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芳峰;武克文;常超华;闫冬梅;段建丽;苏焯焯;
目的:探讨团体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的影响。方法: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团体音乐治疗8周,每周2次,每次60 min。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尊量表(SES)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的PANSS量表和SES量表分值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ES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音乐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2015年21期 v.2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7 ] - 王坤;吴迪;张丹;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阿奇霉素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红霉素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进行治疗。3组患儿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比较3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与红霉素组患儿退热时间最短,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组;联合组与阿奇霉素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红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患儿的治愈率为35.4%,阿奇霉素组患儿的治愈率为41.9%,联合组患儿的治愈率为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奇霉素或红霉素。
2015年21期 v.27 9-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刘石;顾湘琪;雷绍宏;罗勇勇;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介入化疗和伽马刀3种方法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转移性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C组患者采用伽马刀治疗,评价对比其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率为7.5%;B组患者病灶完全消失率为22.5%;C组患者病灶完全消失率为40%。生存率:C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生存率为82.5%,B组为72.5%,A组为55%。结论:可见,伽马刀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得患者颅内的肿瘤缩小或是消失,患者手术后对其进行介入化疗治疗可预防肿瘤复发,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
2015年21期 v.2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阙慧;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40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结果:404例孕妇中100例行阴道试产,2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22.0%。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以及恶露时间的指标上,剖官产组孕妇均较阴道分娩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应依照孕妇综合情况进行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分娩,如无绝对指征,应予充分阴道试产。
2015年21期 v.2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张立冬;
目的:通过观察全麻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指数(CSI)的改变,以评估其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通过CSI改变判断麻醉深度来调节麻醉药物和剂量,B组患者则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来调节剂置和用药。常规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心率、SPO2、CSI;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在麻醉诱导期进行OAA/S(警觉/镇静)评分,计算CSI对于OAA/S的等级相关系数。结果:麻醉期间,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比B组要短,并且拔管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少于B组;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CSI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CSI与OAA/S评分具有显著的等级相关性。结论:CSI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2015年21期 v.2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4 ] - 王晓燕;
目的:探讨3种金属烤瓷冠对患者龈沟液(GCF)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分成钴铬合金组、镍铬合金组和金合金烤瓷组,每组各36例。3组患者均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基牙GCF量以及s ICAM-1水平。结果:修复后1个月,3组患者的s ICAM-1含量较修复前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但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两组患者的龈沟液中s ICAM-1含量较修复前增加明显(P>0.05);修复1个月、3个月、6个月,镍铬合金组患者的龈沟液中GCF量均显著高于修复前(P<0.01),钴铬合金组和金合金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6个月,金合金组龈沟液中s ICAM-1含量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P<0.05),金合金组和钻铬合金组GCF量均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P<0.05)。结论:金合金和钴铬合金烤瓷冠的生物相容性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冠。
2015年21期 v.2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吕东;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特点,并以此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检查结果显示,被动凝集法和MP-Ig M检测法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有更高的特异性,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行早期实验室检查,并将结果与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利于患儿的最终确诊,值得借鉴。
2015年21期 v.27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王莹;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PR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2%(x2=8.234,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R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4、10.136、12.3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7%,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2015年21期 v.2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王涛;
目的:观察脊柱肿瘤切除前行导管动脉栓塞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脊柱肿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术前行动脉栓塞,对照组患者术前未实行动脉栓塞。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肿瘤切除前经导管行动脉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
2015年21期 v.2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李铭夫;
目的:探讨针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3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给予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依次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开展神经功能、疼痛VAS与腰背ODI评估,并分析该术式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腰椎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与功能障碍ODI评估均明显好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中短期治疗效果,且具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5年21期 v.2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任巍巍;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多奈哌齐片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多奈哌齐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与ADL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与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患者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94%比对照组6.99%略高,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2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0 ] - 于波;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以89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应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分别为(14.30±1.19)mm Hg、(1.07±0.21)、(2.97±0.38)mm,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4.19±1.22)mm Hg、(1.09±0.25)、(3.00±0.36)mm,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72.7%,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2015年21期 v.2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 陶巧建;
