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传升;潘继英;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快感缺失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组(26例,75~225 mg/d)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27例,10~20 mg/d),疗程均为8周。在入组时收集一般资料、Snaith快感缺失量表(SH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并于治疗2、4、6、8周末评定HAMD-24,于2、8周末评定SHAPS,同时评定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文拉法辛组相比,所有患者经治疗8周后,两种药物对HAMD评分改善均有显著作用(P<0.01),两种药物间对HAMD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SHAP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文拉法辛对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相似,对相应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盐酸文拉法辛对快感缺失的疗效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好。
2017年14期 v.29 1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晓乐;于硕;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诊疗顺序将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7.5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5.7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t=2.26,P<0.05),其中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但度洛西汀起效时间比艾司西酞普兰快。
2017年14期 v.2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猛;毕艳芳;杨红梅;梁家騋;孟超;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治疗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符合抗抑郁药所致的性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和女性各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0例,研究组在原抗抑郁药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30mg/d治疗,对照组原抗抑郁方案不变。比较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得分变化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FSFI得分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男性IIEF-5和女性FSF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各条目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丁螺环酮治疗抗抑郁药物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2017年14期 v.29 16-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莎莎;朱强;刘贤秀;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口服抗抑郁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3周及6周后进行抑郁程度及康复综合评定。结果:治疗3周及6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7,P=0.045)。治疗6周后两组FMMS、BM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并可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2017年14期 v.29 18-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潇;胥爱萍;
目的:分析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喹硫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喹硫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行喹硫平治疗,采用PANSS量表进行效果评定,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在第4、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7年14期 v.29 20-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振中;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滴注治疗,治疗周期为1周。然后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VC、FEV1、FEV1/FVC及PEF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67%、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2017年14期 v.2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倩;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85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碎石率、肾内散结石排出情况、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ESWL后无肾周血肿、发热症状发生,其中58例(68.24%)术后排血尿,2例(2.35%)术后9 d自述肾绞痛,疼痛剧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59%;且ESWL术后14 d时β2-MG、BUN、CR等指标与术前对应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尿蛋白及CysC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ESWL术后可对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术后2周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2017年14期 v.29 25-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长月;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住院期间的21例老年吸入性肺炎CT表现等资料,均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诊断。结果:(1)经检查,21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不同病变表现形式的分布情况为:肺内磨玻璃影14例(占66.67%),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5例(占23.81%),胸腔积液10例(占47.62%),肺不张16例(占76.19%),实变影15例(占71.43%);(2)21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横断面上病变分布情况:前部3例、后部9例、弥漫性9例;头足向分布情况:上部2例、中部2例、下部11例、弥漫性6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老年吸入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年14期 v.2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广周;谭文刚;黄一苇;罗辉;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脑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部血液动力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mean、Vmean、R、Z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脑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疗效显著。
2017年14期 v.2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灯塔;
目的:研究并探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加顺铂方案,研究组给予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医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的状况。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选择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医治,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7年14期 v.2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娟娟;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及超声组织造影在甲状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和超声组织造影技术进行诊断。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实时弹性成像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组织造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织造影敏感性显著高于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较超声组织造影具有信息丰富、准确率高等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14期 v.2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中;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36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8例,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神经损伤、切口感染、Frey's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14期 v.2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阿丽;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65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Gensini评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I组(<20分)18例、II组(20~40分)20例、III组(>40分)27例,同时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一般资料、UA和Hcy水平,并探讨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和UA、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I组、II组、III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吸烟率和对照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心病I组、II组、III组男性占比率、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I组、II组、III组患者UA、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组<II组<III组,III组患者UA、Hcy水平均明显高于I组、II组(P<0.05),I组、II组患者UA、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A、Hcy是影响冠心病Gensini评分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UA、Hcy水平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2017年14期 v.2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珊;
目的:观察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130例瘢痕妊娠(CSP)患者,其中65例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另65例行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HIFU治疗(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术后血HCG水平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或长于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2.31%明显低于联合组9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及2周对照组血HCG水平值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HIFU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优于单纯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疗效。
