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临床研究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管石复位治疗的疗效观察

    朱丽明;那学武;李海洲;孙建华;胡军;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204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46例。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行Epley法管石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管石复位治疗。分别于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一周后随访,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162例,好转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8.03%;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31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65%;250例BPPV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40%。一个月后随访,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18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02%;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3%;250例BPPV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6.80%。结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好。

    2016年07期 v.28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材料修复患者楔状缺损患牙对其边缘密合度影响的研究

    梁永波;蔡扬;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对其边缘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楔状缺损患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的患牙采用流体树脂填充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患牙给予玻璃离子填充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牙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牙填充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患牙不良情况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在500倍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患牙最大裂隙(30.92±8.14)μm,明显低于对照组(90.52±24.88)μ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体树脂填充进行修复患者的楔状缺损患牙的临床效果优于玻璃离子填充修复。

    2016年07期 v.2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

    李成福;高飞;李怀中;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C)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74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哮喘患者147例,并根据过敏源分为花草过敏哮喘(PHAA)和COPD诱发哮喘(COPDAA)。其中花草过敏哮喘患者16例,随机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例以及哮喘持续状态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例;COPD诱发哮喘患者131例,随机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以及哮喘持续状态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以上各治疗组患者给予LC治疗为主;各对照组患者则以给予氨茶碱(Ami)治疗为主。PHAA患者不配用消炎药物;COPDAA患者在综合治疗方案:即在应用地塞米松(DE)、青霉素(BEN)和吸氧(Oi)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LC;对照组患者加用Ami。LC和Ami药物的疗效判定有效时间限于用药后60 min内哮喘终止。结果:LC治疗PHAA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100%;LC治疗COPDAA急性发作患者32例和哮喘持续状态患者34例,总有效率分别是71.87%和70.58%。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LC是治疗重度哮喘患者最理想的首先药物。

    2016年07期 v.28 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孙科;曾红玲;杨光远;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7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32例)和利培酮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用PANSS、PSP和TE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PANSS及PSP评分较治疗前有变化,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末,帕利哌酮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片。

    2016年07期 v.2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动态血气分析与消化道出血相关性研究

    吴超英;吴美莲;孙光;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其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住院32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其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当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pH<7.10,PaO_2<5.33 Kpa,PaCO_2>10.68 Kpa时,其上消化道出血明显增多。结论:当动脉血pH<7.1,PaO_2<5.33 Kpa,PaCO_2>10.68 Kpa时可作为老年慢性呼吸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测性指标,有利于老年患者生命生存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救治意义。

    2016年07期 v.28 11-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

    任晓秋;

    目的:探讨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患者的诊断、评估、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分布、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患2种及以上慢性疾病患者88.4%,长期卧床患者28.8%,均接受过不同的医疗护理。老年HCAP患者的病情重,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感染比例高。结论:老年HCAP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基础疾病多,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特别关注居住在养老护理院或曾接受医疗护理的老年肺炎患者,注意HCAP与CAP患者的不同之处。老年HCAP患者的抗生素应用以抗革兰阴性菌为主,注意覆盖耐药菌株及厌氧菌。

    2016年07期 v.28 13-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传举;吴雯娟;张希;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在麻醉前(T0)及术后6 h(T5)两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MAP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在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1)、使用止血带60 min(T2)及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松开止血带5 min(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6 h及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MMSE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观察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采用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相较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其围手术期生理指标影响更小,同时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POCD发生。

    2016年07期 v.2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苏萍;

    目的:探析综合治疗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以及相关护理;观察组孕妇根据其临床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孕妇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优越(P<0.05);观察组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剖宫产情况以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等较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用胰岛素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可根据孕妇病情制定综合治疗,则能够更好控制其血糖指数,保障了母婴生命健康。

    2016年07期 v.28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疗效评估表的应用评估

    费腾;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疗效评估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60例。观察1组患者采用美金刚+多奈哌齐治疗;观察2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胞磷胆碱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使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评估表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量表及严重障碍量表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疗效明显,在临床疗效判断方面,使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评估表较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量表更全面、准确、快速。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评估表的评估效果优于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量表。

    2016年07期 v.2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病毒唑联合维生素C针剂治疗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解焱锋;

    目的:观察病毒唑治疗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成人麻疹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病毒唑治疗,800~1 000 mg/d,1次/d,疗程7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C针剂治疗,一次用药2.0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 d。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3.04±0.83)d,退热时间(2.25±0.36)d,毒血症状持续时间(3.46±0.72)d,住院时间(8.32±1.13)d,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更优,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2例并发症,经治疗均治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0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1例轻度腹泻,对照组患者1例腹泻,1例心率失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唑联合维生素C针剂治疗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病毒唑治疗。