目的:观察腰麻在剖腹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剖腹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产妇使用腰麻,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及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产妇分别为(2.59±1.52)min、(6.90±2.31)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及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产妇优于对照组(P<0.05);在产妇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产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在剖腹产产妇中应用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2015年21期 v.2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张千益;曲艳;赵颖;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患者机械吻合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12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圆锥形切割食管胃胸腔内机械吻合术,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食管横断食管胃胸腔内机械吻合术,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指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现象;对照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6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食管圆锥形切割食管胃胸腔内机械吻合术可以使食管癌患者吻合口黏膜对合整齐,可以避免多种致瘘因素,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现象发生,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2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于涛;李奎武;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接受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且患者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的临床效果较佳。
2015年21期 v.2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伦月;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和HT患者各45例,全部患者予以常规彩超,对患者的甲状腺大小、附近组织情况、形态、血流以及回声特征等进行观察,同时实施超声弹性成像,对比分析单独实施彩超和联合超声检查诊断情况。结果:HT患者与Graves患者血流分级、甲状腺左右叶前后径、回声分级以及峡部厚度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HT组患者低回声主要为弥漫性,Graves组患者低回声主要为散在性;与HT组比较,Graves组患者EDV、左右侧上动脉内径以及PSV均较大,弹性分级大部分为2级,HT组患者大部分为3级。彩超联合超声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彩超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彩超检查效果。
2015年21期 v.2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 ] - 徐艳;谢新宝;
目的:观察孕酮和β-HCG测定对异常妊娠孕妇早孕阶段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异常妊娠早孕阶段妊娠的孕妇,按照最终妊娠结果将其分为稽留流产组(38例)、先兆流产组(92例)及异位妊娠组(20例);各组孕妇均进行血清孕酮及β-HCG检验,比较各组检验结果。结果:除先兆流产组外,其余两组孕妇间的孕酮值及β-HCG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孕妇的孕酮与β-HCG显著高于异位妊娠组与稽留流产组(P>0.05)。结论:血清孕酮及β-HCG的测定可对异常妊娠孕妇早孕阶段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并能提高异常妊娠诊断率。
2015年21期 v.2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 闫喜惠;郭鹏;刘欢欢;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DB)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60例CKD-MD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1.0 g/d+骨化三醇0.25 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在常规血液透析时皮下注射降钙素20 U,3次/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股骨颈骨、腰椎密度(BMD),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患者骨痛程度。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BM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BMD分别为(1.034±0.449)g/cm2与(0.074±0.018)g/cm2,VAS评分为(2.15±0.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B是CKD患者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给予碳酸钙、骨化三醇与降钙素联合治疗。
2015年21期 v.2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王锦丽;
目的:观察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后产妇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手术后注射缩宫素,观察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手术后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欣母沛,可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015年21期 v.2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崔跃;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NPPV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p O2、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Sp O2、Pa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且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2015年21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陈晓;李怡;马晓霞;施丽娜;张园;严文娟;吴青青;丁艳萍;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确诊的300例AD患者为观察组,以300例无痴呆的正常老人为对照组,探讨AD患者致病相关因素。结果:AD组患者的年龄、脑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颅脑损伤史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的年龄、脑血管病、糖尿病、颅脑损伤等是AD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应通过重视预防及控制治疗其相关因素,以减少或减缓AD的发生发展。
2015年21期 v.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纪亚杰;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在诊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器质性病变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50例非器质性病变的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的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以及患者的Marquett标准进行相应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标准差异。结果:按照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以及患者的Marquett标准对两组患者实施前壁心肌梗死的检验,两组患者的前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观察组患者为40%、30%、30%以及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前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4%、4%、4%以及8%,所有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使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前壁心肌梗死进行诊断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着较高的局限性,对于非器质性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较低。在临床对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其他的手段对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可使诊断率得以提升。
2015年21期 v.2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杨志敏;张亮;周芳;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特征。方法:将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60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每组各40例。再狭窄组患者为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无再狭窄组患者为没有发生再狭窄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数量、直径等)分析与再狭窄的关联。结果: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支架总长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而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植入支架数≥3个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与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3个支架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存在相关性。
2015年21期 v.2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赵刚;
目的:对经蝶窦与经颅术式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抽取12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蝶窦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除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外,血糖水平、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NR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优于经颅手术临床治疗。
2015年21期 v.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张晓娇;陈蕾;
目的:了解接触噪声人员血压和心电图检测结果。方法:952名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工龄分组,并对血压和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52名接触噪声的人员中,检查出高血压患者276例,占28.99%;男性患高血压的概率为34.49%,明显高于女性(P<0.05);工龄>10年的工作人员患高血压的概率为25.06%,明显高于工龄不足10年工作人员(P<0.05);检查出心电图异常的患者109例,占11.44%,男性心电图异常为12.86%,明显高于女性(P<0.05);各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噪音人员中,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压和心电异常疾病,并与工龄长短呈正相关。
2015年21期 v.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 ] - 张帆;
目的:了解2004-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初次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方法:对72 515名初次献血者及54 242名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标本4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复献血者占献血者总人数比从2004年的28.92%升至2014年的53.75%,酶联免疫4项不合格率在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布各异,抗-HIV与抗-TP重复献血者阳性率下降不及HBs Ag和抗-HCV显著。结论:献血队伍并不乐观,应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征询与初筛,对重复献血者做好屏蔽及归队工作。
2015年21期 v.2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金洙德;
