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刘双艳;姜飞;孙俐;张雅丽;张润;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患者实质性器官肿物活检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实质性器官肿物患者(含肝脏肿物80例,乳腺肿物10例,肾脏肿物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肿物活检。观察组患者在活检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灶造影表现,决定穿刺部位;对照组患者活检前进行常规超声及多普勒检查结果定位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穿刺115条,成功113条,破碎2条;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19条,成功108条,破碎11条,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患者实质性器官肿物活检前应用的穿剌成功率优于常规超声和多普勒。
2016年08期 v.2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艳会;娄霄;刘岩杰;
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放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对于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很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2016年08期 v.28 12-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全民;匡建梅;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接受输血治疗的1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输血治疗前均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接受输血治疗的1 0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为0.21%,其中10例(0.10%)为抗E,5例(0.05%)为抗M4,3例(0.03%)为抗D2,2例(0.02%)为自身免疫性抗体,1例(0.01%)为冷抗体;2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中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可积极预防患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2016年08期 v.28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文武;
目的:观察消咳喘胶囊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口服消咳喘胶囊联合氨茶碱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儿的显效率为82.22%,其中治愈29例,显效8例,无效8例;治疗组患儿的显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愈33例,显效9例,无效3例,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咳喘胶囊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氨茶碱治疗。
2016年08期 v.28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费腾;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及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CRF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较轻,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创伤性脑损失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
2016年08期 v.2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瑞林;闫冬梅;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荣军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122例长期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荣军患者进行心电图普查,按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分为氯氮平组(54例)、氯丙嗪组(12例)、利培酮组(18例)和氯氮平联合用药组(38例);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40岁组(18例)、41~50岁组(40例)、51~60岁组(40例)和>60岁组(28例);按照患者的服药年限分为2~10年组(10例)、11~20年组(10例)21~30年组(72例)和>30年组(18例)。对以上各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荣军患者心电图异常44例(36.07%),其中窦性心律失常22例(50%),同时发现氯氮平组患者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最高;患者年龄对心电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患者的服药年限及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但服药年限≤10年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偏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荣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心电图。
2016年08期 v.2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净;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干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正常服药+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亲密度、适应性、自尊、自知力、信任与容纳等社会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自尊、自知力、信赖他人、容纳与被容纳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干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2016年08期 v.2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肖颖;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以阴性症状为主,运用计算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STROOP干扰命名成绩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优势更加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磺必利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氨磺必利。
2016年08期 v.2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广玉;
目的:探讨比较喹硫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8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每组各42例。喹硫平组患者予以喹硫平(400~800 mg/d);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500~1 500 mg/d),两组患者各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喹硫平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喹硫平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4±6.1)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7±5.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均可达到良好效果,方法安全性高,但喹硫平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更快。
2016年08期 v.2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左威巍;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焦虑症患者76例,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短期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2016年08期 v.28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陶德荣;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文拉法辛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4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开始时和开始后第2、4、6、8、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进入临床观察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进入临床观察前,两组患者的Y-BOCS量表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进入第6周后,两组患者Y-BOCS评分的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第4周,Y-BOC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较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
2016年08期 v.28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亓峰;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原发口腔鳞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在肿瘤根治术中同期实施组织瓣移植修复口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5.3%,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重要手段。
2016年08期 v.2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耿晓锋;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和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阴性量表评分、CD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泌乳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是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患者体重、泌乳素的影响更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2016年08期 v.2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晓;
目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曲美他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心肺功能的疗效。方法: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曲美他嗪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查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肺动脉压(m PAP)、Tei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1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与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m PAP、Tei指数、Pa O2、Pa CO2、FEV 1%、MM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5.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联合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曲美他嗪与低分子肝素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6年08期 v.2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作英;朱先云;杨鑫;
