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涛;
目的:观察早期乳酸清除率(LCR)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58例重症感染患者的资料,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27例)和生存组(31例)。同时依据LCR 10%标准,将158例患者又分为低LCR组(72例)和高LCR组(86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治疗6 h后乳酸水平和清除率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的治疗6 h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高,低LCR组和高LCR组患者均低于生存组(P<0.05);低LCR组患者的6 h乳酸浓度、死亡率、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高LCR组(P<0.05);LCR≥10%且<30%的患者和≥30%患者的休克率(21.62%、18.37%)、死亡率(16.22%、8.16%)均较清除率<5%、5%~10%患者的休克率(46.43%、38.64%)、死亡率(32.14%、27.27%)低(P<0.05)。结论:早期清除感染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对其预后病情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2017年09期 v.29 7-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楚艳贞;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2017年09期 v.29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隋延辉;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态的影响。方法: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按照不同的指导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家属予以常规指导;研究组患者家属予以心理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心态及应对方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的自责、退避与幻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合理化、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心理指导方式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态的效果优于常规指导。
2017年09期 v.29 1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婷婷;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治疗,两组患者均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痊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和失眠,B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降低、失眠和便秘,所有患者症状均较轻微,可自行恢复或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均安全有效,疗效相当。
2017年09期 v.29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师智勇;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82例手术切除肺叶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VATS治疗41例(VATS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41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不同时间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VATS较传统治疗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明显降低,维持了机体内促炎和抗炎作用的平衡,为肿瘤细胞清除和抑制提供良好内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9期 v.2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瑞;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方式完成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主要指标、直肠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多于研究组,拔出尿管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均长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高于研究组,综合比较研究组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直肠功能和膀胱功能的恢复,而且术后不良反应率较低,是比较有效的宫颈癌治疗方法。
2017年09期 v.2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牧;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RI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是否有混合性团块、宫外似孕囊、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外孕囊影中有无可见胚芽及胎心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直肠窝积液检出率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厚度≤1.5 mm和子宫内膜血流RI≤0.5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效果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
2017年09期 v.29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赵慧欣;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住院的19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95例)和经阴道组(104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组患者予以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情况,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9期 v.2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娜;李玉杰;赵春红;朱晓凤;范凯慧;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9.21±1.05)分高于对照组(8.36±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功能、躯体、情感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2017年09期 v.2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宏;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2 000 mg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1 000 mg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γ-GT、AKP、TBA、TBIL、AST以及ALT等相关指标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AST和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γ-GT、AKP、TBA、TBIL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2例治疗有效,对照组患者20例治疗有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值得推荐。
2017年09期 v.29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军英;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72例小儿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患儿给予生理盐水5 ml+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压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生理盐水20 ml+a糜蛋白酶针4 000 U+利巴韦林针100 mg+地塞米松针2 mg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4%)相对于对照组(78.1%)显著偏高(P<0.05)。治疗组患儿的哮鸣音、憋喘、咳嗽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细支气管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的护理干预在治疗中意义重大。
2017年09期 v.2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大军;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儿童鼾症患儿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通气功能以及手术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9期 v.29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凯;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等常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等常规药物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经颅磁刺激及利培酮等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副作用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评估经颅磁刺激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因子(P)、阴性因子(n)和一般精神病理(G)三项及PANSS总和较治疗之前的分数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安全因素可控。
2017年09期 v.2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丽;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6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08,P=0.0057)。研究组患者在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患者,能快速确定其出血部位并止血,降低出血率,减轻患者的病痛,是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017年09期 v.29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刘毅;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实施肿瘤标记物(CEA、CA125)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实施健康体检均正常的妇女3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EA、CA125的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探讨检测肿瘤标记物CA125、CEA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25和CEA指标阳性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CA125与CEA在Ⅰ期、Ⅱ期阳性率不具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Ⅲ、Ⅳ期阳性率高于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肿瘤标记物CA125、CEA,在协助疾病临床分期的判断方面应用价值较高,可使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治疗。
2017年09期 v.2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建华;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离机在血小板采集时引发冲红的原因。方法:对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血小板进行采集的88例健康者资料加以分析,依据血小板采集后是否有冲红现象出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无冲红现象;观察组研究对象为出现冲红现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采集前的血象状况,从而分析引发冲红现象的具体原因。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因其脂肪血、精神紧张引发冲红所占比例分别为11.36%(5/44)、13.64%(6/44);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平均血红蛋白溶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分离机在血小板采集时引发冲红的原因包括研究对象的心理因素、饮食及较低的血红蛋白溶度和平均血红蛋白量。
2017年09期 v.2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一兵;
目的:分析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检测效果。方法:采集15例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适量静脉血,分别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并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和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经EDTA-K2抗凝后血小板计数(47.36±9.86)×10~9个/L,血涂片显示血小板聚集,并成堆分布;经枸橼酸钠抗凝后检测血小板计数(156.87±26.18)×10~9个/L,血涂片显示不存在血小板聚集,均单个分布;经手工法计数血小板为(159.87±35.17)×10~9个/L;EDTA抗凝法计数血小板远低于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和手工法计数(P<0.05),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血小板和手工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科医师对出现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且无出血症状者,则考虑为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及时采集血样处理,改用枸橼酸钠抗凝法或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2017年09期 v.2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丹霞;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心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行围术期心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2.96%比对照组38.64%低(P<0.05)。结论:射频消融围手术期PSVT患者行心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2017年09期 v.2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金元;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对于治疗的依存性影响。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存性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2017年09期 v.2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旭;
目的:研究个性化优质护理对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沿用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个性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焦虑评分)、生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血糖等)及手术配合度;术后状态包括睡眠、疼痛、舒适度等、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SAS评分为(35.4±1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良好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为62.3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果、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对照组为16.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使老年患者术前保持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较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从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住院期间睡觉质量好,术后疼痛轻、康复快,是适合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2017年09期 v.2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社利;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院外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7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出院后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
2017年09期 v.2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荆丽娜;
目的:探讨压疮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偏瘫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偏瘫患者8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实施压疮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11.36%(5/44)低于对照组40.91%(1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老年偏瘫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09期 v.29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琼;
目的: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ADL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在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提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ADL功能在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抑郁情况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ADL功能,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2017年09期 v.2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莲;黄志雄;陈燕清;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对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外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食疗并结合骨折三期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骨折三期护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及《中医体质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进行判定。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4%;对照组为38.1%,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为(18±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食疗结合骨折三期护理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骨折三期护理康复效果。
2017年09期 v.2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玉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63例)和综合组(10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骨科常规护理服务,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服务,并比较两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治疗后一般健康情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精力、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技术不仅能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9期 v.2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和青森;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遵医行为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78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遵医行为及康复进程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按时服药率92.31%(36/39)、戒烟戒酒率94.87%(37/39)、适当运动率89.74%(35/39)、定期复查率94.87%(37/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首次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可有效缓解解其术后负面情绪,改善其术后康复进程,使其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2017年09期 v.2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牛玉杰;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以更好地改善顺产患者产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100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顺产产妇首次排尿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 h内排尿及4~6 h间排尿人数多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顺产分娩产妇行尿潴留预防性护理干预,产妇自行排尿时间早、尿潴留发生率低,更好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2017年09期 v.2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