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刚;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E/A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E/A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
2018年12期 v.3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申法政;赵新利;王伟;赵树鹏;马继伟;梁书锋;孟磊;
目的:探究伽玛刀与手术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颞叶癫痫治疗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治疗方法差异为依据,将其中99例接受手术方案实施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组,将其中接受伽马刀方案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伽马刀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年,手术组患者中40例为EngelⅠ级、42例为EngelⅡ级、9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而伽马刀组中8例为EngelⅠ级、9例为EngelⅡ级、10例EngelⅢ级、12例EngelⅣ级,手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伽马刀组(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9%(29/99),明显高于伽马刀组的12.82%(5/39)(P<0.05)。结论:对颞叶癫痫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伽玛刀治疗,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伽马刀治疗后的并发症少,但会受到靶区体积大小的限制,临床可针对部分接受伽马刀治疗后失败的患者,采取二次手术实施治疗。
2018年12期 v.3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鹏;李明友;吕巍巍;张志贤;于俊洲;
目的:观察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率、输血量和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0.05),STB、AL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及STB、ALB水平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效果。
2018年12期 v.3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友;贾鹏;吕巍巍;于俊洲;张志贤;
目的:观察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索菲布韦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应答情况、ALT、HCV-RN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8.37%、93.02%、8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74.42%、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ALT、HCV-R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高于对照组的23.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基础上,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疗效,且安全性相近。
2018年12期 v.3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陈恩华;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HBe Ag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e Ag转阴率为66.00%,HBV-DNA转阴率为68.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0%、28.00%(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e Ag及HBV-DNA转阴率,安全可靠。
2018年12期 v.30 19-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静;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脂代谢、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3个月,测定两组脂代谢、骨代谢、血糖、体质量、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Β-CTX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其体质量,改善炎症反应,纠正脂代谢及骨代谢紊乱。
2018年12期 v.3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威威;郑婵娟;薛海涛;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8例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甘草锌颗粒辅助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为(45.10±5.2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62±6.05)h(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上调,CD8~+水平明显下调,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上调幅度、CD8~+水平下调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腹泻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有效缩短病程。
2018年12期 v.30 25-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英俊;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止泻、解痉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乳杆菌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为(1.25±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加患者肠道内益生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2018年12期 v.3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庆;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84例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铝碳酸镁片治疗,研究组接受铝碳酸镁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溃疡直径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治疗胃溃疡疾病可考虑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碳酸镁片,和单一给药比较,其疗效更为突出,安全性高。
2018年12期 v.3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霞;
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3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28/36),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研究组死亡1例(2.70%),对照组死亡7例(1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O_2、pH、PaO_2、PaO_2、MAP、OI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治疗期间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2018年12期 v.3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庆元;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肛门功能评分优良率(Kelly肛门功能评分法)、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直肠肛管测压(最大肛管静息压、静息非对称指数和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结果: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最大肛管静息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息非对称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肛门功能,且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018年12期 v.3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洪亮;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97例,根据疾病种类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肾炎型30例和单纯型肾病67例,纳入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hs-CRP、SAA及PCT,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炎组和单纯组的PCT、hs-CRP以及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肾炎组与单纯组的PCT、hs-CRP以及SA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单纯性肾病组和肾炎组的Urea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单纯组的hs-CRP、SAA与BUN呈正比关系。结论:临床上将SAA、hs-CRP以及PCT检测运用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病情。
2018年12期 v.3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冯静;毋娜;朱卫华;杜志强;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真菌清除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真菌清除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疗效优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
2018年12期 v.3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武艳;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多索茶碱相比,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安全性好。
2018年12期 v.3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麦尔叶木·克力木;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普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观察组36例患者则给予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4.44%(34/36),与对照组的91.67%(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12±1.03)分,与对照组的(2.11±1.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应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均具有较好效果,相比之下,舒芬太尼有助于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临床效果更理想。
