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福虹;李炳尧;王洪权;赵伟丽;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1 g/d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40 ml/d加胞磷胆碱1 g/d治疗,两组患者均共治疗14 d。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的屏气指数(BMI);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屏气指数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屏气指数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较对照组亦增加(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改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
2016年12期 v.2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恳;彭红星;黄兴东;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的108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单一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在基线、2周末、4周末、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后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和63.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
2016年12期 v.28 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万俊玲;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7例脑器质疾病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2例,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奥氮平;对照组35例,给予单用奥氮平片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78.1%,对照组为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患者的PANSS症状总分、阳性症状分、CGI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患者优于单独使用奥氮平,尤其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
2016年12期 v.2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海波;吴小容;易炼;徐磊;马红群;申中华;张洪培;金涛;王亚菲;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的93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r TMS组和CBT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r TM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r TMS组患者单纯给予r TMS治疗;CBT组患者单纯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在基线、2周末、24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完成24周治疗后,研究组、r TMS组和CB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7.1%、48.4%、38.7%,3组患者的疗效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26.082,P<0.05)。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92,P<0.05)。治疗后第24周末,3组患者的PSQI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2周后,CBT组患者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干预24周后,治疗组患者得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任一单一治疗。
2016年12期 v.28 10-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董虹;吴哲;芦国辉;
目的:掌握青少年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征,降低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进行X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轻度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11例,中度以上滑脱患者7例,2例患者轻度股骨头骨骺滑脱,外伤后中度滑脱。结论: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好发于青少年时期增长迅速阶段。肥胖或者生长迅速者易患此病。对于青少年髋、膝关节疼痛、髋关节内旋受限患者,要及时进行X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2016年12期 v.2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
目的:研究输血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14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且未进行输血者;观察Ⅰ组患者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且输悬浮红细胞者;观察Ⅱ组患者在观察Ⅰ组基础上输入血浆。比较治疗后48 h,3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将96例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按照输入悬浮红细胞的量1U、2U及3U不同分为输血一组、输血二组和输血三组,每组各32例。分析给予患者输悬浮红细胞量与再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治疗48 h后,观察Ⅰ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Ⅱ组(均P<0.05)。输血三组患者的再出血量均高于输血一组和输血二组(P<0.05),且输入悬浮红细胞量与再出血量存在正相关(r=0.42,P<0.05)。结论:在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时,单纯补充悬浮红细胞引起继续出血的几率很高,且输悬浮红细胞的量越多,继续出血量越多;而同时输血浆可以给予患者补充凝血因子,可使继续出血几率明显下降。
2016年12期 v.28 16-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雪莲;郭文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4 U/kg起始剂量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0.25~0.5 g/次,每天3餐后口服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以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Hb Alc、2 h PG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BG、Hb Alc、2 h PG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下降水平及HDL-C上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也无过敏、水肿、感染者。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2期 v.2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姜凯丽;
目的:探讨应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1/4 h(T1)、1/2 h(T2)、1 h(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呼吸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晨间唤醒时苏醒时间、镇静达标时间等。结果:T0、T1、T2、T3时刻,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的停药苏醒时间为(8.3±1.3)min,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的(15.3±2.1)min(t=15.42,P=0.024)。丙泊酚组患者的镇静达标时间为(3.4±1.0)min,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5.3±1.1)min(t=16.59,P=0.018)。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均是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理想镇静镇痛治疗方案,但与咪达唑仑比较,丙泊酚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镇静达标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2016年12期 v.2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琳;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髓袢利尿剂,并营养心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50 mg配比5%葡萄糖500 ml,静滴,频率75~250μg/min,再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量及滴速,1次/d,氢氯噻嗪片25 mg/次,2次/d口服,连续用药2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测结果,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进行实验室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c Tn 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DD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DD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LVEF上升、LVDD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c Tn T、CRP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c Tn T、CRP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增加其LVEF,降低LVDD,减少TNF-α、c Tn T、CR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2期 v.2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立国;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脊柱创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均予以X线平片、CT、MRI等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施行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骨折及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椎Cobb's角、椎体前后缘压缩高度、椎管占位概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可有效促进其脊髓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2016年12期 v.28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鲁红卫;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脂肪肝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血糖(空腹血糖)及肝功酶学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应加强该指标变化的检测,对该疾病的诊断、血脂血糖水平控制、脂肪肝预防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2期 v.2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廖剑;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4例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和FS均有所升高,而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46%;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治疗左西孟旦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2期 v.28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亮;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WRBC)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80袋红细胞悬液作为原料血,用数字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袋。