目的:观察扇形扩弓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例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患者,均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列观察其矫治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牙弓宽度协调。结论:扇形扩弓器在矫治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
2016年08期 v.2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淼;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铸型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80例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CNL治疗。术后Ⅰ期将患者分为清除组和残留组。清除组患者55例,结石被清除,占68.75%;残留组患者25例,结石残留,占31.25%。比较影响PCNL术后患者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清除阻患者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肾脏既往手术史、肾积水情况、术前泌尿系感染、术中出血等指标明显优于残留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肾脏既往手术史、肾积水情况、术前泌尿系感染、术中出血等是影响PCNL治疗铸型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因素。术前应该明确患者结石大小、既往手术史,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平衡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6年08期 v.2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聪;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7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毒副反应发生几率比较,对照组患者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仿,但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毒副反应较吉西他滨联合卡铂。
2016年08期 v.28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雪舒;
目的:研究和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作为临床诊断研究的对象,在患儿入院24 h内进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脑脊液外观均表现出无色、透明的状态,脑脊液压力在50~330 mm H2O。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脑脊液压力升高者22例,所占比例为46.81%;蛋白升高患儿为10例,所占比例为21.2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为29例,所占比例为61.7%;脑脊液没有发现细菌。在47例可疑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脑脊液检查结果异常的患儿为38例,所占比例达80.8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
2016年08期 v.2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安平;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卵巢癌患者76例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铂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卵巢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卡铂。
2016年08期 v.2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广灿;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柱转移肿瘤患者102例,均采取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6个月及1年后VAS、JOA及Oswestry评分,并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术后7 d、3个月、6个月及1年后VAS、JOA及Oswestry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级均在80%以上,且各时间点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2016年08期 v.28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燕;李相军;王晶霞;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眼科就诊患者67例(74只眼)。患者因视力下降、复视、畏光、流泪、眼红等不适症状就诊,均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行血糖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25例白内障,20例视网膜病变,2例视神经病变,2例葡萄膜炎,3例眼外肌麻痹,5例屈光不正,10例干眼症。结论:通常首诊眼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眼部并发症就诊,但对糖尿病的认识不高,故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2016年08期 v.2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红;
目的: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分娩期产妇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72例,使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产妇68例,使用传统分娩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镇痛效果、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效6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8例均无效,观察组产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时间平均为(7.22±2.10)h,对照组平均为(9.34±3.86)h,观察组产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3%(6/7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分娩技术。
2016年08期 v.2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崔福胜;刘亚宁;王晓强;
目的:探讨肺动脉压(PAP)对非器质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非器质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每组各105例。比较3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PAP水平;并比较6个月后,3组患者中不同PAP水平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随心功能分级增加,患者NT-pro BNP、PAP水平逐渐升高,右心室、左心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AP水平的增高,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也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可作为非器质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评估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2016年08期 v.2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洋;刘旭东;柴纪严;王守岩;赵金茹;王德山;单德红;
目的:探讨脾气虚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与海马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旷场实验评价模型组大鼠的焦虑程度;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血管活性肠肽1,2受体(VPAC1,2R)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延长,周围活动时间显著减少;海马VIP水平无明显变化,但VPAC1,2R表达显著上升。结论:脾气虚可降低大鼠的焦虑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的VPAC1,2R表达上调有关。
2016年08期 v.2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团;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造成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芪苈强心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剂量蒸馏水;贝那普利组大鼠给予1.43mg/kg盐酸贝那普利;芪苈强心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芪苈强心胶囊420 mg/kg、840 mg/kg和1 680 mg/kg。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衰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并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醛固酮(ALD)的水平。结果: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明显降低心衰大鼠的LVESD、LVEDD、AngⅡ、BNP、c Tn I和ALD的水平(P<0.05),升高LVEF和LVFS(P<0.05);中剂量效果较佳。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改善心衰大鼠心舒张功能,经抑制RAAS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心衰症状。
2016年08期 v.2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刁英杰;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诱捕受体3(DcR3)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关系,并探讨其在宫颈癌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84例宫颈癌患者设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设为CIN组,分为CINⅠ级、Ⅱ级、Ⅲ级;60例健康女性设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组研究对象均外周血血清中DcR3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CINⅢ级亚组与宫颈癌组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高于CINⅢ级亚组(P<0.05);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计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CINⅢ级亚组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外周血CD3+细胞、CD4+/CD8+呈负相关,宫颈癌组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外周血CD3+细胞、CD4+/CD8+呈负相关。结论:外周血DcR3水平可以作为监测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的指标。DcR3通过抑制人体免疫功能,降低T细胞亚群数量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2016年08期 v.28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学良;任强;王广义;
