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春霞;王海龙;胡东霞;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伴发情绪障碍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伴情绪障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万拉法新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周。采用HAMD、HAMA表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ESS表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周末,万拉法新组患者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明显,4、6周末差异无显著性;万拉法新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万拉法新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2015年19期 v.27 7-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美英;潘慧;朱雪洁;
目的:观察安可来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轻、中度哮喘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安可来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用二羟丙茶碱0.5 g、抗生素、地塞米松10 mg溶于50 g/L葡萄糖25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8 d;安可来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安可来20 mg,2次/d。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8%,安可来治疗组患者为94.0%;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VC,FVC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可来适用于治疗轻(或中度)哮喘患者。
2015年19期 v.27 9-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刘瑞雪;隋阳;钱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U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无法手术且有阻塞性黄疸的晚期癌症患者行UPTCD,其中肝癌17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2例,胃癌肝转移2例。结果: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一次置管成功率92.1%,二次置管成功率100%,全部病例引流通畅。结论: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方法简单,穿刺安全准确,费用较低且患者易接受,对于解决癌症晚期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5年19期 v.2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凤玲;徐乐乐;
目的:观察血清MG7-Ag测定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卵巢恶性肿瘤组患者5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67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患者血清中MG7-Ag的水平,并与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妇女(设为正常体检组)血清中MG7-Ag水平进行对照,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患者的MG7-Ag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妇女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与正常妇女组相比,MG7-Ag的平均含量及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黏液性肿瘤的MG7-Ag阳性表达率为57.14%(24/42),显著高于浆液性肿瘤31.03%(9/29)。结论:血清MG7-Ag测定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有特异性,可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2015年19期 v.2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丽丽;
目的:研究地尔硫卓与卡维地洛联合用药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A、B、C 3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地尔硫卓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治疗;C组患者则将地尔硫卓与卡维地洛联合使用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对应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70.1±5.1)次/min,B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9.8±4.9)次/min、C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3.9±4.4)次/min;A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为(124.5±17.1)mm Hg、B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为(126.1±18.8)mm Hg、C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为(103.7±12.1)mm Hg。结论:地尔硫卓与卡维地洛联合用药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缓解。
2015年19期 v.27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慧;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36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早孕妇女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观察组早孕妇女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早孕妇女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早孕妇女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1.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225,P<0.05;观察组早孕妇女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79.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早孕妇女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2.89±0.79)mg/kg、(6.79±2.38)min,对照组早孕妇女分别为(2.29±0.49)mg/kg、(5.28±2.09)min,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效果。
2015年19期 v.27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冀永萍;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孕妇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孕足月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孕妇采用缩宫素引产,治疗组孕妇采用欣普贝生引产。观察两组孕妇使用药物后Bishop评分提高情况、是否临产,用药后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分娩方式的比较,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两组孕妇Bishop评分提高情况、用药后至临产发动的时间以及阴道分娩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欣普贝生在孕足月孕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过程中的作用较缩宫素更为方便、有效、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
2015年19期 v.2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丹;
目的:探讨根尖切除术即刻根管充填法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性根管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根尖切除术即刻根管充填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内急症反应、住院时间、术后2年的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1周内急症反应、住院时间、术后2年的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尖切除术,即刻根管充填能有效提高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19期 v.2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鲍杰;刘晓丹;
目的:探讨以交谈为中心的综合性用药指导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度的影响。方法:将结肠镜检查的112名门诊患者在检查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进行10min的访谈及用药指导,对照组患者仅发放用药说明。检查中使用波斯顿肠道清洁度量表(BBPS)进行肠道准备的质量的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指导的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有助于提高结肠腺瘤患者的检查率。
2015年19期 v.2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新玉;
目的:观察开腹手术、腹腔镜和宫腔镜3种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8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术式分组,其中开腹手术组55例,腹腔镜手术组65例,宫腔镜手术组6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方式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宫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显著短或低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经随访1~2年,3组患者间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和宫腔镜等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优于开腹术式效果。
2015年19期 v.2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洋;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伴有血糖增高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伴血糖增高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齐拉西酮胶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PANSS量表测量患者血糖水平。结果:患者治疗2个月后,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血糖增高患者采取齐拉西酮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对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15年19期 v.2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祥飞;尹丽萍;苑永攀;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42例发生自杀行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与病种、精神症状、住院时间有着密切联系。自伤自杀行为以撞头、自缢方式最多,入院一周最常见,多发生在中午、午夜至凌晨、节假日、工作人员少时,以病室、卫生间、洗脸间、单间等比较隐蔽的地方多见。精神症状为主要原因。结论:针对自杀相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可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2015年19期 v.2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焦洪哲;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8例抑郁症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不良反应量表,分别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68例患者治疗45 d、2个月后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连续治疗2个月后,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76%。结论: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有效,不良反应小。
