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文辉;黎燕;刘让华;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的观察期均为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并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的平均剂量在两组患者间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强迫症状均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NSS、Y-BO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结论:喹硫平单用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联用艾司西酞普兰相当,患者的强迫症状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强迫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固有症状。
2016年17期 v.2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超;谭莉娜;蒋春雷;
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康复状况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来自精神病专科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住院的儿童青少年患儿261例,就其性别、年龄、精神障碍种类分布、处理情况、使用精神药物种类、愈后等进行回顾性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61例儿童住院患儿,男孩多于女孩(男孩占58.6%);诊断前4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76.2%)、神经症(5%)、情感障碍(3.4%)、精神发育迟滞(3.1%);治疗方法单一,药物治疗为主,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占使用频度的前3位。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逐年增多,住院患儿以重型精神障碍为主,目前精神专科医院治疗方法单一,开展综合性治疗,开设开放式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有重要意义。
2016年17期 v.28 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海燕;刘学文;
目的:探究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氯氮平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ANSS总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持续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速度更快(P<0.05);且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于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对照组为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结论: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优,且安全性较好。
2016年17期 v.2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苏海陵;
目的:探索氯米帕明与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执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帕明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表(Y-BOC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病情进行评估,采用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和连线测验(TMT)评估两组患者的执行能力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troop-C为(52.8±7.9)s、Stroop-CW为(127.6±16.8)s、TMT-B为(46.1±8.2)s;对照组患者的Stroop-C为(58.8±7.6)s、Stroop-CW为(138.1±16.3)s、TMT-B为(52.3±7.7)s,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Y-BOCS评分及强迫行为因子、强迫观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治疗强迫症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执行能力,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2016年17期 v.28 12-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红莲;顾浩;赵变歌;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苯巴比妥(PB)浓度与发作频率的相关性,为耐药性癫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分为耐药组(27例)和敏感组(13例)。采集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及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备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PB浓度。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每日服用的PB剂量和血清PB浓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敏感组患者脑脊液中PB浓度、脑脊液与血清中PB浓度比值高于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PB浓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Y1=0.557,P<0.05),血清中PB浓度与之无直线相关性(rY2=0.270,P>0.05)。结论:耐药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PB浓度显著降低,与发作频率减少呈显著正相关。
2016年17期 v.28 14-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巍巍;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MPTB患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DMPTB患者的病历资料120例作为DMPTB组;同期收治的135例DM患者作为DM组;同时选取13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检查指标:25(OH)D(mmol/L)、BMI(kg/m2)、Hb A1c(%)、N(*109/L)、FBG(mmol/L)、PPD直径(cm)、CD4+T(%)、痰涂片阳性率(%)、痰结核菌阳性率(%)及肺CT见空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PTB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DM组和对照组;DM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TB组患者的PPD直径(cm)、CD4+T(%)、痰涂片阳性率(%)、痰结核菌阳性率(%)、肺CT见空洞(%)与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TB组和DM组患者的Hb A1c(%)、N(*109/L)、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增加了DMPTB患者的发病率,且导致其病情发展快,治疗困难,故应在治疗中重视给予DMPTB患者补充维生素D。
2016年17期 v.2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博;
目的:观察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7例,予以胃转流手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葡萄糖耐量、手术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 h-PG、Hb Alc、HOMA-IR和BMI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空腹、30 min、60 min、120 min和180 min葡萄糖耐量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7±32.8)min,术中出血量(75±15)ml;其中,治愈30例(81.1%),好转5例(13.5%),未愈2例(5.4%)。结论: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2016年17期 v.2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盛柞;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精神行为症状的12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1例)和B组(58例)。A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A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略小于B组;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均有所提高,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1%,略低于B组的88.13%;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显著少于B组的42.36%。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氮平少。
2016年17期 v.28 20-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美月;张晓凡;
目的:观察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4周、12周、20周,对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评价;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3.8%(45/48),较对照组患者的79.2%(38/48)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嗅觉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嗅觉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恢复渐佳,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6%(6/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3%(15/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效果。
2016年17期 v.2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莉;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行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UAP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心肌缺血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与心肌缺血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总不良事件率为5.77%,较对照组23.68%低(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2016年17期 v.28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金;