目的:建立槲寄生凝集素的毕赤酵母高效分泌表达体系。方法:根据VAA-Ⅰ的蛋白质序列合成适于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基因序列,通过PCR的方法引入KpnⅠ和EcoRⅠ位点,并连入表达载体p PICZαA中的特定位置,然后转化毕赤酵母,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多个克隆中r VAA-Ⅰ的表达情况。结果:其试管规模产量可达39 mg/L,其纯度可达97%,且分子量测定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与预期相符。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r VAA-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小量纯化方法。
2016年08期 v.2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新;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将制作成功的30只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硫辛酸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采用药物干预,然后分别测定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等;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中包括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相应的指标;观察不同药物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表现出上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其中,黄连解毒汤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表现出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性表现出上升;在肝组织内质网标志物方面,模型组大鼠比正常对照组表现出上升,而黄连解毒汤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则表现出下降,所有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解毒汤可有效地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能力,并改善内质网应激状态。
2016年08期 v.2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常俊佩;
目的:观察血糖相关指标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每组各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和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相关指标FPG、FCP、Hb Alc、FINS水平比较,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的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FT3、F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与轻症组患者血清FT3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症组患者血清反三碘甲状腺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患者反三碘甲状腺氨酸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而3组研究对象的T3、T4、TSH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其血糖相关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
2016年08期 v.28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丹;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发生便秘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50岁以上发生便秘的几率显著高于50以下的患者(P<0.01);住院时间超过2周发生便秘的几率显著高于2周以下的患者(P<0.01);服用旧型类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显著高于服用新型类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P<0.01)。结论:对服用旧型类抗精神病药物的50岁以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若住院时间超过4周的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与排便习惯,能有效地减少便秘及其并发症发生。
2016年08期 v.2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向丽平;贾秀清;
目的:探讨以出院护理计划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制定实施出院后护理计划的内容。均在住院期间(入院后一周内)、出院后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差异;干预后(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基于出院护理计划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有一定影响效果,应该推广应用。
2016年08期 v.28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晓红;
目的:分析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取老年性痴呆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激越行为量表(CMAI)、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MA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而WMS、MMSE评分则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2016年08期 v.28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席赛男;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为20.0%,26.7%,11.1%,均低于对照组的33.3%,57.8%和20.0%。但两组患者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死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P<0.05),主要由心力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因其死亡的人数明显多于研究组(P<0.05)。结论:合理的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AMI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2016年08期 v.2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霞;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心理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超过30分的占比5.00%;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超过30分的占比21.6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分分别为(56.67±9.55)分、(68.97±8.86)分,对照组分别为(56.38±8.82)分、(62.23±7.69)分,观察组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4.45,P=0.00<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心理具有显著的消除、缓解等作用,并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8期 v.2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晴;蒋海燕;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股骨近端骨折高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同时注意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预后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2016年08期 v.2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鑫燕;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运动生活指导、血压自我监测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用药事项说明。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时点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6个月时效果更佳(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
2016年08期 v.28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静;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除进行临床基础护理外,还应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功能锻炼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DL训练)等护理干预,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功能,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8期 v.28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冬杰;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影响。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情况。结果:经早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临床症状及PANSS症状改善情况及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08期 v.28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曾兆艳;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内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优质内科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率,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排便管理等优质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愈率,并有效降低死亡率,故值得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6年08期 v.28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素珍;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对脑出血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8期 v.28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秀;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8期 v.28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敏;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肠梗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29%,对照组为77.78%,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肠梗阻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8期 v.2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常城;
目的:观察压疮程序化护理在呼吸内科压疮高危因素患者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治疗的存在压疮高危因素患者中择取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压疮程序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在呼吸内科压疮高危因素患者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6年08期 v.2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