2018年12期 v.3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寇声涛;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配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单独行肝内肿瘤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7 d,两组ALT、ALB水平均低于术前,CHE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研究组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配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肝内肿瘤灶切除术治疗效果。
2018年12期 v.3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迪;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入院时间抽取3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彩色超声图特征、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灵敏度为89.47%(17/19),特异度为80.00%(12/15),阳性预测值为85.00%(17/20),阴性预测值为85.71%(12/14),诊断准确率为85.29%(29/34);甲状腺良性肿瘤超声图像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瘤体内回声多为等/高回声或囊性无回声,且与恶性肿瘤图像形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图像清晰,能够准确反映病灶特征,且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2018年12期 v.3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邹广顺;
目的:观察胸腔细管引流联合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抽液总量、胸膜厚度、胸水消失时间、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引流液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VC、FEV1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4%(5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9%(3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7%(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细管引流联合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有利于尽早排出胸液,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8年12期 v.3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艳;杨程巍;曲艳文;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磨玻璃样密度灶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初治涂阳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结果。结果:230例患者中,GGO患者86例,发生率为37.4%。其中男70例(81.4%),女16例(18.6%);GGO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生情况:青年组30/80例,中年组36/96例,老年组20/54例,各年龄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GGO)与发热、乏力、盗汗等因素关系密切,发热、乏力、盗汗是GGO出现磨玻璃影的危险因素。结论:GGO是结核炎性渗出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超早期反映,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年龄无较大关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GGO的发生率并不高,其对发热、乏力、盗汗等结核病全身中毒症状有一定预测意义。
2018年12期 v.3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建立;
目的:观察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单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行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一次清除率及1年后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一次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优于单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效果。
2018年12期 v.3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联;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做L型切口,观察组经跗骨窦做小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参数(X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取得与L型切口内固定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且其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易恢复、并发症少等优势。
2018年12期 v.3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楠楠;韩松;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1:1简单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障碍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障碍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5.1±3.3)分和(65.1±3.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3±2.1)分和(40.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77%(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疗效。
2018年12期 v.3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肖霞;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和血浆黏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是94.83%(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2018年12期 v.30 59-6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晓奎;肖艳章;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接受诊疗的10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50例,基础对症及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及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轻微,均具有较好用药安全性。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能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2018年12期 v.3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雷呈林;
目的:观察单、双侧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6),其中对照组行双侧入路开颅术治疗,研究组行单侧入路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手术指标情况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精神障碍发生率、嗅觉障碍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预后优良率为83.33%(30/36),高于对照组的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疗效优于双侧入路开颅手术治疗效果。
2018年12期 v.3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成明;
目的: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1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传统止血方式治疗,观察组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8.25%(56/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0%(4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12.44±79.8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32.63±100.17)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13.68)min、(2.14±0.81)d和(6.34±2.0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0.57±17.34)min、(4.57±1.12)d和(12.01±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4%(1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0%(3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2018年12期 v.3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华;金彦斌;崔金全;
目的:分析年龄和流产次数与胚胎绒毛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647例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次数分为偶发流产组423例和复发流产组224例。两组均采用无菌绒毛培养酶消化法检测绒毛核型。比较两组绒毛核型异常发生率,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绒毛核型异常率和异常类型。结果:偶发流产组绒毛核型异常率为60.0%(254/423),明显高于复发流产组的40.2%(90/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组和25~30岁组患者的绒毛核型异常率均明显小于35~40岁组和≥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流产组:<25岁患者绒毛核型异常类型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25~30岁患者以嵌合体为主,≥30岁患者均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复发流产组:<25岁患者未见绒毛核型异常,25~30岁患者以性染色体单体为主,30~35岁以常染色体三体和嵌合体为主,≥35岁患者以嵌合体为主。结论:高龄是胚胎绒毛核型异常的原因之一,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胚胎核型异常发生率降低。
2018年12期 v.3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艳章;马晓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6/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2018年12期 v.3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杰;
目的:分析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精神病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锥体外系反应、自知力缺少、意识定向力障碍及受幻觉妄想支配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数及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阳性和阴性分值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PANSS分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8年12期 v.30 71-7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