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结合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刘忠平;李质馨;潘晓燕;田洪艳;王弘珺;林冬静;窦肇华;

    医学遗传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医学遗传学基础部分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高效、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医学遗传学临床部分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讲授式教学与PBL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5年22期 v.27 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回顾性分析

    苗翠华;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96例RDS住院足月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8例,占70.83%)和自然分娩组(28例,占29.17%);另外,根据新生儿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63例,占65.63%)和无并发症组(33例,占34.37%)。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患儿与自然分娩组足月儿在出生体重、胎龄、窒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入院年龄、肺表面活性剂(PS)应用及开始上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其中37周和38周共61例(占89.71%);39周以上7例(占10.29%)。有并发症患儿在入院年龄、窒息史及开始上机时间方面与无并发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年龄及开始上机时间是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尤其是开始上机时间在12 h以上是患儿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发生RDS密切相关,随着胎龄增加,RDS发病率大大降低。因此,选择性剖宫产的时机恰当对降低RDS有重要意义,且早期诊断RDS、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足月儿RDS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5年22期 v.27 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LEEP术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探究

    王翠萍;李曼;金俊;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LEEP术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行LEEP术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阴道流液量、流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液量、流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患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22期 v.27 6-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孙志勇;黄河;张伟;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3例,给予单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32例,给予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的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再生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及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PANSS的阳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及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2015年22期 v.27 8-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BPRS评分的影响

    马文华;高晓林;石莎莎;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BP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实行MECT前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5周、治疗后8周等4个时相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BP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5周后和8周后,患者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周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的评分。

    2015年22期 v.2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毁损术定位和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

    申光武;熊铁农;徐振华;

    目的:探讨CT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微电级导向丘脑和苍白球毁损定位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术前CT定位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靶点比较:术后CT测量毁损灶的径直,探讨毁损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CT靶点与电生理靶点的符合率是45.8%,相差1~5 mm(平均2.7 mm);毁损径值≤8 mm疗效与>8 mm,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着毁损范围的增大而增加。结论: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丘脑和苍白球毁损术的术前定位有重要意义,疗效与毁损范围有关,以8~12 mm为宜。

    2015年22期 v.2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董庆泽;金弢;付畅;熊焰;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的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腹透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除恶性和特发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较差外,其余原因导致的患者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与早治疗。

    2015年22期 v.27 16-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赵丽红;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水消散、腹胀痛缓解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2015年22期 v.27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在剖宫产腰麻中最佳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研究

    黄伟;

    目的:筛选最佳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剖宫产产妇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各22例。3组产妇在行剖宫产前给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腰麻,即A组10 mg,B组15 mg,C组20 mg。比较3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C组产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均优于A组(P<0.05);A组、B组产妇血压下降、心率下降、头痛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给予产妇用15 mg罗哌卡因进行腰麻的效果最佳。

    2015年22期 v.2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朱哲君;

    目的:对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6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的CT和X线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诊断的结果显著优于CT检查诊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掌握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表现和特点并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相结合,能够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但是CT检查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患者隐匿性骨质破坏,如果与CT检查联合使用诊断效果更加显著,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2015年22期 v.2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杨立国;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疗法,另外,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HBeAg转阴、HBe血清转换等病毒复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评分、血肌酐以及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B及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TBIL、AST、ALT、PT、Child-Pugh评分、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拉米夫定。

    2015年22期 v.2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徐留美;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GEMOX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69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GEMOX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单独采用吉西他滨(GEM方案)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受益率、平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9.4%。研究组患者临床受益27例,对照组患者临床受益20例,研究组患者临床受益率(77.1%)明显高于对照组(58.8%)。研究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吉西他滨,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2015年22期 v.2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患者的疗效观察

    赵丽华;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采用传统肾囊肿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和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肾囊肿开放手术。

    2015年22期 v.2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0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的放疗效果探讨

    田莹莹;王宗站;周宓;

    目的: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进行放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80例甲状腺癌术后确诊为残余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被选取患者均使用X线或者辅助电子线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经治疗后,未分化癌、低分化癌、高分化癌3年及5年生存率逐渐升高(P<0.05),照射剂量在70 Gy以上的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照射剂量患者(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镜下残余患者1(100.00%)、3(100.00%)、5(80.00%)年生存率均高于肉眼残余患者(86.67%、70.00%、50.00%),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采用放疗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放疗效果与病理分型、残余量及放疗照射剂量有密切关联。