2015年19期 v.2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付立臣;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毗格雷组,每组各42例,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用药组44例。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83.33%及90.9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4.76%及4.5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或单纯氯毗格雷治疗效果。
2015年19期 v.2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刚;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典骨瓣开颅术;随访6个月,评估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d颅内压下降程度、术后预后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效果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效果。
2015年19期 v.2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宝勇;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卷曲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帕司烟肼组成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4.7%、60.9%、70.3%及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9.7%、34.4%、42.2%及48.4%(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P<0.05)。结论:卷曲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明显。其具有较高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可作为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方案之一,值得临床选择。
2015年19期 v.2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莹;
目的:临床分析改良阴式手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出实施治疗的74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阴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阴式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均显著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阴式手术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阴式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9期 v.2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瑞琦;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62例,分析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高频彩超检查结果,比较非转移性和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的高频彩超表现。结果: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以Ⅲ、Ⅳ区分布为主,其转移率可达72%,59.3%,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纵横比值Dv/Dt<2;内部微钙化,边缘不完整、回声不均匀等检查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组中,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也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诊断甲状腺癌患者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诊断意义。
2015年19期 v.2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会君;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研究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患者CRP(3.01±0.86)mg/L和NT-pro BNP(269.69±70.7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RP(5.09±1.76)mg/L和NT-pro BNP(329.38±80.46)pg/ml,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显著降低CRP和NT-pro BNP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15年19期 v.2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为观察组,依据梗死面积又分为大、中、小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IL-8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5年19期 v.2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淑华;
目的:探讨超声在胸腔积液患者穿刺定位中治疗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各种性质的胸腔积液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定位、定性分析,分别测量穿刺前、后暗区的深度、抽取液体的量以及液体的性质。结果:初步分析胸腔积液的性质发现,出现渗出液患者共68例;出现漏出液患者32例,在超声定位下胸腔穿刺的符合率为95%,在超声引导下,患者积液量较多、包裹性积液穿刺定位抽液的成功率为100%。结论:通过超声对病灶部位液体的回声探测,可迅速确定最佳的穿刺部位和深度,初步定量并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是一种效果显著、创伤较小的检查、诊断方法,对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9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凤英;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BG、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质量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效果优于常规全麻效果。
2015年19期 v.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智慧;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成效。方法:将100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丙肝及乙肝病毒的感染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无新发乙肝,新发丙肝者1例;对照组患者新发乙肝者2例,新发丙肝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
2015年19期 v.2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琳琳;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DS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吡格雷。
2015年19期 v.2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许广达;郭荣光;金舒;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髓内钉联合锁定钛板外加自体骨植骨治疗长骨不愈合患者的方法。方法:采用保留髓内钉、应用锁定钛板加自体骨植骨治疗12例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全部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肢体长度保留,10例患者拆除内固定物后未发生再骨折。结论:采用保留髓内钉联合锁定钛板加自体骨植骨治疗长骨不愈合患者的疗效确切。
2015年19期 v.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玲;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0.2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 g,2次/d;观察组患者的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剂量与对照组一致,将克拉霉素换为左氧氟沙星0.2 g,2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型溃疡、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治疗疗效。
2015年19期 v.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学芳;郭松;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均为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控制体力活动及钠盐摄入、避免精神刺激;给予患者利尿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较前好转明显,统计学有差异(P<0.05)。胸部X线片和心脏彩超检查均明显改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的应用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2015年19期 v.2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功惠;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肌瓣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中复张肺叶后用肌瓣填充残腔,观察其效果。结果:7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治愈率97.5%。结论:带血管蒂肌瓣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2015年19期 v.2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超;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美沙拉嗪灌肠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变化、内镜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又以观察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2015年19期 v.2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爽;杨兰;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治疗结束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其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
2015年19期 v.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太芳;
目的:检测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检出率,明确感染原因,给予有效处理。方法:采取患儿静脉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结果: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1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结论:检测出支原体Ig M抗体,给予患儿有效抗生素,可缩短患儿的病程。