观察组红细胞按照无菌接合的方法构建联袋系统进行洗涤;对照组红细胞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洗涤。对比两组红细胞洗涤方法在悬液质量相关数据;任选10位工作人员,比较两组红细胞制备洗涤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操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红细胞回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长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红细胞的总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所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无菌接合的方法构建联袋系统进行洗涤,洗涤2次来制备WRBC,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2016年12期 v.2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大川;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应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6年12期 v.2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庆辉;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2%(P<0.01)。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IL-6与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6年12期 v.28 34-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鲁宁;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ds-DNA抗体滴度阳性率和ANA滴度阳性率分别为36.8%和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和68.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用药后肾脏损伤较轻,自身免疫耐受修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2016年12期 v.2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红山;
目的:将mir-155-5p在胃癌细胞过表达后,选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其靶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选择部分两者的交集靶基因,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ffymetrix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谱筛选mir-155-5p调控的基因实验,然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筛选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本研究采用了人类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了mir-155-5p mimics,mir-155-5p mimics-nc和mir-155-5p mock转染胃癌MKN-45和BGC-823细胞的后差异表达基因。结果:mimics在转染胃癌细胞BGC-823中后,与mimics-nc组和mock组细胞相比,mimics组细胞的SMAD1、STAT1、CAB39、CXCR4和CA9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mimics在转染胃癌细胞BGC-823和MKN-45后,与mimics-nc(MNC)组和mock(MOCK)组相比,mimics(MIMICS)组细胞的SMAD1、STAT1和CAB39的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SMAD1、STAT1、CAB39作为mir-155-5p的预测靶蛋白,mir-155-5p过表达可使其在胃癌细胞MKN-45和BGC-823中的表达水平下调。
2016年12期 v.2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新研;
目的:探讨患者在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前后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肺炎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对其PAE感染前后肺组织进行检测,观察其K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免疫印迹定量测试后,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在PAE感染后,肺组织KGF蛋白表达水平同感染前对比,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患者KGF表达水平呈较明显上升趋势,在72 h后,KGF值达到最高水平。本组患者中PAE感染前,肺组织KGF蛋白含量较为稳定,PAE感染后各时间段,患者肺组织KGF含量均明显高于感染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AE感染后,患者肺组织KGF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随病程发展而增长。对KGF水平进行严密监测,同时采取辅助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痊愈。
2016年12期 v.28 41-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月开;
目的:分析临床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维持情况的不同分为DN组和NDN组。DN组患者55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患者35例,为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C和尿mAlb水平;NDN组和DN组血清CysC和尿mAlb的阳性率。结果:DN组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m Alb水平高于NDN组和对照组,血清CysC和尿mAlb的阳性率的78.2%和69.1%,高于NDN组的5.7%和8.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2016年12期 v.2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万绍勇;明靖淞;蓝照;薛均;李金叶;曾凡茂;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变化所体现的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患儿设为观察组;60例同期健康出生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分别在两组研究对象出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集其静脉血,检测血清VEGF、CK、CK-BB,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观测,出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患儿的VEGF、CK、CK-BB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VEGF、CK、CK-BB 3种指标的检测,在HIE患儿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关键的临床价值,使患儿能及时治疗,在最大程度上降低HIE引发的严重不良预后。
2016年12期 v.2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晓平;古梓婷;钱立豪;杨欣湖;蒋国庆;
目的:研究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关于奥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奥氮平组与非奥氮平组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数据,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433例。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8方面,治疗前后,奥氮平组患者的效应依次为-12.59、-22.72、-11.64、-7.04、-7.94、-17.26、-23.39、-9.12;95%CI依次为(-17.27,-7.92)、(-35.50,-9.94)、(-16.80,-6.48)、(-11.61,-2.46)、(-11.63,-4.25)、(-21.69,-12.83)、(-37.29,-9.48)、(-12.96,-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奥氮平组患者效应依次为2.40、7.30、3.42、0.64、-0.80、1.70、4.55、1.37,95%CI依次为(-7.61,12.42)、(-9.21,23.81)、(-1.29,8.13)、(-10.39,4.71)、(-8.84,7.25)、(-4.56,7.95)、(-3.25,12.36)、(-2.23,4.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奥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性药物比较略占优势(MD值为正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6年12期 v.28 63-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敏;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健康体检报告,作为观察组;调取100例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同期同公司后勤工作的工人体检报告,作为对照组,了解两组工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肺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障碍类型,并比较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工人的FVC、FEV1及MVV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EV1%与V25、V5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工人和对照组工人限制性通气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9.0%和9.0%,总的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22.0%和11.0%,观察组工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在健康体检中有较高的肺功能异常率,且肺功能的损害率与工人的工龄密切相关。通过定期检查接触粉尘作业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对防尘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2期 v.2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