    2015年22期 v.2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机的探讨

    赵殿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4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发病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实施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5年22期 v.2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荣;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确诊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A组患儿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儿给予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C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小儿肺炎对症治疗。比较4组患儿总有效率。结果:A组、B组、C组患儿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C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A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B组,均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优于单纯沐舒坦雾化吸入及单纯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

    2015年22期 v.2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原因的临床研究

    胡智艳;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的原因。方法:将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研究组患者为脑卒中记忆障碍,对照组患者为无记忆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用药、学历等情况,对比图像回忆、指向记忆、人像回忆、图形再认、联想学习等测试成绩,对比MQ评分及等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学历偏低,经常运动率较低,用药率较高,测试成绩较低,MQ评分较低,MQ等级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与学历、运动、用药、注意力减退等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2015年22期 v.2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CT三维重建对恶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

    朱炜炜;张祖艳;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5年22期 v.2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周琦;赵洪建;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的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壁是否有粥样斑块及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改变情况,内膜的变化等,并对颈动脉直径、动脉粥样斑块或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结果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或血栓数目存在着统计学差异,血管内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阳性率、斑块或血栓阳性率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诊断及治疗缺血性脑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22期 v.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抑郁程度的关系

    杨建军;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42例,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为中度抑郁组(25例)和重度抑郁组(17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中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组患者的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与重度抑郁组患者的IL-1和TNF-α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IL-6水平可作为抑郁症疾病程度的指标。

    2015年22期 v.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于洋;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7 d内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研究组患者52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研究组患者服药时间与消化道出血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不适、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等临床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引发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需重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认知,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015年22期 v.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由体位和高臀卧位待产足月头位胎儿已衔接胎膜早破孕妇的自然分娩结局

    王霞;

    目的:临床分析不同体位对待产足月头位胎儿已衔接胎膜早破孕妇的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足月头位胎儿已衔接胎膜早破孕妇中随机选取8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孕妇实施自由体位待产,观察组孕妇实施高臀卧位待产,对比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羊水流失、产程、失血量、产妇尿潴留以及会阴侧切发生率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臀卧位待产在足月头位胎儿已衔接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减少羊水流出和不良症状的发生,值得推广。

    2015年22期 v.2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志民;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老年精神分裂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奋乃静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HAMD评分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患者仅为56.5%,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HAMD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2个月后,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奋乃静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控制效果较好。

    2015年22期 v.2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张琦;

    目的:分析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B超辅助检查,其中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统计并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3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B超检查:初步诊断出1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1例胆囊癌、1例胆管扩张症以及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且有27例伴有胆汁性腹膜炎。其中1例患者被误诊为肠穿孔,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共28例(93.33%)痊愈,其余1例放弃治疗并出院,1例于术后12 h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均于入院后2~3 d死亡;3例患者死亡原因均是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且存在误诊的可能性,因而临床应当提高诊断准确性,并重视伴随疾病的排查与处理;若患者确诊为胆汁性腹膜炎疾病则应及早选择恰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2015年22期 v.2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灰阶超声、彩超联合实时组织成像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岳丽丽;郭莹;王鑫;李欣;竹雄伟;陈婷婷;

    目的:探讨经阴道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组织成像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64例宫颈癌患者,于术前经阴道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对宫颈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弹性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显示PSV为(10.21±2.35)cm/s,RI值为0.54±0.08。经阴道灰阶、彩超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45%(49/53)、63.64%(7/11)、87.50%(56/64)。结论:经阴道弹性成像是灰阶及彩超的良好补充,三者结合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2015年22期 v.2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房彩芬;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高龄糖尿病伴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舒洛地特,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除FBG(空腹血糖)外的各项参数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同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对高龄糖尿病伴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5年22期 v.2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刘春辉;杨东;杨琳;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8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行半月板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术后评分及术后疗效评定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半月板全切除术疗效。

    2015年22期 v.2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娜;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5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患者(9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及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布地奈德。

