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佳春;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12周应用PANSS、SANS及TESS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其血、尿常规、血脂、肝功、肾功、催乳素及心电图。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持续下降;于第12周末,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患者为5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除体重增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疗效。
2017年04期 v.2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晓亮;黄劲松;
目的:对照阳性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利用PANSS量表将研究组患者又分为P组和N组,每组各30例。P组患者为阳性症状亚组;N组患者为阴性症状亚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相关因素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P组患者的FT_4和FT_3血清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N组患者的FT_3血清水平明显高于P组。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临床中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的评估,定期监测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2017年04期 v.29 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段敬利;潘伟盟;宁夔;
目的:比较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48例)采用米氮平治疗;B组患者(46例)采用氟西汀治疗。两组患者均于6周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SSR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SR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波幅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B组患者较A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HAMD17各因子分中焦虑和睡眠障碍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17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得出HAMD17总分、各因子中焦虑、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分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与SSR波幅呈负相关,而日夜变化和体重与SSR潜伏期和波幅无相关性。结论:米氮平和氟西汀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总体疗效相当,但米氮平对其焦虑、睡眠障碍症状和其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氟西汀,且焦虑、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7年04期 v.29 11-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猛;杨红梅;毕艳芳;孟超;梁家騋;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AMD治疗2周、4周、8周末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末,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周、4周、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PAN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末及8周末,对照组患者的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减分与治疗前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显效率63.33%,对照组患者显效率26.67%,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联合培酮治疗精神病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疗效,安全性相当。
2017年04期 v.29 13-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乐乐;崔文秀;
目的:探究内观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SSRI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和FA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F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内观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感,改善其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2017年04期 v.2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晓顺;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患儿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组和C组,每组各50例。P组患儿于其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即刻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4 mg/kg;C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10 min(T_1)、复温至36℃(T_2)、CPB停机后1 h(T_3)、术毕(T_4)及术后24 h(T_5)时抽取两组患儿颈内静脉血以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别于T_0~T_5时抽取两组患儿的桡动脉血,以测定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与C组患儿比较,P组患儿T_2~T_5时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血浆cTnT浓度均呈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CPB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
2017年04期 v.29 18-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娜;袁志坚;王浏阳;马翔;
目的:通过监测孕妇子宫动脉早、中孕期指标,研究不同孕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及维、汉民族间孕妇不良妊娠发生与其子宫动脉血流指标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通过对202例维、汉两民族孕妇在早、中孕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其子宫动脉指标:收缩及舒张期峰值、阻力指数(RI)、波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分析孕妇早、中孕期两期指标。同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维、汉两民族孕妇,在早、中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性。结果:孕妇子宫动脉在早孕及中孕期各项指标存在差异。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维、汉两民族孕妇,在早、中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孕期应分别在妊娠早期和中期测量其子宫动脉指标,贯续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指标,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及母婴状况预测相对更准确、完善。在监测孕妇子宫动脉指标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时,维汉两民族无明显差异。
2017年04期 v.2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观茹;孙雪江;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其脑梗死的相关性,并比较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脑梗死患者尿酸值的差异。方法:选择122例傣族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A组;120例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B组;同期,将非心脑血管病傣族体检者9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尿酸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患者的血尿酸值为(494.97±15.05)、B组患者的血尿酸值为(443.18±20.17);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尿酸值为(257.39±16.58)。A组患者的尿酸检测结果高于B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的尿酸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B组患者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双版纳傣族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其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汉族与傣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酸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017年04期 v.2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国军;杨富林;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开始10~30 min,研究组患者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后,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低于研究组;手术开始后的24h后,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镇静效果好,值得应用。
2017年04期 v.29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侗玲;
目的:观察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45例,记录每例患儿基本资料及无乳链球菌的临床药敏情况。结果: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克林霉素73.33(33/45)、红霉素64.44%(29/45)、左氧氟沙星42.22%(19/45)、利奈唑胺2.22%(1/45)、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结论: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青霉素尚未发现耐药性,故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首选药物。
2017年04期 v.29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顾浩;赵变歌;陈红莲;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成人原发强直-阵挛性(GTCS)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8例、9例、2例、1例,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6例、4例、8例,临床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38)。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8,P=0.640)。结论:LEV治疗成人原发性GTCS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其癫痫发作,降低血清NSE水平,减轻大脑神经元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抗癫痫药物。
2017年04期 v.2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双庆;丁兆武;邹慧民;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术后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选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74例肝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开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的ALT、AST和TBIL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患者的ALT、AST和TBIL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指标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1 d和7 d,对照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对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同时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相比,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维持患者免疫功能稳定,促进其更快康复。
2017年04期 v.2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友东;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矮小症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患儿均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作全身检查及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等,明确病因诊断。全部患儿均予以rhGH治疗。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监测患儿的身高、体重及甲状腺功能、血糖。结果:用药期间,患儿的平均生长速率为9.3 cm/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患儿的疗效肯定,其安全性令人满意。
2017年04期 v.2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洁;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2 172例,入选患儿入院前均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症状。自抗生素治疗时起观察患儿大便情况,根据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分为AAD组(798例)和非AAD组(1 37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时间。结果:ADD组患儿发生率36.74%,患儿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AAD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5 d、抗生素联合使用、使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有机械通气、抗生素联合使用、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A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年龄≤2岁、有机械通气、抗生素联合使用、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为并发AAD的影响因素。
2017年04期 v.2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常洪玲;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4例资料,依不同麻醉剂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各时点心率与血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8.56%(P<0.05);研究组患者的夹闭时HR(82.32±8.48)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夹闭时DBP、S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与拔管后(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14.25±2.17)min、(5.33±1.9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联合异氟醚麻醉效果。
2017年04期 v.2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目;潘雷;何利;
目的:观察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丁溴东莨菪碱辅助ESWL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石完全排出时间、肾绞痛消失时间以及VAS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辅助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单钝丁溴东莨菪碱辅助ESWL治疗,但两者安全性相当。
2017年04期 v.2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亮;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标准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脂血清指标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清指标及安全性均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疗效。
2017年04期 v.2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宇;崔浩;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2例(14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对症治疗,控制血糖,指导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照组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的情况。依据DDR眼底变化评价标准对患者的眼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厚度均明显比对照组薄。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三个时间点位,两组患者的视网膜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66/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52/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视网膜黄斑厚度,提高其视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4期 v.2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静;
目的:观察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患者的效果和对其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早期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围生儿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孕酮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91%,观察组患者为6.3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围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14.52%,观察组为7.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口服或肌注治疗早期流产患者均有效,对其围生儿结局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2017年04期 v.2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利;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各临床指标、术后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
2017年04期 v.2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畅;张海霞;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x~2=4.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x~2=7.85、7.02、6.94、6.32、7.36、6.98,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其发生率(13.89%)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4.04,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则以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其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5.12,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4,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利培酮,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2017年04期 v.2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素艳;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2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照实施治疗措施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40例。A组患儿实施综合治疗模式;B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B组80.00%;中耳积液时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综合治疗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中耳积液时间和复发率可以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2017年04期 v.2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