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对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02例哮喘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气流受限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患儿的升高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远端阻力(R5-R10)、中远端阻力(R5-R20)、总阻力(R5)气流受限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指标水平均下降,研究组患儿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时,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的效果优于单纯布地奈德。
2016年17期 v.28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蕾蕾;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4例,给予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66例,给予氨溴特罗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抗炎因子(IL-10、IL-4、IL-2)、促炎因子(IFN-γ、TNF-α、IL-6)及免疫功能指标(CD8~+、CD4~+、CD3~+)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氨溴特罗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对改善患儿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幅度较单纯阿奇霉素治疗更显著。
2016年17期 v.28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方子乔;耿蕊;孙悦;杨敏;
目的:观察保温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在术中及术后,对照组患者均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电子液体加温仪和37℃冲洗液及床垫预热等保温措施。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体温、血压及引流物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液体量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体温下降39例(52%)高于观察组的3例(0.4%),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心率及血压变化明显,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心率及血压变化不明显,与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的尿量、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寒颤、皮肤花斑及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手术患者采取保温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16年17期 v.2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中岩;李雪花;李宝东;遇秀坤;李振华;李宝庆;张妍;
目的:总结臭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造成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83例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及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患者39例,为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应用臭氧治疗者;对照组1患者18例,为脑梗死应用臭氧治疗者;对照组2患者26例,为脑出血、重度颅脑外伤未应用臭氧治疗者。臭氧治疗前、后的所有患者均检验其肝功指标。比较应用臭氧治疗前、后,组组之间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状况。结果:经过臭氧治疗,治疗组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肝损伤(P<0.05);未使用臭氧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恶化(P>0.05);脑梗死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臭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出血及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加重其肝负担,造成其肝功能异常;对轻症患者臭氧治疗十分安全。
2016年17期 v.2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露;
目的:观察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组(25例)和慢性组(15例)。急性组患者患有急性白血病;慢性组患者患有慢性白血病;另外选择同时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血液标本检查,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急性组和慢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上述指标,急性组和慢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在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过程中的检测效果准确。
2016年17期 v.2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佳佳;王萍;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4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0例骨髓象正常的患者设为非白血病组、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设为白血病组,又分为AML组18例,T-ALL组9例、B-ALL组13例;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的25例患者设为缓解组、复发的40例白血病患者设为复发组,又分为AML组24例,T-ALL组7例、B-ALL组9例;对以上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进行CD44的检测;同时,将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通过跟正常健康人群CD44的水平比较分为升高组(40例)和未升高组(25例),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复发组患者骨髓CD4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2.白血病组患者显著高于非白血病组(P<0.05);3.化疗后,CD44未升高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升高组。结论: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干细胞表面CD44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转移相关;CD44分子可作为判断白血病患者预后的一个相关指标,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白血病患者的靶点。
2016年17期 v.28 3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发生;
目的:探讨钠钙交换体1(NCX1)型通道蛋白在人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解释牙髓组织的修复和传感功能。方法:选取就诊患者因正畸减数或阻生拔出的新鲜健康第三磨牙24颗。取牙髓行牙本质涎磷蛋白抗体染色、改良Bielschowsky银染色以分别定位成牙本质细胞层、神经组织;用特异性抗体染色分析NCX1在人牙髓组织成牙本质细胞层、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牙髓成牙本质细胞胞体和神经组织的NCX1型通道蛋白均为阳性表达。Image-Pro Plus 6.0半定量分析显示,牙冠部和牙根部上段成牙本质细胞中的NCX1型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52±0.023、0.135±0.0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5,P=0.352)。结论:人牙髓组织成牙本质细胞层及神经组织中均存在明显的NCX1型通道蛋白表达,其在牙冠部及牙根部上段牙本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不明显。
2016年17期 v.2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玉婷;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的微生物标本60份作为实验组;普通病室的微生物标本60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标本药敏实验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微生物标本致病菌检出率为96.7%;对照组微生物标本致病菌检出率为70.0%,两组微生物标本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2016年17期 v.2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保全;刘凤艳;袁帅飞;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其肌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29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11例)。纳入研究后12 h内采取两组患者的血标本,分别于首次抽血12 h,24 h,48 h,96 h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酐、CRP及NT-proBNP,并分别进行t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CRP和NT-proBNP的水平[分别为(112.4±6.8)mg/L,(1176.9±25.7)ng/L]明显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为(72.4±0.9)mg/L,(478.2±15.3)ng/L];96 h时,非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CRP与NT-proBNP有相关性;两组患者的CRP,NT-proBNP浓度均随着肌酐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CRP,NT-proBNP升高与合并急性损伤脓毒症患者的肌酐浓度相关,但两者升高幅度不一致。
2016年17期 v.2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兰芝;
目的:探讨血清IgG4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非IgG4相关疾病患者(95例)设为观察A组、IgG4相关疾病患者(45例)设为观察B组、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gG4水平变化及IgG4相关疾病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B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均较观察A组和对照组高,且观察B组患者的血清IgG4>2.20 g/L比例较观察A组高(P<0.05);IgG4相关疾病影像学检查显示:受累脏器呈现压迫狭窄或者弥漫性肿大现象。结论:在临床上,血清IgG4检测对IgG4相关疾病和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6年17期 v.2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微;
目的:探讨Elements Obturation Unit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根尖封闭性能的相关条件。方法:选取拔除的离体单根管牙共80颗,对其进行预备处理,分为美松糊剂组和AH-Plus糊剂组,每组各40颗。用Elements Obturation Unit热牙胶系统不同温度下加热牙胶,并进行根管充填、染色实验及透明化处理,分析染料渗入长度。结果:AH-Plus组单根管牙染色渗入距离均小于美松糊剂组,且温度为150℃时,两组单根管牙微渗漏值相差较大,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Elements Obturation Unit系统进行根管充填时,建议采用AH-Plus糊剂,推荐温度为160℃~180℃。
2016年17期 v.28 4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