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论著

  • 认知行为治疗对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马文华;石莎莎;喻慧;赵衍山;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为3个月。通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5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6年02期 v.2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综合多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赵衍山;马文华;周之平;胡小平;王娟;施潇潇;

    目的:为探讨综合多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保持原有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6个月综合多种技能训练(包含生活技能训练、学习技能训练及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保持原有药物治疗及护理不变,两组患者均进行分组前与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各因子分及总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因子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6个月前后两种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采取多种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6年02期 v.28 3-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初产妇第2产程应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静;郭红英;伍小妍;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第2产程采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初产妇264例根据是否采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两组初产妇第2产程中使用缩宫素情况、第2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两组初产妇使用缩宫素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较,均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本方法可减少初产妇第2产程缩宫素的使用、缩短第2产程、减少会阴裂伤、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减少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提高产科质量。

    2016年02期 v.28 5-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行为激活疗法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研究

    孙静;贾妍;刘晓燕;盖万良;于建新;

    目的:探讨行为激活疗法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行为激活疗法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及1年随访时,以HAMD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以GQOLI-74评定其生活质量,以服药情况评定其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AMD减分率和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前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后者(P<0.05),前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作用好。

    2016年02期 v.2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利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冯畅;王艳军;施克新;

    目的:对比利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优泌乐25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利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各41例。利格列汀组患者在应用优泌乐25的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口服;阿卡波糖组患者在应用优泌乐25的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嚼服。治疗12周后,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优泌乐25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FPG、2h PG、Hb A1c、胰岛素优泌乐25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口服药降糖治疗优泌乐25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更好,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利格列汀与阿卡波糖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6年02期 v.28 10-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诊治131例宫内节育器嵌顿患者的临床分析

    任波;金凤斌;李军;刘卓;

    目的:分析宫内节育器(IUD)嵌顿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诊治的131例IUD嵌顿患者,根据居住地不同分为A组和B组,锦州市内患者60例,为A组,锦州市周边地区患者71例,为B组。从患者居住地、年龄、带器时间及节育器种类等探讨宫内节育器嵌顿发生的的原因。结果:B组患者因外院取环失败就诊明显高于A组患者,同时B组患者绝经1年后取环比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取出的嵌顿节育器中爱母环所占比例高于B组,而金属圆环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节育器嵌顿时IUD置入时间为1~30年,中位数为10.0年,约60%的A组患者发生节育器嵌顿在放置IUD后的9年内,而60%B组患者在放置IUD后12年内,A组患者和B组患者发生节育器嵌顿时间分别8.0(4.0~11.0)年和12.0(4.0~18.0)年,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c=2.11,P=0.001)。结论:宫内节育器嵌顿发生与带器者年龄,带器时间有关,也与带器者居住地区有关。

    2016年02期 v.28 12-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诊女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观察

    刘凯;范羽丰;邱艺蓉;刘祖敏;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48例。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治疗8周,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奥氮平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利培酮。

    2016年02期 v.28 14-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时期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疗效观察

    马明妍;

    目的:观察育龄妇女不同时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效果。方法:将行放置节育器的育龄妇女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放置IUD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妇女147例,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放置;B组妇女45例,于人工流产后放置;C组妇女87例,于哺乳期内放置。比较3组妇女的节育情况,观察周期为放置后1年。结果:A组妇女的节育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均优于B组和C组。结论: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d内行节育器放置的效果优于人工流产后和哺乳期。

    2016年02期 v.28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

    朱晓莉;陶春妃;

    目的:检测分析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血清过敏原。方法:将8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设为急性支气管炎组,选择87例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过敏原。结果:急性支气管炎组患儿的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62.07%(54/87),与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17.24%(15/87)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为屋尘螨/粉尘螨,占比25.29%;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鳕鱼/龙虾/扇贝、螃蟹、花生,占比分别为13.79%、18.39%、12.64%。结论: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血清过敏原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28 18-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在手术室消毒效果中的比较

    张莉;

    目的:比较季铵盐类和含氯消毒剂在手术室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方法:将常规含氯消毒剂(对照组)与季铵盐类消毒剂(试验组)均消毒30 min、1 h、6 h后进行采样监测,比较两组消毒剂的杀菌率和菌落数。结果:消毒30 min、1 h、6 h后采样,两组消毒剂消毒后的菌落数及杀菌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对手术室物表进行消毒,其效果与含氯消毒剂相似。

    2016年02期 v.2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观察

    李大鹏;张军亮;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疤痕挛缩再发率、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疤痕挛缩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手术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优于游离皮片移植术疗效。

    2016年02期 v.2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董路;