    2015年22期 v.2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吕玉凤;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腹胀,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4%,细菌的类型主要有,革兰阴性菌9例(45%),大肠埃希菌4例(20%)、肺炎克雷伯菌3例(15%)、铜绿假单胞菌2例(10%)、肺炎链球菌和粪球菌各1例(5%)。结论: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主要致病细菌为革兰阴性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炎症的治愈率。

    2015年22期 v.2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翟爱荣;

    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疗程为96周,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变化,明显改善生化指标,且不易产生耐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同时增强抗病毒的效果,值得应用。

    2015年22期 v.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预防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董晨光;

    目的:探讨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用于预防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采用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2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2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反流发生次数,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达到营养标准比例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达到营养标准比例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预防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方法的临床预防效果显著,是临床实践应用的理想选择之一。

    2015年22期 v.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的运用

    刘淑华;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并选择同期的3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周围无回声,边界不整,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囊变但出现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块中以2级或3级血流为主,上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分别为(43.59±8.33)cm/s、(0.71±0.18),各指标与良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结节。

    2015年22期 v.2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杨璐璐;颜红军;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T1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较为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22期 v.27 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纪亚杰;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WPW并发A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室率不同分为M组与N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上心房波、R-R间期变化情况及QBS波的形态特点。结果:M组患者WPW所占比例70.00%,比N组30.00%高,且组内比较,A型患者显著高于B型,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群为0.11~0.31s,WPW患者所占比例58.33%,比其他两组患者15.00%、26.67%高(P<0.05)。结论:在诊疗WPW并发Af患者期间,需与患者心电图特点相结合,并予以仔细观察,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2015年22期 v.27 6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动态APACHEⅡ评分联合血PCT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价值研究

    于慧超;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降钙素原(PCT)动态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价值。方法:35例ISS评分>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进行APACHEⅡ评分及PCT的动态监测,根据1周后患者预后将3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PCT浓度、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计算APACHEⅡ评分与PCT数值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进入ICU第1天PCT检测结果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于第4天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水平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于第3天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PCT水平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直到治疗结束前都呈下降趋势。动态监测APACHEⅡ评分与PCT检测结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动态监测APACHⅡ评分与PCT水平成正相关,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度。

    2015年22期 v.2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Hcy和BDNF水平变化的观察

    侯艳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浆Hcy和BDNF的水平变化与其在PS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PSD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抑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发生抑郁,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3个时间点血浆中Hcy和BDNF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4d和4周,观察组患者血浆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y水平与BND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PSD患者血浆中Hcy水平显著升高,BDNF水平显著降低,二者可能参与了PSD的发生。

    2015年22期 v.2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研究

  • 穴位贴敷疗法防治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林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防治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穴位贴敷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疗法对缓解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明显。

    2015年22期 v.27 6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体会

    王曙成;

    目的:探析中医疗法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盆腔炎患者,且病情反复发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自拟盆腔炎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1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27/33)81.82%,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15.15%;治疗组患者,18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0/33)90.91%,无不良反应病例。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安全有效,患者不良反应少,降低复发几率,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2015年22期 v.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对促进产妇母乳喂养疗效的临床研究

    赵颖;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对促进产妇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妇200例,并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对两组产妇乳房的硬度、乳房胀痛程度、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含接以及乳腺炎情况、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出院当日,观察组产妇的乳房硬度、乳房胀痛以及哺乳时乳头含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院一月后,经电话跟踪随访,观察组产妇乳头皴裂和乳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对缓解产妇乳房胀痛,降低乳头皴裂以及乳腺炎发生率方面效果明显,并可促进母乳喂养。

    2015年22期 v.2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疗效观察

    李晓慧;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40例腹泻患儿作研究对象,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复合维生素B联合乳酶生,观察组患儿给予金双歧联合思密达;连续治疗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疗效优于复合维生素B联合乳酶生治疗疗效。

    2015年22期 v.2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涤痰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时增科;梁学军;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涤痰汤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利培酮片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用PANSS、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

    2015年22期 v.2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伴自杀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

    朱孔美;王传玲;王东;

    目的:探讨伴自杀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家庭环境量表(FEC-CV)对165名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并对焦虑、抑郁分数与家庭环境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焦虑、抑郁分数与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环境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

