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宇皎;董自平;张敏;营杰;杨晓昀;于晓峰;韦丽宾;
目的:探讨运用极坐标测量分析方法评价安氏Ⅱ1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错青少年患者40例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各20例。拔牙组患者实施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治疗,非拔牙组患者实施安氏Ⅱ1错非拔牙矫治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应用极坐标测量方法,分析牙齿变化特征。结果:拔牙组患者的上齿槽缘点(θSpr)、上中切牙点(UI)均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拔牙组患者的ρUI、下中切牙点(Li)均增大,θSpr、UI、Li、下齿槽缘点(Id)均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ρUI、Li、θU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安氏Ⅱ1错,主要改变在于牙齿的位置。
2015年15期 v.2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薇薇;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G组和GA组,每组各30例。G组患者为单纯全麻组,GA组患者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A组患者在诱导前取L1~2硬膜外穿刺置管,予0.5%罗哌卡因5 ml,术中每小时追加5~7 ml。两组患者诱导方法相同:即,咪哒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顺阿曲库铵0.15~0.20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患者苏醒情况。结果:GA组患者气腹后、拔管前BP、HR明显低于G组(P<0.05),且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单纯全麻用药量减少,术中循环更加稳定,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2015年15期 v.27 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顺;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肛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卫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波配合序贯扩肛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
2015年15期 v.2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小龙;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耳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盐酸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耳鸣程度、听力状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耳鸣程度以及听力情况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方案治疗耳鸣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以及耳鸣症状,疗效更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15期 v.27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萍;李慧;刘志刚;
目的:分析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患者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龋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2例,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传统高速牙钻去腐治疗龋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单牙治疗时间、治疗后20个月时充填物完好率对比P>0.05,并发症对比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患者效果显著。
2015年15期 v.27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薛婧;夏明军;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iar dementia,Va D)患者合并症的差异。方法:收集4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AD组)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组(Va D组)24例,了解两组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的发生率在Va D组患者显著高于AD组,而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贫血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可能在Va D患者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贫血患者伴随着部分AD和Va D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各种因素的干预,可能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防治和预后均有意义。
2015年15期 v.27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健;
目的:分析不同下肢固定方法对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肠套叠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术,对照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双腿伸直固定,观察组患儿双腿伸直并拢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操作时间、灌肠次数、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术操作时间、灌肠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9.73±12.85)min、(1.57±0.32)次、(3.01±0.8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儿首次成功率、成功率分别为60.0%、9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灌肠整复术中患儿双腿伸直并拢固定,可提高灌肠整复效果,减少空气灌肠次数,减少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15期 v.2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贤惠;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肌酸激酶(CK)活性差异特征。方法: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筛选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症组,69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第4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CK活性并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CK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后CK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CK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精神分裂症患者CK活性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
2015年15期 v.2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钰;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31例。帕利哌酮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奥氮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嗜睡和便秘显著少于奥氮平组(P<0.05),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但要注意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015年15期 v.27 24-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永;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在诊治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T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钙、血磷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TH、尿素氮、血肌酐、血磷水平显著增加,血钙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TH水平与尿素氮、肌酐、血磷水平呈正相关(r=0.55-0.68,P<0.05),而与血钙水平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血清PTH水平可以作为诊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预防和早期处理钙磷代谢紊乱具有重要价值。
2015年15期 v.2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新伟;田志逢;
目的:对比经脐单孔与经典三孔腹腔镜在临床切除患者胆囊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47),术后住院时间及总的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47)。两组患者出院后调查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9)。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治疗总费用稍低,患者并发症少、愈合较快且美观,更加受到患者欢迎。
2015年15期 v.2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迅;张静;
目的:研究躁狂症患者血锂浓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电解质分析仪对不同患者、采血管、标本存放方式、存放条件和时间,以及394例服用碳酸锂的躁狂症患者进行血锂浓度检测分析。结果:1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躁狂症的诊断标准。2住院患者平均血锂浓度(0.68±0.27 mmol/L)明显低于门诊患者(0.73±0.29 mmol/L),<0.3 mmol/L和>1.2 mmol/L的比例也明显低于门诊患者,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分别采用分离胶、肝素钠、促凝剂和普通采血管检测血锂浓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4离心后未分离血清标本和血清暴露标本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血锂浓度明显增高,而加盖密闭保存血清样本24 h内无明显差异(P>0.05),4℃和20℃密闭保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锂标本应及时分离尽快检测,并低温密闭保存。应注意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的监控和固定采血时间。
2015年15期 v.2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倪峻华;
目的:对比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在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10例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对照组患者给予文拉法辛,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周。于第1、3、6、9周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MOSPM评分变化,起效时间等。结果: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MD评分,两组患者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用药剂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相当,度洛西汀起效快,用药剂量小。