2017年14期 v.2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卜雪瑞;
目的:观察CRP(C-反应蛋白)联合Mp-IgM(肺炎支原体)检测在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经鼻深插气管吸痰,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学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M、IgG、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及微生物培养鉴定检测呼吸道病原,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0例和支原体肺炎组35例,选取同期4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三组均测定CRP含量并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RP阳性8例,阳性率22.86%,细菌性肺炎组患儿CRP阳性38例,阳性率95%,对照组CRP阳性0例,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联合Mp-IgM检测在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7年14期 v.2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迎超;
目的:评价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进行质量控制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检验科120份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为观察组,以108份没有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质量控制差异并对比分析其检验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INS、AFP、IAb、CA724、CA199、CA125、CEA以及血清C-P的平均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明显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2017年14期 v.2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邵玉国;
目的:探讨在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中联合检测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儿童发热性疾病患儿167例,以出院诊断结果为依据分为三组(A组76例细菌感染者、B组68例非细菌感染者、C组23例风湿性疾病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儿童均检测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A组、C组患儿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14期 v.2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宇;吴莹;倪宏伟;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观察组的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小板较少、肾功能指标恶化等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治疗。
2017年14期 v.2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密芳;
目的:观察初始低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初始低剂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剂量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低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与常规剂量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2017年14期 v.2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丽;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认知功能SCo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CoRS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达到较好的抗精神病效果,但齐拉西酮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对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更小,其安全性更高。
2017年14期 v.29 53-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万松;王荣;张莹;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肝外胆管结石残留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外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分别为6.6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经济、安全、可行。
2017年14期 v.29 55-5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艳梅;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将9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不同麻醉方式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静吸复合麻醉、B组硬膜外麻醉,C组全凭静脉麻醉。对比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后10 min、30 min和手术后的镇静评分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麻醉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麻醉后10 min和30 min,B组的镇定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B组睁眼时间、答应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 h和24 h,B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硬膜外麻醉镇定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时间短,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14期 v.29 57-5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来艳;
目的:探讨脑膜瘤及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影像表现并进行对照。方法:选择3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同时选取同期接收的颅内脑膜瘤220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经MR检查,对两组患者MR影像表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形态、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T1WI、T2WI信号强度、肿瘤内血管留空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肿瘤增强均匀性等9个因素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肿瘤形态、T2WI信号强度、硬膜尾征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P值均<0.05。结论:在诊断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困难时,MR影像肿瘤呈"无硬膜尾征"、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影、形态呈分叶状时,可初步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否则为脑膜瘤。
2017年14期 v.29 63-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雪芹;李志博;廉洁;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例胎龄<37周的早产NEC患儿(观察组)和同期36例胎龄<37周未发生NEC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一般情况、孕妇产前因素、NEC患儿病情、NEC患儿出生后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引发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生宫内感染和胎膜早破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和肠道畸形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其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率均较对照组低,使用开塞露通便率较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或肠道畸形是引起NEC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NEC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NEC是多因素所致疾病,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或肠道畸形是引起NEC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NEC发生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应积极预防与治疗。
2017年14期 v.2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兆云;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的住院患者601例,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作卡方检验;在上述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再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首发症状昏迷或伴有昏迷、起病后脑出血症状加重、持续高热、入院时收缩压显著升高、入院时昏迷、起病时血色素低、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高、入院时血糖增高、住院期间持续高血钠、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需使用呼吸机等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有昏迷、病情加重、住院期间持续高热、血糖明显增高、高血钠、血肌酐高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相关因素。
2017年14期 v.2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如平;高慧;沈怡;
目的:初探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选取20名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各个样品的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DNA的荧光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纯化"、"PCR纯化产物酶切"、"酶切产物脱盐"、"电泳进样体系和电泳参数"、"T-RFLP图谱生成"和"T-RFLP数据处理"等7个步骤而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两组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存在差异。
2017年14期 v.2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爽;谢雯;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谱系中快感缺失情况。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32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30例未发病的一级亲属(对照组),并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时间性快感体验量表(TEPS)对他们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消费性快感缺失上存在显著差异(t=7.48,P<0.01);在期待性快感缺失上无统计学差异(t=2.01,P>0.05)。结论:抑郁症谱系中存在期待性快感缺失。
2017年14期 v.2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琼;韦焘;刘敏;杨佳;周建国;李洪有;
