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英萍;孙彩玲;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FDP)致患儿疼痛的有效途径。方法:将接受FDP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儿在输注FDP过程中绝大多数出现中度、重度刺激性症状,占总例次的86%;干预组患儿出现中、重度刺激性疼痛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仅占总例次的26%(u=2.96,P=0.00)。结论:患儿静脉滴注FDP时采用简单、有效、经济、方便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儿的疼痛,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2015年09期 v.2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磊;王连波;孙梁;安有志;崔健;孔志刚;
目的: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前臂新鲜骨折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例前臂新鲜骨折伴骨缺损因局部皮损感染不能一期手术植骨内固定的患者为研究组,经伤口清创、骨折复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感染症状后,于3、6、9周采用透视下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方法治疗骨折缺损;随机选取12例前臂新鲜骨折伴骨缺损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植骨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以6、9、12、24周X线复查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10例患者骨折24周后完全愈合,1例患者骨缺损明显减少,骨折线清晰,断端硬化,未完全愈合;对照组12例患者24周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对于前臂新鲜骨折伴骨缺损的患者,植骨内固定术是可靠治疗方法;对于部分开放骨折伴缺损不能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于骨折骨缺损处,能促进骨折愈合,修复骨缺损,可取得与早期植骨内固定术相似的一期愈合的效果,避免二次植骨手术。
2015年09期 v.27 19-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华;
目的:探讨不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9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患者45例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照组患者45例使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用胃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HP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分别为2.85±1.26分、2.79±1.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分别为0.47±0.06分、1.23±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HP阳性胃溃疡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9期 v.2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邓国霞;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梗阻缓解、体征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护理干预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需要镇静率等指标,均较观察组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积极行护理干预,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措施之一。
2015年09期 v.27 2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毅;
目的:探讨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影像学的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颅脑脱髓鞘假瘤患者,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主要累及脑白质,呈团片状,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9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7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CT增强:4例呈不规则非闭合环状强化,2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2例未见强化;MRI平扫:9例均呈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5例呈非闭合环状强化,1例呈不规则团片状强化,1例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1例呈弧条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强化区周围水肿区均未见强化。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易误诊,临床与影像学诊断均较困难者,可行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或CT定向脑组织活检。
2015年09期 v.2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立艳;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患者卡维地洛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患者美托洛尔治疗),每组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的心率、血压、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P<0.05),心率、血压、LVEDD及NT-pro BN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改善明显。结论: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均有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2015年09期 v.2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雪花;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EF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TEC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总有效率、总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R、PR、HER-2及p53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阳性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C化疗方案效果较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9期 v.2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灿;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及Hcy、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标准化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水平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80%),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及hs-CRP水平值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调控炎症因子、改善凝血功能的功效,能显著降低患者Hcy及hs-CRP水平,可作为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手段。
2015年09期 v.2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香;佟丽波;
目的:初步建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的正常参考值区间。方法: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间甲状腺相关抗体:即,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Elisa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结果:妊娠早期孕妇的FT3参考范围为:2.92~5.43 pmol/L,FT4参考范围为:14.68~19.28 pmol/L,相对于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P>0.05)。TSH的参考范围为:0.41~4.31 m IU/L,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为尽早发现妊娠早期孕妇的甲状腺疾病,尽早治疗,改善妊娠结局,建立本地区的妊娠早期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09期 v.2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丽;
目的:研究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产妇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子宫动脉结扎与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褥病率、子宫切术率、手术时间、24 h内出血量等情况。结果:1对照组产妇止血有效率为86.7%,观察组为95.8%;观察组产妇止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在产褥病与子宫切除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3观察组产妇24 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纱布填塞术,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子宫保留,无不良反应。
2015年09期 v.2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光侠;孙茂伟;杨际春;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加运动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加运动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在剖宫产率、妊高症发生率、羊水过多发生率、巨大儿出现率、早产儿出现率、宫内窘迫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先兆子痫发生率、死胎发生率方面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治疗加运动疗法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2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波;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患者被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0.00%),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好,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少,可考虑合理推广与应用。
2015年09期 v.2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冬莹;
目的:探讨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Hcy及CK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80例甲减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TG、TC、LDL-C、Hcy、CK、FT3、FT4、TSH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G、TC、LDLC、Hcy、CK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TG、TC、LDL-C、Hcy、CK、TS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T3、FT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甲减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Hcy及CK活性均较治疗前降低,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的监测能给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
2015年09期 v.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艳琦;于振东;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喹硫平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喹硫平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I)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FBI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均可引起BMI显著升高(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喹硫平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相当,影响患者的BMI。