    目的:观察康复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40例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另选人工流产手术后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的有效率82.5%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对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和术后小腹疼痛程度及盆腔炎的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康复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妇科疾病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预防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

    2016年02期 v.28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柏;吴桐;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前外侧组、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前外侧组患者24例,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外侧组患者32例,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后外侧组患者3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HSS评分情况。结果:外侧组和后外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前外侧组患者(P<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好于外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疗效优劣依次为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2016年02期 v.28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观察

    刘卓;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科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各33例。4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和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即Ⅰ组患者采用3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Ⅱ、Ⅲ、Ⅳ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患者0.3μg/(kg·h);Ⅲ组患者0.43μg/(kg·h);Ⅳ组患者0.6μg/(kg·h)。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变化,综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HR、MAP均较基础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其中Ⅱ组患者各时间点MAP与基础值比较,显示高度差别(P<0.05);Ⅲ、Ⅳ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与基础值比较,均显示高度差别(P<0.05)。Ⅱ、Ⅲ、Ⅳ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全部短于Ⅰ组,且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P<0.01);另外,Ⅱ、Ⅲ、Ⅳ组患者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部比Ⅰ组低(P<0.05,P<0.01)。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全麻维持的麻醉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0.6μg/(kg·h)舒芬太尼效果最佳。

    2016年02期 v.2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早期与晚期高压氧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吴世尧;

    目的:对比超早期与晚期高压氧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就诊时间分成A组(46例)、B组(42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于发病后超早期(6 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后早期(6 h~7 d内)接受高压氧治疗,C组患者于发病后晚期(8~14 d)接受高压氧治疗。比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行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其生活质量指标变化差异。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NFDS、NIHSS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B组,C组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3组患者的BI及SF-36评分均显示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超早期高压氧疗法,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2期 v.2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高丹;

    目的:观察并对比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2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开放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齐颖会;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差异,将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显著减轻术中损伤,抑制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2016年02期 v.2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杜娟;

    目的:观察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宫缩乏力高危剖宫产孕妇入组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孕妇采用欣母沛治疗;对照组孕妇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孕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185.48±45.37)ml、(302.47±56.28)ml,对照组孕妇分别为(287.48±55.68)ml、(403.78±64.19)ml,两组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8.33%,两组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优于缩宫素。

    2016年02期 v.2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浓度分析

    秦素萍;

    目的:研究分析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浓度。方法:选择88例入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利培酮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之后4周以及8周时,对患者的血液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以及空腹的血糖(Glu)浓度进行测量,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内TC、TG、HDL、LDL、Apo A、Apo B以及空腹的Glu浓度的相应变化。结果:患者经过治疗,体内的TC水平以及TG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饭后2 h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家属以及护士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会使其体内血脂的水平上升。因此,在治疗时,要及时检测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制定较为合理健康的饮食以及适宜的锻炼,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共同治疗。

    2016年02期 v.2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金莲玉;刘忠政;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奋乃静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8周,然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同时根据患者PANSS的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奋乃静。

    2016年02期 v.28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观察

    刘忠政;金莲玉;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4例有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一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的精神状态,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4周末的MOAS总分、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末,观察组患者的MOAS总分、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66±2.08)分,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82±2.11)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奥氮平比较,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中应用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其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6年02期 v.2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张谦;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2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各31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帕罗西汀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较为行之有效的药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6年02期 v.2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李晓波;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分析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患者从服用利培酮0.5 mg/d开始,逐渐增至5 mg/d。用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经12周给药治疗后,患者有效率为82%。其中显效68例(45.33%),有效55例(36.66%),无效27例(18%)。治疗后BPRS评分为(26±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锥体外系症状42例(28%),其中静坐不能24例,嗜睡6例,头晕4例,便秘5例,口干3例。上述不良反应均为中度或轻度。入组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与TE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6年02期 v.2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杨曦;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2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32例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吗啡累积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吗啡累积使用量及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无呼吸抑制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寒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从不同通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引起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反应。

    2016年02期 v.2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郑晓东;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同期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磁共振成像常规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对象的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及FIGO分期和平均ADC值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C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Ⅱa期较Ib、Ⅱb、Ⅲ~Ⅳ期值明显偏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病变中呈高信号,其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6年02期 v.2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吴波;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肠梗阻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选择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导管进行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导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气时间,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24 h腹围缩小程度及放射线腹平片等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植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基础治疗效果显著。

    2016年02期 v.2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尿道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帆;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气化术(PKRP)对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BPH患者150例,随机分为PKRP组和TUVP组,每组各75例。PKRP组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气化术治疗;TUVP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与治疗效果。结果:PKR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TUVP组显著缩短,术后IPSS、QOL评分及PUV均显著低于TUVP组,而Qmax显著高于TUVP组(P<0.05);PKRP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TUVP组的13.33%(P<0.05)。结论:PKRP治疗良性BPH患者的疗效优于TUVP。

