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胡清;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1例接受腹腔镜辅助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水平,判定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AMH以及bFSH水平分别为(1.46±0.79)ng/mL、(5.06±0.57)μU/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1±0.85)ng/mL、(6.27±0.53)μU/mL。治疗后,出现闭经及月经稀发患者的例数分别为9.76%(4/41)、12.20%(5/41),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可降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对其月经也有所影响。
2016年23期 v.2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冷飞;李鹏飞;施克新;戴筱君;杨梅;贺颖;曲琨;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并随访30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化验指标,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的体重、BMI、腰围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FBG、2 hPG、HBA1C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T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TC、L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S、FCP、HOMA-β明显提升,HOMA-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血糖水平、减少体重、降低血脂,并且改善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2016年23期 v.28 11-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束飞;尤加永;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和舍曲林组(28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采用可变剂量治疗;舍曲林组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在进行治疗的第0、1、2、4、8周的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第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分别从(21.58±2.24)、(20.78±2.13)减到(6.79±3.67)、(6.94±4.30);有效率分别为86.67%(26/30)、82.14%(23/28)痊愈率为56.67%(17/30)、53.57%(15/28);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无脱落病例。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抑郁症均安全有效,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2016年23期 v.28 13-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明丽;徐璐;刘季;
目的:观察比较给予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氨磺必利或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时间≥2年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的疗效优于利培酮,但不良发应发生率也同样高于利培酮。
2016年23期 v.2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元胜;姜英;
目的:分析阿糖腺苷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阿糖腺苷(5~10 mg/kg,1次/d)和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1次/d)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1次/d)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常规给予液体疗法及对症处理;若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治疗。两组患儿均在治疗5 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23期 v.28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静;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慢性肝衰竭的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特征、临床诊疗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数据,对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和Na~+水平过低(P<0.05)是慢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影响最大(OR=43.914)。结论:上消化出血、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和Na~+水平过低是慢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2016年23期 v.2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璐;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用于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名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有376颗第一恒磨牙,把全部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名,每组儿童第一恒磨牙各有188颗。对照组儿童第一恒磨牙未采用任何处理只给予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儿童第一恒磨牙实施窝沟封闭术处理,比较治疗后半年、1年、2年以及3年,两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情况和窝沟封闭剂的保留情况。结果:治疗后半年、1年、2年以及3年后,观察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率分别是0.0%、0.53%、2.19%、3.85%;对照组儿童第一恒磨牙的发生率分别是5.32%、9.14%、20.77%、29.67%,观察组儿童第一恒磨牙防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半年、1年、2年以及3年彻底脱落率分别是1.60%、2.15%、3.28%、3.85%,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会逐年递减。结论:窝沟封闭术对预防儿童第一磨牙龋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儿童第一磨牙龋病的发生,且窝沟封闭剂在窝沟内的保留时间较长,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2016年23期 v.2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国红;
目的:观察彩色超声检查对小肾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疑似小肾癌患者进行常规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随访后获得的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肾癌患者中的价值。结果:常规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手术后病理诊断的小肾癌患者阳性分别为13例、21例和22例;常规B超诊断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肾癌患者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6年23期 v.2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齐祥坤;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角膜塑形镜矫正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6例,并根据角膜塑形镜类型分为对照组(日戴型)和观察组(夜戴型),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配戴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和角膜上皮染色率等指标。结果:1配镜后,两组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且均在T2时变薄最显著,随着配戴时间增加,两组患者均于T4处有所恢复,但和配戴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配戴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均显著下降,较佩带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角膜曲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差异更显著(P<0.05);3对照组患者有17眼角膜上皮染色率为阳性,约为30.36%;观察组患者则有26眼为阳性,约为46.43%,且以1级为主。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存在一定的改变风险。
2016年23期 v.2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卓;
目的:观察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行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行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三甲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德福韦酯。
2016年23期 v.2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雅心;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消化道清洗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脏器功能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血液灌流及消化道清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肝各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蛋白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胱抑素C、血肌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对照组为32.3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血液灌流联合消化道清洗可有效减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脏器功能继发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
2016年23期 v.28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微;
目的:观察替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期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根尖周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急性化脓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细菌学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组间差异显著(P<0.05);2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牙齿叩痛的缓解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牙龈肿胀和根管渗出物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的各厌氧菌的清除率差异明显(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硝唑治疗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期患者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清除其根管厌氧菌,促进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23期 v.2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文瑛;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入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40例。观察1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采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1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0%,观察2组为9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1组患者高于观察2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低于观察2组的5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而齐拉西酮在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优于氟哌啶醇。
2016年23期 v.28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金铃;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CRP、WBC、PCT检测结果分为非感染组(38例)和感染组(42例),另选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CRP、WBC、PCT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WBC、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PCT、WBC及CRP水平可以作为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能有效减少漏诊。
2016年23期 v.28 3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鲍剑;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气肿表型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的肺气肿视觉评分≤8分,为无或轻度肺气肿;对照组患者的肺气肿视觉评分>8分,为中、重度肺气肿。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吸烟年限、合并心脑血管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二氧化碳分压(PaCO_2)、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肺气肿程度越严重,患者的C-RP、PaCO_2越高,且FIB、FEV1、FVC越低,同时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长期吸烟史。
2016年23期 v.2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