.3%,有既往过敏史占65.3%,过敏诱因者占26.9%;腹痛23例,占88.5%;6例患者腹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G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无明显特异性,实验室及病理结果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诊断的关键,早期激素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
2015年07期 v.27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燕;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抢救、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100名。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生活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活动指导以及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四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调查,通过比较来探讨护理干预在抢救、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地提高疗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7期 v.2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继皊;
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522例不同年龄的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对其出现的临床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7.47%,年龄比例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不同。结论:注意观察接种后被接种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提高免疫效果和安全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
2015年07期 v.2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谭少云;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护理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妇产后实施程序化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选取6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选取60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产后泌乳多少及产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产后程序化护理优于产后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2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检查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共选择133例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0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CT增强扫描检查方式,干预组患者在检查时由护士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配合程度、检查成功率、焦虑评分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015年07期 v.2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晓娜;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孕妇孕期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取140例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无一例采取剖宫产,产后68例孕妇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对照组孕妇:采取剖宫产17例,产后50例孕妇采用母乳喂养方式,两组孕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2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唐月丽;曹素英;
目的:总结夹层动脉瘤急救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急救过程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救治和护理,62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夹层动脉瘤救治期间,应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2015年07期 v.27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8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针对压疮预防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改变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皮肤改变情况以及压疮发生情况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出现皮肤潮湿、潮红、灼热感及压疮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对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压疮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具有现实的临床推广价值。
2015年07期 v.2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肖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晚期肿瘤化疗所致患者胃肠道反应与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晚期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和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睡眠质量评估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4.12±2.13)分,对照组评分为(8.43±3.36)分,即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晚期肿瘤化疗所致患者胃肠道反应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27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蒋婕;
目的:探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对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宫颈切除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将62例行腹腔镜下宫颈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围术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10%,明显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宫颈切除术后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疗效。
2015年07期 v.2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