2015年19期 v.2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大庆;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证实胃十二指肠出血诊断,A组患者给予注射止血法,B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心率、呼吸等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急诊手术发生率和再出血率均高于B组;A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B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A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8.12%;A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37%。结论:对胃十二指肠出血诊断明确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方法的临床效果优于注射止血方法。
2015年19期 v.2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小琦;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检测,评价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治疗。
2015年19期 v.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庆霞;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术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组患者采用置管引流,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胸膜肥厚发生例数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置管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2015年19期 v.27 6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王金会;李宝来;张淑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营养干预的方法及对母婴体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产检确诊GD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措施;分娩时才确诊的GDM孕妇5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两组孕妇的体重,符合正常标准及巨大儿出生例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DM孕妇FBG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孕妇经过个性化营养干预后,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孕期母婴体质量的正常增长及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2015年19期 v.27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少杰;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每晚睡前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以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LDL-C、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每晚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Hs-CRP的影响效果优于每晚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
2015年19期 v.27 6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敏;汪涛;董少红;刘华东;麦爱欢;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带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带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均实施为期6~26个月的临床随访,分析总结围术期护理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死亡1例(术后1 d死于心肌梗死),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2例,经保守治疗2周后出院,内漏2例,经处理无严重影响;术后随访未见迟发内漏,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做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意义重大。
2015年19期 v.27 105-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邱亚男;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依从性及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及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0.38%,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68.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42.31%,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6.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及感染控制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2015年19期 v.2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辉;
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本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与SAQ得分。结果:相比干预前,干预后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及强迫等SCL-90相关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患者PL、TS等SAQ相关指标得分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及躯体功能。
2015年19期 v.2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志芳;
目的: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单纯临床路径护理效果。
2015年19期 v.2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戴雪英;周琦;孙凤英;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终末期肺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观察终末期肺病患者共5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5年19期 v.2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彩云;王华琴;路娜;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入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干预,出院后延续护理,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5个月内复住院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13.72±1.97)和复住院率(8%)均少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和对护理的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9期 v.2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书雅;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加强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体征及其预后。
2015年19期 v.2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宁博;
目的: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新生儿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及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新生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有显著效果,家属满意度较高。
2015年19期 v.2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詹晓明;薛金花;许玉琳;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5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护理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40,*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4.890,tb=6.708,P<0.05)。结论: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5年19期 v.2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秦小淳;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评分分别为(9.57±6.07)、(4.06±0.41)、(6.70±3.09)、(5.21±3.1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55±7.48)、(5.31±0.67)、(11.91±45.09)、(9.50±5.07),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为80.00%,两组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影响效果。
2015年19期 v.2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苏;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并发焦虑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住院老年心肌梗死并发焦虑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采用HAMA和SF-36评分表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其焦虑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后焦虑情绪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的整体质量评分(97.11±4.35),护理行为评分(97.17±3.63)分,护理差错评分(1.17±0.63)分。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并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5年19期 v.2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颂;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老干部病房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干部VIP病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试点改进前,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服务;观察组患者为试点改进后,重视护理细节,即优化护理措施,加强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等措施。用问卷调查表评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289)。结论:通过优化优质护理模式,强化提升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观念,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
2015年19期 v.2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