    2016年02期 v.2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化胰岛素干预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患者的临床分析

    聂英娥;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干预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感染率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6%,死亡率为1.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5±3.9)分,治疗28 d评分为(7.0±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干预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患者,不但能够较好抑制其血糖水平,而且在临床预后疗效、神经功能康复及并发症预防中也均有显著作用。

    2016年02期 v.2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冷刀尿道内切开(DVIU)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分析

    李红斌;

    目的:探究冷刀尿道内切开、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治疗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2例尿道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27例)单纯行冷刀尿道内切开;观察组患者(135例)行冷刀尿道内切开联合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冷刀尿道内切开、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治疗尿道狭窄术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良好。

    2016年02期 v.2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依托咪脂和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王哲;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用于全麻维持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40~60岁的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插管后以依托咪酯0.6 mg/(kg·h)、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泵入,B组患者插管后以丙泊酚0.5 mg/(kg·h)、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泵入,观察麻醉诱导后患者有无自主肌运动,记录诱导前、诱导后3 min、插管后1 min、切皮后、气腹充气后、切除胆囊、拔管前、拔管后3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依托咪酯循环抑制作用较丙泊酚轻,诱导平稳,苏醒时间较丙泊酚略微延长,可以抑制应激反应满足手术需要。结论:依托咪酯应用于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静脉麻醉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2016年02期 v.2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状的高危因素

    王明明;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症状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后3周采用HAMD量表进行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分为抑郁组(45例)和非抑郁组(5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结果:PSD症状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病灶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左侧病灶发生PSD的概率更高,为PSD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左侧病灶是脑卒中患者后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

    2016年02期 v.2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饮食及运动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马秀杰;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孕前指导及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孕期12周开始对其实施饮食和运动干预至分娩结束。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血压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饮食及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妊娠高血压水平及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

    2016年02期 v.2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评估

    姚艳春;

    目的:探究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行2周期诱导化疗,放疗期间予以顺铂同步化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设定双肺V5≤45%、V20≤28%、脊髓最大剂量<40 Gy的限量模式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严格控制V5、V20、脊髓最大剂量后实行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常规分割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

    2016年02期 v.28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疗效观察

    彭瑶;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止血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疗效优于止血敏。

    2016年02期 v.28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崔力刚;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下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2016年02期 v.28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王冠;高君;于鸿雁;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照组患者予以非置管引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愈合情况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效果优于非置管引流效果。

    2016年02期 v.2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比较

    张安军;

    目的:分析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为100%,两组患者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2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切除患者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

    陈磊;

    目的:观察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切除患者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行经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膜后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切除患者肾上腺肿瘤的效果优于经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2016年02期 v.2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狄康;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2016年02期 v.2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红;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群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3);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4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群地平。

    2016年02期 v.2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睿;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划分为甲组36例、乙组41例、丙组38例和丁组32例。分别对4组患者开展神经功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及比较。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功能指标、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指标与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丁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温觉、踝振动阈、MNCV与外周末梢神经病变发生率同其他组别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过度肥胖患者(BMI>35 kg/m2)的外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

    2016年02期 v.2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陈彬;

    目的:探讨分析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情况均要好于死亡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等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及早确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降低颅内压,减少患者死亡。

    2016年02期 v.2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筛查的临床价值

    李媛媛;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与HPV检测联合应用后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共360例临床资料,每位患者给予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最后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单独TCT检查、单独HPV检查及两种检查联合检测在诊断患者宫颈慢性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程度、准确性和假阳性率。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的患者360例。3种筛选方法中,联合应用TCT及HPV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对重度不典型增生(CIN-III)及宫颈癌患者无漏诊情况,对诊断为中度不典型增生(CIN-II)及轻度不典型增生(CIN-I)的患者中有漏检的情况发生。结论: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筛查中积极采用TCT联合HPV-DNA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联合阴道镜下活检为临床手术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2期 v.2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浅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进展

    许明吉;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及大肠腺瘤等密切相关,并且结直肠癌发病年龄趋老年化,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成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进展浅谈相关研究进展。

    2016年02期 v.28 8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研究

  • 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季文所;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TG、TC、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方剂能纠正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缓解心绞痛。

    2016年02期 v.28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探讨

    慕经纬;

    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9例),除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外,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明确,安全性较好。

    2016年02期 v.2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高伟博;葛茂宏;张功法;胥爱萍;董兰;林艳;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潍坊市政府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3年5~7月抽取潍坊市≥18岁居民1 200人,采用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际调查市民1 138名,市民575名,农民563名,城市样本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9.91%,农村样本为63.51%,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高于农村样本,且与性别、年龄、教育年限、职业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基本达到规划要求,应加快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2016年02期 v.2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耿萍;