    2015年22期 v.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塞综合征患者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应对分析

    赵辉;

    目的:调查白塞病患者临床抑郁等负性情绪并进行应对分析。方法:选取9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白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同意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r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53%白塞病患者具有抑郁等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易激怒、失眠、性兴趣降低、能力下降、爱好丧失、绝望及生活空虚等。将SDS评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变化相比较,显示SDS评分高低与患者的眼、生殖器皮肤病损相关性强,与口腔病损相关性弱。结论:白塞病患者临床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在治疗、护理及康复过程中应时刻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共同研究疾病的转归,使患者充满信心,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与护理。

    2015年22期 v.2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性接触硫化氢人员的心电图及肝功能检测分析

    郝晓艳;初永华;张辉;李路;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工人的心电图及肝功能检测情况。方法:对808名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工人的心电图及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12.99%;肝功出现异常23.3%。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人员易出现心电图及肝功能异常。

    2015年22期 v.2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健康与康复

  • 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等的影响

    徐韦云;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等的影响。方法:将95例符合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4个月的技能训练程式及常规社区随访,1年后干预组患者重复进行4个月的技能训练及常规社区随访,对照组患者只维持常规社区随访。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服药依从性问卷对干预1年及2年后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第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两组患者自身前后量表结果对比,BPRS敌对猜疑因子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BPRS及其各因子、ITAQ、PSP、MAQ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第二年只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重复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社区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各量表得分进行对比,发现BPRS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等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BPRS焦虑忧虑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无统计学差异;3全部干预活动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对第一年和第二年结果进行对比,发现BPRS激活性因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PRS总分、焦虑忧虑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只有PS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培训程式能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2同时重复的技能培训程式能维持患者的上述改变。

    2015年22期 v.2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围生期体位管理对妊娠高血压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

    孙梁;

    目的:观察围生期体位管理对妊娠高血压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孕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孕产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孕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行围生期的体位管理防治措施;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孕产妇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P=0.004)。结论: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围生期体位管理可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015年22期 v.2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颈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及效果

    董秀明;李晓梅;王园媛;

    目的:观察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颈脊髓损伤患者7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Sheikh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FMA、Sheikh、ADL评分。

    2015年22期 v.2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舒婷;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重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接受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支持前,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开展早期肠内免疫营养的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

    2015年22期 v.2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

  • 进一步推进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医学学科门类初试科目改革刍议

    王晶;

    建议继续加快推进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医学学科门类初试科目改革,尽快在医学学科门类实行分学位类别按一级学科或专业领域统一命题考试。笔者从考查范围、试题信度、效度和难度、考务安全管理、可比性以及公平性等方面分析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医学学科门类自身发展较为成熟稳定、分工明确的学科特点,从政策保障、学术范畴、考务管理、改革经验等方面分析进一步改革的可行性。

    2015年22期 v.2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完善遗体捐献接受工作,缓解解剖教学大体标本短缺现象

    金范学;金德山;秦向征;李相伍;崔林;

    大体解剖是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大体解剖标本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解剖学正常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善和规范遗体捐献与接受过程,增加遗体捐献率,有利于该项工作的开展,从而缓解大体解剖标本短缺的现象,为我国医学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015年22期 v.27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健康教育

  • 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提高骨科患者出院后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

    薛鹏;

    目的:观察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提高骨科患者出院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疾病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出院后自我效能。

    2015年22期 v.2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医院管理

  • 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其相关防范措施

    林丽芬;吴英雪;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实施安全隐患防范的系统化管理前7 7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系统化管理后8 4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在实施系统化管理防范措施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较实施系统化管理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经过实施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性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减低。

    2015年22期 v.2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儿童睾丸附件扭转诊治体会

    徐丰;郭春娜;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附件扭转诊治体会。方法:将收治的85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儿术后阴囊彩超未见异常、2~3 d症状明显减轻,出院2周随访;3例患儿保守治疗,均有阴囊红肿、疼痛现象,6~8 d好转,出院随访2周,B超示可见少量鞘膜积液,阴囊仍肿胀。结论:儿童睾丸附件扭转应采取手术治疗。

