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淑英;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其脑梗死复发率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方法:收集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对其颈动脉有无病变以及狭窄程度进行判定。结果:200例患者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2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为14.28%(9/63),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为27.01%(37/137);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复发率为50.00%,明显高于轻度9.23%、中度25.30%;溃疡斑患者的复发率为52.78%,明显高于纤维斑块9.52%、软斑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软斑是导致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其脑梗死的复发率存在相关性,要加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关注与诊断,以更好的预测其脑梗死复发,提升患者生存几率与生存质量,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2017年07期 v.29 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炜;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患者的MRI影像特点。方法:选择12例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对其MRI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12例患者均是单发脑膜瘤,其中有8例患者位于脑镰旁(66.67%),1例患者位于桥小脑角区(8.33%),1例患者位于侧脑室内(8.33%),2例患者位于鞍结节区(16.67%)。其中9例患者脑膜瘤和脑膜呈宽基地相连,11例患者MRI中能见到脑膜尾征。MRI平扫结果中显示,11例患者的病灶呈现较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有10例患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采用增强扫描后10例患者瘤组织呈现显著强化。仅有2例患者MRI出现囊变、坏死,9例患者可见脑膜瘤周水肿表现。病理结果显示,12例患者脑膜瘤组织是由管径粗细不等、且管壁厚薄不均匀的血管所构成,血管分化较成熟,脑膜上皮细胞呈现散在分布。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学有其特定表现,可明确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
2017年07期 v.29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英霞;贾秀珍;郭瑞萍;
目的:观察右佐匹克隆对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120例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NYH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间断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右佐匹克隆规范治疗。入组前,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失眠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及临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对照组[(11.42±3.91)比(16.87±4.05);t=2.90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12/60,18.67%)比(19/60,31.67%);x~2=2.94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比较[(57/60,95.00%)比(23/60,38.33%);x~2=3.95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SDNN)[(123.85±24.79)比(102.93±25.86);t=2.984]较对照组增加,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216.38±35.27)比(431.05±46.28)ng/L;t=3.02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心衰加重、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几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具有显著改善失眠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质量,保护心脏功能,减少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作用,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2017年07期 v.29 8-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彪;郑焕珍;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A患儿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辅助检查中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参考意义;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溶液雾化吸入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特点为顽固性咳嗽,其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经药物联合治疗可痊愈。
2017年07期 v.29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郝志勇;
目的:探讨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对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自翼点入路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及血清S100B、NSE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对照组为7.89%(3/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入路显微手术应用于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效果显著,对其血清S100B、NSE水平的影响小,安全性高。
2017年07期 v.2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智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0.5 ug/kg右美托咪定,(稀释于20 ml),10 min泵注完毕;B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药麻醉,于气管插管后以0.4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两组患者停止全部静脉麻醉药物(T1)、气管插管拔管时(T2)和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停止全部静脉麻醉药物(T1)、气管插管拔管时(T2)和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为(7.34±1.02)min,拔管时间为(10.45±1.24)min;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依次为(9.98±1.05)min和(13.97±1.32)min,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单次注射和持续泵药的两种给药方式均有利于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的稳定,但是单次注射的方式更有利于术后患者麻醉的复苏。
2017年07期 v.29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宁;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4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稳定、进展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各免疫指标、血象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69各指标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017年07期 v.2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斌;刘卓;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麻醉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泵注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顺式阿曲库铵联合麻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时间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拔管前、时和后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和拔管TOF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切片时(T1)、拔管时(T2)研究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S评分以及A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缩短围拔管期其残余肌松持续时间。
2017年07期 v.2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姝;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患者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手术指征涉及子宫、感染、胎盘、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孕产次等。结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孕产次是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的原因。
2017年07期 v.2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哲勇;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华法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O2、PCO2、Sa O2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也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和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66%)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2017年07期 v.2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巍;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PA)、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总胆红素(TBil)、腺苷脱氨酶(ADA)及胆碱酯酶(CHE)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T、ALT、CHE、TBi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的LAP指标较急、慢性肝炎患者及其他类型肝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急、慢性肝炎患者的PA指标较肝癌和其他类型肝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LAP指标较慢性肝炎患者及其他类型肝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慢性肝炎、肝癌患者的ADA指标较急性肝炎、其他类型肝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的AST、ALT、CHE、TBil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2017年07期 v.29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岩;
目的:观察团体回忆治疗及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团体回忆治疗及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随机错误数与总测验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行团体回忆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2017年07期 v.2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侯佳;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谵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老年谵妄患者,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纳洛酮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PRS和CGI-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谵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奥氮平。
2017年07期 v.2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慧;田坚;沈静雪;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治疗1周后可依患者病情增加剂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治疗1周后依患者对药物耐受情况酌情增加剂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和头痛,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
2017年07期 v.29 31-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袁威;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出98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 MRC)和6 min步行距离(6MW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 MRC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6MWT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优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
2017年07期 v.2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宇;崔浩;贾超;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丝裂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术后1周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眼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2017年07期 v.2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刚;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用闭合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研究组患者经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降低其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2017年07期 v.2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阎道博;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根据治疗1年后病毒水平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应答组(38例)和应答不佳组(20例)。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及血清肌酐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选58例患者均连续按照医嘱服用恩替卡韦,每天剂量为0.5 mg;连续应用1年后,38例患者HBV DNA转阴,转阴率为65.5%;连续应用2年后,43例患者HBV DNA转阴,转阴率为74.1%。治疗前和治疗后,完全应答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和治疗后24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与应答不佳组患者的同期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完全应答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和治疗后24个月)的血肌酐分别与应答不佳组患者同期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对其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2017年07期 v.2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永红;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治疗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赛治组(25例)和非赛治组(75例);非赛治组患者又分为131I亚组、心得安亚组和对照亚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常规护肝降黄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赛治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进行治疗;131I亚组患者给予131I进行治疗;心得安亚组患者给予心得安进行治疗;对照亚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赛治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于非赛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赛治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非赛治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肝降黄治疗基础上,甲巯咪唑治疗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131I治疗或心得安治疗效果。
2017年07期 v.2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闫雪琴;
目的:观察加拉米夫定联合抗纤维化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肝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维C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和死亡病例,以及肝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率、患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保肝作用优于维C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2017年07期 v.29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