2015年09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娄佰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患儿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经气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A组患儿150 mg/kg,B组患儿5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在吸氧6 h、12 h和24 h的吸入氧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吸氧时长较B组显著缩短(P<0.01);A组患儿共有5例(20.83%)行机械通气,所占比例低于B组9例(37.50%)。72 h吸氧之后,A组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 O2)高于B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低于B组(P<0.05),动脉血p H值高于B组(P<0.05)。结论:150 mg/kg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
2015年09期 v.2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常太芳;刘丹;
目的:观察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喘息患儿65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布地奈德。观察患儿咳嗽、喘息症状消失、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做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症状消失、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治疗婴幼儿喘息患儿疗效显著。
2015年09期 v.2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艳;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A125、CA199、CA724和AFP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卵巢癌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门诊体检为健康的女性5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内CA125、CA199、CA724和AFP的含量,比较分析结果。结果:与对照组和健康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A125、CA199和AF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联合检测无论是在灵敏度(86.05%),特异度(96.08%),还是准确性(91.49%)上,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CA125、CA199、CA72-4和AFP可以对卵巢癌早期发现,并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和体检。
2015年09期 v.2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武;潘晨;
目的:观察在磨牙后区注射地塞米松后拔除患者阻生牙的效果。方法:选择144颗临床需拔除的阻生牙,其中72颗常规阻生牙拔除术,72颗拔除前在磨牙后区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种方法拔牙后患者疼痛、肿胀度、张口度、满意度。结果:注射地塞米松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生牙拔除前在磨牙后区注射地塞米松具有临床意义。
2015年09期 v.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莉敏;陈超;
目的:探究弥可保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糖尿病膀胱病变(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4例D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使用弥可保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膀胱功能恢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为(6.7±4.3)mmol/L,膀胱残余尿量为(80.08±26.09)ml,对照组分别为(7.8±6.3)mmol/L、(130.10±42.17)ml,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逐渐恢复,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5年09期 v.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立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筛查卵巢癌及预测其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癌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CA125和VEGF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125含量和VEGF含量成正相关(r=0.517,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VEGF水平与病理分型无关;Ⅲ~Ⅳ期患者血清CA125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87.76%和83.67%,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5.29%和55.88%)(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体内CA125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但与卵巢癌病理分型无关,CA125和VEGF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可能较晚。
2015年09期 v.2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圣明;顾艳英;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经超声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600例为脂肪肝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脂肪肝组患者的ALT、GGT、TG、HDL-C和LDL-C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AST异常率比较,P>0.05。脂肪肝组患者超重和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患者以40~5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占56.3%,40岁以下者为29.7%,60岁以上老年人为14%。结论:脂肪肝组患者血清ALT、GGT、TG、HDL-C和LDL-C异常比例较高,肥胖者和中青年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可作为早期筛查脂肪肝的依据。
2015年09期 v.2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静娟;
目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每组各35例。在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组患儿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给予阿奇霉素组患儿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红霉素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阿奇霉素组患儿为9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阿奇霉素组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红霉素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其效果高于红霉素治疗,且对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2015年09期 v.2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田晓亮;
目的:探讨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沙比利组、铝碳酸镁组、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组各30例。疗程结束时行胃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铝碳酸镁组、莫沙比利组、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为66.7%、71.9%、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间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增强胃肠动力,加速排空,快速及时抑制胆汁反流。
2015年09期 v.2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冉;杨春燕;龙爱娥;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随访3年生存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有效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9期 v.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晓彬;毕利萍;李玉军;宋臻;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和序贯化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序贯化放疗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治疗后第一、第二和第三年的总体死亡率。结果:在2个疗程结束后的短期治疗效果上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一、第二、第三年的总体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相关数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比序贯化放化疗短期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降低3年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斌;孙崎元;
目的:探讨运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门诊治疗的外阴尖锐湿疣患者74例,在患者经期前后3 d和非经期采用聚焦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病患变化状况。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痊愈,仅有5例患者复发,经二次治疗后均痊愈且无复发。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运用于临床治疗。
2015年09期 v.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继发;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机械性肠梗阻57例,动力性肠梗阻19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腹腔内恶性肿瘤性肠梗阻33例,占32.04%;38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占36.89%。保守治疗23例,占22.33%;手术治疗80例(77.67%);治愈患者99例,治愈率为96.12%。结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病因以肠粘连及腹部肿瘤为主;根据其病因的不同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2015年09期 v.2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君;李春融;卢君;
目的:观察维生素A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0例1~6周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维生素A 1 000 IU/d,均服用2周。结果:患儿咳嗽、发热、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等情况,治疗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百分数和绝对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测定分析结果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60)。结论:维生素A可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缩短病程的作用。辅以维生素A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
2015年09期 v.2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胡志强;
目的:对存在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90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中91.1%痊愈,死亡率8.9%。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尽早及时全面诊断,根据具体临床症状有序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
2015年09期 v.2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军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感染性黄疸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非感染性病理性黄疸患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黄疸患儿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RP与血清胆红素的OR=1.0,两者之间无关联;利用CRP≥7 mg/L来诊断感染性黄疸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0.0%。结论:血清CRP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辅助指标。
2015年09期 v.2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伍军容;