    2016年07期 v.28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探讨卵巢早衰患者血清IL-21与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刁英杰;

    目的:观察卵巢早衰(prematru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与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卵巢早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5例PO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2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AM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IL-2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睾酮(T)、AMH和平均卵巢体积(MO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窦状卵泡数(A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1与FSH和LH呈正相关,与AMH、E2、T和MOV呈负相关。结论:IL-21和AMH可以作为初步筛查POF患者的指标,卵泡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016年07期 v.2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鲁司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邵妍;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孟鲁司特与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75.51%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孟鲁司特与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2016年07期 v.2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李春霞;吕颜红;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及缓解期患者共10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观察组,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和咽拭子MP-DNA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P-IgM阳性患者的EOS计数结果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MP-IgM呈阴性者(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关系,MP感染可能是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机制之一。

    2016年07期 v.2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糖的影响

    赵群;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血糖、血浆血糖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对照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23±2.12)mg/L低于观察组的(8.06±2.0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头痛、恶心、肝肾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几率为48%,高于观察组的24.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0%,低于观察组的97.44%,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其升血糖效果优于单纯单硝酸异山梨酯。

    2016年07期 v.2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衰患儿外周血中和肽素与脑钠肽含量测定

    冯迎军;

    目的:观察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和肽素、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方法:将先心病患儿80例,根据心衰情况分为心衰组和无心衰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外周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和肽素、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无心衰组患儿外周血和肽素、BNP水平(1.37±0.55)ng/ml、(179.30±19.43)pg/ml,与对照组(0.86±0.24)ng/ml、(162.57±22.16)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儿外周血和肽素、BNP水平(6.50±1.34)ng/ml、(349.32±40.18)pg/ml,显著高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衰程度越严重,和肽素、BNP水平越高。结论: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和肽素、脑钠肽水平升高具有特异性;外周血和肽素、BNP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程度的参考指标。

    2016年07期 v.28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肿瘤高凝状态患者的疗效

    钱安平;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肿瘤高凝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择取因肿瘤高凝状态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肿瘤高凝状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钙。

    2016年07期 v.2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七氟醚和丙泊酚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心率的影响

    殷嘉繁;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病手术麻醉诱导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择期行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4%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3μg/ml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诱导后5 min、10 min、20 min的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LF与HF均逐渐下降,其中两组患者麻醉诱导5 min、10 min后的LF值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10 min、20 min后的HF值、LF/HF值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10 min、20 min,对照组患者的HF、LF/HF值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心率的影响优于丙泊酚。

    2016年07期 v.2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旭东;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抽取自体骨髓160 ml,抗凝分离处理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下,给患者注入骨髓干细胞悬液约1.0×109/ml,并于移植前和移植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 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患者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结果:移植后的第12周,患者的血清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6年07期 v.2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帕罗西汀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左威巍;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择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76例,按诊疗的先后顺序和奇数及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SAS、SCL-90评分、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传统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内科治疗。

    2016年07期 v.2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肠超声在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白艳;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在胃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97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进行胃肠超声检查。分析胃肠超声检查胃癌患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胃肠超声检查胃癌患者分期的准确率为79.4%。结论:胃肠超声诊断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年07期 v.28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曾媛香;

    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焦虑症患者,由电脑随机排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HAMA焦虑量表及TESS副反应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优于文拉法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

    2016年07期 v.28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见危重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骆晓飞;王少华;魏瑄;陈煜东;王金良;侯颍周;

    目的:分析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见危重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5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根据是否因危重症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3例,为入住ICU;对照组患者312例,为非入住ICU。搜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顾分析,分析两组患者各因素的差异,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既往病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见危重症为心律失常,意识障碍,而年龄、心功能分级、既往病史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2016年07期 v.2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治疗方法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聪;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GX(或NX)联合化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进行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罗达维持治疗毒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常规GX(或NX)联合化疗方案基础上,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进行维持治疗疗效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单纯规GX(或NX)联合化疗方案。

    2016年07期 v.2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峰;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31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5例,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16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串联法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肌酐、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水平、皮肤瘙痒和贫血等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1,P=0.0142)。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血液透析。

    2016年07期 v.2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铲状电极汽化加电切术的疗效观察

    刘澜涛;李昆仑;

    目的:观察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铲状电极汽化加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铲状电极汽化加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1年内复发率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5.8±7.9)min、术中出血量(104.6±40.8)ml、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2/35)、1年内复发率14.3%(5/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铲状电极汽化加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疗效优于经尿道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

    2016年07期 v.2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赵扬程;