目的:探讨昆明城区居民对社会养老模式的认识和需求,为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居民对养老的认识和需求,内容涉及收入情况、养老偏好、养老费用等。对年龄≥20周岁以上的居民方便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保城乡居民医保居多,占49.7%;其中57.3%的居民月收入≤1999元;255人(85.3%)生活完全自理,37人生活不能自理,60岁以上老人不能自理者相对其他年龄段占比较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家庭养老,占比52.7%;但生活不能自理时,167人(55.9%)愿意到福利院养老;264人(88.0%)愿意接受专业护理员帮助;收费范围:229名(76.3%)半自理的居民能接受1500~2000元,255名(85.0%)不能自理的居民能接受3001~3500。结论:居民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逐渐突出,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因此,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应该为社会上不同程度失能老人提供更专业的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为社会失能老人提供优质晚年生活。
2017年14期 v.2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筠菁;陶红霞;高山;高中芹;奚嬉;陈静;翁霞骏;方林;
通过对一所市级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住养老人的性别年龄分布、照护等级概况、医保性质分类、常见病分布及个体患病情况,多维度分析调查结果,根据服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内容,以便更好地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让老人适宜养老、规范养老、安心养老,为发展国家养老事业作贡献。
2017年14期 v.2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俊鹏;张寒;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纵膈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纵膈切除术)及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并发症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膈肿瘤患者实施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2017年14期 v.2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赖谋锋;盛向远;
目的:分析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合理用药现状,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肿瘤医嘱与医务操作90例,调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配制的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其原因。结果:在90例医嘱与医务操作中,48例(53.33%)医嘱与医务操作存在溶媒选用不合理的问题;24例(26.7%)医嘱与医务操作存在溶媒剂量不合理的问题;12例(13.3%)医嘱与医务操作存在给药速度不合理的问题;3例(0.33%)医嘱与医务操作存在药物给药剂量不合理的问题,2例(0.22%)医嘱与医务操作存在给药顺序不当的问题,1例(0.11%)医嘱与医务操作属于其他原因影响。结论:PIVAS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溶媒选用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顺序不合理、药物给药剂量不合理、其他因素等六种。在进行治疗时,医生、药师、护理人员三方及时进行沟通,保障医嘱与医务操作用药安全。
2017年14期 v.2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霍东林;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与预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成老年组(≥65岁)67例和非老年组119例(<65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适合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老年组男性比例、消瘦发生率、合并第二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接受手术治疗52例(77.61%),其中根除性切除48例(71.64%),和非老年组外科手术治疗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接受了化疗65例(97.01%),中位生存时间26.47个月,和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68个月,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身体消瘦,合并第二肿瘤的概率较高。在治疗中,可耐受规范的手术及化疗,接受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和非老年组相当。
2017年14期 v.2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稳先;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其最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其心理、生理、社会、疾病、满意度各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2017年14期 v.29 106-10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贾颖;王华;韩春霞;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儿的影响。方法:将70例N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疾病复发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并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nlity,ISLQ)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用药依从性和ISLQ多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降低NS复发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及患儿生活质量。
2017年14期 v.2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涛;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精神科常规护理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每日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并配合个体化的音乐治疗2次,每次音乐治疗时间为30 min;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不配合音乐治疗。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焦虑症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两组受试者NOSIE各项因子分、HAMA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显示经过8周时间的音乐疗法联合精神科常规护理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量表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激惹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精神科常规护理联合音乐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4期 v.2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鞠珍喜;李东方;
目的:观察社工综合性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52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工综合性干预,共进行10周。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综合性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PROS、SAN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干预后,观察组的SAN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OS在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工综合性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和阴性症状。
2017年14期 v.29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滕静怡;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睡眠的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F-36、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依从性及SF-36、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睡眠的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有明显的影响,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7年14期 v.29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主凤;
目的:探究基于品管圈理论的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的患者由参与形成品管圈的7位护士进行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工作,而对照组患者则由未参加品管圈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效果、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品管圈理论的手术室护理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手术的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并且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2017年14期 v.29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莹莹;郑贝贝;杨钰;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行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计划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健康行为各指标(遵医用药、自我心理调节、症状自我监控、合理膳食、配合康复训练)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遵医用药、自我心理调节、症状自我监控、合理膳食及配合康复训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14期 v.29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圆方;樊宏伟;高改云;
目的:探讨以变革理论为框架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H)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以变革理论为框架的人性化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96%(1/51)明显低于对照组17.64%(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1个月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变革理论为框架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缩短老年UGH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7年14期 v.29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亚娜;赵煜鑫;杜鹃;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132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护理关怀行为量表和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人文关怀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人文关怀行为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7年14期 v.2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琳;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烧伤植皮术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进行植皮手术的90例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效果和术后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后改善烧伤植皮术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效果。
2017年14期 v.2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