    2015年22期 v.2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学龄期住院患儿心理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陈立蓉;金佩虹;陈启蓉;刘扬;

    目的:分析学龄期住院患儿心理压力源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提高学龄期住院患儿对医疗措施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提高医护护理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90例学龄期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住院24 h内,通过访谈记录和自编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儿心理压力产生的相关因素。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根据其心理压力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5 d后重新进行访谈记录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害怕被告知异常,害怕离开家人、朋友是主要心理压力源,干预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上述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结论:学龄期住院患儿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住院患儿心理压力。

    2015年22期 v.27 102-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袭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任昌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袭击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减少暴力伤害事件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袭击案例,全面分析原因。结果:全院护理人员总数312人,三年遭受精神病患者暴力袭击168人(53.85%);受暴力袭击原因与患者受症状控制、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保护性约束、护理人员身体薄弱、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与被暴力袭击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之所以常受患者暴力袭击,是因为有些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突然冲动的防范意识不足,对暴力袭击危险因素的评估不够准确,优质服务意识淡薄,护患沟通技巧欠缺,精神科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临床护理经验缺乏。以此提示护理职能部门要不断强化管理,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强化优质服务教育,提高护理综合服务素质,提高防范意识,减少暴力袭击事件发生。

    2015年22期 v.27 104-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APACHEⅡ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刘敏;

    目的:研究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80例急诊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ICU内检测护理形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监护形式上实行动态监护与护理,同时进行护理人员的分配和指导措施。结果:急诊重症患者在及时抢救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的并发症现象发生率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比较满意。结论:评分系统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地准确评价出重症患者的病情以及严重程度,从而更好地深入治疗,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可行性。

    2015年22期 v.2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付秀珍;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对其焦虑与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分高(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2015年22期 v.2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出院后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薛淑英;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出院后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0例,采用自制的《脑卒中护理干预调查问卷》,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干预前后进行对比,评估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变化及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BI指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15年22期 v.2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王秀丽;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以及对配合治疗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对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15年22期 v.2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饮食护理干预对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陈根梅;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便秘程度均较观察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胃肠道情况,降低便秘发生率,减轻便秘程度。

    2015年22期 v.2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张书敏;刘晓敏;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9例,予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61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评定其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得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2015年22期 v.2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初双宝;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患者52例,均为单眼手术,根据患者年龄、健康情况、认知水平等分为自行按摩组29例,家属协助按摩组23例。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人员专业眼球按摩,出院前详细指导患者或家属眼球按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别于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眼压,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按摩护理效果。结果:自行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内压明显低于出院时眼内压,(P<0.05);协助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内压明显高于出院时眼内压(P<0.05);自行按摩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协助按摩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的自行按摩护理方式效果优于协助按摩。

    2015年22期 v.2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1例下肢静脉溃疡合并气性坏疽超高龄患者的护理报告

    白丽娟;李平;刘芬;

    目的:探讨1例气性坏疽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超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控制感染,实施整体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结论:气性坏疽的护理重点在于严格消毒隔离、重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

    2015年22期 v.2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有效性

    钱金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2015年22期 v.2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室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王丽;

    目的:观察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手术室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2015年22期 v.2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程陪护分娩和正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对比分析

    王艳娟;

    目的:探究常规护理和全程陪护护理的不同,以及全程陪护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性。方法:将82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陪护的分娩护理,对照组产妇采用正常的分娩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中,轻度疼痛32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1例。平均的分娩时间为(9.08±0.59)h,并发症发生率为2.1%。对照组产妇中,轻度疼痛11例,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9例。平均的分娩时间为(14.32±2.72)h,并发症发生率为11.8%。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分娩时间明显较短,疼痛程度明显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行全程陪护的分娩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提高分娩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015年22期 v.2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

    冯艳丽;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74例,并根据手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后实施综合护理效果佳,值得推广。

    2015年22期 v.2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缝式护理在外科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卫红;

    目的:探讨无缝式护理在外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外科住院患者316例,随机余数法分为无缝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8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护理干预模式。无缝式护理组患者采用无缝式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焦虑评分(SAS)及护理期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时,无缝式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无缝式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估中,基础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工作效率5个方面评分达优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无缝式护理在外科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医患关系。

    2015年22期 v.2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