    目的:观察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老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穿刺时间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2016年07期 v.2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鸦胆子油乳剂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张奇峰;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剂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剂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剂对HGC-2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鸦胆子油乳剂能够明显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P<0.05);鸦胆子油乳剂体外能够显著抑制HGC-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25üg·ml~(-1)剂量时迁移和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3.73%和54.41%。结论:鸦胆子油乳剂对HGC-27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株HGC-27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016年07期 v.2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当归提取物对S180荷瘤模型小鼠肉瘤的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岳;

    目的:探讨当归醇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接种腹水瘤,建立S180荷瘤模型小鼠,当归醇粗提物100、200、400 mg/kg剂量灌胃给药2周,计算模型小鼠的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MTT法测定当归水提物对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模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2)表达。结果:当归醇粗提物可显著抑制S180荷瘤模型小鼠实体瘤的生长(P<0.05),提高脾和胸腺指数(P>0.05),促进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长和血清中TNF-α及IL-2的表达。结论:当归醇粗提物对S180实体瘤模型小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有关。

    2016年07期 v.28 55-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对8种药品的吸附性研究

    田丽珠;

    目的:8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100 ml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中,于混匀后的0h,1 h,3 h,24 h,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对比48 h与0 h的药物含量百分数:1PVC输液袋多柔比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巯脒的含量下降至80.75%~88.73%;2玻璃输液瓶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巯脒下降至80.75%~87.57%,除水溶液不稳定药物外其它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3M312C非PVC输液袋除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的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PVC输液袋和玻璃输液瓶对部分药物均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而非PVC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

    2016年07期 v.28 57-5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苓桂术甘汤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研究

    蒋贇;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阿霉素(6.5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造模1周后,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贝那普利组大鼠给予每日10 mg/kg贝那普利;低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4.29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21.45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给予每日42.90 g/kg苓桂术甘汤。6组大鼠均连续给药3周后,留取尿液,检测大鼠尿量及24 h尿蛋白,同时检测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中TC、TG、BUN、Cr含量,升高血清ALB含量,且中剂量效果最佳。结论:苓桂术甘汤能够缓解肾病综合征大鼠水肿,降低血脂,并有效恢复其肾功能,促进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为扩大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016年07期 v.2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氯沙坦对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刘华;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于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残肾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大鼠给予氯沙坦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密度、肾小球纤维化程度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大鼠的血肌酐、血脂水平、24 h尿蛋白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沙坦能够有效降低残肾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不断改善其肾功能。

    2016年07期 v.2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AFP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对比分析

    李道华;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ELE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人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AFP含量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都能够准确的检测出人血清血清中AFP的含量,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均值分析发现,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AFP中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AFP肿瘤标志物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2016年07期 v.2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卢峰;

    目的:观察和分析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5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总结和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本组980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52例(5.31%),分离出56株病原菌,其中36株(64.29%)革兰阴性菌,18株(32.14%)革兰阳性菌,2株(3.57%)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均为高度敏感。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均为高度敏感。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涉及的病原菌较多,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2016年07期 v.28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患者焦虑障碍与其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王力刚;孙红;孙月吉;

    焦虑障碍(anxiety)患者的发病率很高,但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而纯粹是一种连患者自己也难以理喻的主观过虑。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指通过测量患者连续R-R间期变化的变异数,来评估患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协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心率变异性的科学性正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6年07期 v.28 68-6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在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临床应用探析

    姜芊竹;

    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会对老年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临床上找出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因此通过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血必净、加味补肺汤、芪麦芩蒌饮、中医养阴润肺解毒方、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和双黄连注射液在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

    2016年07期 v.2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甘露醇所致患者静脉炎的防护

    周玉萍;

    本文就甘露醇所致患者静脉炎的防护,其中包括甘露醇导致患者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护理措施等,结合文献浅谈个人见解,旨在为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提供参供。

    2016年07期 v.2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研究

  • 中医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刘娅玲;侯文思;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131.89±23.74),低于对照组的(157.37±2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04,P=0.00014);观察组患者的胚胎种植成功率(64.00%)及临床妊娠成功率(56.00%),高于对照组的(32.00%)及(2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2016年07期 v.2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滋阴利肺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丘海先;覃后继;黄春合;黄美金;陆春雷;邓凤莲;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短程化疗联合滋阴利肺汤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10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滋阴利肺汤联合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6月末,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00%)相比明显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滋阴利肺汤联合短程化疗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促进了痰菌转阴,且有利于肺部病灶的吸收,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7期 v.28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周茜;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疗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8.0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电图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美托洛尔缓释片。

    2016年07期 v.28 8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及减寿状况调查

    成玲;孙永合;

    目的:了解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状况。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死因监测系统报告的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和泰山区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泰山区2010-2012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of life lost,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死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年平均死亡率为145.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7.96/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为191.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89.78/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98.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7,P<0.01)。平均死亡年龄为65.69岁,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之间死亡年龄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4.52,P<0.05,x2=11.61,P<0.01)。2010-2012年前5位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直肠肛门癌,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结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是造成泰山区居民死亡和减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