2015年15期 v.2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帆;张意仲;周菲;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PCI治疗,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的标准方案。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分为CR组(氯吡格雷抵抗)和敏感组(51例)。CR组患者38例,根据其意愿分为CR优化组(22例)和CR标准组(16例)。CR敏感组和CR标准组患者均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CR优化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联合西洛他唑100mg/d。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1例患者对氯吡格雷治疗敏感,38例患者不敏感(CR率为42.7%)。PCI术后24 h,敏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CR优化组和CR标准组(P<0.01);术后30 d,CR优化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随访1年,敏感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为15.7%(8/51),CR优化组为22.7%(5/22),CR标准组为50.0%(8/16)。CR优化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R发生率较高,西洛他唑优化治疗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MACCE发生率。
2015年15期 v.2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珞;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与电子喉镜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采样82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撑喉镜组和电子喉镜组,每组各41例。支撑喉镜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治疗,电子喉镜组患者采用电子喉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支撑喉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6%)略高于电子喉镜组(92.68%),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支撑喉镜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远低于电子喉镜组(4.8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14,P<0.05)。结论:支撑喉镜与电子喉镜治疗声带良性病变,均是比较好的方法,临床上应综合考量,合理选取最佳方案。
2015年15期 v.2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艳;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2例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障碍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2015年15期 v.2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丽;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的血压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意义。方法:选取43例妊高征孕妇设为A组与43例正常孕妇设为B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孕妇均行24 h的血压动态监测,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血压变化的特点与差异。结果:A组孕妇的各项ABPM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孕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的血压节律以非杓型为主,B组则以杓型为主,两组孕妇的差异显著(P<0.05);A组孕妇的SBP非杓型率明显高于DBP非杓型率(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压昼夜较高,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血压分布的特征,血压动态监测有利于妊高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015年15期 v.2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辉;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的临床治疗资料,研究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特异性指标。结果:所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者占26%,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者占29%,神经系统为首发表现者占21%,循环系统为首发表现者占17%,无明显表现者占7%。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均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100%,患者中最终好转出院50例(71.4%),死亡20例(28.6%)。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但实验室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则比较敏感。要提高警惕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和成功救治率。
2015年15期 v.2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德权;贾丹;何文茜;王庆;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肩胛带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偏瘫恢复早期患者10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续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接受理疗、作业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增加肩胛带运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肩胛带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恢复,降低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
2015年15期 v.27 44-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志强;代博;杨璐;牛红霞;韩菲琼;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诊断结果。方法:随机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例,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其中4例患者表现为慢性胸膜病变,6例患者表现为渗出及局限胸膜病变并存,11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性局限性胸膜炎,21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渗出性胸膜炎。使用CT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检查,符合率明显优于X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CT诊断,诊断的符合率较高,由于CT检查的费用较高,临床上CT检查并没有列入常规检查,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CT检查进行合理选用,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5年15期 v.2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熊学坤;王雪严;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为22例(55.0%)高于对照组的8例(2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2015年15期 v.2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代博;杨璐;马志强;牛红霞;韩菲琼;
目的:对CT诊断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将50例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套叠长度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更为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采用CT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率,使其肠套叠长度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15期 v.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春花;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辅助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激素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行临床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辅助激素治疗可明显提升预后疗效,并抑制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15期 v.2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赫;
目的:观察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21例,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B组患者20例,单用心理干预治疗,C组患者20例,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D组患者21例,单用常规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肌力及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各组患者抑郁程度评分、肌力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16周后,4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抑郁程度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C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和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及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2015年15期 v.2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加青;魏丽红;郑献召;
目的:研究不同管饲方法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防治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急性脑卒中班吞咽困难的患者,根据管饲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症状、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管饲并发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管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较胃管组低(x2=3.904,P<0.05),管饲并发症较少(反流:x2=4.127,P<0.05;呕吐:x2=5.152,P<0.05),住院天数少(t=2.47,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肠管管饲较鼻胃管管饲对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能更好的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015年15期 v.2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宇冉;
目的:探讨治疗泪小点狭窄或闭塞患者的新的置管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0眼)泪小点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行泪小点扩张、探通或切开,联合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的置管方法对泪小点进行长期的扩张,巩固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6个月,患者的治愈率86.67%,有效率100%,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置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5期 v.2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继莹;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沙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缩宫素联合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感染、一过性血压升高以及子宫切除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沙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且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5期 v.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学毅;张鸣鹤;董彬;赵宝军;李铁民;毕然;张鹤;