目的:观察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12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发生肠瘘,后经瘘口充分引流、伤口换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61 d治愈;1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后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微波治疗等综合治疗22 d治愈;4例术后切口感染,后经伤口换药、微波治疗20~45 d治愈;5例痊愈。结论:闭合性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术前诊断率低,应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术前诊断率,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5年21期 v.2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宋彩虹;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04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冠脉再通率及开通时间,并发症、恶性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溶栓后,观察组患者治疗30 min、60 min与120 min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及恶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优于尿激酶。
2015年21期 v.2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王慧;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和QOLAD组内评分以及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2015年21期 v.27 98-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 ] - 冯力娟;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2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两个环节。结果:在SAS得分方面,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为(52.12±5.67)分;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36.78±3.96)分;在尿毒症康复得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得分为好、中、差的比例分别为26.23%、49.18%和24.59%,观察组患者比例为52.46%、34.43%和13.11%;在左心衰康复得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得分为好、中、差比例分别为52.46%、34.43%和13.11%,观察组患者比例为70.49%、21.31%和8.20%。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开展适当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2015年21期 v.2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刘俊芳;
目的:对肾结石患儿应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并分析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4例肾结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住院时间以及随访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儿的过程中,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整体效果较好。
2015年21期 v.2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3 ] - 王超;
目的:探讨肺血少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7例肺血少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术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患儿术后紫绀明显缓解,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前为(69.15±12.24)%,术后为(87.56±8.13)%,差异显著P<0.05;27例患儿中,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9.63%),其中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4.81%,乳糜胸发生率7.4%,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70%,肺部感染3.70%。患儿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少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护理应注意体位、呼吸道、早期抗凝等护理要点。
2015年21期 v.2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张春华;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搜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优良率高,抑郁及焦虑改善情况较好,住院天数短,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临床可推广。
2015年21期 v.2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0 ] - 唐京琴;
目的:对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6例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23例。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100.00%和73.91%),差异明显(P<0.05);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3.04%和43.48%),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白血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
2015年21期 v.2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 付金凤;杨娟;孔丽芸;王凤珍;许雪花;唐志贤;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方式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39%;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冠心病相关知识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方式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2015年21期 v.2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7 ] - 蔡晓珍;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2例乳腺癌患者,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51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率和疼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2015年21期 v.27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 栾金玲;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视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2.14±3.46)与抑郁评分(31.93±4.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61±4.35)与(38.46±4.81);视力值>0.8(65.63%),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5年21期 v.2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李妍;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旋提手法按摩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提手法按摩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2015年21期 v.2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顾荣清;
目的:探究胆囊炎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67例胆囊炎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0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33%,并发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费用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胆囊炎患者选择在治疗中给予综合临床路径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5年21期 v.27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3 ] - 王芳;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干预对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拟行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即在不同时间点,给予患者情志疏导、穴位按摩、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讲解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呼吸和脉搏及对术后导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晚、术前1 h的SAS评分、收缩压、脉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心理应激水平,体现中医心理疏导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1期 v.2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6 ] - 王丽新;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抑郁、焦虑、恐惧及人际关系敏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2015年21期 v.27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 赵丽华;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54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6.30%,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1.48%,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满意度为81.48%。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效率和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佳,满意度高,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2015年21期 v.2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王锋;
目的:探讨针对肋骨骨折合并胸腹腔组织器官受损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损伤区域分为A组(上胸部,15例),B组(中胸部,26例),C组(下胸部,45例)。详细记录和分析患者的肋骨骨折数量、区域、创伤严重程度、胸腹腔组织器官损伤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A、B、C 3组患者的胸腹疼痛程度分别为(32.23±18.1)分、(33.11±12.50)分、(31.00±10.45)分,与护理前的(90.82±9.54)分、(89.36±8.21)分、(90.22±8.65)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A、B、C 3组患者的胸腹部身体机能评分分别为(9.85±2.63)、(8.65±1.33)、(8.97±1.1),护理前分别为(3.05±1.74)、(3.12±1.06)、(3.21±1.10),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合患者肋骨骨折数量和区域特征,根据胸腹腔组织器官受到损害的程度,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2015年21期 v.2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