    2016年07期 v.2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丙肝、爱滋病、梅毒感染现状

    姜锋;姜凯;苏莉;邢志广;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HBV)、丙肝(HCV)、爱滋病(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方法:对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抗-HIV初筛。结果: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4.74%(338/7137)﹑1.03%(70/6767)﹑0.03%(2/6775)﹑0.64%(9/1398)。不同性别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40岁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HBV、HCV、HIV、TP感染,病区应采取监测、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2016年07期 v.2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高德芳;赵永红;

    目的:探讨妊娠期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妊娠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调查,将结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被研究者的家庭角色功能、心理状态、经济负担等方面的变化。结论:妊娠期精神障碍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2016年07期 v.2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杨在莲;

    目的:了解分析老年患者医院的感染情况和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对老年患者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其感染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应采用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2016年07期 v.2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门诊患者对输液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认知调查分析

    刘丽娜;施淑玲;孙秀芳;吕宝玉;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输液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正确认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门诊输液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输液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知识的认知情况均不全面,且在参与调查的200例患者中有72例(占36%)认为输液治疗快,主动要求输液治疗。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大对输液人群的健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的正确认知,在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因输液治疗导致的纠纷不满,促进护患和谐。

    2016年07期 v.2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健康与康复

  • 社会功能锻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陈方玲;

    目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功能锻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会功能锻炼。干预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锻炼,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逐渐适应和回归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2016年07期 v.28 93-9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

  • 微课在急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

    饶凤英;

    目的:观察微课在急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组织校内外专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对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急救护理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将急救护理技术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每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等制作成"微课",时间以不超过15 min为宜,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结果:微课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结论:微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016年07期 v.28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院管理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胡卓卓;廖小萍;谢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室护理的3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对照组患者未实施护理标识。标识主要包含患者信息标识、药物不良反应史标识、输液或引流管道标识、药物标识(术中)、手术室空间标识、手术室设备标识以及警示标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风险的概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风险的概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风险的概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016年07期 v.28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防”培训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宋春花;杨芳华;富玲凤;

    目的:探讨"四防"培训在福利机构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护理人员开展"四防"知识培训,观察护理人员培训后的实际掌握度、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四防"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四防"的知晓100%,掌握率100%,技能操作合格率100%,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在福利机构护理管理中开展"四防"培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应急与协作能力。

    2016年07期 v.2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雅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胃癌患者化疗后的心理和生存质量。

    2016年07期 v.2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王淑荣;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病情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BPR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2016年07期 v.2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护理对眩晕症患者情绪的影响

    高凤;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眩晕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眩晕症患者。在给予患者正规治疗的同时,用系统的综合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分别于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结果:治疗第2周和第4周后,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眩晕症患者的不良情绪。

    2016年07期 v.28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饮食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瑶;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饮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泌乳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泌乳和胃肠功能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有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2016年07期 v.2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伴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彭惠;王长江;陈洁;陈天华;汪笋;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伴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3名血液透析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20例)和循证组(23例),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循证组患者在干预前后,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基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两个维度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6个维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组患者在抑郁总分比较,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精神性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型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循证组患者在抑郁总分、精神性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型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等比较,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基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2016年07期 v.2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实施多元性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聂秋;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多元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元性护理干预。干预护理12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卫生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生活能力、卫生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性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精神科护理发展的需求。

    2016年07期 v.2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优质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裴立新;

    目的:探究联合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及该方案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完成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意外事件冲动(毁物行为、自杀以及外走)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各项内容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平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起伏程度,降低意外情况发生,提升社会功能恢复程度,更好的融入社会。

    2016年07期 v.28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的内科护理效果

    曾兆艳;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内科护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中择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2016年07期 v.28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

    王红梅;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正确排痰及健康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功能和并发症情况;在出院前一天采取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咳嗽程度、啰音、排痰难度和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6年07期 v.28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护理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洪波;

    目的: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于出院后1周电话回访1次;观察组患者57例,于出院后行延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KP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2016年07期 v.28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效果

    张桂杰;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规律用药、心理状态及规律生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半年的随访结束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为77.78%,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一般护理。

    2016年07期 v.28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刘丹;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患者前、后的血药控制血压、定期接受血压检查的患者数量及实际遵医嘱行为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护理后,患者的饮食、作息、锻炼以及情绪控制与护理干预实施之前相比,效果较为显著,护理前、后间的差异对比也较为显著。结论:实施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不断强化病情控制力度。

    2016年07期 v.28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常城;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加用康复护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7期 v.28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晶;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2016年07期 v.28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护理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林丽华;张晓冬;

    目的:探究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接触性皮炎患者临床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2016年07期 v.28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