目的:针对稽留流产患者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配伍的临床效果探析。方法:选取198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米索前列醇注射治疗,联合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配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胚胎完全排出率及1次清宫成功率等。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85.86%,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48.48%。联合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胚胎完全排出率及1次清宫成功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实施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配伍治疗效果显著。
2015年09期 v.2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玉眠;刘英爽;杨玉杰;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对筛查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50例正常出生新生儿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和72 h进行初次听力筛查测试,对筛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自然分娩组新生儿在出生48 h、72 h听力初筛双耳通过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在出生48 h、72 h听力初筛双耳通过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出生48 h听力初筛双耳通过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出生72 h听力初筛双耳通过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测试通过率均较自然分娩组低,建议新生儿出生72 h作为最佳测试时间。
2015年09期 v.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湘林;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2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建华;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治与救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对自身和社会危害性大,病情较重,诊断困难,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主要为重性精神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救助。
2015年09期 v.2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慧;肖正军;
目的:探讨头颅CT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8例,分析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x2检验和Kappa检验,并加以分析。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7.5%,头颅CT检查异常率79.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结果中度一致(Kappa值为0.407)。结论: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出现一致性的结果,可能会降低诊断敏感性。
2015年09期 v.2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无嫌;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大于60岁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5);左氧氟沙星占比最高,为59例(45.7%)(P<0.05);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85例(65.9%)(P<0.05);过敏反应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症状的患者(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科学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09期 v.2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光成;杨广义;苏文中;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VAMT)与传统术式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为传统开胸治疗组,研究组患者为VAMT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康复及住院时间比较,P<0.001;组间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MT与传统开胸术式相比,前者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康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曾庆菊;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以年龄≥40岁、中小学文化、无职业、未婚男性居多,酒龄多数超过10年,且均饮高度白酒为主,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精神、躯体症状及生化指标异常者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受到酒精伤害并出现精神障碍患者施以规范治疗,尚可恢复正常。
2015年09期 v.2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海燕;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孕妇的优越性。方法:选取疑似为宫外孕的50例孕妇行腹部超声检查,若孕妇漏诊、误诊或对声像图显示结果不满意,则同时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34例孕妇腹部超声检查确诊为宫外孕,确诊率为68.00%;1例孕妇漏诊,占2.00%;5例孕妇误诊,占10.00%;11例孕妇声像图显示结果不满意,占22.00%。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对漏诊、误诊和声像图显示结果不满意的孕妇中,16例确诊,确诊率为94.11%,确诊率由原来的68.00%上升到94.11%。结论:诊断异位妊娠使用腹部超声确诊率较低,结合阴道超声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015年09期 v.2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应元;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6.68±4.2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1.53±3.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2.64±5.6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03±4.3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61.54±3.29)分,角色功能评分(65.87±3.9)分,情绪功能评分(56.69±3.45)分,认知功能评分(58.85±4.01)分,社会功能评分(66.57±3.88)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67.54±4.89)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54.53±1.87)分,角色功能评分(60.75±1.93)分,情绪功能评分(50.44±2.01)分,认知功能评分(50.45±2.24)分,社会功能评分(60.08±2.07)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55.11±2.5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2015年09期 v.2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侯凤香;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常规组患儿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包括用药护理、发热护理、咳嗽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7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7%)明显低于常规组(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2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梅;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成护理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都使用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情绪。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抗病积极性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015年09期 v.2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振萍;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性患者鼻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2015年09期 v.2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佳;
目的:探讨对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7.21±3.05)分,抑郁评分(41.58±3.11)分;对照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2.11±5.13)分,抑郁评分(46.93±4.2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体重(28.54±4.75)kg,血红蛋白含量(138.94±16.87)g/L;对照组患儿干预后体重(24.13±3.31)kg,血红蛋白含量(127.12±13.37)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儿体重和血红蛋白含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5年09期 v.2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英;王艳;吴琼华;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VAP发生几率、患者满意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几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2015年09期 v.2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吕艳红;
目的:探究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缓解化疗疲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胶质瘤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胶质瘤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模式护理,在患者进行放化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手册、连接电话短信护理、跟踪护理、举办病情交流等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化疗后的疲劳情况和生活的质量。结果:通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疲劳程度上远远优于对照组,在病后生活的质量上远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发现,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缓解化疗疲劳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2015年09期 v.2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艳红;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未实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设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实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有利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保护患者与医护人员双方的人身安全,应用价值较高。
2015年09期 v.27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尹萍;
目的:对护士手卫生与静脉留置针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2012年1~12月手卫生宣教活动开展前的1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12月全科护士手卫生宣传、教育、监督活动开展后的1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对比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手卫生宣教、监督与管理工作开展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与相关工作开展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给予充分认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洗手方法并做好相关监督与管理工作是控制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有效途径。
2015年09期 v.2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