    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态度情况,提出合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9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初诊患者家属106名和复诊患者84名,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心理准备、理解情绪及家属对患者在被约束期间最担心的问题。结果:复诊患者家属中对保护性约束措施有心理准备、可以理解的显著高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认为有必要征得家属同意的复诊患者家属显著低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家属担心患者出现心理伤害的为70.0%。结论: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不足,要向患者家属说明保护性约束的意义,消除其担忧,满足家属的合理需求。

    2016年02期 v.2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健康与康复

  • 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盛嘉玲;居还英;钟婉莲;黄耀华;

    目的:评估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自某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患者1例出院,1例转院,最终30例给予作业疗法;对照组患者1例出院,最终31例只参加日常康复活动。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智力水平、《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结束时,干预组患者智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训练后,干预组患者自身对照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作业疗法能有效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016年02期 v.2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营养不良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邢文;丁栋梅;

    目的:了解营养不良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和比较106例营养不良儿童(观察组)和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头发中铁、锌、钙、铜、锰含量。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铁、锌、钙、铜、锰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4周治疗后铁、锌、钙、铜、锰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营养不良儿童头发中铁、锌、钙、铜、锰含量低于健康儿童,应及时补充治疗,以预防相关并发症。

    2016年02期 v.2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功能锻炼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继英;

    目的:观察社会功能锻炼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8例精神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会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分别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D、PSSS评分差异均较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D评分及PS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会功能锻炼对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效果优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效果。

    2016年02期 v.28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院管理

  • 精神专科医院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的效果评价

    张丽;宋乃云;张佩燕;

    目的:评价精神专科医院实施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上岗护士6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对照组护士为非轮转组,观察组护士为轮转组。比较两组护士入科前后自评及他评结果及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士在入科1年后除自我评价比较无差异(P>0.05)外,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667、8.964;P值均小于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差异(x2=10.350;P<0.01)。结论:精神专科医院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后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均优于未轮转培训的新护士。

    2016年02期 v.28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循环管理对降低精神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

    刘礼;杨梅;万维琴;

    目的:探讨如何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9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3名精神科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原有管理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循环管理(PDCA)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方面,对照组为92.23%,观察组为97.56%。结论:采用PDCA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系统的针刺伤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确实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2016年02期 v.2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刘堃;

    目的:观察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8.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Pa O2值均明显上升,同时Pa CO2值均明显下降,而且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2016年02期 v.2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刘银;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脂水平、SAS及SD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TC、TG、LDL-C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且SAS及SDS评分均多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6年02期 v.2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心得

    张明姝;

    目的:浅谈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CN)患者的针对性护理经验和心得。方法:选择均接受置换疗法治疗的78例CN患者,以随机性原则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每组各3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以实践。

    2016年02期 v.2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苑玉侠;李剑;

    目的:观察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入住院时即存在Ⅱ度压疮的110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软膏处理压疮疮面,观察组患者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洁尔灭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压疮疮面治疗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单纯红霉素软膏。

    2016年02期 v.28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期护理

    杜玮颖;

    目的:探讨直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以直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等。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并康复出院。结论:给予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期护理,可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2016年02期 v.28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王昭;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择取10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2016年02期 v.2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性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莉;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护理前,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2期 v.2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00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

    孙雪;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92例,肺癌130例,肝癌78例。比较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的比例。将拒绝用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化疗的280例患者作为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或加重情况,探讨晚期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结果: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症晚期患者通常伴有疼痛,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给药进行止痛,同时鼓励癌症晚期患者接受化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2016年02期 v.28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赵变歌;顾浩;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比较二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较出院时均有增加,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为0级20例、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和Ⅳ级1例,优于对照组的0级13例、Ⅰ级9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实施延续护理,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2期 v.28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未婚引产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的影响

    甘玉凤;吴婷婷;

    目的:探析未婚引产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避孕知识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未婚引产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避孕知识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未婚引产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避孕知识的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

    2016年02期 v.28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型脑损伤患者应用降温毯引起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梁丽敏;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应用降温毯引起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系统护理组和传统干预组,每组各38例。系统护理组患者应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传统干预组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冻伤与压疮发生率。结果:系统护理组患者早期压疮与冻伤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脑损伤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或避免由降温毯引起的冻伤或压疮的发生。

    2016年02期 v.28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郭鑫;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88.6%),明显优于对照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75±9.24)min、(6.29±1.36)d、(29.13±5.9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84±8.03)min、(8.24±1.29)d、(58.69±4.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05±11.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2期 v.28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