目的:舍曲林联合小剂量米氮平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抑郁症伴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舍曲林治疗的同时给予米氮平7.5~15 mg晚服。对照组患者只服用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及睡眠因子分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的睡眠因子分减分率明显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5年15期 v.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雪梅;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子宫肌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子宫肌瘤位置情况,采取宫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5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一次性治愈率92.3%,有效率5.8%;1例患者壁间内突肌瘤残留治疗无效。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2015年15期 v.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兰;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在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状况、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后腹腔镜术可有效进行肾上腺肿瘤治疗,安全性高,且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5年15期 v.27 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云鑫;于湃;王宇微;
目的:研究多重护理模式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实施多重护理模式。治疗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X线胸片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评价SAS量表并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焦虑者较少,对照组患者重度焦虑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以及X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各项不良情绪,缩短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X线胸片的恢复时间。
2015年15期 v.2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尚晓辉;
目的:探讨总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放疗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将36例接受手术中放疗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放疗治疗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放疗治疗的围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化疗效果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22%及88.00%,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88%及94.44%,两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虽各项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6.67%(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在不降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5年15期 v.27 102-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梁;刘凌君;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保温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2015年15期 v.2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华;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指标(SAS、HAMD评分)改善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及QOL总分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对比相仿(P>0.05),经护理后均出现改善,且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确切效果,适合普及应用。
2015年15期 v.27 106-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子凤;
目的:探究循征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产妇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循征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护理中采用循征护理,护理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2015年15期 v.2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菲;
目的:探究三种伤口护理措施在外阴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外阴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分为紫草油组12例,湿性敷料组12例及对照组10例,对比3组患者的VAS评分、甲级愈合率、伤口愈合。结果:湿性敷料组患者的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湿性敷料进行外阴癌患者的伤口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伤口甲级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5年15期 v.27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细平;解俊平;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近年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并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进而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结果:手术室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有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操作不规范、与患者沟通渠道不畅、医护人员负荷过大,资源配备不足等。并根据以上的各种不安全措施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在手术室中,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则,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是确保手术工作顺利开展,减少失误和护理差错的重要保障。
2015年15期 v.2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永延;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4例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采用SCL-90心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心理状况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5期 v.2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钮湘浚;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并分析和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抢救及康复效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5年15期 v.2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婷;
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精神患者66例,依照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基本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语言及心理护理。结果:联合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患者实施语言及心理联合护理,能够有效引导其心理状态趋于健康方向,有助于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尽快恢复。
2015年15期 v.2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晓明;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将71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4.59%,并发症发生率2.7%,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5.29%,并发症发生率11.8%,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致残率,值得广泛推荐。
2015年15期 v.2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双娣;张丽;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初次诊断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延伸护理,并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依从性高,血糖控制水平好,再住院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明显提高初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015年15期 v.2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艳君;
目的:观察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0例妇产科孕产妇,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文书合格率、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投诉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妇产科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2015年15期 v.2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全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800例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观察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即实施优质护理组的效果好于普通护理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
2015年15期 v.2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芙蓉;吴红玲;李淑珍;肖敏;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4例GDM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4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值。结果:经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GDM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5期 v.2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